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旱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白丽荣,郭晓丽,苏长青,时丽冉,高汝勇
    2012, 41(5):  1-3. 
    摘要 ( )   PDF (5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我国旱稻研究现状。指出旱稻种质在与高产有关的性状上具有极大的选择空间;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外缘高抗优良基因,加强对旱稻现有种质资源的保护,培育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旱稻新品种,是我国稻作发展的主要方向。 
    转基因鸡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王 鹤,王彦彬,康相涛
    2012, 41(5):  4-7. 
    摘要 ( )   PDF (8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转基因鸡的生产方法,如病毒载体法、生殖器官注射法、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等进行综述,探索转基因鸡各生产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各方法的应用特点以及转基因鸡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剖析。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玉米F1、F2代植株性状的遗传背景及适宜群体筛选
    申炳涛,董永斌,周 强,张 洋,李彦伟,薛晓静,李玉玲
    2012, 41(5):  8-14. 
    摘要 ( )   PDF (9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个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与6个Reid类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12个组合,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4个植株性状的F1表现、杂种优势、F2群体表现和分离特征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F1表现、中亲优势(MH)、超高亲优势(HH)、F2群体的平均值(F2M)、变幅、变异系数、优势衰退(HDR)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植株性状杂交早代的遗传背景效应突出;F2群体各性状多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超双亲分离,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顶高/株高杂种优势较小,可根据两类亲本或其均值初步预测其组合表现,并实施早代选择,而株高、穗位高和顶高的杂种优势较大,不宜进行预测;亲本、F1、F2M、MH、HH、HDR间的相关趋势因性状不同而异;R1×N04、R3×N04组合为改良爆裂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的最佳群体,R2×N10、R3×N04、R5×N10和R6×N04组合适宜构建遗传作图群体。 
    玉米叶夹角、叶向值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马 娟,王铁固,张怀胜,陈士林
    2012, 41(5):  15-19. 
    摘要 ( )   PDF (9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玉米叶夹角、叶向值的遗传规律,以7873/PH6WC的六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田间分穗上、穗下调查叶夹角和叶向值,对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穗上叶夹角和穗上叶向值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存在2对主基因。穗下叶向值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中都符合D-2模型,存在1对主基因。穗下叶夹角在春播环境中符合D-2模型,但在夏播环境中没有检测到主基因,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0模型)。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叶向值、穗下叶夹角均检测到较高的主基因贡献率。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5.60%,穗上叶向值主基因遗传率在B2和F2世代分别为88.92%、88.69%,穗下叶向值在B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43%。但春播环境中,只有穗上叶向值在F2世代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90.27%)。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较大的主基因遗传率,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遗传改良。 
    防腐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胡春红,史留功,李淑梅,王红星,周娟娟
    2012, 41(5):  20-22,41. 
    摘要 ( )   PDF (1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防腐剂对作物生长造成的危害。结果显示:2种防腐剂浸种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均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含量分别为1.0%、0.3%时,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由对照组的96.67%降至80%以下;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测定值也均有显著变化。因此,2种防腐剂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呈现抑制作用。
    越冬期升温幅度和持续时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建书, 徐关印,卢彦琦,李 焱,尹会兰,李双保
    2012, 41(5):  23-25. 
    摘要 ( )   PDF (9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暖棚加1层或2层薄膜,调节冬小麦越冬期间温度,探讨升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设温度为CK、CK+2℃、CK+4℃,分别处理冬小麦30、60、90、120d。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育性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变化,表现为分蘖数增多,与CK相比,CK+2℃和CK+4℃处理30d,分蘖数分别增加2.3%和17.4%;处理60d,分别增加25.1%和46.5%;处理90d,分别增加19.7%和32.1%;分蘖的两极分化过程提早,与CK相比,CK+2℃和CK+4℃处理的抽穗期分别提早6d和10.3d;成熟期分别提早9.3d和15.3d;穗分化过程加速,株高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提早。以升高2℃、持续时间60d的冬小麦生长发育最好,产量最高,比CK高18.2%;持续时间为120d的冬小麦表现最差,株高不整齐,产量最低,比CK低46.1%。 
    介导玉米DNA的水稻高秆变异株AFLP分析
    姬生栋,朱德来,王海莎,侯磊磊,张翔宇, 张 羽,魏松浩,马亚峰,郭丹丹
    2012, 41(5):  26-30. 
