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植物中的冷休克结构域蛋白研究进展
    何俊平,王建平,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曹金华,赵磊
    2013, 42(8):  1-7. 
    摘要 ( )   PDF (5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中冷休克结构域蛋白主要在植物抗冻能力的获得与生长发育方面起关键作用,参与低温应答、种子萌发、胚胎发生、开花时间及花与果实的发育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因此,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冷休克结构域蛋白在进化、结构、多重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今后进行植物冷休克结构域蛋白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硬粒小麦品种Langdon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新基因的克隆
    高双成,王世华,史国安,孔祥生,李友军
    2013, 42(8):  8-11. 
    摘要 ( )   PDF (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麦Glu-3位点的基因组成,采用PCR方法从硬粒小麦品种Langdon中克隆了2个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新基因,暂命名为LMW LDN1、LMW LDN2,GenBank注册号为DQ659333和DQ659334。这2个基因都具有LMW-GS的典型结构特征,编码区全长分别为1 005bp和894bp,编码334个和297个氨基酸。通过Langdon1D(1A)和Lang-don1D(1B)代换系定位分析表明,LMW-LDN1和LMW-LDN2位于Glu-A3位点。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李宇峰,尹志刚,周国勤,李刚,李明慧,万宇
    2013, 42(8):  12-15.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条件下,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9和弱筋品种郑麦004为材料,研究了氮肥3种用量(120、225、330kg/hm2)对小麦群体动态、灌浆持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各生育期的群体总茎数都表现为330kg/hm2>225kg/hm2>120kg/hm2,且330kg/hm2处理与120kg/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穗率则表现为225kg/hm2>120kg/hm2>330kg/hm2,且225kg/hm2与330kg/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籽粒干物质积累随灌浆进程推进呈增加的趋势。在不同施氮量下,西农979灌浆后期穗粒质量表现为120kg/hm2>330kg/hm2>225kg/hm2,而郑麦004灌浆后期穗粒质量则表现为120kg/hm2>225kg/hm2>330kg/hm2。西农979和郑麦004的产量均表现为330kg/hm2>225kg/hm2>120kg/hm2,且330kg/hm2处理与120kg/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籼粳亚种间琼脂糖凝胶电泳多态性SSR标记筛选与评价
    姚国新,卢磊,但志武,黄文超
    2013, 42(8):  16-20. 
    摘要 ( )   PDF (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琼脂糖凝胶为电泳介质,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为模板,从756对SSR标记中筛选能够分辨多态性的标记用于籼粳亚种遗传研究。共筛选到176对SSR标记,其在籼粳亚种中的多态性能够肉眼分辨,平均覆盖的遗传距离为10.2cM,并挑选部分SSR标记评价籼粳交群体遗传背景,带型分辨的效果良好。该套标记将使SSR标记的应用更加广泛快捷。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灌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卫晓轶,魏锋,洪德峰,马俊峰,马毅,张学舜
    2013, 42(8):  21-23. 
    摘要 ( )   PDF (3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灌浆和产量的影响,在常规耕作+秸秆还田、连续深耕(30~35cm)+秸秆还田、连续深耕+秸秆不还田、隔1a深耕+秸秆还田、隔2a深耕+秸秆还田5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对玉米灌浆期百粒鲜质量、干质量、体积及穗部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灌浆后期百粒鲜质量、干质量和体积;连续深耕(30~35cm)+秸秆还田可使玉米增产20.5%,增产效果显著。 
    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特点
    李文,黄耿华,杨红霞,李伶俐,杨铁钢
    2013, 42(8):  24-27. 
