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2021年第50卷第3期目次
    2021, 50(3):  0.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裂壶藻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张新明, 赵璐, 胡晓文
    2021, 50(3):  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1
    摘要 ( )   PDF (1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壶藻营养价值丰富,尤其含有动物生长所需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等必需脂肪酸,在动物生产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裂壶藻的基本营养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裂壶藻DHA产量的影响,阐述了裂壶藻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存活率、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机体对脂肪的代谢和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方面的应用,并且对裂壶藻在动物饲料及添加剂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裂壶藻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蛋白激酶SAPK2 响应水稻缺钾胁迫的机制研究
    娄灯吉, 陈祯, 李沁妍, 陈琴, 赵秋红, 杨晓艳, 余迪求
    2021, 50(3):  11-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2
    摘要 ( )   PDF (25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缺K条件下,利用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技术构建好的sapk2(Osmotic stress/AB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Oryza sativa)种子研究SAPK2基因表达模式、水稻材料的萌发及苗期生长情况、K+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揭示SAPK2蛋白参与水稻响应缺K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缺N、P、K处理导致水稻中SAPK2表达量显著下降;与野生型相比,sapk2突变体在缺K环境下萌发明显延迟,萌发率降低,sapk2突变体在缺K环境下苗期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与野生型相比,sapk2突变体OsKAT1(Potassium channel gene 1)、OsKAT2、OsAKT1(Shaker K+ channel 1)和OsHAK1 High-affinity K+transporter 1)等K+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说明SAPK2在缺K环境下水稻种子萌发和苗期营养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正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调节K+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参与缺K胁迫响应。
    秸秆还田下氮钾肥配施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张雪松, 张鹏, 汪秀志, 陈荣发, 王文玉, 万思宇, 宋维民, 张巩亮, 李逸, 钱永德
    2021, 50(3):  17-2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3
    摘要 ( )   PDF (1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寒地秸秆还田及肥料配施不当导致水稻茎秆倒伏问题,在寒地水稻主产区以水稻品种垦粳8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钾(N1:62.592 kg/hm2,N2:125.184 kg/hm2,N3:187.776 kg/hm2; K1:45 kg/hm2,K2:90 kg/hm2,K3:135 kg/hm2)配施对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重心高,穗长,第二、三节间长,第三、四节间粗,茎壁厚度,抗折力,折断弯矩,倒伏指数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钾肥对各节间重心高,第三、四节间长,第三节间粗,茎壁厚度,抗折力,第二、三节间的弯曲力矩,折断弯矩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水平;而氮钾互作则主要影响植株的节间长、重心高、抗折力及折断弯矩。在低中氮(N1、N2)条件下,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各节间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在高氮(N3)情况下,过量施用钾肥则总体会使植株抗折力下降,倒伏指数增加。在不同组合处理中,以N2K3处理的倒伏指数最小,其次为N1K3处理。在寒地秸秆还田条件下,垦粳8号水稻茎秆抗倒伏的氮钾最优配施方案(N2K3)为施 N 125.184 kg/hm2、K2O 135 kg/hm2,氮钾配比为0.927∶1 。
    籼稻品种Y两优886高氮素利用效率机制研究
    祁雪姣, 谢乾坤, 谢雨欣, 梁晓娅, 李俊周, 孙虎威
    2021, 50(3):  25-3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4
    摘要 ( )   PDF (2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籼稻Y两优886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机制,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在2个氮浓度(正常供氮和低氮)下测定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Y两优886的生物量、总氮含量、根系发育情况、根系一氧化氮水平以及氮转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氮和低氮条件下,Y两优886的生物量、总氮含量、根系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高于日本晴;但侧根密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日本晴相比,在正常供氮和低氮条件下,Y两优886根系中多个氮转运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综上,Y两优886根系具有较强的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从而促进氮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对氮的利用效率。
    增密条件下化控处理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李超, 王吉, 朱敏, 李凤海