    摘要 ( )   PDF (13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花粉管介导玉米总DNA获得的2个高秆水稻变异植株C(HN28)和D(HN31)进行分析,揭示水稻变异植株和亲本间在DNA水平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变异机制提供数据。首先对64对AFLP选扩引物进行筛选,优选出11对选扩引物,它们均能够在2个变异植株中扩增出较多清晰的DNA差异带。对变异植株和对照中的DNA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变异植株C、D、受体水稻B与阳性对照玉米A之间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38.30%、38.58%和32.99%,水稻变异植株C、D和受体水稻B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90.04%和85.84%,说明变异植株与受体水稻基因组DNA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植株与阳性对照玉米基因组DNA相似率明显高于受体水稻。变异植株C检测到12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变异植株D检测到11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说明变异植株C、D基因组中可能存在有玉米DNA片段,变异性状的差异可能是介导玉米DNA引起。
    外源IAA对杂交稻生育后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海生
    2012, 41(5):  31-32. 
    摘要 ( )   PDF (1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外源生长素(IAA)对亚种间杂交稻生育后期剑叶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IAA分别使齐穗后第10天和第20天的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25.1%和21.6%,SOD活性提高28.6%和23.2%,MDA含量分别降低42.63%和39.89%。外源IAA通过促进叶片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从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了叶片的衰老进程。
    拟南芥AGL15基因的克隆及其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吴晓梅,刘忠丽
    2012, 41(5):  33-36. 
    摘要 ( )   PDF (16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AGL15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了拟南芥AGL15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20-T vector载体上,对重组子进行PCR检测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并测定了该基因全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807bp。将拟南芥AGL15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35S启动子下游,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AGL15基因在双元表达载体中的插入位置和方向都正确,即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超表达载体。
    发根农杆菌介导不同基因型大豆转化效率的筛选
    李锦锦,王 昉,张万科,文自翔,李海朝,袁道华,李金英,张 辉,杨青华,卢为国
    2012, 41(5):  37-41. 
    摘要 ( )   PDF (15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因型是影响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筛选转化效率高的大豆基因型,利用不同基因型大豆的下胚轴接种发根农杆菌K599(含GUS基因),待长出毛状根后,根据不同基因型大豆发根诱导率和发根数的差异,选择适宜大豆基因型进行GUS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分析。结果表明,34个大豆基因型发根诱导率和发根数有很大差异,选择发根诱导率大于60%以及发根数大于1.6条的20个大豆基因型毛状根进行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其中Y091、Z184、P108、L010等4个大豆基因型的GUS基因转化效率较高,分别为96.2%、91.7%、87.5%、86.4%;进一步对以上4个大豆基因型毛状根进行RT-PCR分析,结果表明,GUS基因均得到了正确转录。表明大豆基因型Y091、Z184、P108、L010是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较为理想的受体材料。
    大豆微核心种质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的分析
    简 爽,卢为国,文自翔,李海朝,袁道华,李金英,张 辉,叶永忠
    2012, 41(5):  42-45. 
    摘要 ( )   PDF (1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蛋白品质及其加工特性均受到各亚基相对含量及11S/7S的影响,了解大豆蛋白亚基相对含量变异将对选育蛋白专用型品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于2008-2010年对236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材料的大豆蛋白亚基相对含量的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中蛋白各亚基相对含量有广泛的变异,有很好的遗传改良潜力,α′、α、β、A3、A1A2A4、B亚基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10、0.330、0.311、0.211、0.123、0.170,11S/7S变异系数为0.400。不同生态区各亚基在相对含量和遗传变异程度上存在差异,总体来说,A1A2A4、B亚基相对含量和11S/7S在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Ⅰ区)比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Ⅱ区)大,Ⅰ区分别为0.220、0.403、2.616,Ⅱ区分别为0.212、0.370、2.343。α′、α、β、A3亚基相对含量在Ⅱ区比Ⅰ区大,Ⅱ区分别为0.064、0.090、0.153、0.070,Ⅰ区分别为0.062、0.086、0.127、0.061。α′、β、A3、A1A2A4亚基相对含量的变异系数在Ⅰ区比Ⅱ区大,Ⅰ区分别为0.549、0.270、0.259、0.193,Ⅱ区分别为0.435、0.262、0.254、0.185。α、B亚基相对含量的变异系数和11S/7S的变异系数在Ⅰ区比Ⅱ区小,Ⅰ区分别为0.333、0.184、0.249,Ⅱ区分别为0.348、0.216、0.331。因此,在Ⅰ区α′、β、A3、A1A2A4亚基相对含量具有更高的遗传改良潜力,在Ⅱ区α、B亚基相对含量和11S/7S具有更高的遗传改良潜力。
    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吸钾特性比较研究
    毛家伟,韩锦峰,张 翔,李国平,高 畅
    2012, 41(5):  46-49. 
