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黄萎病菌致病及植物抗黄萎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孝坤,王春燕,谢成建,杨星勇
    2014, 43(1):  1-6.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萎病是一类土传植物维管束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来防治该病害。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黄萎病菌致病机制和植物抗黄萎病机制的研究结果,重点介绍了其分子机制方面的进展,为黄萎病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促腐剂在农业有机废弃物腐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斌,方正,柯晓静
    2014, 43(1):  7-10.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堆肥发酵是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堆肥过程中添加促腐菌剂可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为此,综述了国内外促腐菌剂在农业有机废弃物腐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促腐菌剂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促腐菌剂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微核心种质中广亲和基因S5n的检测与分析
    姚国新,但志武,鲁旭东,黄文超
    2014, 43(1):  11-14. 
    摘要 ( )   PDF (4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野生稻微核心种质中蕴含丰富的优异基因资源,是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为了筛选携带广亲和基因S5n的普通野生稻种质,利用前人开发的鉴定水稻S5n基因的InDel分子标记,对107份野生稻微核心种质进行了PCR扩增和读带分析。结果筛选出3份携带S5n广亲和基因的野生稻种质,均来自海南省,该基因可能在海南完成演化。野生稻广亲和材料有助于籼粳交育种材料的创制。 
    玉米ZmCI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李横江,邵幼岩
    2014, 43(1):  15-18. 
    摘要 ( )   PDF (6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克隆玉米逆境胁迫应答基因,根据玉米CIPK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玉米中克隆了1个ZmCIPK基因。结果表明,ZmCIPK基因cDNA全长1 776bp,5′-非编码区长249bp,3′-非编码区长177bp,编码区长1 350bp,编码44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0.64kDa,等电点为9.58。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ZmCIPK与高粱的CIPK同源性较高。实时定量PCR检测表明,ZmCIPK基因的表达受脱落酸、干旱、高盐胁迫和低温诱导,说明玉米ZmCIPK基因可能参与玉米对逆境胁迫的应答。 
    玉米叶片膜联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姚伟,安晓珍,王帅,李维平
    2014, 43(1):  19-21. 
    摘要 ( )   PDF (5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质谱分析法,获得温光敏雄性不育-可育"两用系"玉米叶片差异膜联蛋白(Annexin)的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Annexin的理化性质、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跨膜区、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Annexin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其理论等电点为7.13。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是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通过同源性对比发现,玉米Annexin与QMEAN4同源性达到了64.42%,两者的高级结构非常相似,属于同一分支。 
    水稻但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
    郭晓琴,王岚,张桂权
    2014, 43(1):  22-27. 
    摘要 ( )   PDF (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构建研究水稻数量性状遗传机制的材料平台,同时对优良水稻品种华粳籼74进行进一步遗传改良,以华粳籼74为受体,以来源广泛的11个水稻品种为供体,通过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水稻的一个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59个单片段代换系组成,每个单片段代换系只含有来自一个供体的一个染色体代换片段,而遗传背景与华粳籼74相同。这些单片段代换系的代换片段分布在除12号染色体之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59个代换片段的长度在0.4~58.5cM,大多数代换片段的长度为0.4~30cM。
    高温热害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权畅,景元书,谭凯炎
    2014, 43(1):  28-32.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定量评估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灌浆期的影响,进行了冬小麦田间增温处理和生长观测试验。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增温对冬小麦灌浆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期高温热害指标。结果表明,30℃以上的高温对冬小麦灌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单日高温时长和高温强度共同影响灌浆速率,其中高温(t≥30℃)时长是关键因子。根据高温时长定义了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期高温热害指标:高温日(高温时数高于5h)数达到10d且高温过程(连续3个高温日)数为1次
    定义为轻度热害;高温日数达到11d且高温过程数为2次定义为中度热害;高温日数大于11d且高温过程数大于2次定义为重度热害。
    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会民,晁岳恩,杨 攀,周正富,李 巍,刘加平,徐福新
    2014, 43(1):  33-35. 
    摘要 ( )   PDF (4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配套栽培技术,利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郑麦9962氮(N)、磷(P2O5)、钾(K2O)肥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在豫南麦区,施用氮肥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好,分别比缺氮区和缺磷区增产44.22%、11.56%,施用钾肥仅增产2.5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求得N、P2O5、K2O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206.01、128.28、89.18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78.57、93.06、0.2kg/hm2。 
    拟南芥PHOT1基因的超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乔新荣,赵丽平,汪清美,徐长水
    2014, 43(1):  36-39. 
