-
晚播对豫北冬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姜丽娜, 张菡, 吴珊珊, 蒿宝珍1, 祁诗月, 李彩云, 邵云, 李春喜
-
2011, 40(6):
39-42.
-
摘要
(
)
PDF (878KB)
(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冬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同时对应不同播量,研究了晚播对豫北地区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期,至生长发育后期,播期对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减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晚播加大播量,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后期增加迅速,但成熟期仍以T1处理(10月18日播种,播量150 kg/hm2)单茎干物质的积累量表现最高(3.14 g)。从产量性状来看,播期推迟,穗粒数明显减少,T1处理比T4处理(11月2日播种,播量240 kg/hm2)高7.3粒;同时籽粒质量降低,T1处理的千粒重为43.63 g,显著高于T4处理。综合来看,在4个播期处理中,T1处理的产量最高(10 354 kg/hm2),较T4处理增产22.80%。豫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晚播期为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