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目录
    2025, 54(8):  0. 
    摘要 ( )   PDF (344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淮河流域煤矿区受损耕地数量、质量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许怡, 陈孝杨, 牛经纬, 刘晴, 蒋进鹏
    2025, 54(8):  1-1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1
    摘要 ( )   PDF (33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煤炭供应基地,但煤炭开采活动导致矿区地表沉陷、耕地面积减少、肥力下降、土壤环境风险增加以及固碳潜力下降等。系统梳理了淮河流域煤矿区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受损现状,分析了其受损机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受损耕地数量调控、质量提升和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煤炭开采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受损,但通过绿色开采技术、土地复垦技术、改良耕作方式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耕地受损问题。未来应进一步优化集成耕地调控技术体系,加强耕地源头保护与煤炭开采过程治理,推动煤炭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加强受损耕地生态修复与碳汇协同增效,并加强长期监测预评估,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加热卷烟水分生成及迁移释放规律研究进展
    吴晋禄, 胡安福, 蒋健, 夏倩, 王骏, 肖卫强, 周国俊, 吴键, 徐建, 方梦祥
    2025, 54(8):  15-2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2
    摘要 ( )   PDF (1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热卷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其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烟草行业的重点领域。其中,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与迁移释放特性是调控烟气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关键因素。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及迁移释放特性受到样品特性(含水率、雾化剂类型及含量、制备工艺、烟叶原料)、烟支结构(发烟段长度、滤嘴通风率、打孔位置)、器具参数(加热温度、加热方式)、抽吸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深化加热卷烟基础研究并提升产品质量,重点从发烟段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水分生成规律研究、水分迁移释放规律研究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加热卷烟产品研发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盐碱胁迫对粳稻种质资源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影响
    段凯蓉, 冉杰, 宋佳伟, 乔承彬, 孔维儒, 董悦, 刘松瑞, 张碧, 许昊, 马东花, 李培富, 罗成科, 田蕾
    2025, 54(8):  26-3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3
    摘要 ( )   PDF (177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64份粳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环境下种植,研究盐碱胁迫[正常稻田土(对照,CK)、碱化盐土(T1)和碱土(T2)]对水稻株高(PH)、单株分蘖数(NT)、茎基粗(SD)、播始历期(S-FHD)、单株有效穗数(PNPP)、单株总粒数(SPP)、千粒质量(TGW)、结实率(SSR)、单株产量(YPP)的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全生育期耐盐碱种质,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不同盐碱胁迫下影响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指标,为培育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T1和T2处理下,粳稻种质的PH、SPP、YPP均显著低于CK;T1和T2处理间上述9个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SPP、S-FHD间及PH与TGW、YPP等在所有处理下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T1和T2处理下,PNPP与PH、S-FHD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TGW与SSR、YP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在CK下以上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CK、T1 和T2 处理下均提取到4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550%、82.530% 和79.076%。结合各主成分关键因子载荷值和9个性状与综合耐盐碱能力D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R2值确定PH、SPP和S-FHD是影响盐碱胁迫下粳稻种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关键指标。依据D值筛选出六粳2号和毕粳45号2份耐盐碱种质。
    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种植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氮残留的影响
    马尚英, 夏婷婷, 韩鹏彬, 张梦姣, 毛应杰, 王志强, 辛泽毓, 林同保, 连延浩, 任永哲
    2025, 54(8):  38-5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4