    摘要 ( )   PDF (5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光受体向光素PHOT1和PHOT2以光强依赖方式介导植物向光性反应、叶绿体运动、气孔开放、叶片的伸展及定位生长等许多生理反应,并且在不同的生理反应过程中,PHOT1和PHOT2可能采用不同的信号路径实现其功能互补。为更深入地研究其介导的下胚轴向光弯曲反应机制,构建了拟南芥PHOT1基因超表达载体,测序正确后,利用农杆菌介导花序转化法,分别转入拟南芥野生型gl1及其phot2突变体中,利用潮霉素B对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初步筛选,并对T3代纯合转基因植株的PHOT1表达量进行了RT-PCR分析,筛选出了比对照gl1植株高16倍左右的PHOT1-OX株系,比对照phot2突变体植株高约12倍的phot2PHOT1-OX株系,为进一步对PHOT1基因功能进行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铝对有性系茶树品质成分的影响
    李春雷
    2014, 43(1):  40-43. 
    摘要 ( )   PDF (5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不同铝质量浓度(0、5、10、20、30 mg/L)对有性系茶树叶片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采用水培法,对茶树2个品种(福鼎大白和鸠坑)的有性系茶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铝质量浓度的增大,有性系茶树叶片中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与CK(0mg/L)相比,铝质量浓度为30 mg/L下福鼎大白和鸠坑叶片茶多酚含量分别提高了51.53%、49.9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4.73%、20.56%。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随着铝质量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福鼎大白和鸠坑的氨基酸含量分别在铝质量浓度20 mg/L和10 mg/L时达到最大值(2.40%、2.33%),比CK提高17.07%和23.94%;2个品种叶片中咖啡碱含量均在铝10 mg/L时达到最大值(2.41%、2.28%)。福鼎大白叶片中水溶性浸出物在铝质量浓度为5mg/L和10mg/L时差异显著,鸠坑叶片中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说明,在生产上施铝肥时铝质量浓度应小于20 mg/L,这将有利于有性系茶树茶叶品质的形成,而质量浓度过高将会降低茶叶品质。
    微量元素对连作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海楼,何志刚,于涛,叶鑫
    2014, 43(1):  44-47. 
    摘要 ( )   PDF (5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不同调理剂对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
    张 蔓,魏明宝,马 闯,李明峰,张宏忠,赵继红
    2014, 43(1):  48-53. 
    摘要 ( )   PDF (6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不同调理剂对污泥堆肥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锯末(处理1)、花生壳(处理2)、厨余+锯末(处理3)作为污泥堆肥的调理剂,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值、电导率、全氮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好氧纤维素降解菌数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调理剂对污泥堆肥温度的影响不同,处理2由于花生壳结构蓬松,保温效果不好和对,未能达到高温和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堆肥失败。处理1和处理3升温快速,处理1温度在55℃以上持续了5d,处理3温度在50℃以上持续了7d,均达到了无害化的效果;处理1和处理3含水率分别从初始的61.04%、59.95%下降到堆肥结束时的54.67%、56.73%,堆体体积明显减小,实现了堆肥的减量化;处理1和处理3pH值都在适宜范围内,无需进行调整;堆肥结束时处理1和处理3的电导率均小于3.00mS/cm,种子发芽指数大于0.50,表明堆肥不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处理1保氮效果最好,处理3次之。综合考虑,锯末、花生壳及厨余3种调理剂的调理效果次序为锯末>厨余>花生壳。 
    测墒灌溉施肥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何 方
    2014, 43(1):  54-58. 
    摘要 ( )   PDF (6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水肥耦合的最佳配置,在通许潮土区进行测墒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水(W1:不灌水;W2: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W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W4:足墒灌溉)肥(N1:一次施肥;N2:多次施肥)耦合试验,探讨了不同水肥耦合条件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均受土壤水分调控,在W1水分条件下氮肥对其有抑制作用,在其他水分条件下氮肥对其有促进作用。各处理间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W3水分条件下最高;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同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以W3N2处理最高,达9 293.19kg/hm2。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成产要素与产量间均呈正相关,影响程度表现为小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 

    水肥条件对潮土区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郑惠玲,杨永辉,武继承,潘晓莹,李学军
    2014, 43(1):  59-63. 