    摘要 ( )   PDF (16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钾吸收特性的影响,给河南省各烟区科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3种土壤类型烤烟的钾吸收状况。结果表明,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施钾处理与不施钾相比,在移栽后60d烤烟生物学性状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3种土壤类型的施钾处理烤烟干物质积累强度表现为红黏土>褐土>黄褐土。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烟株中各部位全钾含量,褐土施用钾肥对叶片中钾含量的提高最显著,移栽后90d的烤烟叶片钾含量为3.404%。3种土壤类型施钾处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初期迅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的过程,褐土的速效钾含量下降最多(33.0mg/kg)。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钾肥利用率分别为15.24%、40.96%和38.85%。因此,在褐土上应特别注意钾素的补充。 
    烟草漂浮育苗盘消毒药剂的筛选研究
    李成军,王海涛,陈玉国,李耀宇,王红军,朱景伟,李淑君
    2012, 41(5):  50-52. 
    摘要 ( )   PDF (13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烟草漂浮育苗盘消毒药剂,采用喷雾和浸泡2种方法比较了绿先锋、育宝、菌毒净、华星二氧化氯(泡腾片)等4种药剂对接种TMV(烟草花叶病毒)漂浮盘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对漂浮盘喷雾消毒,以绿先锋200倍和300倍、华星二氧化氯200倍、菌毒净200倍、育宝80倍液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了100%;华星二氧化氯300倍和500倍液消毒效果较差。对漂浮盘浸泡消毒,以绿先锋300倍和500倍、育宝100倍、菌毒净200倍、华星二氧化氯200倍液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了100%。 
    减压升华法从低等级绿茶中提取茶多酚
    陶永元,蔡晨波,舒康云,董俊芳,徐成东
    2012, 41(5):  53-55,60. 
    摘要 ( )   PDF (16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寻采用减压升华法提取茶多酚的较佳条件,以云南省双柏县产的低档绿茶作为供试样品,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茶叶粒度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有机溶剂浸提法和减压升华法对茶多酚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压力约8×104 Pa、提取温度145℃时干馏升华25min,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1.80%,纯度高达91.2%。升华法提取的茶多酚纯度高于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茶多酚,提取成本低,无化学物质残留,且环境友好。 
    抗虫转CpTI基因植物定性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朱 珠,王 永,兰青阔,赵 新,余景会,郭永泽,程 奕
    2012, 41(5):  56-60. 
    摘要 ( )   PDF (2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CpTI基因定性PCR检测方法,通过数据库查询和测序获得CpTI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定性PCR引物,对引物、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CpTI基因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选择退火温度为58℃,引物浓度为0.4μmol/L较好,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样品中CpTI基因,检测灵敏度达0.05%(质量比)。该方法符合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检测标准对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的要求,可为抗虫转CpTI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资源与环境
    莫莫格湿地不同盐分梯度对芦苇生理生态的影响
    邓春暖,章光新,潘响亮
    2012, 41(5):  61-64,73. 
    摘要 ( )   PDF (18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莫莫格湿地盐碱条件对芦苇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于2010年在芦苇生长旺盛期,对不同盐分样地芦苇主要生理生态特征进行调查测量,包括株高、株数、生物量、盖度、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中等盐度(Na+含量在80.388mg/L)样地芦苇的株高和生物量等指标均高于低盐度(31.894mg/L Na+)或者较高盐度(258.490mg/L Na+)样地芦苇。而Na+含量在258mg/L时,样地芦苇的株高和生物量等明显低于中低盐度样地,说明较高盐度显著抑制芦苇的生长。Na+含量在258mg/L时,样地芦苇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高,表明此含盐量对芦苇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可能具有小幅促进作用,以减少盐碱胁迫对芦苇的伤害,这可能是芦苇长期适应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 
    河南省泼河水库水质和藻类水华发生关系
    张娅婷,张继英,曾 镭,张 敏
    2012, 41(5):  65-68. 