    摘要 ( )   PDF (236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矮抗58(AK58)和豫农908(YN90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和施氮方式[条施(R)和撒施(S)]对宽窄行(30 cm -15 cm -15 cm)种植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两熟管理制度以及周年减氮高效绿色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AK58和YN908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总体上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120、N180条件下,相较于S处理,R处理AK58和YN908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10.56%、5.96%和6.21%、5.25%,成熟期穗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4.46%、7.41%和14.21%、9.94%,花前氮素转运量分别显著提高10.11%、12.23%和11.87%、12.21%。AK58和YN908的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提高AK58和YN908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在N180R处理时达到最大。AK5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YN908的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显著提高了AK58在N120、N180条件下和YN908在N120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10.83%、6.06% 和15.59%,AK58 籽粒产量在N180R 处理时达到最大,YN908 籽粒产量在N240R处理时达到最大。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R处理较S处理提高了冬小麦收获期宽行区(玉米待播区)表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其中,N180处理0~40 cm土层(玉米根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55.95 kg/hm2,与后茬玉米苗期的氮素需求匹配度最好。综上,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施氮量180 kg/hm2与条施结合是该区域冬小麦节氮稳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谷子区域试验分析
    王淑君, 邢璐
    2025, 54(8):  51-5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5
    摘要 ( )   PDF (53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准确筛选丰产性、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谷子品种,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数据代替产量原始数据对2023—2024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华北夏谷区组)试验的9个谷子品种和14个试点进行GGE 双标图分析。通过对比热图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BLUP数据降低了产量变异系数,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品种的遗传潜力;同时,对产量总变异的解释(94.95%)明显高于原始数据(72.51%),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利用BLUP数据进行GGE双标图分析发现,豫谷101、郑谷678和中谷855丰产性较好,邯谷6号、中谷855和沧471稳产性较好,豫谷101、中谷855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表现较好;豫谷101适应性最广,其次是中谷855。辽宁省的锦州、山东省的泰安和河南省的安阳3个试点是具有较强区分力和较好代表性的理想试点。综上,豫谷101、中谷855是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均较好的理想谷子品种,适合在华北夏谷区推广种植。

    不同起垄时间对洛阳烟区烤烟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
    钱建财, 朱雨非, 丹冬淳, 黄五星, 张莉
    2025, 54(8):  60-6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6
    摘要 ( )   PDF (23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洛阳烟区干旱频发导致的烟株成熟延迟、品质下降等问题,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设置春起垄(CK)、冬起垄和秋耕冬起垄3个处理,探究不同起垄时间对土壤湿度,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和碳氮代谢相关特性以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冬起垄、秋耕冬起垄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湿度,且与CK相比分别使烤烟的大田生育期提前10、16 d;根系活力在烟株成熟期之前均表现为秋耕冬起垄处理>冬起垄处理>春起垄处理;秋耕冬起垄处理的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均大于或等于其他处理,且旺长期和成熟期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大于其他处理;大田生长后期,冬起垄、秋耕冬起垄处理烤烟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相关基因(NtNR、NtGS、NtSPS、NtSS)表达量均显著降低;此外,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和氯含量降低,钾含量上升,钾氯比和糖碱比增大,其中秋耕冬起垄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更为适宜;秋耕冬起垄处理的烟叶香气质好量足、杂气少、余味舒适干净,感官质量最好。综上所述,洛阳烟区采用秋耕冬起垄可以缩短烤烟大田生育期,促进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感官质量,提高烟叶品质。
