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目录
    2022, 51(8):  0. 
    摘要 ( )   PDF (37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QTL 精细定位的研究进展
    白天亮, 李杰, 冉杰, 杨辉, 乔承彬, 李培富, 田蕾
    2022, 51(8):  1-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1
    摘要 ( )   PDF (13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量构成因素是水稻增产的关键因素,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挖掘有利的产量基因对水稻高产具有重要意义。QTL定位是作物农艺性状优异基因挖掘的重要方法。阐述了QTL精细定位策略与群体选择,综述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粒质量QTL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合理利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基因的育种策略,为水稻产量性状优异基因克隆和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干旱-复水处理下差异表达玉米WRKY 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付家旭, 闫亚丽, 谢小文, 张心悦, 温鹏飞, 关小康, 王同朝, 卫丽
    2022, 51(8):  9-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2
    摘要 ( )   PDF (41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挖掘玉米抗旱相关WRKY转录因子,对干旱-复水处理下差异表达的玉米WRKY基因进行鉴定,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分布和复制关系、基因结构和蛋白质保守基序、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及干旱-复水条件下的表达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筛选出51个差异表达的玉米WRKY 基因,编码氨基酸数目介于99~729 个,分子质量介于11.22~78.73 ku,等电点介于4.58~12.26;WRKY基因分为Ⅰ、Ⅱ、Ⅲ组,其中Ⅱ又分为Ⅱa、Ⅱb、Ⅱc、Ⅱd、Ⅱe 5个亚组;WRKY基因不均等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存在2对串联复制和16对片段复制;外显子数目为1~12个,大部分WRKY基因(41个)含有2~4 个保守基序,且同一组中的WRKY 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序组成;启动子区含有ABRE、AuxRR-core、TCA-element、TC-rich repeats、TGACG-motif、LTR、MBS、TATC-box、P-box、CGTCA-motif、GC-motif、TGA-element、GARE-motif等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干旱-复水处理下,51个玉米WRKY基因呈现出不同表达模式,其中ZmWRKY1、ZmWRKY10、ZmWRKY16、ZmWRKY28、ZmWRKY30、ZmWRKY33、ZmWRKY42、ZmWRKY65、ZmWRKY68、ZmWRKY78、ZmWRKY96、ZmWRKY99、ZmWRKY100、ZmWRKY102 ZmWRKY111 等15个基因正向响应干旱胁迫,ZmWRKY87 负向响应干旱胁迫,它们是今后深入研究玉米WRKY家族响应干旱的候选基因。
    镉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理特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郭晖, 周慧, 庄静静, 王晓冰
    2022, 51(8):  20-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3
    摘要 ( )   PDF (12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Cd 胁迫[0(Cd0)、5(Cd5)、10(Cd10)、20(Cd20)mg/kg Cd]下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CK)、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i)、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m)、Ri和Fm 1∶1混合接种(RF)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AMF-小麦共生体系对Cd胁迫的响应,为农田Cd污染钝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AMF,小麦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小麦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d胁迫下3个接种AMF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小麦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且在Cd含量较高时作用更明显。其中,RF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改善效果最好,但不同AMF处理对小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改善效果差异不显著。Cd20条件下,接种AMF后小麦比叶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Pn分别比CK最高增加14.56%、13.79%、13.68%、16.92%,CAT、SOD、POD活性分别最高增加33.69%、24.54%、14.99%,土壤蔗糖酶(SC)、CAT、脲酶(UE)、脱氢酶(DHA)活性分别最高增加190.56%、185.66%、193.44%、190.00%,MDA含量降低14.22%~17.30%。综上,Cd胁迫下接种AMF可有效提高小麦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总体上以RF处理较优。
    20 个马铃薯品种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张帆, 李源, 陈梦茹, 邢英英, 王秀康
    2022, 51(8):  28-3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4
