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政策与伦理
道德声明
编辑评审
版权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专题策划
更多>>
《河南农业科学》
微信公众号
《河南农业科学》
官网二维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葱属植物缓解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郭嘉宁, 李楠楠, 李坤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11-2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02
摘要
(
247
)
PDF
(1333KB)(
298
)
可视化
收藏
连作障碍在粮食作物、果树、蔬菜、中草药等植物上普遍发生,制约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间作、轮作及套种等种植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调控连作作物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减轻连作的危害。葱属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成分,包括有机硫化合物、皂苷、类黄酮等,常作为间作、轮作或套种作物以缓解连作障碍。阐述了葱属植物对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并从植株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根系分泌物特性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方面探讨了葱属植物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机制,分析了葱属植物根系分泌物及植株挥发物中含有的生物成分,最后针对葱属植物缓解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方向及有效物质开发提出了展望,为进一步发挥葱属植物在缓解连作障碍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艾草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对PRRSV 抑制作用研究
李鹏, 王俊茹, 冯丽丽, 王华健, 安娜, 雷梦瑶, 郑洪双, 王利平, 刘兴友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6
): 128-13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6.014
摘要
(
191
)
PDF
(3582KB)(
264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艾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抑制作用,首先筛选适合艾草固态发酵的益生菌菌株,优化其发酵工艺后,研究其有效成分的变化及抗病毒作用。以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为检测指标,筛选出适合艾草固态发酵的益生菌菌株为乳酸片球菌。以乳酸片球菌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优化艾草固态发酵工艺,并对艾草固态发酵产物进行成分测定及细胞毒性分析。结果显示,艾草最佳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95、接种量7%、发酵时间41 h、温度28.6 ℃;固态发酵后艾草总黄酮含量提高15.3%,总多酚含量提高22.4%,总多糖含量降低38.1%,粗纤维含量下降1.69百分点,对细胞毒性降低50%。将固态发酵前后的艾草提取物加入到感染PRRSV的Marc145细胞中,72 h后利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RRSV增殖情况,当艾草质量浓度为0.625~1.25 mg/mL时,固态发酵组对PRRSV的抑制作用高于未发酵组,病毒载量从9.24×10
6
拷贝/μL下降至7.90×10
3
拷贝/μ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艾草固态发酵后有效成分得到充分释放,抗病毒作用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大豆和玉米茬口对冬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郭辉, 连延浩, 赵志博, 任永哲, 王志强, 林同保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79-8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9
摘要
(
1464
)
PDF
(3686KB)(
239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微生物遗留效应的差异,于2023年在长达4 a(2019—20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中采集冬小麦拔节期的根际土壤样品,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Tax4Fun2功能预测分析,研究玉米茬口(M)和大豆茬口(S)下冬小麦拔节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不施氮(N0)和常规施氮(N240,纯氮240 kg/hm2)共4个处理(MN0、SN0、MN240、SN240)的响应。结果表明,门水平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冬小麦拔节期根际优势菌门,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66.66%~69.56%。N0施氮量S茬口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M茬口显著增加了19.10%(
P
<0.05);N240施氮量S茬口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比M 茬口显著增加了11.90%(
P
<0.05)。目水平下,Vicinamibacterales 与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为优势菌目,优势菌目相对丰度为18.42%~19.68%。N0 施氮量S 茬口的Vicinamibacterales 相对丰度比M 茬口显著减少了13.69%(
P
<0.05),伯克氏菌目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11.31%(
P
<0.05)。通过Tax4Fun2功能预测,与KEGG数据库对比发现,N0施氮量下新陈代谢分类中的7个二级功能途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
P
<0.05);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Vicinamibacterales和伯克氏菌目与氨基酸代谢途径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P
<0.01)。冬小麦土壤细菌有26个功能基因参与土壤氮循环途径,其中反硝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最高。N0施氮量M茬口的norB、norC、nirS 型反硝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茬口(
P
<0.05)。综上,不同施氮量下茬口均造成冬小麦拔节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不同茬口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一步影响细菌群落氮代谢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氮素抑制剂研究进展
黄铂轩, 郑苍松, 孙淼, 邵晶晶, 冯卫娜, 李鹏程, 董合林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01
摘要
(
426
)
PDF
(1303KB)(
225
)
可视化
收藏
氮素抑制剂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施氮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等优点,为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途径,其主要包括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就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的研发历史、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氮素抑制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河南省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分析与评价
张会芳, 燕照玲, 刘海礁, 段俊枝, 陈海燕, 郭燕, 王楠, 杨翠苹, 齐红志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35-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5
摘要
(
217
)
PDF
(1254KB)(
219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联合体试验是当前我国农业形势下拓宽作物品种审定试验渠道重点推进的新措施,为深入了解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掌握其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概况,以近3 a(2021—2023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为对象,将联合体试验品种与省统一试验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21—2023年河南省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合计355个,其中,联合体试验品种187个。联合体试验容量呈上升趋势,品种数量占比由2021年的48.3%上升到2023年的61.2%;试验组别单一,主要为冬水组。冬水组小麦中,申请者独立申请品种时,联合体试验品种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较省统一试验高,个人申请则更倾向于参加省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小麦农艺性状与省统一试验相比差异前期大后期小,7个农艺性状中2021年有5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023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品质性状差异相对较小,但也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规律,7个品质性状中2021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2023年均不显著。联合体试验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及多样性整体上均大于省统一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4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转化为7个主成分,其反映了81.51%的原始信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0位的品种中,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小,2021、2023 年分别有5、14 个,分别占当年全部联合体试验品种数量的9.3%、17.9%;省统一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大,2021、2023年分别有4、5个,分别占当年全部省统一试验品种数量的19.0%、35.7%。综上,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在不断提升,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品种综合评价得分与省统一试验差距缩小,相关部门未来可根据市场调整优化试验组别,聚焦联合体试验通道问题,推进联合体试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基于机器学习和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马铃薯SPAD 值估算