    摘要 ( )   PDF (16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泼河水库富营养化水平以及氮、磷污染与水库富营养化的关系,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调查了河南省泼河水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含量。泼河水库的总氮最高含量为1.21mg/L,总磷最高含量为0.120mg/L,叶绿素a最高含量为0.033mg/L。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489mg/L和0.059mg/L,叶绿素a为0.01mg/L,为蓝藻型富营养化水体。9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高达2.75×108个/L,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1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降低到2.32×106个/L。调查结果说明,水库已经处于富营养状态。 
    贵州某燃煤电厂周边环境中汞污染调查研究
    杨爱江,王 其,吴 维,袁 旭
    2012, 41(5):  69-73. 
    摘要 ( )   PDF (18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贵州某燃煤电厂所处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采集燃煤电厂周边环境中的玉米及表层土壤样,用ASF-9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量了样品中Hg元素的含量,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电厂周边表层土壤中Hg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电厂周边玉米样中Hg含量在0.011~0.119mg/kg,平均值为0.081mg/kg;土壤样Hg含量为0.092~0.320mg/kg,平均值为0.178mg/kg,高于贵州(0.102mg/kg)、全国(0.042mg/kg)和世界(0.030mg/kg)土壤中的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值(pH值在6.5~7.5,Hg≤0.5mg/kg);周边土壤环境中Hg含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大致的条带状分布格局,未表现出明显的汞污染特征。通过对电厂脱硫石膏、飞灰、原煤、石灰石的汞含量分析发现,ESP+WFGD烟气净化系统对燃煤烟气中的汞具有一定的脱除作用。
    不同方法提取土壤\活性污泥中总DNA的比较研究
    魏 斐,杨丽荣,吴 坤,薛保国
    2012, 41(5):  74-77,95. 
    摘要 ( )   PDF (19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土壤和活性污泥的最适DNA提取方法。采用9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所提取DNA的浓度、纯度、提取率、片段大小、16SrDNA PCR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液氮研磨法提取DNA最优:DNA质量浓度为800mg/L,OD260/OD280为1.7。提取率为320μg/g;在活性污泥中,液氮浸泡法提取DNA最优:DNA质量浓度为1 485mg/L,OD260/OD280为1.59,提取率为594μg/g。
    承德市沙尘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李玄姝,常春平,李云强
    2012, 41(5):  78-82. 
    摘要 ( )   PDF (20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91-2010年承德市9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承德市沙尘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承德市沙尘灾害在时间分布上以2000-2002年出现最为频繁,2005年以后沙尘灾害又呈上升趋势,春季为1a中沙尘灾害出现最为集中的时期;在空间分布上,沙尘灾害发生频率具有从西北向东南沿河谷走向递减的特征。沙尘灾害的产生主要受大风日数的影响,其为关键气象因子,地形要素和地表覆被状况也对沙尘灾害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植物保护
    NTG诱变选育抗逆性蜡蚧轮枝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谷祖敏,谢 阳,韩金栋,李 斐,张丽莹
    2012, 41(5):  83-86. 
    摘要 ( )   PDF (18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NTG对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进行诱变选育,期望获得抗逆性显著增强的菌株,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的适应性。以VL-18为出发菌株,用4mg/mL的NTG诱变处理120min,得到耐热性明显提高的诱变菌株NTG-2。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NTG-2菌株经40℃水浴处理20min,孢子萌发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1.4%,0.5min内的紫外耐受力提高了145.7%,酸碱耐受力无显著变化。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第5天突变菌株NTG-2对蚜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比原始菌株降低了98.4%,表明突变菌株的杀虫毒力增强。经多代培养检测,突变菌株的抗逆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研究表明,通过NTG诱变获得的NTG-2菌株在抗逆方面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 
    拮抗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许 筱,施 艳,高书锋,王振跃
    2012, 41(5):  87-91. 