    摘要 ( )   PDF (3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推广与发展麦后机械化移栽花生种植模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花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花生和营养钵育苗花生移栽成苗率均为100%,与套种直播花生相比,生育进程近乎同步,而株高和侧枝长度明显降低,表现枝壮枝多节密,花生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ATP含量及光合速率提高。7月20日调查,单株入土果针数(早针数)分别显著提高20.0%和12.2%,单株根瘤数分别显著提高31.2%和11.0%;收获期,单株荚果数分别显著提高10.7%和6.1%,饱果数分别显著提高18.1%和12.5%,饱果率分别提高4.0、3.1个百分点,每千克果数少49.9、43.6个,荚果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1%和6.5%。另外,两苗互作育苗移栽花生的上述性状更优于营养钵育苗移栽花生。两苗互作育苗移栽花生比麦后直播花生单株荚果数显著提高46.5%、饱果数显著提高129.7%、荚果产量显著提高47.1%、饱果率提高17.6个百分点,单株根瘤数是其3.26倍,每千克果数显著减少。可见,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移栽花生具有较大的增产优势,在小麦花生两熟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饼肥对白肋烟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
    景延秋,刘晓迪,薛立新,金磊
    2013, 42(8):  28-32. 
    摘要 ( )   PDF (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饼肥对白肋烟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研究了饼肥与无机肥5种配比(100%无机肥、15%饼肥+85%无机肥、30%饼肥+70%无机肥、45%饼肥+55%无机肥、100%饼肥)下白肋烟中性香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施用30%饼肥+70%无机肥,白肋烟中性香气物质总量为670.89μg/g,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最高(425.59μg/g),新植二烯含量最低(245.30μg/g),美拉德反应产物(2.41μg/g)、芳香族氨基酸类(29.30μg/g)和类西柏烷类(288.19μg/g)香气物质含量均最高。可见,施用一定量的饼肥能够增加白肋烟中美拉德反应类、芳香族氨基酸类和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但降低了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
    微肥配施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何元强,欧善生,黄甫,黄茜
    2013, 42(8):  33-37. 
    摘要 ( )   PDF (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微量元素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确定甘蔗产量的最优微肥组合方案,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铜、锌、硼、钼4种微肥配合施用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甘蔗产量的影响顺序是锌肥>钼肥>铜肥>硼肥。频率分析结果显示,甘蔗产量大于93 372.09kg/hm2的施肥组合方案为:铜肥量5.625~7.875 kg/hm2,锌肥量37.5~45.0kg/hm2,硼肥量19.687 5~22.500 0kg/hm2,钼肥量0.60~0.75kg/hm2。从甘蔗最高产量考虑,最优组合方案为硫酸铜7.875kg/hm2,硫酸锌45.0kg/hm2,硼砂22.500 0kg/hm2,钼酸铵0.75kg/hm2;最优组合田间示范验证甘蔗产量为121 275.0kg/hm2,与试验回归模型计算的结果(121 925.47kg/hm2)接近。 
    不同扦插基质对茶树良种快繁的影响
    吴淑平,吕立哲,郑杰,党永超,竹玮
    2013, 42(8):  38-40,56. 