陈圯凡, 郭发旭, 冯全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133-14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15
摘要
(
186
)
PDF
(4120KB)(
200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大田马铃薯SPAD值的快速、无损检测,采用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技术建立马铃薯关键生长时期SPAD值的定量检测模型。在大田条件下获得了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彭大期的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并对高光谱数据采用数学变换方法处理;接着,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无信息变量去除(UVE)和随机蛙跳(RF)算法筛选与SPAD值相关的特征波段;随后,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回归(SVR)和反向传播(BP)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马铃薯SPAD值估算模型。不同算法筛选的特征波段存在差异,CARS算法能有效识别敏感光谱特征,降低特征数量,提升估测精度。基于不同数学变换和特征波段筛选算法建立的马铃薯SPAD值估测模型中,1/R-CARS-SVR模型对马铃薯SPAD值具有较强的估测能力,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
R
2
分别为0.88和0.84,RMSE 均为0.39。采用1/R-CARS-SVR模型逐点计算研究区马铃薯SPAD值,绘制了SPAD值反演图,发现块茎膨大期的SPAD值普遍高于块茎形成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箱式烘烤烟叶化学成分变化与温湿度耦合分析
宋宗昊, 蒋宸光, 吴岳轩, 吴中心, 王龙飞, 路晓崇, 遆晋松, 刘剑君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6
): 162-17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6.018
摘要
(
183
)
PDF
(6224KB)(
198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箱式烘烤过程中烤烟质量形成和温湿度场的时空耦合关系,采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烤房不同位点的温湿度,构建温、湿度场云图,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烤后烟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揭示箱式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场与箱体内烤烟质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箱体内不同层面的温度分布呈现下层温度最高,中层次之,上层最低。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箱体内部各层面高温区的分布模式呈现从四周向中心聚集的趋势;箱体内不同层面湿空气由箱体中层向箱体上层移动,从定色前期至干筋期,在箱体内上层面逐渐形成相对高湿环境,箱体内同一层面湿空气的分布遵循中心高四周低的规律。箱式烘烤过程中,箱体下层较中、上层温度高且湿度偏低,淀粉降解量大,烘烤结束时烟叶淀粉含量降为3.88%;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层面;蛋白质降解速率快;总氮含量总体变化平缓;香气物质积累量大,为1 308 μg/g。箱式烘烤箱体内不同层面烟叶烤后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下层烤烟综合评分为0.817,中层烤烟为0.765,上层烤烟为0.721,箱体下层的烤后烟叶质量最优。以上结果表明,位于箱体下层烟叶环境温度高、相对湿度低,其淀粉降解量大,香气物质及总糖和还原糖转化积累量高,烤后烟品质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冯培媛, 董悦, 焦紫岚, 陈敏, 孔维儒, 冉杰, 李培富, 田蕾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1
摘要
(
245
)
PDF
(3135KB)(
18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析盐胁迫下粳稻种质苗期Na
+
、K
+
分布特征,筛选耐盐优异种质,发掘离子平衡相关位点,以181份粳稻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耐盐级别(STS)、地上部Na
+
含量(SNC)、地上部K
+
含量(SKC)、根系Na
+
含量(RNC)、根系K
+
含量(RKC),计算地上部Na
+
/K
+
(SNK)、根系Na
+
/K
+
(RNK)及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TS、SNC、RNC、SKC、RKC、SNK、RNK 7个指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介于23.7%~70.5%;相关性分析表明,SNC与RNC、SNK、RNK呈极显著正相关,RNC与SNK、RNK呈极显著正相关,SKC与RKC呈显著正相关,与SNK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9.545%;参照D值筛选到Bertone、Cigalon、Banat2951、早糯稻和沈农2号5份耐盐种质,加合1号、越光、幸实、山福利亚和千重浪为盐敏感种质。共检测到16个InDel位点,32个等位变异,贡献率为10.82%~20.57%。其中,与RNC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有9个,分布于水稻第1、4、6、8、9、11号染色体上;与RNK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有7个,位于水稻第4、5、6、7、9、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11.04%~18.79%。等位变异6IM20.68Mb-2在以上2个指标中被同时检测到。与RNK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9IM20.21Mb表现为3个单倍型,Hap1的RNK显著低于Hap2和Hap3,是1个耐盐优异单倍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间作促进磷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吴薪, 毕嘉榆, 戈应同, 何仰发, 王宇蕴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12
): 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12.001
摘要
(
228
)
PDF
(1931KB)(
182
)
可视化
收藏
施用磷肥和矿物风化是当前土壤磷的主要来源,但磷的利用率低,加之作物吸收利用磷的能力有限,导致土壤磷累积,从而限制作物生长。间作体系能提高土壤磷有效性,总结了间作对磷利用率的影响,并从土壤微生物、作物根系、作物内源激素变化3个方面综述了间作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作用机制,建议未来重点关注植物根系形态的原位定性、生长素相关基因表达、土壤微生物及相关功能基因测定,旨在为通过间作提高磷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480 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代资举, 李文旭, 杨会民, 朱秀华, 王亚欢, 徐福新, 柳东阳, 侯锦娜, 秦毛毛, 吴政卿, 周正富, 雷振生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9
): 1-1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9.001
摘要
(
252
)
PDF
(1619KB)(
17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现有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利用情况,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收集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系)480份,田间接种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种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同时调查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并利用已知小麦多效抗病基因位点
Yr18/Lr34/Sr57/Pm38
(7DS)、
Yr29/Lr46/Pm39/Sr58
(1BL)和
Yr30/Lr27/Sr2/Sb3
(3BS)的KASP标记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种质中,有35份种质接种后对条锈病表现免疫,占参试种质的7.29%;69份种质表现高抗,占14.38%;79份种质表现中抗,占16.46%;其他297份种质表现中感或高感,占61.88%;含有Yr18 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13份,含有Yr29 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10份,含有Yr30 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7份,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种质有3份,没有同时携带3个抗性基因的种质。综上,480份小麦种质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表现为抗病的有183份,占比38.12%,携带多效抗病基因的种质27份。携带Yr18 或Yr30 基因的种质对现有条锈病生理小种具有抗性,而Yr29 基因的抗性水平已部分丧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茶树根系发育及生长素对不同氮形态的响应
黄双杰, 李梦真, 罗金蕾, 常亚丽, 张亚丽, 郭桂义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54-6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7
摘要
(
204
)
PDF
(2369KB)(
178
)
可视化
收藏
以茶树信阳10号和中茶108为试材,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形态[铵硝比(NH
4
+
∶NO
3
-