    摘要 ( )   PDF (13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块茎产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块茎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榆林市种植的适用于不同加工用途且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间各品质指标存在很大差异,单株块茎产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76%、50.07%、50.66%、64.79%、33.72%和68.10%。陇薯11号的单株块茎产量与淀粉含量最高,LZ112的还原糖含量最高,陇薯9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老红皮的维生素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0个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指标可以用4个主成分来表示(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0.448%),各成分代表性指标分别为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进一步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共筛选出7个品质较优的马铃薯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5.0%。其中,1种(定薯3号)可作为菜用和淀粉加工的兼用种质,1种(甘引薯1号)可作为全粉加工和油炸食品加工的兼用种质,1种(陇薯11号)可作为大规模推广种植后用于淀粉加工的种质,2种(L08104-12和费乌瑞它)可作为全粉加工的种质,2种(冀张薯12号和陇薯9号)可作为油炸类食品加工的种质。
    油菜素内酯对烟草幼苗根系构型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梁栋, 刘光亮, 石屹, 王树声, 王程栋, 王晓琳
    2022, 51(8):  37-4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5
    摘要 ( )   PDF (18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Rs)对烟草幼苗根系构型的调控机制,选取烤烟品种农大202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浓度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和BRZ(BRs合成抑制剂)处理下烟草幼苗根系构型的差异,通过电镜观察二级侧根根尖横截面变化,并观察烟草转基因DR5::GUS 材料根系GUS(β-葡萄糖苷酸酶)染色情况,测定侧根中生长素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根系构型变化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BR可以调节烟草幼苗根长、根系直径与二级侧根密度变化,较低浓度的EBR(0.1 nmol/L)使总根长增加,增幅达到29.0%,但在0.5、1、5、10、100 nmol/L EBR处理下,一级侧根长度与对照(不添加EBR和BRZ)相比分别降低4.6%、9.6%、18.5%、29.6%、36.9%;随着EBR浓度的增大(0.1~10 nmol/L),二级侧根密度不断增大,但根系平均直径逐渐减小,BRZ(100~500 nmol/L)处理后烟草根系平均直径显著增大;EBR主要通过调控烟草侧根细胞数目和中柱直径影响烟草幼苗根系直径大小,10 nmol/L EBR处理下烟草二级侧根横切直径较CK显著减少32.5%,中柱直径较CK显著减小25.0%;10 nmol/L EBR处理下,烟草侧根生长素含量较CK显著降低7.1%,500 nmol/L BRZ处理下,侧根生长素含量与CK相比无变化;EBR处理使烟草生长素运输基因家族中PIN3aT、PIN3bS、PIN3bT 和PIN11T 等基因上调,从而调控根中生长素的分布。可见,油菜素内酯可以调控根中不同部位生长素的水平进而影响烟草根系构型的变化。
    不同产地雪茄烟叶的风味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分析
    郑天飞, 张倩颖, 李东亮, 张娟, 堵国成
    2022, 51(8):  45-5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6
    摘要 ( )   PDF (90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多米尼加、印尼和美国3个雪茄烟叶产地的24份雪茄烟叶样品为材料,通过感官评吸评价雪茄烟叶的风味特征,并采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雪茄烟叶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不同产地雪茄烟叶的风味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解析微生物群落与雪茄烟叶风味特征之间的联系,明确雪茄烟叶中的关键微生物,为国产雪茄工业的原料利用、产品开发和应用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多米尼加的雪茄烟叶具有坚果香、豆香、木香、焦甜香、烘烤香和干草香等风味;印尼雪茄烟叶具有较高的蜜甜香和酸香,但也有较多杂气;美国雪茄烟叶风味和杂气均不突出。3 个产地雪茄烟叶中优势细菌属为Staphylococcus、PseudomonasSphingomonas,优势真菌属为Aspergillus、Sampaiozyma Alternaria。不同产地雪茄烟叶中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细菌群落的差异显著大于真菌群落。通过关联网络分析发现,细菌Staphylococcus、Corynebacterium_1、Tetragenococcus Atopostipes 等与雪茄烟叶的风味特征关系密切,与真菌群落相比,细菌群落与雪茄烟叶风味特征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雪茄烟叶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基于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宛艾种质综合评价
    许兰杰, 梁慧珍, 余永亮, 杨青, 李磊, 安素妨, 杨红旗, 谭政委, 李春明, 董薇, 鲁丹丹
    2022, 51(8):  55-6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7
    摘要 ( )   PDF (13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综合评价宛艾种质并筛选优异性状材料,为宛艾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技术支撑。以30个来源于南阳市的宛艾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宛艾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3~1.58,变异系数为16.95%~160.71%。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较差。主成分分析将15个性状转换成5个综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12%,第1、2、4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信息,第5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品质性状信息,第3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信息。基于离差平方和法将30个宛艾种质在欧式距离14.0处聚为三类,第一类为优质型,包含8个种质;第二类为丰产型,包含8个种质;第三类种质性状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基于隶属函数法对宛艾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优异的5个种质,可为宛艾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支撑。