    摘要 ( )   PDF (8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水肥条件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在通许县壤质潮土不同水分(不灌水、轻度干旱胁迫、充分灌溉)和氮肥追施次数(不追肥、返青-拔节期追肥、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矮抗58和周麦18)在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总体均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而提高,增加幅度均以轻度干旱胁迫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最大,尤其是矮抗58。水肥处理对周麦18不同生育时期的蒸腾速率影响较大,而对矮抗58影响较小。拔节期,周麦18蒸腾速率以轻度干旱胁迫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最低,矮抗58蒸腾速率以该处理较低;扬花期,2个小麦品种蒸腾速率均以不灌水返青-拔节期追肥处理最高,周麦18以充分灌溉不追肥处理最低,矮抗58以轻度干旱胁迫不追肥处理最低,两品种均以轻度干旱胁迫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次之;灌浆期,从2个小麦品种蒸腾速率平均值来看,蒸腾速率以不灌水不追肥处理最高,轻度干旱胁迫不追肥处理和轻度干旱胁迫返青-拔节期追肥处理最低。2个小麦品种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生育期推进先降低后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同,周麦18高于矮抗58,2个品种总体以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更利于小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尤其是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总之,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提高小麦蒸腾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尤其是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且周麦18光合利用能力高于矮抗58。
    营养液氮浓度对烟草苗期矿质养分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王国峰,朱金峰,刘 芳,介晓磊, 刘世亮
    2014, 43(1):  64-68. 
    摘要 ( )   PDF (6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阐述植烟土壤氮含量对烟株吸收积累主要矿质养分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氮对烟草苗期主要矿质养分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烟草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营养液氮质量浓度为140 mg/L时达最大值。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烟草全株氮含量和锌含量均增加,铜含量明显降低;磷、钾、镁、锰、钙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磷、钾、镁、锰含量在营养液氮质量浓度为28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钙含量在氮质量浓度为140mg/L时达到最大值。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全株氮和镁积累量均增加;磷、钾、钙、锌、铜、锰在烟草体内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磷、钾、钙、锌、锰积累量在氮质量浓度为140 mg/L时达到最大值,而铜积累量在氮质量浓度为70 mg/L时达到最大值。随营养液氮质量浓度的增加,烟草叶片氮和锌含量及其积累量均增加;磷、钾、镁、锰等含量及其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氮质量浓度280 mg/L时达到最大值,而钙含量及其积累量与全株中变化趋势一致。可见,适宜的氮质量浓度可促进烟株干物质积累,并影响烟株矿质养分的含量和积累量,进而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 
    植物保护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致病缺陷突变体筛选
    谷素静,汪 敏,桑 茜,赵 静,李洪连?
    2014, 43(1):  69-73. 
    摘要 ( )   PDF (8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而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以强致病力落叶型黄萎病菌FGH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构建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进行致病缺陷突变体的筛选。当农杆菌与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浓度比为250∶1、承载介质为NC膜、乙酰丁香酮浓度400 μmol/L、共培养时间48 h时,转化效率高达每106个分生孢子产生612.5个转化子。通过采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构建了含1 200个T-DNA插入转化子的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库。利用苗期分生孢子蘸根法测定300个转化子在棉花幼苗上的致病力,获得3个致病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181、546、1009,其中546的微菌核形成能力丧失,1009的微菌核形成能力明显下降。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CIMMYT小麦Pavon 76和PBW 343叶锈成株抗性QTL分析
    郑嫚嫚,王翠芬,李 欢,李在峰,刘大群
    2014, 43(1):  74-78. 