)分别为4∶0、3∶1和0∶4]下茶树生物量、氮含量、根系发育、生长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旨在揭示不同氮形态下茶树根系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信阳10号在铵硝比3∶1下,根系和地上部干质量最高,根系氮含量最高。与单独供铵(4∶0)相比,信阳10号在铵硝比3∶1时,不定根显著伸长,侧根长和密度无显著变化,根系IAA含量显著增加,叶片IAA含量显著降低。与信阳10号不同,与单独供铵相比,中茶108在铵硝比3∶1下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显著减少,不定根长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侧根长显著伸长,侧根数目和侧根密度显著降低,IAA含量在根系中显著减少,叶片中无显著变化。qRT-PCR结果表明,铵硝比3∶1下,信阳10号根系生长素合成基因
CsTSA、CsNIT1
,运输基因
CsPIN3a、CsPIN3b
和响应基因
CsARF3、CsIAA27
表达显著上调;中茶108 根系生长素合成基因
CsNIT1、CsNIT2
,运输基因
CsABCB4
和响应基因
CsARF1、CsARF3、CsARF5、CsARF6
表达显著下调。综上所述,信阳10号和中茶108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前者耐NO
3
-
,适宜生长在铵硝比3∶1下,后者不耐NO
3
-
,适宜生长在纯铵营养条件下;铵硝比3∶1下,生长素向信阳10号根系运输增加和向中茶108根系运输减少,可能是不同茶树根系对氮素形态响应不同的生理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对菌渣堆肥的影响
王献鑫, 祁丽桦, 宋江富, 张庆格, 刘丛丛, 张奇, 宋菲菲, 徐爱玲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9
): 66-7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9.007
摘要
(
288
)
PDF
(6107KB)(
169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能促进食用菌菌渣堆肥过程中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的高效复合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法、刚果红染色法、木质素平板法从菌渣废弃物中对其进行初筛,结合滤纸条崩解试验、苯胺蓝脱色率测定以及纤维素、木质素酶活力测定试验对其进行复筛,之后将其用于好氧堆肥试验,研究该过程中物料理化参数和微生物群落变化,评估其对菌渣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富集得到的纤维素降解菌,6 d内可将滤纸条完全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外切葡聚糖酶(C1)和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力分别达到2.50、7.30、3.43、2.90 U/mL;富集得到的木质素降解菌5 d内苯胺蓝脱色率最大值达92.10%,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ac)、漆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活力分别达到0.80、2.42、1.35 U/mL。堆肥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堆肥处理(CK处理)相比,添加纤维素、木质素2种降解菌处理(XM处理),堆体最高温度为58.77 ℃,高温(>55℃)持续5 d,纤维素、木质素相对分解率提高值分别为35.83%、54.33%。添加菌剂提高堆肥中期细菌群落丰富度,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海源菌属(
Idiomarina
)、谷氨酸杆菌属(
Glutamicibacter
)、硫代单胞菌属(Thiopseudomonas)、格鲁比卡氏菌属(
Globicatella
)、极小单胞菌属(
Pusillimonas
)、溶杆菌属(
Lysobacter
)、
Brumimicrobium
等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温度、pH值、电导率(EC值)是影响堆肥试验中期细菌群落组成的显著因素。综上,筛选的复合降解菌可有效降解纤维素、木质素,并延长堆肥高温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 矮秆基因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遗传解析
李晓德, 杨宇昕, 朱宸甲, 李俣佳, 陈树林, 殷贵鸿, 董纯豪, 王道文, 张坤普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21-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3
摘要
(
230
)
PDF
(1735KB)(
166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4 个主要矮秆基因[
Rht1
(Reduced height 1)、
Rht2、Rht8
和
Rht24
]的分子标记对219 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矮秆基因
Rht1、Rht2、Rht8
和
Rht24
在周8425B 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4.52%、100.00%、42.01%和97.26%。在219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单独存在某一矮秆基因的类型,各矮秆基因均以组合形式存在,4 个矮秆基因的组合类型共有7 种,分别为
Rht1
+
Rht2、Rht2
+Rht8、
Rht2
+
Rht24
、
Rht1
+
Rht2
+
Rht8
、
Rht1
+
Rht2
+
Rht24
、
Rht2
+
Rht8
+
Rht24
和
Rht1
+
Rht2
+
Rht8
+
Rht24
,以
Rht1
+
Rht2
+
Rht24
组合分布频率最高,为53.42%;
Rht2
+
Rht8
组合分布频率最低,为0.46%。对于单个矮秆基因,
Rht8
基因的降秆作用最强,
Rht1
基因最弱;对于矮秆基因组合,
Rht1
+
Rht2
组合降秆作用最强,
Rht1
+
Rht2
+
Rht8
组合最弱。对于单个矮秆基因,
Rht2
基因型小麦产量最高,株高为77.38 cm;
Rht8
基因型小麦产量最低,株高为76.71 cm。对于矮秆基因组合,
Rht2
+
Rht8
组合产量最高,株高为78.21 cm;
Rht1
+
Rht2
组合产量最低,株高为75.85 cm。产量相关性状与4个矮秆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升株高有利于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增加收获指数,实现产量增加。筛选出3份产量较高的小麦材料,分别是郑麦103、存麦13和中育1220,其株高分别为82.79 cm、78.71 cm和82.50 cm,矮秆基因组合均为
Rht1
+
Rht2
+
Rht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不同促生真菌菌肥配施对烤烟致香成分、感官质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叶志晖, 邵新光, 赵晓忠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6
): 37-4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6.005
摘要
(
165
)
PDF
(1599KB)(
166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烟87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施用共生型哈茨木霉(Rh)、内外共生型摩西斗管囊霉(Fm)、内生型球孢白僵菌(Bb)及其组合性处理(RF、RB、FB、RFB),探索不同促生真菌对烤烟致香成分、感官质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为促生真菌菌肥应用于烤烟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促生真菌单独接种及组合施用对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中性致香组分、感官品质及植烟土壤性质均有积极影响。与CK相比,相关接菌处理(Rh、Fm、Bb、RF、RB、FB、RFB)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显著提高87.93%~186.21%,其他土壤指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交换性铁含量)以多元接菌处理(RF、RB、FB、RFB)整体较优。非挥发性有机酸(丁二酸、富马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与中性致香组分(芳香族氨基酸类、棕色化类、质体色素类、西柏烷类)含量以含摩西斗管囊霉的多元接菌处理(RF、FB、RFB)较高。感官质量中,各处理评吸总评分差异较小,但接菌处理香气质、香气量、劲头、燃烧性等方面表现更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交换性铁含量与烤烟致香成分、感官质量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排序表明,FB处理最有利于提高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中性致香组分及评吸感官品质。综上,摩西斗管囊霉与球孢白僵菌组合接种处理效果较佳,其可通过增强土壤离子交换性能提高烤烟品质,是最优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李志, 路浩冉, 杨官官, 李鸿萍, 王群, 李潮海, 周国涛, 卢春光, 张永恩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0-2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2
摘要
(
211
)
PDF
(8149KB)(
165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 ℃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上的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57—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010年以后,高温热害呈现频发趋势,且连续型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为1960年代和2010年以后,且1960年代以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为主,2010年以后以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豫东、豫南地区较高,豫西、豫北较低的特征。高温热害高风险地区分布于南阳市南部、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商丘市东部,低风险地区分布于安阳市、濮阳市和鹤壁市。在高温热害类型上,商丘市南部更容易发生连续型高温热害;漯河市和周口市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轻度高温热害,南阳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驻马店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重度高温热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杧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娅辉, 郑中兵, 字楠华, 沈思涵, 陈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118-12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13
摘要
(
142
)
PDF
(1389KB)(
165
)
可视化
收藏