    基于ISSR 和RAPD 标记的太子参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史辉, 陈美霞, 李萍萍, 叶祖云
    2022, 51(8):  64-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8
    摘要 ( )   PDF (16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太子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多态性(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0个太子参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和16条RAPD引物在10个太子参种质中分别获得101、8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NPL)分别为58、63个,多态性位点频率(PPL)分别为57.37%、70.32%。基于ISSR标记的太子参种质间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多态性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573 7、1.344 3、0.353 2、0.529 7。基于RAPD标记的太子参种质间的Na、Ne、H和I的平均值分别为1.703 2、1.418 1、0.354 9、0.532 1。综合2种标记的GS为0.668~0.911。综合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表明,当GS为0.780时,10个太子参种质可聚为4组,聚类分析结果与太子参种质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不同专用肥对豫北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胡峰, 张运红, 毛家伟, 刘小奇, 钱凯, 张杰
    2022, 51(8):  74-8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9
    摘要 ( )   PDF (13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小麦专用肥(沃尔田小麦专用肥、心连心小麦专用肥、化佗小麦专用肥、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嘉施利小麦专用肥、科邦小麦专用肥、普通小麦专用肥和豫北小麦专用肥)及配套施肥技术对豫北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豫北小麦专用肥的选择及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和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小麦专用肥的小麦穗数和产量分别增加18.9%~41.8%和17.6%~32.4%,且以化佗小麦专用肥和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较高,其中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的小麦产值、施肥增加的产值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24 626.72、6 031.03、4 351.03元/hm2,施肥产投比也最高,为3.59。8种小麦专用肥中,4种高氮低磷小麦专用肥(沃尔田小麦专用肥、心连心小麦专用肥、化佗小麦专用肥和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小麦氮、磷、钾总积累量(517.02~590.46 kg/hm2)高于4种低氮高磷小麦专用肥(481.76~502.77 kg/hm2)(嘉施利小麦专用肥、科邦小麦专用肥、普通小麦专用肥和豫北小麦专用肥),其中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的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最高,分别为8.66、35.38 kg/kg。施用小麦专用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收获后土壤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以普通小麦专用肥和多维宝小麦专用肥处理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对照增加150.0%、91.2%、71.6%和114.3%、82.1%、54.9%。综合而言,高氮低磷小麦专用肥一次性施入在维持小麦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方面效果好于低氮高磷小麦专用肥,且以多维宝小麦专用肥施用效果最优。
    植物保护
    芝麻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效研究
    常淑娴, 马琴, 曲文文, 张海洋, 苗红梅, 段迎辉
    2022, 51(8):  84-9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0
    摘要 ( )   PDF (17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FOS)侵染引起的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筛选出能够应用于芝麻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微生物,利用采自我国不同省份(区)的芝麻、荩草和紫花地丁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尖孢镰刀菌拮抗作用测定,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重要拮抗菌对芝麻苗期枯萎病的防控效果;进一步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开展了拮抗菌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在来源于我国6个省份(区)的33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细菌1 077株、真菌515株、放线菌554株,筛选出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17株、真菌10株、放线菌51株。其中,细菌菌株SF3-33和SF4-11的拮抗作用最为显著,对尖孢镰刀菌的最大抑菌带均为1.0 cm;且其对由强致病性FOS菌株引起的芝麻苗期枯萎病的最大防效分别达到83.74% 和63.13%。SF3-33 和SF4-11 菌株分别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皮奥显亚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综上,筛选出了大量拮抗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根际微生物,其中细菌菌株SF3-33和SF4-11能够显著减弱芝麻苗期枯萎病的发生,为进一步探索芝麻枯萎病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具有较好应用潜力的研究材料。