    摘要 ( )   PDF (7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IMMYT(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多数携带成株慢锈基因,Pavon 76和PBW343在田间对我国叶锈菌种表现为抗病,其可能携带有多个成株慢锈QTL位点。为了检测和定位Pavon 76和PBW 343中的成株慢锈QTL位点,以Pavon 76和PBW 343杂交、多次自交获得的包含有17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将其种植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田和CIMMYT的Obregon小麦试验田,分别接种不同的小麦叶锈菌混合小种进行田间抗叶锈鉴定,获得群体的表现型数据,同时利用480个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DArT(多样性序列芯片技术)标记检测178个家系,获得群体的基因型数据。结合表现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Map Manager QTXb20和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4个QTL位点。其中位于1BL染色体上来源于亲本Pavon 76的QTL位点解释5.5%的表型变异,另外3个QTL位点都来源于亲本PBW 343,其中的2个QTL位点位于1AL和2DL染色体上且只在墨西哥试验点检测到,分别解释7.0%和4.3%的表型变异,另外1个QTL位点只在保定试验点检测到,位于3AL染色体上,解释5.7%的表型变异。位于1A和3A染色体上的QTL可能为新的成株抗叶锈QTL,其丰富了现有的小麦成株慢锈基因库,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培育持久抗病品种。 
    美洲南瓜(Cucurbit pepo)WMV-2抗性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王冬杰,葛 宇,刘 超,李 雪,徐文龙,崔崇士,屈淑平?
    2014, 43(1):  79-83. 
    摘要 ( )   PDF (7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抗病自交系‘0504’和感病自交系‘0223’为亲本杂交获得的157个F2单株为材料,研究南瓜对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抗性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标记。对亲本、F1及F2苗期接种WMV-2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美洲南瓜对WMV-2的抗性由单隐性基因控制。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和SSR技术,筛选出与WMV-2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CMTm157和CMTm158,遗传距离分别为10.9cM和6.2cM,其可以作为南瓜抗WMV-2育种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 
    河南省一例西瓜死苗现象的病原鉴定
    梁 慎,徐小利,赵卫星,常高正,李晓慧,杨 帆,陈丽丽,李文静
    2014, 43(1):  84-88. 
    摘要 ( )   PDF (7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河南省某育苗基地西瓜幼苗大量死亡的病因,从感病植株根部组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物K1,经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初步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该病原菌ITS-rDNA、EF-1α和MtSSU等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均与枯萎型尖孢镰刀菌高度同源,同源性达99%。病原物致病性及寄主专化型测定显示,西瓜幼苗接种该菌后表现出枯萎病症状,与采集地自然发病株症状基本一致;与不同瓜类如甜瓜和黄瓜比较,该病原在西瓜上发病较为严重。综上分析,此例河南西瓜死苗现象是由枯萎型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porumf.sp.niveum)侵染引起。 
    100份燕麦种质资源抗秆锈病鉴定
    袁军海,曹丽霞,张立军,赵世锋,张爱香,张红杰
    2014, 43(1):  89-92. 
    摘要 ( )   PDF (6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燕麦抗性资源,2011-2012年在2个试验点采用孕穗期接种混合菌种的方法,对100份燕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园粒莜麦等5份皮燕麦和二秋莜麦等13份裸燕麦,至少在1个试验点表现免疫、抗病或慢病,品燕1号皮燕麦和64燕麦等10份裸燕麦,至少在1个试验点表现中度抗病或严重度为40%~60%的中度感病,上述资源大多在温度较低的试验点1更抗病,推测与大多数燕麦抗秆锈病基因表现低温抗病性有关;其余资源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这5份皮燕麦和13份裸燕麦可作为抗秆锈病资源加以利用。 
    园艺 林学
    复方保鲜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
    王赵改,杨 慧,朱广成,杨丰菊
    2014, 43(1):  93-96. 
    摘要 ( )   PDF (8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双孢蘑菇的失重率、总多酚含量、酪氨酸酶抑制率、褐变度及丙二醛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复方保鲜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复方保鲜剂中4种效应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复方保鲜剂可以减少双孢蘑菇水分的散失,延缓褐变,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减少了总多酚的丢失,有效地延缓菇体的衰老进程,延长保鲜时间,且这些指标与复方保鲜剂的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其中处理1.5g/L脯氨酸+1.5g/L组氨酸+6.0g/L维生素C(Vc)+6.0 g/L EDTA与处理2.0 g/L脯氨酸+2.0 g/L组氨酸+8.0 g/L Vc+8.0 g/L EDTA在贮藏前期保鲜效果相当,但在贮藏后期前者略显优势。初步分析复方保鲜剂中4种效应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现组氨酸与Vc在复方保鲜剂控制褐变中起主导作用,组氨酸与脯氨酸复合时抑制率高达58.78%,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组氨酸、脯氨酸、Vc和EDTA复合时抑制率高达69.68%,共同抑制双孢蘑菇褐变的发生。 
    网纹甜瓜新品种——珍蜜5号成熟前后呈香物质变化研究
    张 陌,岳利亚,谢贤锋,刘洪源,田保明,史宣杰,王有国,陈继峰
    2014, 43(1):  97-101. 