    摘要 ( )   PDF (6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扦插基质对茶树良种快繁的影响,采用稻田土、沙土、泥砂土以及泥炭土设置5种不同的扦插基质处理,研究在传统短穗扦插方法下,不同扦插基质中茶苗的成活率、出圃率、茶苗生长情况和茶苗质量。结果表明:以5种不同扦插基质作苗床进行茶树良种快繁,成活率、出圃率及茶苗生长势差异显著;处理D(泥炭土上铺5cm泥砂土)扦插茶苗成活率、出圃率最高,分别为71.1%、65.4%,扦插茶苗生长较快,不到1a苗高达30cm以上,1足龄茶苗茎粗为3.4mm,一级侧根数为4.9根,根系长达到9.2cm,着叶数为17.3片,茶苗质量综合得分为9.48,达到Ⅰ级扦插苗标准。因此,茶树良种快繁采用泥炭土上铺泥砂土作为扦插基质较为合适,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农业资源与环境
    模拟氮沉降对水稻植株养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廖迎春,涂洁,樊后保,刘文飞,李燕燕,吴建平
    2013, 42(8):  41-44.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水稻养分含量、生物量和产量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供试水稻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早稻品种岳优463,模拟氮沉降水平分别为0、3、6、12、24g/(m2.a)。结果表明:水稻幼苗叶、根和秕谷中的N、P、K、Ca含量随氮处理水平的增加而上升,而Mg在茎、根中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水稻叶片和根中的N含量与P、K和Ca呈正相关关系,而根中N含量则与Mg呈负相关关系。N含量的增加对根中P和Ca积累的促进作用显著(P<0.05)。施氮对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加秕谷率,降低千粒重。 
    膜下滴灌农田灌溉量对土壤盐分类型的影响
    谢海霞,龚江,何帅
    2013, 42(8):  45-47.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弄清膜下滴灌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迁移和转化特点,了解新疆滴灌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演化机制,试验设置3个灌溉量水平(3 600m3/hm2、4 200m3/hm2和4 800m3/hm2),研究灌溉量对土壤盐分类型及盐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增加,土壤总盐含量分别降低45.36%、57.94%、61.14%,灌溉起到洗盐作用。灌溉前、后土壤主要盐基阴离子类型由Cl--SO24-型转为SO24-型,阳离子由Mg2+-Na+型转为Na+型,土壤主要盐分由Na2SO4、NaCl、MgSO4、MgCl2转为Na2SO4。由于HCO3-在土壤中积累且灌溉水不断补充Na+,使NaHCO3含量增加,可能导致土壤苏打盐化或碱化。
    紫花苜蓿苗期对腐殖酸改良露天矿表土替代材料的响应
    林杉,位蓓蕾,胡振琪,杨洁,苗慧玲,王婷婷
    2013, 42(8):  48-52. 
    摘要 ( )   PDF (6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给表土缺乏地区提供科学可靠的表土替代材料,针对呼和浩特露天矿当地地质和环境特征,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殖酸改良表土替代材料(深层土壤)后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性能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表土替代材料对紫花苜蓿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长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苗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添加少量(0.05%)腐殖酸可显著降低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从而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综合来看,经腐殖酸改良后的表土替代材料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逆性并促进其生长;在表土替代材料中腐殖酸添加量为0.05%时改良效果最好。 
    区域畜禽粪便磷负荷估算及污染预警分析
    安可栋,臧静,赵党阳
    2013, 42(8):  53-56. 
    摘要 ( )   PDF (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探讨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营养元素循环的角度出发,以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为指导,分析研究郑州市周边农地畜禽粪便磷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郑州市单位面积土壤磷理论承载量为24.24kg/hm2,但土壤畜禽粪便实际磷负荷量为27.04kg/hm2,郑州市全市畜禽粪便的磷负荷处于轻度污染,而各个区域受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巩义市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从农业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不易将畜禽粪便全部直接施入郑州市周边农田。
    叶面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营养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韦冬萍,韦剑锋,吴炫柯,刘欢雨,熊建文,史丹妮
    2013, 42(8):  57-61. 
    摘要 ( )   PDF (6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施肥总量相同基础上,以马铃薯品种合作88号为试材,于现蕾后分别叶面喷施0.5%尿素、0.3%KH2PO4及其混合溶液各3次,每次喷液量为1 500kg/hm2,研究叶面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营养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追肥对马铃薯及土壤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其中喷施0.5%尿素或0.5%尿素+0.3%KH2PO4处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生物产量、鲜薯经济产量及叶片氮含量,但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氮及磷含量;喷施0.3%KH2PO4处理对马铃薯叶片和土壤钾含量提高作用最为明显,但显著降低块茎氮、磷及钾含量。可见,在设置试验条件下,叶面追施氮肥的增产效果较好
    植物保护
    昆虫病原细菌Cip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游娟,黄建林,曹莉,韩日畴
    2013, 42(8):  62-66. 
