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Vol. 40 ›› Issue (4): 38-40.

•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省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李巧云, 李磊, 刘万代, 周苏梅, 尹钧*   

  1. 河南农业大 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0-10-21 出版日期:2011-04-15 发布日期:2011-04-15
  • 通讯作者: 尹钧(1957-),男,山西万荣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与生物技术研究。
  • 作者简介:李巧云(1971-),女,河南汤阴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小麦栽培生理与生物技术研究。E-mail:lqylhy@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2A07-04);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09zd2103)

  • Received:2010-10-21 Published:2011-04-15 Online:2011-04-15

摘要: 选用有代表性的半冬性与弱春性小麦品种各3个,在河南省22个生态试验点(北纬32°~36°)种植,分析了2类小麦品种的不同发育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6个供试品种中,郑麦004产量最高(7 522.49 kg/hm2),豫麦50号产量最低(6 472.12 kg/hm2)。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环境下,3个半冬性品种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千粒重极显著低于弱春性品种,而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据此,对河南省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