    2021, 50(3):  33-4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5
    摘要 ( )   PDF (13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化控处理对密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叶片衰老的调控机制,以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紧凑型)和良玉99(LY99,半紧凑型)为材料,设置密度[52 500(D1)、60 000(D2)、67 500(D3)、75 000(D4)株/hm2]和化控剂(高玉保,有效成分为40%乙烯利)处理,研究增密条件下化控处理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显著降低春玉米株高、穗位高。吐丝期和灌浆期化控处理穗位叶SPAD值与对照(清水)相比均有所增加,使得叶片衰老进程延缓。化控处理改善了穗位叶的光合性能,增加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提高了密植春玉米穗位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促进叶片氮素同化代谢,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对照ZD958和LY99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ZD958在D3密度下产量最高,LY99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喷施化控剂后,2个春玉米品种总体上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综上,合理的种植密度结合喷施化控剂高玉保是一项有效的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倒春寒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品质的影响
    秦毛毛, 刘艳喜, 张琨, 赵梦琪, 周正富, 吴政卿, 陈锋, 雷振生
    2021, 50(3):  42-4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6
    摘要 ( )   PDF (1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倒春寒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对6类(Ⅰ、Ⅱ、Ⅲ、Ⅳ、Ⅴ、Ⅵ类)不同冻害程度下郑麦366的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工品质方面,总体上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吸水率均随冻害程度加深而升高;而籽粒容重、面团稳定时间随冻害程度加深而降低,面粉的质量整体下降。在营养品质方面,总体上面粉蛋白质含量随冻害程度加深而升高;III和V类冻害程度下,直链淀粉含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支链淀粉含量相比对照显著升高;Ⅲ、Ⅳ类的总淀粉含量,Ⅲ、Ⅴ类的直/支均较对照极显著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除Ⅳ类冻害外,峰值黏度、衰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及回升值均随冻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Ⅰ类和Ⅳ类冻害对糊化特性影响较大,糊化品质下降。
    湖北恩施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
    周武先, 张雅娟, 张美德
    2021, 50(3):  49-5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7
    摘要 ( )   PDF (16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充分利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富硒土壤和药用植物资源,促进恩施州富硒中药材产业发展,于2016—2018年对恩施州4个县(市)12个采样点的土壤(187份)和药用植物(243份)进行调查、取样和硒含量测定,并通过外源喷施硒肥的方式对绞股蓝、白术和川党参3种药用植物进行富硒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的12个采样点中,83.3%土壤达到富硒标准(Se>0.4 mg/kg),其中恩施市新塘乡渔塘坝的土壤达到极富硒标准(Se>3 mg/kg);调查的168种植物中,23.8%药用植物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Se≥0.2 mg/kg),其中堇叶碎米荠具有超强的富硒能力,硒含量达到311.00 mg/kg,硒富集系数(SAC)为76.60;相同采样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的SAC存在差异,不同采样点同种药用植物的SAC也存在差异。在富硒土壤上种植药用植物或通过外源喷施硒肥的方式均可作为富硒药用植物生产的有效手段。综上,恩施州拥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富硒土壤栽植药用植物或外源喷施硒肥均可生产安全富硒中药材,可为恩施州富硒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钼肥拌种量对旱薄地花生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张俊, 郝西, 刘娟, 臧秀旺, 张曼, 汤丰收, 董文召
    2021, 50(3):  59-6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8
    摘要 ( )   PDF (20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旱薄地花生产量、改善品质,缓解花生种植土壤缺钼情况,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CK)、0.5、1.0、1.5 g/kg 4个钼酸铵拌种量,分析钼酸铵拌种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探讨最佳钼酸铵拌种量。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可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花生叶片面积和光合速率,提高器官含氮量及产量,改善花生品质。其中钼酸铵拌种量为1.0~1.5 g/kg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钼酸铵拌种量1.5 g/kg处理单株开花数增加48.43朵,收获时果针数、荚果数、荚果体积提高19.46%、26.49%、16.39%,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5.20%、51.08%,单株生产力提高32.74%。可见,通过钼酸铵拌种能显著促进旱薄地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各器官氮素积累,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
    农业资源与环境
    沿黄淮稻麦轮作区农田土壤磷库现状及减量施磷农学效应初探
    张阳阳, 张淑利, 谢迎新, 康国章, 陈波, 马冬云, 王晨阳, 郭天财
    2021, 50(3):  67-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9