    白粉病菌对结果期南瓜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叶佳净, 赵锦鹏, 卞世杰, 郭卫丽, 李新峥
    2022, 51(8):  92-9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1
    摘要 ( )   PDF (35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抗白粉病南瓜自交系112-2、高感白粉病南瓜品种九江轿顶(JJJD)为试材,在结果期进行白粉病菌喷雾接种,研究南瓜叶片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以及侵染点细胞坏死、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白粉病菌影响南瓜光合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CK(不接种白粉病菌)相比,接种白粉病菌后,112-2和JJJD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均下降,抗性材料112-2 Pn的降幅整体小于感病材料JJJD,二者Pn在接菌后2 d分别降低了45.4%和63.8%,叶绿素含量在接菌后12 d分别降低57.0%和49.0%,而胞间CO2浓度(Ci)增加。接种白粉病菌后4 d,2种南瓜材料侵染点周围均出现坏死斑,叶绿体肿胀变形,基质片层与基粒片层排列疏松,嗜锇体和淀粉粒增多;JJJD坏死斑面积和叶绿体变形程度均大于112-2。因此认为,结果期南瓜叶片感染白粉病后的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侵染点细胞坏死、叶绿素含量下降和叶绿体结构破坏引起,抗病材料112-2光合速率降幅较小与细胞坏死和叶绿体结构受损程度较轻有关。
    园艺
    低钾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瓜产量、品质及钾素吸收利用差异分析
    康利允, 李晓慧, 高宁宁, 梁慎, 李海伦, 王慧颖, 常高正, 徐小利, 赵卫星
    2022, 51(8):  99-10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2
    摘要 ( )   PDF (13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寻低钾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瓜产量、品质及钾素吸收的差异,采用大田试验,以甜瓜耐低钾型品种(系)雪蜜和将军玉、低钾敏感型品种(系)T221和T1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钾(0 kg/hm2,LK)和适钾(300 kg/hm2,CK)2种条件下甜瓜产量、品质、钾素积累与分配及钾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钾处理T221和T120的产量、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7.62%、15.85%、16.54%、26.24%、14.39%、23.51% 和10.22%、14.42%、17.82%、24.99%、18.97%、27.80%,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显著增加了12.86%和14.00%(P<0.05),雪蜜和将军玉差异均不显著;与CK相比,低钾处理T221和T120的茎、叶、果、植株钾积累量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17.94%、20.32%、24.02%、21.49%和20.58%、18.96%、23.26%、21.44%,而雪蜜和将军玉差异均不显著;雪蜜和将军玉较T221和T120钾素利用效率显著增加(P<0.05),平均增加了73.67%,而钾素生产效率及钾肥利用率则显著降低(P<0.05),平均分别降低了21.76%和55.37%,表明在低钾条件下雪蜜和将军玉亦能吸收利用更多的钾素,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且能将吸收的钾素更多地转移到果实中。综上分析,雪蜜和将军玉对钾肥反应不敏感,适合低钾条件下种植,针对耐低钾型品种可适当减少钾肥投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实现甜瓜高产高效栽培。
    叶面喷施聚磷酸铵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吸收转运Cd 的影响
    柴冠群, 刘桂华, 罗沐欣键, 王丽, 蒋亚, 范成五
    2022, 51(8):  107-1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3
    摘要 ( )   PDF (1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给Cd安全利用类耕地辣椒安全生产与叶面磷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选取Cd安全利用类土壤与青红元帅朝天椒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0、0.1、0.2、0.5 g/L聚磷酸铵(以CK、T1、T2、T3表示)对辣椒产量、品质与吸收转运C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叶面喷施聚磷酸铵浓度的增加,辣椒果实产量呈增加趋势,与CK相比,T3处理鲜果与干果产量增幅分别为11.11%与11.53%;T3处理辣椒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C(Vc)与辣椒碱含量均显著高于CK;辣椒不同部位Cd含量(干质量)表现为主茎上叶>根>果实>叉茎上叶>叉茎>主茎;辣椒对土壤Cd 的富集系数(BCF)达193.77%~351.82%,BCF随叶面喷施聚磷酸铵浓度的增加而降低,T3处理比CK降低了158.05个百分点;辣椒果实Cd含量随叶面喷施聚磷酸铵浓度的增加而降低,T3处理辣椒果实Cd含量显著低于CK,鲜果与干果降幅分别为16.67%、11.8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质量稀释”与叶面喷施聚磷酸铵增大辣椒叉茎上叶与主茎上叶对Cd的富集固持能力可能是果实Cd含量降低的2个主要原因。综上,叶面喷施0.5 g/L聚磷酸铵对辣椒果实产量与品质提升及降Cd效果最好。
    超声波对盐胁迫下紫松果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尹娟, 朱庆松, 赵晶晶, 曹永奕, 马桂花
    2022, 51(8):  117-1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4