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管理为对照(CK),在杧果园再分别施入微生物菌剂0.5 kg/株(T1)、2.0 kg/株(T2)、3.5 kg/株(T3),生石灰1.0 kg/株(T4)、1.5 kg/株(T5)、2.0 kg/株(T6),生物炭4 kg/株(T7)、6 kg/株(T8)、8 kg/株(T9),分别研究微生物菌剂、生石灰、生物炭3类土壤改良剂对杧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类土壤改良剂均能增加果实产量,提高杧果果实可食率、硬度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将3类土壤改良剂处理的果实产量与品质进行TOPSIS综合分析,各处理表现依次为T4>T5>T7>T6>T8>T1>T9>T2>T3>CK。根据TOPSIS分析分别选出3类土壤改良剂的最佳用量T4、T7、T1,对其处理过的杧果果实进行qPCR检验,发现3类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杧果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基因MiSS1、MiSS2 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MiSPS的表达量,促进杧果果实糖类代谢,提高杧果果实品质。表明一定用量的微生物菌剂、生石灰、生物炭处理对杧果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土壤改良剂对杧果园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王族海棠光合作用、ASA-GSH循环以及激素变化的影响
杨艳, 肖斌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6
): 100-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6.011
摘要
(
227
)
PDF
(1670KB)(
162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MT)对王族海棠(
Malus
‘Royalty’)生长状况、光合作用、激素代谢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生理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正常水分(CK)、干旱胁迫(DS)以及干旱胁迫下叶片喷施6 个质量分数(50、100、150、200、250、300 mg/kg,分别记为MT
1
、MT
2
、MT
3
、MT
4
、MT
5
、MT
6
)的褪黑素,共8个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质量分数褪黑素处理对王族海棠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激素代谢以及ASA-GSH循环中相关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S处理相比,DS+MT
3
处理下的株高、基径、总干质量、根系总体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分别增加54.7%、20.0%、143.2%、33.5%、6.9%;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20.5%、115.7%和83.0%;光合参数中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增加51.8%、110.9%、55.5%和96.6%,且Pn恢复至CK水平,胞间CO
2
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则分别下降43.3%和57.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
PSⅡ
)以及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分别增加5.4%、61.8%、171.6%和168.7%。王族海棠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增加168.3%、90.4%、167.2%和126.0%;抗坏血酸(AS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ASA/DHA)、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分别增加102.5%、67.5%、129.8%和342.1%;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分别增加26.2%、24.6%和89.3%,脱落酸(ABA)含量降低49.0%。干旱胁迫下,王族海棠的生长参数、光合作用以及ASA-GSH循环过程受到抑制,激素平衡遭到破坏。叶片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褪黑素能够调节内源激素的代谢水平,提高光合作用,增强ASA-GSH循环中相关酶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含量,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和积累,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而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增强王族海棠的抗旱能力,其中以叶片喷施150 mg/kg的褪黑素提高王族海棠的抗旱性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李方杰, 常志杰, 史大坤, 卫晓轶, 魏锋, 洪德峰, 马俊峰, 郑秋道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21-2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03
摘要
(
225
)
PDF
(4751KB)(
160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玉米品种[伟育618(WY618)、MY73、豫单9953(YD9953)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置4个品种单作和3个间作处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特征、空间布局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气孔的角度为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能够提高产量,其中,在WY618与MY73间作和WY618与ZD958间作中,WY618间作产量比WY618单作分别显著增加9.41%和12.94%;WY618与MY73间作和WY618与ZD958间作中均是WY618更具有产量优势,WY618与ZD958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为1.08,间作优势最明显,WY618与MY73间作次之;玉米间作能够提高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气孔密度、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和形状指数,并且使气孔空间布局更加规则合理;叶片远轴面气孔密度、宽度和面积与产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可以改善叶片气孔特征和空间布局,利于产量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基于AquaCrop 模型的芝麻作物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适用性评价
李梦瑶, 关皓月, 张建涛, 黄明, 李丰, 戎亚思, 李友军, 李国强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49-15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7
摘要
(
692
)
PDF
(3280KB)(
159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AquaCrop模型芝麻作物参数校准方法,验证模型适用性,以2022—2023年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芝麻参数初始值和取值范围,采用EFAST方法对AquaCrop模型53个作物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的不确定分析并进行参数校准验证。结果表明,对各处理最大生物量均敏感的参数有27个,其中全局敏感性指数(
TS
i
)均大于0.3的参数有CDM、CDSE、POFE、RSWT、PSENSP、PSTOSP、RSWB和ECSW;对各处理籽粒产量均敏感的参数有14个,其中
TS
i
均大于0.2的参数有POHX、RSWT、CDSE、DMCON、PSTO和PSTOSP。校准验证过程中冠层覆盖度和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值和实测值决定系数(
R
2
)分别介于0.875~0.954、0.951~0.970;标准均方根误差(
NRMSE
)分别介于11.5%~18.1%、18.9%~27.7%;纳什效率系数(
NSE
)分别介于0.873~0.940、0.930~0.959。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介于0.03~0.07。本地化后的AquaCro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芝麻生长发育过程,可用于芝麻优化管理或未来产量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基于多指标和多元统计分析的百两金综合质量评价
胡优琼, 姜金香, 黄安玲, 任志琴, 魏升华, 王志威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51-6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06
摘要
(
140
)
PDF
(2008KB)(
158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总黄酮、总酚、总皂苷含量共7个检测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以及CRITIC-TOPSIS和CRITIC-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7批不同产地的百两金[(Ardisia crispa(Thunb.)A.DC.]开展综合质量评价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指标关系密切,信息存在一定重叠;主成分分析共提取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总皂苷、水分含量5个主要检测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3.293%;CRITIC法对各指标的赋权结果中,浸出物和总皂苷的权重值排名最为靠前,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吻合。2种评价模型均显示了不同产地百两金较大的质量差异,以CRITIC-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变异系数较大(42.889 9%),更能反映百两金的质量差异,且与主成分和聚类热图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该模型下,样品BLJ3排名最为靠前,BLJ1、BLJ2、BLJ6、BLJ7排名居中,而BLJ4、BLJ5排名较为靠后。综上所述,7个指标中,浸出物、总皂苷、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5个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不同产地百两金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浸出物、总皂苷含量提供的质量信息较多。2种评价模型中,CRITIC-灰色关联度模型更适用于不同产地的百两金综合质量评价。7批样品中,重庆市彭水县的样品(BLJ3)质量最好,可作为百两金优质种源首选;BLJ1、BLJ2、BLJ6、BLJ7质量居中,可作为备选种源;贵州省贵阳市2个样品(BLJ4、BLJ5)质量较差,在种质资源筛选中需尽量避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1.