    摘要 ( )   PDF (7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网纹甜瓜新品种——珍蜜5号瓜果的香味品质与成熟期的关系,对其果实在成熟日前后6个时期进行采样,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收集所形成的呈香物质,然后经GC-MS联用仪检测并定性定量分析所含呈香物质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珍蜜5号在成熟日前5d呈香物质的种类最多(33种)、含量最高(0.295 9 mg/kg),而在成熟日呈香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则分别为30种、0.139 9 mg/kg;其中,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的含量在成熟日前5d内急剧下降,而酯类的含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到成熟日达到最高,之后趋于稳定。说明珍蜜5号网纹甜瓜成熟日前5d左右是瓜果内化学物质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中国莲小分子热激蛋白HSP17.5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齐麟,李军,向志明,余英才
    2014, 43(1):  102-106. 
    摘要 ( )   PDF (1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中国莲小分子热激蛋白的生理功能,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HSP17.5全长cDN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471bp,编码156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17.5kD,等电点5.94。半定量RT-PCR试验结果显示,HSP17.5在中国莲授粉后不同时期的胚轴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恢复的特点。HSP17.5在授粉后10 d的子叶中有低丰度表达,之后消失。表明HSP17.5蛋白在中国莲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的形态建成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胭脂萝卜主要农艺性状对肉质根产量的影响
    秦家顺,许明惠,李昌满
    2014, 43(1):  107-109. 
    摘要 ( )   PDF (6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8个胭脂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对肉质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开展度、叶鲜质量、根外露长和根皮厚对肉质根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根外露长对肉质根产量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021 3,其余性状依次为根皮厚、株高、叶鲜质量、开展度。高产育种应在提高根外露长的基础上,选择株形较大或根皮较厚的品种。
    黄皮洋葱在冀西北坝上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张俊花,黄 伟,王忠君
    2014, 43(1):  110-112. 
    摘要 ( )   PDF (6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出适合冀西北坝上地区栽培的黄皮洋葱品种,对引进的6个黄皮洋葱品种从植株性状、鳞茎性状、抗病性、产量和耐贮运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里森的植株生长势强,抽薹率最低,仅为1.0%,鳞茎商品率最高,鳞茎横径≥7cm的百分率为71.2%,抗紫斑病和霜霉病,耐贮藏和运输,产量最高(96 328.20kg/hm2),较比索增产37.2%,麦迪和谢尔曼次之,分别增产33.7%和25.6%。加里森的适应性最强,可以优先在冀西北坝上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麦迪和谢尔曼的适应性次之,也适合在冀西北坝上地区推广种植。
    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耐热性的影响
    张文彪,罗双霞,韩微莉,申书兴,陈雪平
    2014, 43(1):  113-115. 
    摘要 ( )   PDF (6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茄子耐热性,选用4个不同品种番茄作为砧木对茄子进行嫁接,通过对其苗期热害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苗期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降低茄子苗期热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其中苗期热害指数最高可降低27.45个百分点;且能降低叶片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不同砧木嫁接茄子的热害指数、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热害指数、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变化不规律,其中SOD活性增幅最高可提高110%;但不同的嫁接组合表现有差异,其中以L-402为砧木的嫁接苗表现出较高的耐热性。 
    光强对悬浮培养下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杨小兵,王增利,史 昊,张宗申,金朝霞
    2014, 43(1):  116-119. 