    摘要 ( )   PDF (24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紫松果菊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时长(0、5、25、45 min)的超声波预处理,通过滤纸床发芽和盆栽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不同含量盐胁迫(0、0.45%、0.90% NaCl)条件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紫松果菊种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盐含量越高胁迫抑制作用越强。种子通过超声波处理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地上干质量和根干质量,以及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上均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在盐胁迫下,适量超声波处理能通过调节根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来缓解胁迫作用。与0 min(UaS1)相比,低盐(0.45% NaCl)胁迫下,25 min超声波处理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了27.23%、12.23%,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92.81%;与0 min(UaS2)相比,高盐(0.90% NaCl)胁迫下,25 min超声波处理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了11.43%、12.75%,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提高了87.83%。综上,适量超声波处理对紫松果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强了紫松果菊幼苗对盐胁迫的抗逆性,超声波处理时长以25 min为宜。
    野生薄皮木种子萌发特性及耐盐性研究
    郭丽, 索素敏, 杨红丽, 徐明辉, 常介田
    2022, 51(8):  128-13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5
    摘要 ( )   PDF (12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发特色野生植物资源,以野生薄皮木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处理,包括培养温度15、20、25、30、35℃和变温15℃/25℃,覆土厚度0.5、1.0、1.5、2.0、2.5、3.0 cm,GA3质量浓度0.5、1.0、1.5、2.0、3.0 mg/L,NaCl溶液50、100、150、200、250、300 mmol/L,研究野生薄皮木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期耐盐性。结果表明:野生薄皮木种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5 ℃,变温15℃/25℃不利于种子萌发;种子最佳播深为1.0 cm,覆土2.5 cm以上种子不出苗;GA3处理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1.5 mg/L GA3为野生薄皮木种子发芽最佳浓度。50~100 mmol/L NaCl环境下幼苗正常生长,150 mmol/L NaCl开始抑制幼苗生长,表明种子对低浓度NaCl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高浓度NaCl胁迫则引起植株死亡或种子不能萌芽。
    畜牧·兽医
    青贮桑叶对湖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马慧慧, 徐彬, 魏凤仙, 李文嘉, 孙全友, 王琳燚, 邓文, 付趁, 李绍钰
    2022, 51(8):  134-14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6
    摘要 ( )   PDF (13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比例青贮桑叶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60 只平均体质量为(19.12±1.04)kg的健康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栏),每个重复8只,其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以花生秧为唯一粗饲料的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以青贮桑叶代替部分花生秧,青贮桑叶与花生秧的比例分别为15∶85、30∶70、45∶55。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料重比和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肌肉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17.14%、19.54%、16.57% 和7.92%、9.50%、6.75%;Ⅲ、Ⅳ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升高9.31%、8.27%;Ⅲ组肌肉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Ⅳ组;Ⅲ、Ⅳ组肌肉中a-亚麻酸、花生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Ⅱ、Ⅲ、Ⅳ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6.00%、10.29%和7.03%;Ⅲ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Ⅳ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Ⅳ组湖羊背最长肌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青贮桑叶在不影响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情况下,可改善肉品质、提高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以补饲青贮桑叶30%时效果最优。
    布鲁氏菌分泌蛋白BspA 和BspB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
    王书利, 魏淑娟, 李梦含, 郑好, 司丽芳, 李志强
    2022, 51(8):  143-14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7