酵母发酵烟草花蕾提取物对雪茄烟叶发酵的影响
丁静怡, 余君, 杨春雷, 陈雄, 姚兰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68-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9
摘要
(
211
)
PDF
(3413KB)(
155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酵母液态发酵烟草花蕾水提液对固态发酵后的雪茄烟叶香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经过毕赤酵母、汉逊酵母、费比恩塞伯德纳氏酵母、德尔布有胞圆酵母和拜耳接合酵母发酵后的花蕾水提液固态发酵雪茄烟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后检测出58种共有挥发性物质,其中经德尔布有胞圆酵母发酵后的挥发性物质总量最高(1 470.48 μg/g)。气味活性值(OAV)分析结果表明,雪茄烟叶香型呈现花香>烟草香>果香>烘焙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酵母发酵烟草花蕾后的雪茄烟叶关键致香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1%,费比恩塞伯德纳氏酵母与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2-甲氧基-4-乙烯苯酚、苯乙醛、6-甲基-5-庚烯-2-酮、苯乙烯、苯甲醛、4,7,9-巨豆三烯-3-酮a和(+)-柠檬烯等物质联系紧密;拜耳接合酵母与4-羟基-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苯乙醇这3种物质相关性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德尔布有胞圆酵母和毕赤酵母,汉逊酵母和拜耳接合酵母这2组酵母发酵花蕾水提液后发酵的雪茄烟叶香型相似。综上,经5种酵母发酵烟草花蕾水提液发酵后的雪茄烟叶各具不同的香型,这对国产特色雪茄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2.
油莎豆茎豆形成相关代谢物挖掘及通路富集分析
郭晓阳, 腊贵晓, 许欣然, 余彦鸽, 代丹丹, 李彦鹏, 王艳红, 郭红霞, 杨铁钢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30-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04
摘要
(
828
)
PDF
(4749KB)(
150
)
可视化
收藏
为挖掘油莎豆匍匐茎形成茎豆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质,调控匍匐茎形成更多的茎豆,以匍匐茎及新茎豆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挖掘与茎豆形成相关的差异代谢物质,并富集差异代谢物相关的KEGG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未膨大匍匐茎(PFJ1)、膨大匍匐茎(PFJ2)及新茎豆(JD1)3组样本中共检测到1 217个代谢物。按照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
P
<0.05 且差异倍数(FC)>2 或FC<0.5 的条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JD1 vs PFJ1筛选到3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6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JD1 vs PFJ2筛选到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50个上调表达,7个下调表达;PFJ2 vs PFJ1筛选到3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3个上调表达,36个下调表达。利用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被鉴定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黄酮类、苯丙素类、酚类等。差异表达代谢物相对含量分析显示,JD1谷胱甘肽含量是PFJ1 的14.021 倍、PFJ2 的29.195 倍;JD1 3-甲基组氨酸含量是PFJ1 的10.463 倍、PFJ2 的129.931倍;JD1山柰酚含量是PFJ1的0.421倍、PFJ2的0.358倍。进一步的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到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黄酮及黄酮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综上,与油莎豆茎豆形成相关的代谢物质主要为氨基酸类及黄酮类物质;代谢通路主要集中在氨酰- tRNA 生物合成及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3.
贵州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
Diaporthe
sp.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陶小艳, 张涛, 周思旋, 唐远江, 卢昱希, 青成欣, 史开志, 赵宇, 杨粤黔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42-14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6
摘要
(
217
)
PDF
(1467KB)(
148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黔产苗药光枝勾儿茶中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
Diaporthe
sp.QX4G6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筛选抑菌活性化合物,经对菌株
Diaporthe
sp.QX4G6扩大培养后,利用多种分离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光谱技术与文献报道鉴定其结构;以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单体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
Diaporthe
sp.QX4G6菌株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1)、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0-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化合物(2)、3-(4-甲苯氧基)-丙酸(化合物3)、酪醇(化合物4)。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相同条件下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化合物3的抑菌活性最强,对2株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1 μg/mL和3.91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63 μg/mL和7.81 μg/mL。综上,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茎点霉属(
Diaporthe
sp.)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个化合物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4.
玉米南方锈病主效抗病QTL的鉴定和效应分析
李志敏, 李政, 丁俊强, 田志强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09-1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2
摘要
(
264
)
PDF
(2594KB)(
148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南方锈病感病自交系Lx9801为母本、抗病自交系TY4为父本构建了含有165个家系的BC
1
F
4
群体,利用23K SNP芯片对亲本和BC
1
F
4
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共筛选出4 654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NP标记,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抗性鉴定结果,共检测到6个QTL,可以解释3.93%~17.87%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
qSCR6.01
在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可以解释最大17.87%的表型变异,是一个稳定的QTL。利用TY4与Lx9801 组配的包含366个家系的BC
1
F
5
群体,对
qSCR6.01
进行精细定位,结合抗病区域内的标记开发和关键重组单株的抗性鉴定,将抗性位点定位在M2与M3标记之间,区间大小为4.09 Mb,此抗病位点暂被命名为
RppT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5.