    摘要 ( )   PDF (8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势均一、色泽深绿的铁皮石斛原球茎为试验材料,分别在1 000lx、2 000lx和3 000lx的光强下进行12 h/d的光照培养,每隔7 d测定其鲜质量、多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研究光强对悬浮培养下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 000lx光强完全满足液体条件下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要求,鲜质量和多糖(23.4%)的积累最高,同时叶绿素含量也最大,光强较低时,其叶绿素a/b值也较低,这与自然生境下铁皮石斛的相关参数一致。表明提供一定光强和光周期,采取悬浮方式规模化培养铁皮石斛原球茎是可行的。
    畜牧 兽医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H9亚型禽流感HA基因的研究
    石霖,熊永忠,李晓楠,赵晓彤,顾贵波,谷志大,邓炜娜,薛树山,吴运谱,王宏燕,魏澍,张雅为,王竹,曹东
    2014, 43(1):  120-122. 
    摘要 ( )   PDF (7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通过体外表达的方式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禽流感HA蛋白的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禽流感H9亚型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HA基因全长片段,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FastBacHTa载体上,构建重组杆粒rBacmid-HA,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表达HA蛋白,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Westernt-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研究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了HA蛋白,分子量约为65kD,且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杜仲多糖对三黄鸡免疫应答的佐剂作用
    王 凯,卢 曦,刘艳芬,陈绍红,刘 铀
    2014, 43(1):  123-126. 
    摘要 ( )   PDF (8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杜仲多糖(EOP)对家禽免疫应答的影响,将12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成A、B、C、D4组,分别接种含有0、2、5、8 mg/mL EOP的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检测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添加8 mg/mL EOP能显著提高三黄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T淋巴细胞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指数(P<0.05),但对三黄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清IgG含量影响不大(P>0.05)。可见,EOP对疫苗免疫具有佐剂作用,且EOP的添加量与其佐剂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麒麟鸡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陈洁波,陶 林, 杜炳旺,杨芬霞,李乃宾,朱梓京
    2014, 43(1):  127-130. 
    摘要 ( )   PDF (6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麒麟鸡的肉用性能,探讨麒麟鸡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关系。测定了12周龄麒麟鸡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特性,并对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屠宰性能:麒麟鸡公鸡的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全净膛率、胸肌质量、胸肌率、腿肌质量、腿肌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且腹脂质量、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均显著低于母鸡,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与母鸡差异不显著。(2)肉品质:麒麟鸡公鸡/母鸡胸肌的肌肉肉色、剪切力与腿肌差异显著;公鸡胸肌肉品质与母鸡腿肌肉品质比较,差异显著。(3)相关性:屠体质量与半净膛质量和肉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半净膛质量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净膛与腿肌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腹脂质量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肉色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麒麟公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于母鸡,部分屠宰性状与肉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鸡蛋内黏菌素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曾建勇,刘红,梁雪琪,李震源
    2014, 43(1):  131-135. 
    摘要 ( )   PDF (9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检测鸡蛋中黏杆菌素A、黏杆菌素B、多黏菌素B 3种黏菌素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MS QQQ)的方法,对试验过程中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优化的检测方法为鸡蛋样品用5%的高氯酸提取,经乙醚液-液萃取后,再用Strata-X小柱净化,最后用2g/L的甲酸溶液(A相)和0.1%的甲酸乙腈(B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应用电喷雾离子源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3种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种黏菌素类抗生素添加水平在25~200 mg/kg的回收率为75.6%~106.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方法检出限为0.11~0.26 mg/kg。建立的鸡蛋中黏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精密度高,可以满足对鸡蛋中黏菌素类抗生素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适合大量样品的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 
    兔豆状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分析
    王秋霞,马景周,张少华,骆学农,才学鹏
    2014, 43(1):  136-139. 
    摘要 ( )   PDF (8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豆状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免疫保护性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产物经分子筛纯化后免疫试验家兔,3免之后进行人工攻虫保护试验,且以豆状囊尾蚴烯醇酶为对照进行同步免疫和攻虫试验。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且该蛋白能够识别兔豆状囊尾蚴病阳性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和豆状囊尾蚴烯醇酶抑虫效果均较差。结果表明,酶蛋白在免疫保护方面的功能比较弱,不适于做疫苗的候选抗原。 
    小尾寒羊重复超排激素用量调整及其效果
    吴姣,王二耀,冯亚杰,施巧婷,楚秋霞,辛晓玲,陈付英,王治方,徐照学
    2014, 43(1):  140-143. 
