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Vol. 43 ›› Issue (1): 69-73.

• 植物保护 • 上一篇    下一篇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致病缺陷突变体筛选

谷素静,汪 敏,桑 茜,赵 静,李洪连?   

  1. 河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3-06-22 出版日期:2014-01-15 发布日期:2014-01-15
  • 通讯作者: 汪 敏(1974-),男,河南新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真菌病害研究。E-mail: wangm05@sohu.com 李洪连(1963-),男,河南夏邑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小麦土传病害研究。E-mail: honglianli@sina.com
  • 作者简介:谷素静(1987-),女,河南漯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病原真菌生物学。E-mail: gusujing123@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00520);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A208015);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210025)

  • Received:2013-06-22 Published:2014-01-15 Online:2014-01-15

摘要: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而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以强致病力落叶型黄萎病菌FGH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构建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进行致病缺陷突变体的筛选。当农杆菌与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浓度比为250∶1、承载介质为NC膜、乙酰丁香酮浓度400 μmol/L、共培养时间48 h时,转化效率高达每106个分生孢子产生612.5个转化子。通过采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构建了含1 200个T-DNA插入转化子的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库。利用苗期分生孢子蘸根法测定300个转化子在棉花幼苗上的致病力,获得3个致病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181、546、1009,其中546的微菌核形成能力丧失,1009的微菌核形成能力明显下降。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T-DNA插入突变,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