不同磷水平下外接AMF 对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形态指标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曾鲸津, 刘伟, 刘江, 赵樱, 马啸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79-9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09
摘要
(
159
)
PDF
(1790KB)(
147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磷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和四川本地近缘植物金盏银盘(
B.biternata
)生长状况、营养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0、50、200 mg/kg磷水平下对2种植物接种AMF摩西斗管囊霉(
Funneliformis mosseae
)以及不接种对照(CK)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F均能侵染上述2种植物,且AMF对三叶鬼针草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金盏银盘,在50 mg/kg磷水平下三叶鬼针草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0、50mg/kg磷水平下接种AMF处理均可以显著促进2种植物对磷的吸收,对氮的吸收下降;对2种植物的株高、叶面积、总生物量、分枝数和根冠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0 mg/kg磷水平下,与CK相比,接种AMF的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以及光合性能指数分别增加22.1%~22.9%、8.4%~11.5%、15.5%~23.8%、11.4%~14.4%、17.9%~25.9%;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8.1%~17.7%、18.4%~18.7%、12.6%~14.9%,胞间CO
2
浓度下降9.4%~14.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17.2%~19.3%、37.4%~46.4%、24.1%~32.1%;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5.6%~59.8%、33.3%~45.1%。综上,低磷水平(0、50 mg/kg)下AMF能够促进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的生长,且三叶鬼针草的菌根效应高于金盏银盘,高磷(200 mg/kg)水平整体上对2种植物生长产生一定抑制,菌根效应很可能对低磷环境下三叶鬼针草的成功入侵产生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杜仲HS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伍淑娟, 徐枫, 王光安, 王晨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9
): 46-5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9.005
摘要
(
1198
)
PDF
(6355KB)(
143
)
可视化
收藏
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杜仲HSF基因家族成员信息,揭示其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对杜仲HSF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
EuHSFs
基因在杜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杜仲中共鉴定到21个
EuHSFs
基因,它们在蛋白质性质上存在差异,氨基酸数目、理论分子质量、等电点和不稳定系数分别介于68~369个、7.72~42.06 ku、4.31~9.22、7.05~67.28,且以酸性、亲水、不稳定的核蛋白为主。系统进化分析显示,EuHSFs被分成了3个亚组,包括ClassⅠ(1个)、ClassⅡ(7个)和ClassⅢ(13个)。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
EuHSFs
基因中存在大量的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
EuHSFs
基因在杜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通过qRT-PCR检测发现,
EuHSFs
均能响应不同的非生物胁迫(高温、低温、高盐、干旱),如大部分
EuHSFs
在高温胁迫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升高,且对高温和低温响应强烈。综上,杜仲HSF基因家族具有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
卷丹鳞茎腐烂病株及种植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陈星星, 邢琳, 杨梦琳, 刘豪惠玲, 张旭, 张嘉颀, 焦晓林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92-9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10
摘要
(
138
)
PDF
(2672KB)(
142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药用百合基源植物卷丹发生鳞茎腐烂病后植株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解析卷丹鳞茎腐烂病的发生机制,采用分离培养方法鉴定了发生鳞茎腐烂病卷丹的可培养真菌及主要病原菌类群,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发病土壤与健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卷丹病鳞上分离鉴定出273株可培养真菌,其中镰刀属为优势属,这些可培养真菌中共有8属14种具有致病性。发生鳞茎腐烂病卷丹种植土壤中链格孢属(
Alternaria
)、葡萄孢属(
Botrytis
)、镰刀属(
Fusarium
)、青霉属(
Penicillium
)、栓菌属(
Trametes
)5个病原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高出健康土壤0.025、0.006、0.132、0.078、0.002百分点。发病土壤真菌α-多样性高于健康土壤,β-多样性分析显示病土真菌群落结构与健康土壤存在差异。通过Lefse分析确定发病与健康土壤的特定标志物,结果显示,发病土壤的标志物包括头梗霉属(
Cephaliophora
)、念珠菌属(
Candida
)、瘤突毛壳菌(
Chaetomium strumarium
)等,健康土壤的标志物为油瓶霉属(
Lecythophora
)及其属下种。综上,卷丹种植土壤病原菌积累,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改变可能是鳞茎腐烂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米品种植株矿质元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张盼盼, 乔江方, 李川, 张美微, 穆蔚林, 郭涵潇, 周艳丽, 程泽强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6
): 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6.001
摘要
(
986
)
PDF
(2797KB)(
142
)
可视化
收藏
以锌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 和锌不敏感品种隆平638 为试验材料,设置90 kg/hm
2
(LN)、180kg/hm
2
(MN)、225 kg/hm
2
(HN)3个施氮量和不喷施锌肥(F0)、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
2
(F1)2个喷锌处理,分析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米品种植株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分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上氮锌合理配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铜、锌含量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1.82、16.23 mg/kg。F1处理能够提高籽粒中氮、锌含量和锌有效性。植株中氮、磷、钾累积量以MNF1处理隆平638最高,籽粒中铜和锌、锰和铁累积量分别以LNF1、HNF1处理郑单958最高。籽粒中氮、磷、铜的占比以隆平638 HNF1处理最高,籽粒中锌占比以郑单958 HNF0和LNF0处理较高。HN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平均为10.31 t/hm
2
,其次是MN处理,LN处理最低。2个品种籽粒磷含量与锰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隆平638籽粒钾含量与铁、锌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施氮量180 kg/hm
2
配合拔节期和大口期1∶1叶面喷施锌肥能够提高玉米籽粒中锌生物有效性和矿质元素累积量,促进玉米籽粒产量和矿质元素营养同步提高,可在大田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9.