    农业资源与环境
    硅藻土和生物炭对稻田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田黎霞, 李双龙, 刘章勇, 刘冬, 蒋梦蝶, 聂江文, 金涛
    2025, 54(8):  69-8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7
    摘要 ( )   PDF (9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硅藻土、生物炭及二者配施对稻田甲烷(CH4)排放、产甲烷菌(mcrA 基因)和甲烷氧化菌(pmoA 基因)群落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无改良剂添加(CK)、添加全量生物炭(B)、添加全量硅藻土(S)、添加半量生物炭和半量硅藻土(BS)4个处理,在水稻全生育期监测不同处理的CH4排放量,测定并比较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铵态氮(NH4+-N)含量、氧化还原电位(Eh)及mcrA、pmoA基因丰度和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B、S和BS处理在水稻全生育期的总CH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3.47%、29.95%、32.51%;S和B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NH4+-N含量。4个处理的mcrA、pmoA基因丰度及mcrA/pmoA值均在分蘖期最高;与CK 相比,B、S 和BS 处理全生育期的平均mcrA/pmoA值分别降低40.82%、49.78%、55.31%。与CK相比,B、S和BS处理的产甲烷菌群落多样性增加,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降低。B、S和BS处理显著降低了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甲基球菌属(Met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S和BS处理显著增加了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CH4排放通量与mcrA/pmoA值分别在0.001、0.01、0.05、0.05水平上正相关。综上,生物炭、硅藻土以及生物炭和硅藻土配施均具有降低稻田CH4排放的潜力,其中生物炭和硅藻土配施对CH4减排的效果最佳。
    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下的稻茬烤烟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价
    金江华, 夏冰, 李旭, 于大鹏, 郭伟, 陈焘, 吴文信, 李思军, 王新月, 黄杰, 邓小华
    2025, 54(8):  82-9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8
    摘要 ( )   PDF (15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明确烟稻复种区烟叶品质提升适宜的微生物肥料。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设计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等5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和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并构建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物理性状指数、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感官质量指数、品质指数、综合效果指数对不同处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稻茬烤烟根区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质量和品质指标,提高烤烟上等烟率、产量和产值。施用金叶微生物菌肥烟叶的B2F、C3F、X2F等级外观质量指数较不施微生物菌肥的烟叶分别提高了13.54%、4.37%、4.45%,物理性状指数分别提高了3.67%、6.25%、6.80%,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分别提高了6.14%、9.81%、6.59%,感官质量指数分别提高了13.80%、18.80%、10.40%,品质指数分别提高了10.17%、13.02%、8.14%。施用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较不施微生物菌肥烟叶的经济性状指数分别提高了8.80%、11.10%、23.60%、19.80%,综合效果指数分别提高了6.43%、6.75%、13.81%、9.00%。综上所述,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其中以金叶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效果最佳。
    植物保护
    氮硅配施对双季稻田间稻飞虱发生与水稻产量的影响
    程周琦, 刘玉午, 卓乐, 邱林, 易镇邪
    2025, 54(8):  92-10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09
    摘要 ( )   PDF (85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绿色防控稻田稻飞虱发生,保障双季稻可持续生产,在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富农合作社开展早、晚稻大田试验,以湘早籼45号(早稻)和泰优553(晚稻)为材料,早晚稻分别设计4个施氮水平[早稻N0(0 kg/hm2)、N1(120 kg/hm2)、N2(150 kg/hm2)、N3(180 kg/hm2);晚稻N0(0 kg/hm2)、N1(150 kg/hm2)、N2(180 kg/hm2)、N3(210 kg/hm2)]和2个施硅水平[S0(0 kg/hm2)、S1(150 kg/hm2)],在机插条件下探究不同施氮量下配施硅肥对双季稻田稻飞虱发生情况与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田间稻飞虱发生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田间稻飞虱数量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得到显著提升;施硅对田间稻飞虱发生影响显著,使田间稻飞虱数量显著降低,早稻虫口减退率最高可达56.81%,晚稻虫口减退率最高可达71.59%,施硅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升,但差异不显著,早稻增产幅度为2.32%~11.57%,晚稻增产幅度为2.83%~9.83%;施氮量与施硅的互作效应对田间稻飞虱发生情况和水稻产量影响显著,早、晚稻均以N3S1、N3S0和N2S1产量较高,且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但N2S1处理稻飞虱发生数量显著低于N3S1和N3S0处理。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稻飞虱防控效果,衡阳县早稻以施氮150 kg/hm2配施硅肥150 kg/hm2为宜,晚稻以施氮180 kg/hm2配施硅肥150 kg/hm2为宜。