    摘要 ( )   PDF (1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河南省沿黄淮稻麦轮作区土壤供磷能力,寻找适宜的减磷措施,以河南原阳、封丘和信阳3个稻麦轮作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区域采样调查耕层土壤磷库的基础上,开展稻麦季均施磷(WRP,当前常规)、稻季施磷(RP)、麦季施磷(WP)和稻麦季不施磷(NP)4种不同施磷技术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河南水稻土耕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达15.10 mg/kg,较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5—2009年国家测土配方调查数据分别高出9.40 mg/kg和2.37 mg/kg,增幅分别达165.0%和18.6%。3个试验点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别,具体表现为原阳最高,封丘次之,信阳最低,并且水稻季收获期明显高于小麦季,但水稻季收获期RP、WP和RWP 3个磷肥处理间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明显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稻麦周年籽粒产量各施磷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RWP与WP处理间无论是单季还是稻麦两季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当前沿黄淮稻麦轮作典型农田土壤磷素已基本满足作物对磷素营养的需求。因此,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可满足稻麦两季作物产量对磷素营养的需求,不仅能够保持产量稳定,还具有节约磷肥资源、降低磷素污染水体风险的潜力。
    有机肥替代化肥及节水灌溉对露地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吕宏伟, 骆晓声, 寇长林, 王洪克, 陈松钦, 吕静
    2021, 50(3):  74-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0
    摘要 ( )   PDF (1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菜田氮、磷径流损失特征,2016—2018年,在河南省新野县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及节水灌溉对露地菜田(一年两季,甘蓝、茄子轮作)氮磷径流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常规)、有机肥替代27.5%化肥(有机肥替代)、有机肥替代27.5%化肥+30%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节水灌溉)。结果表明,3 a试验期间共产生10次径流(2016年1次、2017年6次、2018年3次),年径流产生量586.3~3 497.3 m3/hm2。3 a试验期常规、有机肥替代、有机肥替代+节水灌溉3个处理径流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为9.55、8.14、7.33 mg/L,可溶性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96、0.85、0.65 mg/L;年均硝态氮径流量分别为4.87、4.07、3.58 kg/hm2,可溶性总磷径流量平均分别为0.49、0.43、0.32 kg/hm2。相比常规处理,有机肥替代处理3 a平均减少硝态氮、可溶性总磷径流量16.43%、12.24%;有机肥替代+节水灌溉处理3 a平均减少硝态氮、可溶性总磷径流量26.48%、34.69%。不同处理蔬菜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河南西南部露地蔬菜种植区,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及适当节水灌溉能够在保持蔬菜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菜田氮、磷流失的减少。
    不同肥液含量下宽垄沟灌硝态氮和铵态氮运移试验与模拟
    汪顺生, 燕永芳, 陈春来, 寇建辉, 郝丽
    2021, 50(3):  81-9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1
    摘要 ( )   PDF (29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宽垄沟灌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规律及不同肥液含量对氮素含量的影响,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HYDRUS-2D软件模拟3种不同肥液含量下(300、600、900 mg/L)氮素运移,分析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肥液含量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肥液含量下的入渗阶段具有相同变化趋势,随着肥液含量由300 mg/L增至900 mg/L,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范围均随着肥液入渗过程进行不断扩大,距灌水沟由近到远,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硝态氮含量在距沟中心D点 50~60 cm处趋于本底值29.3 mg/kg,铵态氮含量在距沟中心D点 20~40 cm处趋于本底值7.7 mg/kg,说明铵态氮比硝态氮在运移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消减速率更快,吸附作用对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更显著;所运用的HYDRUS-2D软件在模拟氮素运移及分布方面具有较好的结果,为研究宽垄沟灌氮素运移以及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保护
    根际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刘璐, 万伟杰, 郑通文, 龙欣钰, 孙正祥, 周燚
    2021, 50(3):  91-9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2
    摘要 ( )   PDF (17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YZU-S377(S377)是前期获得的1株水稻根际细菌,对植物病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为探究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生防潜力,测定了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在棉花植株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相对抑制率为89.22%,盆栽防效为62.53%;经S377无菌滤液处理后,棉花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2.22个百分点,棉花幼苗根长增加了27.78 mm,地上鲜质量增加了0.73 g;菌株S377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在OD600等于0.15和0.25时形成生物被膜强度较显著,在棉花植株根部可以持续定殖21 d,其数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贵州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分析