    摘要 ( )   PDF (1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布鲁氏菌分泌蛋白BspA和BspB的作用,以布鲁氏菌S2308基因组为模板,根据GenBank登录的BspABsp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BspABspB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EGFP-N1载体,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EGFP-BspA和pEGFP-BspB。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后,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至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采用Western blot(WB)检测BspABspB蛋白的表达,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利用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水平。结果显示,BspA基因大小为576 bp,BspB 基因大小为564 bp,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Xba Ⅰ酶切验证正确,酶切产物经测序分析,显示与GenBank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100%;WB检测结果显示,pEGFP-BspA和pEGFP-BspB转染组分别在70 ku和68 ku处出现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表明BspABspB蛋白能在HPT-8细胞中表达;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BspABspB蛋白可诱导HPT-8细胞分泌IFN-γ、IL-2、IL-4和IL-5;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BspABspB蛋白对细胞无毒性。综上,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BspA和pEGFP-BspB,证实其能在HPT-8细胞中表达,并能诱导细胞因子分泌。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GEE 的气候变化对豫北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与产量影响研究
    李菲菲, 汤军, 高贤君, 杨元维, 占杨英
    2022, 51(8):  150-16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8
    摘要 ( )   PDF (133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豫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1985—2019年Landsat影像数据进行特征构建,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提取冬小麦分布信息,分析豫北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变化,再结合豫北地区已知的9个气象站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播种期、拔节-抽穗期和抽穗-乳熟期内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趋势,定量统计研究区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数据,对气候因子变化与冬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重要性评价并分析产量对气候的敏感性。结果表明,RF 算法分类提取结果相对误差均在3.5% 以内,样本点平均精度为94.94%,Kappa系数在0.88~0.94,达到了较高精度水平。1985—2019年冬小麦总体播种面积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且中部地区播种频率较高,播种期升温对播种面积具有促进作用(P=0.013<0.05),气候因子对播种面积的重要性排序为:播种期平均气温>播种期日照时数>播种期降水。豫北地区冬小麦整体呈增产趋势,拔节-抽穗期的降水对冬小麦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03<0.01)且贡献率相对较高,日照时数对产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22<0.05);而冬小麦产量对抽穗-乳熟期日照时数的敏感性最强。气候因子对豫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拔节-抽穗期降水>拔节-抽穗期平均气温>抽穗-乳熟期降水>拔节-抽穗期日照时数>抽穗-乳熟期日照时数>抽穗-乳熟期平均气温。
    山茱萸营养枣片配方优化
    王安建, 高帅平, 崔国梅, 李顺峰, 魏书信, 田广瑞, 刘丽娜, 许方方
    2022, 51(8):  166-1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19
    摘要 ( )   PDF (13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优化山茱萸营养枣片的配方工艺,以山茱萸、红枣为主要原料,经过调配、打浆、熬制、烘干、切片等步骤,制备山茱萸营养枣片。以山茱萸营养枣片的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山茱萸营养枣片的最佳配方:红枣100 g、山茱萸16.7 g、淀粉5.0 g、柠檬酸0.6 g和白砂糖25 g。在此条件下,山茱萸营养枣片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软硬适中,感官评分达到92.63分,与市售红枣枣片的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相近,具有一定的市场接受度。
    广东烤烟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差异化分析
    潘高伟, 郭伟雄, 韩佳彤, 何峰, 梁淼, 白国强
    2022, 51(8):  174-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20
    摘要 ( )   PDF (17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烤烟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变化规律,选取广东3个产区4个品种的18份初烤烟叶样品,分析从叶尖至叶基10个区位(编号为TL1—TL10)叶面水浸液的pH值变化。结果表明:180个不同区位叶面的pH值介于5.31~5.96,其中73.3%的样品集中于5.49~5.67;叶面pH值与分切区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叶尖至叶基的pH值整体呈现先增后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广东烤烟pH值在产地、品种、部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尤其是烟叶等级部位与pH值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等级部位烤烟的pH值整体上表现为X2F>C3F>B2F。利用基于叶面pH值差异性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部位烟叶分别确定了最优的三段式分切方案,TL1—TL3叶面区位为第1段,TL4—TL7/8为第2段,其余叶基部位为第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