    摘要 ( )   PDF (18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乳酸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从食品中筛选植物病原拮抗乳酸菌,并研究其对1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对黄瓜炭疽病的室内和田间防治效果。采用不同的乳酸菌培养基,从豆腐乳和泡菜中分离、筛选出8株不同的乳酸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各菌株对黄瓜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以L2拮抗作用最强,L3和L8次之。从中筛选出拮抗乳酸菌L2作为黄瓜炭疽病的生防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菌率为43.67%,稀释10倍的发酵滤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10 000个单位的农抗120液,盆栽和温室小区接种L2的防病效果分别为62.98%和54.19%,与农抗120液的效果相当。研究还发现,L2对供试的其余12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因此,乳酸菌对于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改变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影响
    杨长成,郑雅楠,高增贵,王传仕,付 波
    2012, 41(5):  92-95. 
    摘要 ( )   PDF (18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耕作方式改变对玉米主要病害带来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新的耕作方式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玉米苗期病害总体呈减轻趋势,发病率平均减幅为0.16~0.50个百分点。在玉米吐穗、灌浆期,丝黑穗病和茎腐病发病率减幅分别为0.20~0.33个百分点和0.67~1.33个百分点,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减幅分别为6.00~15.30个百分点和1.60~6.50个百分点。玉米纹枯病和灰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上升幅度分别为0.34~5.33个百分点和1.67~8.00个百分点。改变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影响因病害种类不同而异,其发生程度总体改变不明显。 
    烟夜蛾滞育期间日失重、含水量及呼吸速率的变化
    高玉红,张艳丽,王冬燕,郭线茹
    2012, 41(5):  96-99. 
    摘要 ( )   PDF (19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烟夜蛾的滞育机制,测定了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日失重、含水量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蛹鲜质量、含水量均显著低于非滞育蛹;滞育蛹日失重变化比较平缓,没有明显的失重高峰,其平均值为3.19mg/头,而非滞育蛹的体质量变化较大,4日龄时达高峰,日失重高达13.67mg/头;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CO2呼出量无显著差异,但滞育蛹的呼吸速率相对平稳,非滞育蛹的呼吸速率变化较大,呈上下波动的曲线。这可能与滞育蛹滞育期间较弱的生理代谢水平和较高的抗寒性有关。 
    宁夏炭疽菌属真菌资源研究
    沈瑞清,张 萍,郭成瑾,张丽荣,康萍芝
    2012, 41(5):  100-102,149. 
    摘要 ( )   PDF (2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炭疽菌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研究碳疽菌属真菌不仅能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丰富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和分离培养菌种,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共鉴定发现炭疽菌属真菌13种,分别是粒毛盘孢、菊刺盘孢、葱炭疽菌、盘长孢状刺盘孢、禾生刺盘孢、木槿刺盘孢、希金斯刺盘孢、葫芦科刺盘孢菌、豆刺盘孢、亚麻刺盘孢、豌豆刺盘孢、三叶草刺盘孢,及未定名刺盘孢属一种。它们在分布上没有地域特征,都为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炭疽病。 
    青海东部年降雨量变化与粮油作物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辛总秀
    2012, 41(5):  103-105. 
    摘要 ( )   PDF (19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999-2007年青海东部农业区病害发生情况,分析年降雨量的变化与小麦、油菜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年降雨量的不同,小麦和油菜病害的发生率也有差别。小麦病害发生率与年降雨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350,满足方程y=-0.015 194x+6.538 82;油菜病害发生率与年降雨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84,满足方程y=0.002 020x-0.569 56。表明小麦、油菜病害发生与年降雨量之间分别存在低度和中度正相关关系,即年降雨量越多,小麦病害和油菜病害发生越严重。 
    园艺 林学
    低温弱光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静
    2012, 41(5):  106-109. 
    摘要 ( )   PDF (2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北方地区3个主栽甜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弱光对甜瓜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甜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形态指标迅速降低,分别比正常温光处理(CK)减少16.7%~20.0%、10.0%~13.5%和21.5%~20.2%,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CK降低39.4%~51.7%和30.9%~45.1%,根冠比减少,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CK降低21.3%~42.4%和31.7%~41.5%,MDA含量明显上升。3个处理中,以低温弱光处理对甜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最为明显。3个品种中,白兰瓜和黄河蜜的低温弱光耐性优于玉金香。 
    4种大蒜富硒能力的比较研究
    赵 强,冯 磊,王旭英
    2012, 41(5):  110-112. 