    苏文文, 吴迪, 韩振诚, 李良良, 李苇洁, 任春光
    2021, 50(3):  97-10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3
    摘要 ( )   PDF (47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贵州省猕猴桃主栽品种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的种类,并为田间果实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2018—2019年在贵州省水城县和修文县两大主产区采集的红阳和贵长猕猴桃病果为试验材料,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观察、分子检测和致病性检测,研究病果中病原真菌的种类,并对其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4类病原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cauloides)、镰刀菌(Fusarium)、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其检出率分别为10%、60%、20%、10%。其中,黄瓜织球壳菌侵染引起猕猴桃果实病害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致病疫霉游动孢子制备方法研究
    杨祝强, 王洪洋, 唐唯, 李灿辉, 刘晶
    2021, 50(3):  103-10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4
    摘要 ( )   PDF (37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致病疫霉游动孢子的最佳制备条件,将致病疫霉分别培养7~12 d后向其中加入Petri’s溶液,收集孢子囊并统计其产量,之后收集不同培养时间的孢子囊,分别采用5种不同低温诱导组合方法(M1:10 ℃静置30 min后18 ℃静置30 min;M2:4 ℃静置30 min后10 ℃静置90 min;M3:4 ℃静置30 min后10 ℃静置60 min;M4:4 ℃静置3 h;M5:4 ℃静置2 h后18 ℃静置1 h)制备游动孢子,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制备方法对游动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致病疫霉孢子囊产量先迅速增加,后增加速度放缓直至基本不再增加;用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游动孢子产量随着孢子囊培养日龄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用培养9 d收获的致病疫霉孢子囊制备游动孢子时游动孢子产量最高,且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游动孢子产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如要快速大量制备致病疫霉游动孢子,可用培养9 d的致病疫霉孢子囊在10 ℃下静置30 min后再在18 ℃下静置30 min,;如不考虑制备时间,可用培养9 d的致病疫霉孢子囊在4 ℃静置2 h后再在18 ℃静置1 h,可获得最大量游动孢子;孢子囊产量与游动孢子产量并不完全呈正相关。
    园艺
    平菇培养料发酵后对霉菌抑制机制研究
    崔筱, 刘芹, 丁亚通, 康源春, 胡素娟, 宋凯博, 张玉亭, 孔维丽
    2021, 50(3):  109-1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5
    摘要 ( )   PDF (5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料发酵后栽培平菇,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的滋生,提高菌袋的成活率,但其抑菌机制尚不清楚。以玉米芯为主料研究发酵料浸提液对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细胞形态、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三磷酸腺苷酶(ATP)活性、碱性磷酸酶(AK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周期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料浸提液对2种霉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T4时期对深绿木霉、灰绿青霉菌丝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100.0%、97.9%;随发酵料浸提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抑菌率提高,菌丝生物量减少,发酵料浸提液体积分数为100%时,对深绿木霉、灰绿青霉2种霉菌菌丝的抑菌率分别为81.1%、75.9%,菌丝生物量分别减少66.2%、64.6%。显微检测发现,80%发酵料浸提液处理后,深绿木霉菌丝细胞壁、细胞膜破裂,液泡、线粒体膜破裂,核糖体分布不均匀,细胞内容物减少;灰绿青霉菌丝细胞壁边缘粗糙,隔膜断裂。随发酵料浸提液体积分数增加,培养液中深绿木霉、灰绿青霉AKP含量增加,分别高于对照333.3%、560.0%;菌丝体内SDH活性在48 h降至最低,分别为8.1、10.3 U/mg;ATP活性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分别较对照低51.3%、55.8%。平菇培养料发酵后其浸提液破坏2种霉菌菌丝细胞壁、细胞膜,导致细胞内溶物外流,降低菌丝代谢和呼吸强度,从而抑制深绿木霉、灰绿青霉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
    基于叶片结构分析的不同品种核桃抗旱性评价
    云琳颖, 刘凯, 李林晴, 赵书岗, 王红霞
    2021, 50(3):  117-12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6
    摘要 ( )   PDF (31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石蜡制片法和胶水印记法,对5种不同品种核桃、黑核桃、清香、辽宁1号、杂交黑核桃、实生优株2叶片结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叶脉厚度、维管束厚度、韧皮部厚度、气孔大小及密度等19项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抗旱指标,对不同品种核桃进行抗旱性评价,旨在为抗旱品种及砧木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核桃叶片除上表皮厚度外,其他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在9.07%~48.10%。黑核桃和杂交黑核桃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叶脉厚度、维管束厚度、木质部厚度等均显著小于其他3种普通核桃品种;3种普通核桃品种中辽宁1号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2种品种;清香核桃叶片主叶脉厚度、维管束厚度、气孔密度显著大于其他核桃。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气孔长度、下韧皮部厚度、下薄壁组织厚度作为抗旱性综合评价的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试材进行抗旱性分析,5种核桃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黑核桃>清香>辽宁1号>杂交黑核桃>实生优株2。