    辣椒脉斑驳病毒贵州烟草株系的分子鉴定和基因组序列分析
    张长城, 姜军, 潘首慧, 薛原, 张权, 李梓阔, 汪汉成, 史彩华, 方守国, 章松柏, 李熙全
    2025, 54(8):  102-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0
    摘要 ( )   PDF (8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贵州烟草新病毒病害的病原及其分子特征、传播方式和致病性状,有效防控该病毒病,利用病毒检测试纸条、电镜观察、间接ELISA、RT-PCR和dsRNA技术等方法对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通过RT-PCR扩增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借助系统发育树和重组分析解析病原进化关系及可能存在的重组事件;通过生物学接种病原至本氏烟和云烟87,观察是否发病及发病症状。结果表明,在病株汁液中电镜观察到(12~14)nm ×(700~900)nm的线性病毒粒子;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呈阳性,但PVY特异性引物RT-PCR检测呈阴性;通过dsRNA技术获取病原基因组的随机克隆片段,经测序为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基因组片段;灌根、摩擦、介体均能传播该病毒株系,其侵染本氏烟的典型症状为褪绿、黄化、疱斑、叶缘下卷和植株矮化,侵染云烟87品种的典型症状为斑驳、疱斑和叶缘下卷;该株系的基因组序列全长为9 782 nt(登录号:OP378160),与同以烟草为寄主的ChiVMV YN-tobacco在系统发育关系上最为接近;进一步的重组分析显示,该株系可能为重组分离物。综上所述,贵州烟草新病害病原为ChiVMV的一个株系,命名为ChiVMV 贵州烟草株系(GZ-tobacco),该株系能够引起烟草典型病毒病症状。
    四川雪茄烟叶中霉菌的分离鉴定及致霉规律研究
    刘梦芬, 麦漩, 刘萌萌, 薛芳, 李栋, 叶长文, 朱贝贝, 徐鹏飞, 陈国康, 黄阔
    2025, 54(8):  111-12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1
    摘要 ( )   PDF (293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雪茄烟叶堆垛存放期间引起霉变的霉菌种类及其致霉规律,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结合形态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霉菌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其在不同环境温湿度条件下的致霉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四川堆垛存放雪茄烟叶霉变的霉菌有蒙地曲霉(Aspergillus montevidensis)、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和单胞共头霉(Syncephalastrum monosporum)。蒙地曲霉和冠突曲霉在高盐察氏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孢子悬浮液中可萌发孢子数随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50 ℃以上温度热处理10 min可显著降低可萌发孢子数,高温会杀死其孢子;单胞共头霉在沙氏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可萌发孢子数受温度影响较小。蒙地曲霉在温度20 ℃、相对湿度60%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冠突曲霉在28 ℃、相对湿度为70%的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在单胞共头霉可生长的条件下,温度和湿度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致霉规律研究发现,湿度为60%或70%、20 ℃条件下蒙地曲霉的致霉能力最强;28 ℃、湿度为90%时冠突曲霉致霉能力最强;28 ℃、湿度为70%时单胞共头霉致霉能力最强。综上,在烟叶堆垛储藏过程中可通过合理控制储藏温度等方式抑制主要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减少烟叶霉变发生的可能性。
    园艺
    舞春花ChXES1ChXES2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宋军燕, 张源珊, 申晓辉, 赵莹, 陈冠群
    2025, 54(8):  122-13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2
    摘要 ( )   PDF (213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舞春花叶黄素酯酶基因XES进行鉴定与克隆,研究其在不同组织和逆境下的表达特征以及亚细胞定位,为挖掘XES基因功能奠定基础。基于舞春花风暴黄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库,使用DNAMAN等软件及PCR技术对ChXESs基因和启动子进行鉴定、分析及克隆,利用RT-qPCR技术检测ChXESs在不同组织、花发育阶段及非生物胁迫后叶片的表达变化,通过农杆菌注射烟草观察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在舞春花中鉴定到2个ChXES基因,均编码710个氨基酸,具有ABH和LPLAT结构域,与矮牵牛亲缘关系最近,ChXES1proChXES2pro含有逆境和激素响应元件。ChXESs 在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在花发育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ChXES1 表达量高于ChXES2ChXES1对低温和干旱胁迫响应更显著,分别在12 h和6 h转录水平最高;ChXES2对高温胁迫和ABA信号响应更剧烈,均在18 h表达量达到峰值。ChXES1ChXES2亚细胞初步定位于叶绿体和质体小球。ChXES1ChXES2在舞春花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对逆境和ABA响应模式不同,为深入研究ChXES1ChXES2功能、舞春花花色调控和抗逆机制提供指导。