    摘要 ( )   PDF (7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虫病原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细菌产生2种胞内晶体蛋白CipA和CipB,为其共生线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基于Cip蛋白已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稳定且高水平表达,以纯化的重组Cip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2种蛋白抗血清效价,均可达到1∶6 400。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制备的抗体均可特异识别发光杆菌的胞内晶体蛋白。Cip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建立该类蛋白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抗原表位预测
    杨洪一,孙立娜,张杰,任静
    2013, 42(8):  67-70. 
    摘要 ( )   PDF (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抗原表位,为基于抗原表位策略制备CGMMV抗血清打下基础。利用MEGA软件中的邻近算法对CGMMV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CGMMV分离物可分为2个类群,不同分离物间未见明显的寄主相关性和地理相关性。应用不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GMMV外壳蛋白不同区域的抗原指数、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外壳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综合分析,CGMMV外壳蛋白抗原表位区可能位于N端3-15、80-90、90-100位氨基酸残基附近。 
    番茄酸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蕊,杨峰,赵瑞丽,王小改
    2013, 42(8):  71-74. 
    摘要 ( )   PDF (7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使生产上对番茄酸腐病的防治更有针对性,对采自河南新乡的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等鉴定河南新乡的番茄酸腐病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病菌菌丝在4~4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30℃;病菌在4~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产孢,20~30℃有利于病菌产孢,最适温度为25℃;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值均为5;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照有利于病菌产孢;该病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相对湿度为95%时,病菌孢子萌发率最高,而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低。番茄酸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为进一步了解番茄酸腐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防菌株Bs-0728产芽孢条件的优化
    王佳佳,任洁,曹克强,王树桐
    2013, 42(8):  75-78. 
    摘要 ( )   PDF (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期研究证明,枯草芽孢杆菌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发酵液中Bs-0728的芽孢数量,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对Bs-0728菌株的芽孢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Bs-0728菌株芽孢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1%、花生饼粉1%、磷酸二氢钠0.4%+磷酸氢二钠0.4%;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5,Mn2+质量浓度200mg/L。在最优条件下发酵7d,Bs-0728菌株发酵液中的芽孢数量达到4.92×1014 cfu/mL,比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芽孢数量提高了39.7倍。 
    宁夏固原地区马铃薯M病毒的检测鉴定
    张永江,刘忠梅,燕照玲,刘洪义,马洁,陈林,辛言言,马云霞
    2013, 42(8):  79-81,85. 
    摘要 ( )   PDF (6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宁夏固原地区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发生情况,采集了18份表现叶片变形、茎坏死及植株矮化症状的样品,应用血清学(DAS-ELISA)和分子生物学(RT-PCR)方法进行检测。DAS-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2份样品(5号和10号)为PVM阳性。对2份阳性样品进行RT-PCR检测,均获得416bp的目的产物,其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PVM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达99%和98%,说明被检测样品确实感染了PVM。这是PVM在宁夏固原发生的首次报道,为今后该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烤烟膜下移栽避蚜防病保护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宋国华,陈玉国,王海涛,李成军,李淑君
    2013, 42(8):  82-85. 
    摘要 ( )   PDF (6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躲避有翅蚜,预防烟草病毒病,连续6a进行了不同时期膜下小苗移栽方法的避蚜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月20日膜下小苗移栽处理避蚜防病效果最好,平均避蚜效果为73.8%,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71%。同时,烟苗返苗期短,进入团棵期和旺长期较快;株高、有效叶数和最大叶面积均大于常规移栽(CK);产量和产值比CK分别提高22.8%和26.3%。4月10日膜下小苗移栽、4月30日膜下移栽处理也有一定的避蚜防病效果,但年度之间差别较大。大面积推广应用4月20日膜下小苗移栽避蚜防病保护栽培技术表明,烤后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均较CK明显提高。可见,4月20日膜下小苗移栽避蚜防病保护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前景广阔。 
    4%新奥霉素水剂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药效
    李芳功,杨芳,冯振群,卢清
    2013, 42(8):  86-88. 