    蜜蜂活动增强剂在甜樱桃上的应用研究
    王承香, 胡海燕, 张瑞华, 刘英, 刘振龙
    2021, 50(3):  125-12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7
    摘要 ( )   PDF (1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甜樱桃的产量和质量,以美早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对蜜蜂活动的作用效果以及对甜樱桃坐果率、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悬挂保丽蕊后)访花的壁蜂数量明显增加,以距离蜂箱15 m的试验区单位时间内访花壁蜂数量最多,为4.22头/(棵·min),较对照区(未悬挂保丽蕊)增加2.14头/(棵·min),观察至第6天时仍比对照区多1.77头/(棵·min),差异显著。悬挂保丽蕊后对樱桃的坐果率和产量亦有显著影响,距离蜂箱15 m的试验区樱桃树坐果率较对照区提高10.77个百分点,单株产量增加3.52 kg,折合增加产量2 640 kg/hm2。对樱桃果实的商品率没有明显影响,但是试验区的樱桃质量略好于对照区。综上,在今后的樱桃生产中可以通过使用蜜蜂活动增强剂来提高樱桃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推动樱桃产业的发展。
    叶施有机硒对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肖贤, 李丽, 李琳玲, 查三省, 袁红慧, 邓坤, 程水源, 程华
    2021, 50(3):  130-14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8
    摘要 ( )   PDF (5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有机硒叶施处理对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4年生大田银杏幼苗为试材,设置CK、T1—T6共7个叶施处理,分别为无肥、有机硒(0.835 g/L)、低浓度矮壮素(1 g/L)、高浓度矮壮素(2 g/L)、低浓度矮壮素(1 g/L)+有机硒(0.835 g/L)、高浓度矮壮素(2 g/L)+有机硒(0.835 g/L)、磷酸二氢钾(3.335 g/L)+有机硒(0.835 g/L),进行叶施1次和2次处理,测定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变化,并分析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T1处理对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优;有机硒叶施1次处理下6月30日、8月1日、8月15日、8月31日和9月15日采样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较CK分别提高36.71%、4.93%、19.28%、21.91%和17.68%;有机硒叶施2次处理下8月1日、8月15日、8月31日和9月15日采样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44.02%、39.86%、6.29%和27.35%。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喷施有机硒(T1)后银杏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异黄酮合成酶(IFS)、黄酮合成酶(FS)、黄烷酮3-羟化酶(F3H)、黄酮醇合成酶(FLS)、柚皮素2-氧戊二酸3-双加氧酶(FL3H)、槲皮素O-甲基转移酶(OMT)、类黄酮3′,5′羟化酶(F3′5′H)等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升,其中PAL、C4H、OMTCHI等基因的表达高峰提前到达,4CL、CHS和FLS等基因则一直保持较高表达水平。有机硒与矮壮素联合喷施能有效促进银杏叶黄酮合成关键基因的提前表达,并维持较高水平,进而促进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提升。
    畜牧·兽医
    貂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分析
    贾艳艳, 李琦, 王晓利, 牛俊辉, 毛静, 廖成水, 张昊恺, 张明亮
    2021, 50(3):  142-14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19
    摘要 ( )   PDF (27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引起水貂肺炎的病原菌,对从临床死亡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疑似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并探究了温度、pH值、金属离子对核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病料涂片镜检及PCR鉴定,分离株为1株肺炎克雷伯菌,该肺炎克雷伯菌胞外分泌蛋白表现出降解λDNA的核酸酶活性,最适温度为30~37 ℃,最适pH值为7.0,在高温和碱性条件的反应环境时核酸酶的活性较弱。一价金属离子(Na+、K+)和部分二价金属离子(Ca2+、Ba2+、Ni2+、Zn2+和Cu2+)对肺炎克雷伯菌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5.00~10.00 mmol/L的Co2+和Fe3+以及10.00 mmol/L的Mg2+和Mn2+可以促进胞外核酸酶切割λDNA的活性。综上,从临床水貂肺炎病例中分离到1株肺炎克雷伯菌,并证实该菌胞外分泌蛋白具有核酸酶活性。
    植物乳杆菌LR-39对犬的促生长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
    陈则东, 朱建平, 郭书玉, 卢炜, 刘蕾
    2021, 50(3):  148-15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20
    摘要 ( )   PDF (67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评价从发酵泡菜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LR-39对犬的促生长、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并明确其遗传背景,选取10只3.5月龄的比格犬,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犬粮,试验组在每日饲喂基础犬粮基础上补饲1×109 cfu