    EMS 诱变对石榴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高小峰, 张秋月, 周晓静, 左卫芳, 黄冉涛, 郭双双, 源朝政, 郑明燕
    2025, 54(8):  133-13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3
    摘要 ( )   PDF (13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甲磺酸乙酯(EMS)对石榴种子的诱变效应,确定EMS诱变石榴种子适宜的剂量,为石榴新品种选育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0、0.2%、0.4%、0.6%、0.8%)的EMS溶液处理石榴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表型变异数、表型变异率等指标,测量幼苗株高、地径、根长、根数等形态指标,检测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EMS处理后种子的发芽时间推迟,且质量分数越大推迟越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除EMS 0.2%处理后略有上升外,其他3个处理均大幅度下降,且质量分数越大下降越多。成苗率随EMS质量分数的增大逐渐降低,在EMS 0.8%时最低,为11.67%,变异率随EMS质量分数的增大逐渐升高,在EMS 0.8%时最高,为5.34%。幼苗的平均株高、平均根长除EMS 0.2%处理略有增加外,其他3个处理均有所减少,且质量分数越大减少越多。幼苗的平均地径4个处理均有所减少,且质量分数越大减少越多。幼苗平均根数除EMS 0.2%处理没有变化外,其他3个处理均有减少,且质量分数越大减少越多。幼苗叶片SOD、POD、CAT、APX活性均有所升高,且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升高幅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EMS 0.2%~0.6%,随质量分数增加逐渐增大,EMS 0.8%处理时升高幅度出现了明显减小。EMS对石榴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整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适宜质量分数的EMS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综合考虑成苗率、变异率、生理生化指标,石榴种子的最适EMS诱变剂量为半致死剂量(LD50)至临界剂量(LD40)的范围,即0.54%~0.63%。
    不同LED 光配方育苗对樱桃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杨鑫, 李艳红, 聂俊, 谢玉明, 史亮亮, 郑锦荣
    2025, 54(8):  140-15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4
    摘要 ( )   PDF (18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LED光配方育苗对樱桃番茄生长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粤科达205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育苗LED光配方:T1(白光)、T2(红蓝光3∶1)、T3(红蓝光1∶1)、T4(红蓝光1∶3)[光合光子通量密度(PPFD)=200 μmol/(m2·s)],以T5(自然光)为对照[PPFD=500~600 μmol/(m2·s)]。结果表明,相比T5处理,LED光配方育苗可以显著提高樱桃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总干质量及壮苗指数,更利于培育壮苗。不同LED光配方育苗显著提高樱桃番茄的开花数和坐果数,其中,T2处理还显著提高樱桃番茄果中磷含量及单株果鲜质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T2处理的综合得分居于首位,对樱桃番茄的综合影响效应最佳。因此,在育苗过程中,适当的LED光配方是促进樱桃番茄培育壮苗,并保证果实产量的有效栽培措施。
    畜牧·兽医
    复合植物多糖对母猪体况恢复、产仔性能、免疫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张蕾, 余清卫, 吕玲燕, 孙如玉, 刘征, 汪燕玲, 张冰, 段俊英, 张家庆
    2025, 54(8):  151-15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5
    摘要 ( )   PDF (1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复合植物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海藻多糖)对母猪及仔猪性能的影响,将56头2~3胎次妊娠后期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试验期为产前7 d至产后21 d。结果表明,在母猪体况恢复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断奶背膘厚度分别显著增加7.48%、8.09%,而试验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背膘厚度损失分别显著降低25.18%、51.08%、48.92%,其中,试验2、3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试验1组;断奶后7 d内发情率分别显著提高20.15%、35.07%、37.08%,其中,试验2、3组的增加幅度显著大于试验1组。在母猪产仔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 组产活仔数分别显著增加9.57%、14.41%、11.70%;产健仔数分别增加12.62%、16.41%、14.46%,但试验1 组差异不显著;仔猪初生窝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0.50%、13.74%、8.52%;产弱仔数分别显著降低24.53%、27.36%、23.58%;死胎数分别显著降低16.20%、46.48%、42.96%。