    摘要 ( )   PDF (19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金乡杂交蒜、嘉祥红皮蒜、苍山蒲棵蒜、金乡白蒜在2种施硒培养方式下的富硒能力。结果表明,在叶面施硒方式下,金乡杂交蒜的总硒含量为1.346mg/kg;嘉祥红皮蒜的有机硒含量为1.247mg/kg,有机硒转化率为96.3%。水培施硒方式下,金乡杂交蒜的总硒含量可达2.512mg/kg;嘉祥红皮蒜的有机硒含量为0.632mg/kg,有机硒转化率为35.5%。不同大蒜品种富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金乡杂交蒜的总硒富集能力最强,嘉祥红皮蒜的有机硒富集转化能力最强。 
    不同激素组合和附加物对翠菊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周 索
    2012, 41(5):  113-116. 
    摘要 ( )   PDF (19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翠菊下胚轴作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附加物对翠菊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过程中,以MS+6-BA 0.5mg/L+IAA 2.0mg/L对翠菊愈伤组织诱导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愈伤诱导率最高,为86.67%。培养基中同时加入500mg/L水解酪蛋白和1 000mg/L的L-脯氨酸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诱导率达86.67%;甘露醇和AgNO3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无明显作用,但愈伤组织生长更加旺盛,较致密,更有利于以后继代和分化。 
    盆栽百合鳞茎发育与碳水化合物变化的关系
    郭 燕,董 丽,刘 春
    2012, 41(5):  117-120. 
    摘要 ( )   PDF (2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探讨盆栽百合的鳞茎发育机制,对盆栽百合粉冠军(After eight)和橙色精灵(Tinydina)的鳞茎发育规律及鳞茎不同部位中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蕾后鳞茎中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迅速下降;盛花后鳞茎干质量和鲜质量同时增加;叶半枯到叶全枯时新鳞茎中淀粉含量迅速上升,两品种增长幅度分别为41.9%和15.6%。因此,盛花期是粉冠军和橙色精灵百合鳞茎膨大的转折点,此时新鳞茎成为主要的"库";盆栽百合鳞茎发育存在后熟期。 
    金莲花挥发油GC-MS分析及单料烟加香应用研究
    王建玲,倪克平,姬小明,李冰洁,吕全建
    2012, 41(5):  121-124. 
    摘要 ( )   PDF (2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新型的烟用天然香料,采用优化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莲花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和单料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金莲花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金莲花粉碎至0.38mm,加10倍量水浸泡2h后,水蒸气蒸馏提取5h。金莲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主要香气成分有十六酸(20.89%)、十四酸(16.63%)、月桂酸(11.15%)、b-紫罗兰酮(0.83%)、金合欢基丙酮(0.57%)等。金莲花挥发油具有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和改善余味的作用。 
    响应曲面法优化胡萝卜奶皮生产工艺
    王文龙,王 英,云月英
    2012, 41(5):  125-128. 
    摘要 ( )   PDF (2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胡萝卜和鲜牛乳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生产胡萝卜奶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胡萝卜奶皮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胡萝卜奶皮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1.5kg鲜牛奶添加116.06mL胡萝卜汁,保温时间6.76h,保温温度65.98℃,冷却时间7.00h。以上条件所制得的胡萝卜奶皮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胡萝卜香气淡雅、风味独特。 
    大白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
    梁宝萍,原玉香,朴凤植,张晓伟,蒋武生,梁 爽,姚秋菊, 张 强,赵艳艳
    2012, 41(5):  129-132. 
    摘要 ( )   PDF (23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检测效果受到凝胶聚合速度、片段迁移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大白菜为供试材料,研究比较了凝胶聚合速度及PCR产物在不同浓度凝胶上的检测效果。不同浓度的凝胶是由2种〔40%(19∶1)和30%(29∶1)〕贮存液分别配制的4种浓度(5%,7%,9%,11%)。结果表明,在4~30℃,凝胶聚合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APS保持不变,不同温度下TEMED∶APS合适配比也不同:4℃(冬季)时,TEMED/APS的合适配比是1∶10,25℃(春秋)、30℃(夏季),选择1∶20的配比为宜;2种不同贮存液配制的相同浓度凝胶检测效果不同,30%(29∶1)优于40%(19∶1),由前者配制7%的凝胶上DNA片段分离效果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
    不同产地山桐子苗木苗期生长规律初探
    江锡兵,李大伟,龚榜初,吴开云
    2012, 41(5):  133-136. 