丹参HD-ZIP 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李万, 成瑞星, 党鑫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66-7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8
摘要
(
1059
)
PDF
(6842KB)(
140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中响应高温胁迫的HD-ZIP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对丹参全基因组的HD-ZIP基因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以天丹1号为材料,通过qPCR技术检测了丹参HDZIP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丹参全基因组中包含44个HD-ZIP基因(
SmHD-ZIP
),不均匀地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SmHD-ZIP可分为HD-ZIP Ⅰ、HD-ZIP Ⅱ、HD-ZIP Ⅲ和HD-ZIP Ⅳ 4个亚家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80~982 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0.947~109.620 ku。SmHD-ZIP均为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绝大多数不含信号肽,等电点为4.48~10.91,且几乎都在细胞核表达,蛋白质稳定性较差。44个
SmHD-ZIP
基因中有10个基因复制事件,均为纯化选择。结构和模体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亚家族成员的外显子数目基本一致,HD-ZIP Ⅲ亚家族成员的外显子数目最多,模体数也最多。模体1、6是SmHD-ZIP的保守模体,模体10、11、12、13、15为HD-ZIP Ⅲ亚家族特有,模体5为HD-ZIP Ⅳ亚家族特有。通过分析高温(37 ℃)胁迫下
SmHD-ZIP
的表达模式发现,表达量升高和下降的基因数基本一致,在上调表达的基因中,
SmHD-ZIP1.11、SmHD-ZIP1.13、SmHD-ZIP2.2、
SmHD-ZIP2.5
、
SmHD-ZIP3.1、SmHD-ZIP3.4、SmHD-ZIP4.9、SmHD-ZIP4.10
和
SmHD-ZIP4.12
的表达量提高了10倍以上,可作为提高丹参耐热性的候选基因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0.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蔬菜中3 种农药残留
魏茂琼, 王丽, 兰珊珊, 刘振环, 沙凌杰, 林昕, 李俊, 普娅丽, 刘宏程,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6
): 79-9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6.009
摘要
(
229
)
PDF
(6356KB)(
138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研制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快速检测试纸条,评价其在大蒜、白菜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胶体金颗粒标记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包被吡虫啉-BSA、丙溴磷-BSA及克百威-BSA偶联物为检测线,羊抗鼠IgG抗体为质控线,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金标抗体用量、标记抗体浓度、检测线包被浓度等参数条件进行优化,评价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大蒜、白菜为对象,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对这2种蔬菜样品进行阴性检测及添加标准品农药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中吡虫啉、丙溴磷、克百威的最适标记抗体质量浓度分别为9.6、8.4、9.6 μg/mL,抗原的包被质量浓度均是0.3 mg/mL,检测用时约15 min。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的检出限分别为20、3 000、20 ng/mL,符合国标对2种蔬菜的限量规定。检测与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功能和结构相似的其他药物时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克百威和吡虫啉农药的最适提取剂分别为4 mL乙酸乙酯和4 mL甲醇,样品用量均为2 g,上清液3 mL;丙溴磷农药的最适提取剂是9 mL乙酸乙酯,样品用量3 g,上清液8 mL,上清液用氮气吹干。50份蔬菜阴性样品和加标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假阳性率为6%,假阴性率为0。可见,研制的试纸条适用于大蒜、白菜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基层实验室中大量样本的筛查,可为大蒜、白菜中农药残留控制提供有效监管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1.
天红2 号苹果花芽分化期枝条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C/N 变化
王金鑫, 贾林光, 邵建柱, 孙建设, 彭建营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24-13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4
摘要
(
198
)
PDF
(2132KB)(
132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砧木短枝和中枝在花芽分化期间叶片和枝条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C/N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稳产期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不受砧木影响。整个花芽分化期,无论嫁接在SH40中间砧还是八棱海棠乔砧上,在同一枝类中,天红2号苹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氮含量高于枝条,淀粉含量和C/N低于枝条。嫁接在SH40中间砧上的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高的短枝叶片淀粉和果糖含量低于成花率低的中枝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C/N于花芽分化初期至花瓣原基分化期高于中枝叶片,短枝枝条可溶性糖、果糖含量和C/N低于中枝枝条,短枝枝条淀粉含量于花瓣原基分化期前高于中枝枝条;嫁接在八棱海棠乔砧上的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高的短枝叶片可溶性糖、淀粉、果糖含量和C/N低于成花率低的中枝叶片,短枝枝条可溶性糖、果糖含量和C/N低于中枝枝条,短枝枝条淀粉含量于转化期低于中枝枝条。说明碳水化合物含量和C/N的高低对苹果成花不起决定性作用。在整个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枝条中淀粉含量和C/N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说明天红2号苹果花芽形态分化需要碳水化合物和C/N的积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生物强化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堆肥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田婧婕, 崔二苹, 刘春成, 胡超, 李中阳, 崔丙健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11
): 1-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11.001
摘要
(
330
)
PDF
(1510KB)(
131
)
可视化
收藏
堆肥化处理是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堆肥方式存在发酵周期长、转化效率低、养分损失大、二次污染控制难以及臭气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微生物因具促腐、除臭、减排及提升肥效等作用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堆肥化处理的生物强化技术,从功能微生物种类与菌株筛选、复合菌剂构建、微生物功能及生物强化作用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探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生物强化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3.
叶面喷施纳米碳溶胶对盆栽烟苗生长的影响
陈丽娟, 胡慧博, 宋祖国, 杨建礼, 葛畅, 董露, 刘懂飞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44-5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05
摘要
(
157
)
PDF
(1795KB)(
12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纳米碳溶胶在烟草叶面喷施的作用效果,设置0(CK)、10、40、70、100 μg/mL 5个质量浓度,研究其对烟草幼苗叶片最大长度和宽度、植株鲜质量、光合作用、质体色素含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形态和特性以及氮、磷、钾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40~100 μg/mL纳米碳溶胶可以促进烟草叶片长度的伸长,对叶片宽度的扩展几乎无影响;40、70 μg/mL纳米碳溶胶处理,叶片地上部分的鲜质量均与CK呈显著差异;随着纳米碳溶胶质量浓度增加,烟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40、70 μg/mL处理效果较为显著;质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40、100 μg/mL处理的质体色素含量均与CK呈显著差异;40、70、100 μg/mL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CK,其中40 μg/mL处理达到最大值;喷施40、70 μg/mL纳米碳溶胶对烟草根系平均直径、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增加均具有积极效果;40、70 μg/mL纳米碳溶胶可以显著促进烟苗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综上,烟草幼苗叶面喷施40~70 μg/mL纳米碳溶胶最有利于促进烟草植株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4.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的细胞学研究
张利华, 刘小慢, 马苗苗, 李星星, 张琪凡, 郑斌瑞, 刘宗华, 宋允允, 李浩川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10
): 21-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10.003
摘要
(
211
)
PDF
(3281KB)(
124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自然加倍材料RL36及其单倍体(H-RL36)和低自然加倍材料L119A的单倍体(H-L119A)为试验材料,观察其花粉活力和花药形态,检测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器官以及生殖器官的细胞倍性,同时观察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以探索单倍体自然加倍产生可育配子的原因,剖析潜在的细胞学机制,为单倍体自然加倍的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高自然加倍单倍体材料H-RL36具有圆形饱满可育的花粉粒,花药组织发育正常,而低自然加倍单倍体材料H-L119A花药内无活性的花粉且形态异常,花药组织皱缩,表现出不育。倍性检测发现,不同生育时期2个单倍体材料的叶片细胞染色体数均未发生加倍,H-RL36雄穗在小喇叭口期存在二倍化细胞和少数四倍体细胞,而H-L119A细胞未出现二倍化现象。利用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观察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分离行为发现,在第1次减数分裂后期,H-RL36多数细胞染色体偏向一极分离,之后进行正常的第2次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进而产生可育花粉;而H-L119A细胞内染色体不均等分离,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不可育配子,最终退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偏分离可能导致单倍体自然加倍的产生,且单倍体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加倍是2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5.