LR-39,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时,测定并比较各组平均日增质量、料重比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等指标差异;对犬肠道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肠道菌群在门、种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及特征微生物差异;采用PICRUSt技术,解析并比较肠道微生物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对LR-39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绘制该菌株全基因草图并进行序列COG及CAZy注释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粗蛋白、粗脂肪、钙的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在门水平上,试验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P<0.05)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效应大小线性判别分析(LEfSe)结果显示,试验组肠道菌群特征菌属是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而对照组特征菌属分别是丹毒丝菌属(Bulleidia)、链型杆菌属(Catenibacterium)、真杆菌属(Eubacteri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在种水平上,试验组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相对丰度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肠道功能基因差异分析表明,试验组细胞内运输、细胞外结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次级代谢物基因表达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LR-39菌株全长247 554 bp,无质粒,GC含量为44.26%,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丰度最高,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其次,而脂代谢相关基因较低,具有一定比例拮抗机制相关基因,酶系主要包括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碳水化合物酯酶、碳水化合物结合分子、辅助性酶类。综上,LR-39能够促进犬的生长,改变犬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基因表达,具有开发益生菌产品的潜质。
    鱼类致病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TolC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荣娜, 简思杰, 孙薇, 康超, 陈琛, 刘祥
    2021, 50(3):  157-16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21
    摘要 ( )   PDF (58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鱼类致病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TolC的免疫原性与抗原性,评价其免疫学功能,以期为嗜水气单胞菌亚单位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olC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其菌属间同源性与进化关系,构建TolC蛋白表达菌株并确定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包涵体洗涤和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TolC蛋白,免疫小鼠制备TolC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特异性与效价,免疫酶联法模拟TolC蛋白抗血清对不同鱼类致病菌的体外识别,探究TolC蛋白的抗原性。结果表明,TolC蛋白为孔道蛋白,在气单胞菌属间进化保守。成功表达、纯化了TolC蛋白,其最佳表达条件:菌液OD600为1.0、IPTG浓度0.1 mmol/L、37 ℃诱导8 h。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获得特异性TolC抗血清,效价达到1∶3 200;ELISA结果显示,TolC抗血清与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溶藻弧菌均存在识别作用。综上,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TolC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并可能对不同鱼类致病菌存在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烟草秸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郑坚强, 刘彬, 王小飞, 贾学伟, 许春平
    2021, 50(3):  165-1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22
    摘要 ( )   PDF (29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烟草秸秆(TS),以TS为原料,用超声波辅助硫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CNC),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流变分析。结果表明,TS与64%的浓硫酸料液比1∶15 (g∶mL)在45 ℃条件下反应60 min,CNC的产率为22.4%;制备的CNC为短棒状结构,直径为10~20 nm;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仍然为纤维素Ⅰ型结构,相对结晶度为58.5%;CN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起始热解温度为252.36 ℃;稳态流变测试表明,TS-CNC悬浮液黏度随固含量增加而升高,剪切变稀行为随黏度增加而增强;动态应变测试表明,TS-CNC悬浮液在固含量为1.00%时,表现出凝胶行为。
    畜牧·兽医
    基于无人机图像处理的大豆叶片病害识别准确率研究
    谭秦红
    2021, 50(3):  174-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23
    摘要 ( )   PDF (29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平衡无人机识别覆盖度与识别准确率之间的矛盾,实现大面积大豆病害的精确识别,利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literative clustering,SLIC)超像素方法处理无人机在高度为1、2、4、8、16 m获取的大豆叶片图像,提取叶片的颜色、梯度、纹理、形状特征后,基于这些属性的特征向量利用序列最小优化(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SMO)、J48决策树、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s,KNN)、随机森林算法对大豆叶片病害情况进行识别,得到不同算法对病害识别的准确度,并通过对比特征融合和单一特征时的病害识别准确度,分析输入参量对病害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人机图像的拍摄高度为1 m和2 m时4种算法的准确率均在90%以上,SMO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较高。以融合特征向量为输入参量对大豆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要高于单一特征向量,颜色是最能反映叶片病害实际情况的属性,无人机的最佳拍摄高度为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