    摘要 ( )   PDF (2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畜牧 兽医
    IFN-βIRF-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 蕊,张改平,乔松林,刘永晖,蒋志政,万 博,鲍登克,王爱萍
    2012, 41(5):  137-140,144. 
    摘要 ( )   PDF (24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猪IFN-β及IRF-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依据GenBank中IFN-β和IRF-3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各自特异性引物,并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Ⅰ为染料,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提取猪肺泡巨噬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得cDNA,用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IFN-β和IRF-3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经测序鉴定后得重组质粒,依次10倍稀释做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及溶解曲线。结果表明,β-actin基因、IFN-β基因和IRF-3基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R2≥0.997;溶解曲线为特异性单峰,无非特异性扩增,检测下限可达100个拷贝/μL。建立的猪IFN-β和IRF-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猪的免疫应答奠定了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7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刘永晖,张改平,乔松林,刘明阳,蒋志政,王 蕊,万 博,鲍登克,王爱萍
    2012, 41(5):  141-144. 
    摘要 ( )   PDF (2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nsp7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采用RT-PCR的方法从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PRRSV)BJ-4毒株中扩增得到nsp7基因,将基因连接到pET-28a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Ni-NTA进行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通过间接ELISA方法研究了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nsp7重组蛋白,间接ELISA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建立nsp7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SIA检测方法及PRRS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α-半乳糖苷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马慧慧,高树华,李绍钰,魏凤仙,王琳燚,徐 彬,焦玉萍, 孙全友
    2012, 41(5):  145-149. 
    摘要 ( )   PDF (2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率的影响。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0.20g/kgα-半乳糖苷酶制剂,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6周,测定21d和42d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结果表明:0.10、0.15、0.20g/kgα-半乳糖苷酶组显著提高21、42日龄日增体质量,增幅为2.56%~4.54%(P<0.05),降低42日龄的料重比,降幅为1.91%~4.59%(P<0.05);排空强饲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提高了表观代谢能及真代谢能能值,增幅为0.31~0.34MJ/kg(P<0.05),改善了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综合分析,以0.1~0.2g/kgα-半乳糖苷酶添加水平效果较好。
    IBDV VP2蛋白P22表位多肽的原核表达及初步鉴定
    王倩倩,张改平,王选年,宋幸辉,卢清侠,王世红,王爱萍
    2012, 41(5):  150-153. 
    摘要 ( )   PDF (2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VP2蛋白P22多肽抗原表位的功能,根据IBDVVP2蛋白的三维结构,设计合成编码P22多肽的基因序列,通过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并将基因序列P22串联二次合成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用IPTG诱导P22基因的表达。表达纯化后的P22多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及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表明,P22表位多肽的分子质量约为16kD,并能被His单抗识别,用试纸条检测纯化的P22多肽,呈阳性反应结果。提示IBDV VP2蛋白P22多肽能与IBDV单抗特异性反应。 
    TMR饲养条件下奶牛瘤胃VFAp H变化规律的研究
    盛东峰,武安泉
    2012, 41(5):  154-157. 
    摘要 ( )   PDF (2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规律,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TMR饲养,测定了瘤胃24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及pH值。结果表明:在TMR条件下,试验奶牛瘤胃液pH值的变化范围为5.86~6.51,各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变动范围分别为69.62~85.71mmol/L、19.33~25.91mmol/L、10.44~14.02mmol/L,且3种VFA出现最高浓度和最低浓度的时间点均为20:00和08:00;乙酸/丙酸值的变动范围为3.31~3.61,且在20:00比值最小,在8:00比值最大。综合分析显示,TMR技术有利于奶牛瘤胃丙酸型发酵,提高生产效益。 
    犬巴贝西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尚泽松,李小康,王雪莹,张 才,江丰伟,赵艳辉
    2012, 41(5):  158-160. 
    摘要 ( )   PDF (2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快速、准确检测犬巴贝西虫病,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犬的巴贝西虫18s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诊断引物,建立了PCR诊断方法。结果扩增出了犬巴贝西虫18sRNA基因的一段大小为319bp片段,经测序,所扩增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完全匹配。同时对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DNA样品进行扩增没有出现扩增条带。阳性犬全血DNA稀释1 000倍后,依然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虫体DNA。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运用于临床检测巴贝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