基于改进YOLOv5 的黄花成熟度检测方法
盛彬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8
): 145-1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8.016
摘要
(
152
)
PDF
(3862KB)(
122
)
可视化
收藏
为统一辨识标准,提高成熟黄花采摘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能,提出一种改进的GCS-BI YOLOv5图像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轻量化神经网络(Ghost Net)精简模型结构,节省计算资源;其次,为兼顾图像通道信息、位置信息,交叉引入高效注意力机制(CBAM和SE),提升图像特征感知能力和模型收敛速度;然后,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 FPN),融合多尺度图像信息,提升模型对不同目标的综合检测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算法YOLOv5相比,所提算法在模型体积、网络层数、参数量、浮点运算量等轻量化指标方面分别下降62.89%、33.12%、63.01%、68.39%;在精确度、召回率等性能指标方面分别提升7.77、6.28百分点;实时性能提升了33.81 f/s。可见,改进算法的综合性能较优,能够满足黄花成熟度检测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6.
氮沉降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乐洋, 张西哲, 陶江, 王秀, 韩艳英, 叶彦辉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10
): 1-1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10.001
摘要
(
367
)
PDF
(1280KB)(
120
)
可视化
收藏
氮沉降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生态因子,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系统阐述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综述了氮沉降对土壤根系、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呼吸以及土壤含碳矿物质化学氧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氮沉降量梯度对土壤呼吸的具体影响,并对土壤呼吸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后续深入监测、研究土壤呼吸及相关生命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7.
不同分子质量壳寡糖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乐, 张富国, 靳亚忠, 张亦涛, 张有利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12
): 10-2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12.002
摘要
(
168
)
PDF
(4066KB)(
119
)
可视化
收藏
在干旱胁迫下,喷施50 mg/L不同分子质量(1 197、1 428、1 990 u)的壳寡糖,探究不同分子质量壳寡糖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干旱胁迫下不同分子质量壳寡糖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喷施壳寡糖能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壳寡糖能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中,小、中、大分子质量壳寡糖处理株高分别提高8.55%、9.37%、5.80%,茎粗分别增加10.99%、5.23%、1.31%,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28.27%、38.82%、19.83%,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44.44%、39.58%、29.17%,叶面积分别增加43.45%、65.79%、24.51%,根分枝数分别增加114.57%、104.84%、102.33%,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43.07%、49.42%、36.49%,净光合速率(Pn)分别提高12.70%、22.49%、6.80%,超氧阴离子含量分别减少25.88%、35.74%、21.83%,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增加18.77%、29.92%、11.4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分别增加23.30%、11.17%、16.51%。总体来看,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小分子质量壳寡糖对地下部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中分子质量壳寡糖对地上部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喷施小分子质量壳寡糖处理综合得分最高,中分子质量壳寡糖处理次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8.
不同性别织金白鹅胸肌和腿肌的肉质测定及对比分析
赵中龙, 何长青, 杨红, 杨远青, 王智伟, 艾照碧, 叶丽, 朱颖, 张勇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6
): 138-1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6.015 收
摘要
(
147
)
PDF
(1264KB)(
112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性别对织金白鹅胸肌和腿肌肉品质的影响,随机挑选40只10周龄健康、体质量相近的织金白鹅(公鹅25只,母鹅15只)进行屠宰,对胸肌和腿肌肉色、pH值、剪切力、失水率进行测定及差异分析,并对胸肌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铁、铜、锌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公、母鹅胸肌和腿肌pH值、失水率差异均不显著(
P
>0.05);公、母鹅腿肌剪切力均极显著高于胸肌(
P
<0.01);公鹅腿肌黄度值和红度值极显著高于胸肌(
P
<0.01),腿肌亮度值显著高于胸肌(
P
<0.05),而母鹅腿肌黄度值极显著高于胸肌(
P
<0.01)。公鹅胸肌维生素A 的含量显著高于母鹅(
P
<0.05),母鹅胸肌中镁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鹅(
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性别对10周龄织金白鹅胸肌及腿肌的肌肉品质具有影响,公鹅胸肌中富含维生素A及各类脂肪酸,而母鹅胸肌中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元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9.
不同产地雪茄烟叶叶际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
司洪阳, 阳苇丽, 崔冰, 来苗, 赵铭钦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9
): 37-4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9.004
摘要
(
182
)
PDF
(3022KB)(
11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我国雪茄烟叶叶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及功能,以海南省五指山市海烟103和四川省达州市川雪一号经晾制后的雪茄烟叶为试验材料,通过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对雪茄烟叶叶际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离,并进行分子鉴定;同时,对所分离微生物的产酶和产香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海烟103和川雪一号雪茄烟叶中共分离到52株不同的细菌,这些细菌来自5个不同的科,分别是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动球菌科(Planococcaceae)、欧文菌科(Erwini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两地雪茄烟叶中的优势菌均为芽孢杆菌科细菌,其中,从海南雪茄烟叶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E-11的蛋白酶和果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85.02 U/mL和256.71 U/mL。此外,还分离到4株酵母菌,均来自海南烟叶,包括1株毕赤酵母属(
Pichia
)、1株胶红酵母属(
Rhodotorula
)、2株德巴利酵母属(
Debaryomyces
),这些酵母菌不具备产生胞外蛋白酶、果胶酶能力,分离到的毕赤酵母J-2可以代谢产生具有玫瑰花香的2-苯乙醇,在发酵72 h时2-苯乙醇产量最高,为333.81 mg/L。综上,雪茄烟叶中含有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资源,从海烟103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E-11和毕赤酵母J-2在降解烟叶大分子物质、增加烟叶香气物质含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0.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冯晓, 张辉, 刘正, 张会芳, 陈海燕, 赵威, 郑国清, 马中杰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160-16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8
摘要
(
185
)
PDF
(3002KB)(
107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玉米包衣种子品种低成本、高效便捷识别,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18个品种4种颜色的23 100张玉米包衣种子双面图像构建数据集,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huffleNetV2、MobileNetV3、MobileViT、MobileOne、RepGhostNet和基于上述模型的集成模型分别进行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结果表明,5种单一模型均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综合性能,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8.48%、98.23%、98.44%、98.23% 和98.01%,模型大小分别为1.55、4.96、4.42、6.97、4.19 MB,推理速度分别为106、94、84、212、94 f/s。集成模型相比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其中,ShuffleNetV2和MobileViT组成的集成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9.22%。分析发现,品种误识别仅发生在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之间,并且随着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数量增多,模型对该颜色包衣种子的识别准确率有下降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