在母猪血清免疫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中Ig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59%、19.32%、18.18%;试验2、3组IgM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10%、23.85%,而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TNF-α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96%、19.44%、18.07%;IL-2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2.43%、45.91%、48.68%;IL-4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07%、14.86%、14.08%;IL-6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52%、16.13%、12.82%。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仔猪断奶平均体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7.23%、19.43%、19.59%;仔猪断奶窝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9.99%、38.68%、34.29%,且试验2、3组的断奶窝质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0.97%、23.18%、24.06%;腹泻率分别显著降低19.26%、26.91%、28.89%,且试验2、3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试验1组。综上,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能显著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免疫机能及仔猪生长性能,且0.15%和0.25%质量分数组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低质量分数组。
    南湾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主要鱼类的生态位
    伦峰, 檀晨曦, 苏超群, 杨铁柱, 马原野, 李峥
    2025, 54(8):  159-16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6
    摘要 ( )   PDF (4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南湾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分别于2022年11月(秋季)和2023年5月(春季)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鱼类多样性及时空生态位特征[包括生态位宽度指数(Bi)和重叠指数(Qik)]。结果表明,2次调查共捕获鱼类1 903尾,隶属于4目6科22属24种。综合分析表明,南湾水库优势种为䱗、似鱎和黄尾鲴,根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主要鱼类共10种。南湾水库鱼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春季(2.78)稍高于秋季(2.6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为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库区中部鱼类多样性更高。时空生态位分析表明,达氏鲌(1.254)、黄尾鲴(1.073)和红鳍鳈(1.024)具有中等生态位宽度指数,其余物种生态位宽度指数较窄;时空生态位重叠指数中,高重叠指数(Qik>0.6)的有18组,占总组数的40.0%,重叠指数低于0.3的有11组,占总组数的24.4%。时空重叠度最高的是麦穗鱼与鲫(0.922),而麦穗鱼与生态习性更相似的似鱎重叠指数反而较低(0.249)。综上,在南湾水库食性和生活水层具有明显差异的优势鱼种表现出更稳定的群落结构;食性相似但生活空间不同的鱼种时空重叠指数较高;而食性和生活水层均相似的鱼种可能因生态位竞争导致时空重叠指数降低,并伴随明显的种群数量波动。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模拟研究
    刘星麟, 刘园, 杨凡, 刘布春, 韩锐
    2025, 54(8):  167-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8.017
    摘要 ( )   PDF (163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省是冬小麦种植大省,精准评估冬小麦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2000—2019年河南省16个县(市)的旬尺度气象数据与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在冬小麦产量模拟中的性能。将数据集分为测试集(2000—2015年)与训练集(2016—2019年),基于多元逐步回归、随机森林和随机森林OOB方法,构建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模拟模型,并对比验证不同模型模拟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9年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在2 001~7 980 kg/hm2波动,平均值为5 675 kg/hm2,变异系数区间为3.75%~26.58%。基于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19个旬尺度气象因子构建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验证R2 为0.620 9,RMSE为907.06 kg/hm2;使用全部特征因子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验证R2 为0.772 5,RMSE 为664.36 kg/hm2。基于随机森林OOB重要性分析,共筛选68个关键旬尺度气象特征因子,其中,11月、3月、4月、6月的旬尺度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尤为显著。随机森林OOB模型模拟县级冬小麦产量的验证R2为0.860 5,RMSE为636.58 kg/hm2。随机森林OOB模型表现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R2分别提高38.59%和11.39%,RMSE分别降低29.82%和4.18%。利用有限的气象数据和县尺度产量数据,实现了可靠且较高精度的冬小麦产量模拟,为区域冬小麦产量模拟提供了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