    摘要 ( )   PDF (7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重复超排对小尾寒羊超排效果的影响,以30只2~5岁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首次超排注射8 mg卵泡刺激素(FSH),根据超排反应将供体羊分为3组(一组反应差,二组反应正常,三组反应剧烈),分别对每组第2次、第3次重复超排的激素用量进行调整。一组第2次重复超排时,增加2mg卵泡刺激素(FSH)及200IU孕马血清素(PMSG),第3次激素用量同第2次;二组第2次增加2mg FSH,第3次增加4mg FSH;三组第2次减少1mg FSH,第3次减少1.5 mg FSH。结果显示,一组在第2次超排时平均红体数由2.00个增加到7.40个,增加270.0%,平均回收卵子数由1.60枚增加到5.50枚,增加243.8%,第3次超排平均红体数为7.80个,比首次增加290.0%,平均回收卵子数为4.60枚,比首次增加187.5%,第2、3次超排的平均红体数和平均回收卵子数均显著高于首次;二组在调整激素用量后保持稳定的超排效果,第2、3次超排结果与首次差异不显著;三组在调整激素用量后超排效果依然不佳,3次超排结果差异不显著。表明,根据首次超排效果调整小尾寒羊重复超排的激素用量方法可行,对于首次超排反应差的个体,重复超排时增加2mg FSH、添加200IU PMSG,可显著提高平均红体数和回收卵子数;对于首次超排效果好的个体重复超排时增加2mg FSH用量,能保证供体重复超排的稳定性。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普洱茶茶汤存放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饮用安全性分析
    赵振军,高 静,邹万志,黎星辉
    2014, 43(1):  144-148. 
    摘要 ( )   PDF (8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普洱茶汤经存放后的可饮用性与安全性,将普洱茶茶汤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存放,研究存放过程中其主要成分、微生物种群数量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存放时间在0~12 h,普洱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浸出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逐渐降低,12 h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普洱茶茶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受存放温度与开放条件影响较大,普洱茶茶汤中微生物数量在25℃开放条件下增加迅速,60h后微生物数量可达到7.0×107 cfu/mL,远超出GB/T 19296-2003规定的标准(≤100cfu/m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与存放时间、微生物数量增长呈正相关,25℃时开放条件存放60h后,亚硝酸盐含量较初始值增加206.1%,含量为0.251μg/mL,但远低于GB/T 5749-2006规定的可允许最低标准(≤1μg/mL)。以上结果说明,普洱茶茶汤在存放12 h后,茶多酚等营养成分含量降低,使普洱茶茶汤饮用的营养价值明显减弱,同时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增加了普洱茶茶汤饮用安全的风险。 
    绿茶汤色品质感官评价的色差仪表征方法研究
    吴瑞梅,赵杰文,陈全胜,黄星奕
    2014, 43(1):  149-153. 
    摘要 ( )   PDF (8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弥补感官审评法评定绿茶汤色品质的不足,研究了绿茶汤色品质感官评价的色差仪表征方法。采用色差仪获取茶汤的色度值,分别利用逐步回归法和主成分分析(PCA)法提取汤色特征变量,建立汤色特征变量与其感官审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利用PCA方法提取特征变量的效果好于利用逐步回归法。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特征变量,分别建立特征变量与感官评分之间的PLS和BP-ANN模型对绿茶汤色品质进行预测,其准确度可靠,但BP-ANN模型性能好于PLS模型。用BP-ANN模型对预测集样本进行测试时,预测集中各样本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系数为0.81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505。可见,利用色差仪结合BP-ANN方法能有效表征绿茶汤色品质。 
    叠层装烟下变频调速对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胡志忠,詹军,周芳芳,陈少鹏,王柱石,毛春堂,资文华,张晓龙
    2014, 43(1):  154-159. 
    摘要 ( )   PDF (8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四棚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改善烤后烟叶的香气质量,以K326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阶段变频器不同频率对密集烤房叠层装烟烤后烟叶香气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适当降低变频风机频率能明显提升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和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等,但不利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积累与形成。适当降低变频风机频率对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总体上,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频风机在烤烟变黄期以35Hz-35Hz-40Hz和30Hz-35Hz-40Hz、定色期以50Hz-35Hz-25Hz和45Hz-30Hz-30Hz、干筋期保持25Hz和30Hz,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燃烧性好,杂气和刺激性较轻,余味舒适,浓度、劲头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