    摘要 ( )   PDF (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奥霉素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为明确其对番茄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2012年在济源市对该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新奥霉素水剂对番茄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3次施药后7d,900mL/hm2、1 200mL/hm2和1 500mL/hm2 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65.13%、70.96%、74.62%,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0%吗啉胍.乙酸铜水剂处理,且对番茄生长安全,是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园艺 林学
    水杨酸对番茄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赵敏,杜彩云,王俊英,杨宽林,朱东奇
    2013, 42(8):  89-91. 
    摘要 ( )   PDF (6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番茄三叶一心期,叶片喷施浓度为0.5、2.0、4.0mmol/L水杨酸(SA)溶液后,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外源水杨酸对番茄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SA处理均能提高番茄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2.0mmol/L SA溶液预处理效果最佳。低温胁迫4d后,2.0mmol/LSA处理的叶片电解质渗透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MDA含量增幅最小,为73.01%;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为87.35%;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小,为16.47%。说明2.0mmol/L SA预处理对缓解番茄幼苗冷害最有效。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野菊花内在品质的影响
    张建海,冯彬彬,徐晓玉
    2013, 42(8):  92-97. 
    摘要 ( )   PDF (7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适宜野菊花优质种植的氮、磷、钾最佳配施方案,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设计的氮、磷、钾三因子施肥试验,对野菊花氮、磷、钾施用量进行二次回归模拟,对野菊花的品质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步建立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与野菊花内在品质的关系,在不同施肥处理中N2P2K2(N为150kg/hm2、P为120kg/hm2、K为180kg/hm2)处理的野菊花品质最佳,不施或者少施肥均不同程度导致野菊花的品质下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氮、磷和钾施肥量的提高,有效成分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以野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为考察对象,氮、磷、钾肥间相互作用都存在一个值域,低于这个值域时都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为拮抗作用。模型优化结果表明,野菊栽培适宜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38.480~176.175kg/hm2、109.905~155.415kg/hm2和149.190~201.330kg/hm2,对大田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同接种量对早秋玉米芯发酵料及发酵半熟料栽培平菇的影响
    王春弘,李九英,魏银初,班新河,王震
    2013, 42(8):  98-101. 
    摘要 ( )   PDF (6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平菇栽培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以玉米芯发酵料和发酵半熟料为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接种量对早秋季节平菇栽培的菌丝长势、污染率、菌丝满袋时间、首次采菇时间、子实体特征和产量、生物学效率、原料成本、菌种成本、产品销售价格及利润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菌株新831,接种量为栽培干料质量的13.6%时,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4.99%,利润率最高,为158.41%;利用发酵半熟料栽培平菇菌株99,接种量为栽培干料质量的4.4%时,平均生物学效率为91.99%,利润率最高,为281.99%。不同的接种量,生产出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 
    磷对华北地区狗牙根营养体建坪效果的影响
    李会彬,赵玉靖,王丽宏,孟昭,杨贤达
    2013, 42(8):  102-104,111. 
    摘要 ( )   PDF (7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华北地区狗牙根草坪建植期养分管理策略,以邯郸狗牙根和保定狗牙根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0、2、4、8g/m2)磷肥对狗牙根营养体建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高磷处理(8g/m2)显著加快狗牙根匍匐茎生长速度外,施用磷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坪盖度和匍匐茎生长速度、增加草屑量、缩短成坪时间、改善草坪色泽,但品种间和品种内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设置试验条件下,磷对狗牙根营养体建坪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土壤中较高的速效磷含量有关。
    西伯利亚鸢尾茎尖立体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葛桂民,侯俊山,刘宗立,李建欣
    2013, 42(8):  105-108. 
    摘要 ( )   PDF (6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西伯利亚鸢尾蓝国王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KT 1.0mg/L+2,4-D1.0mg/L,诱导率为62.37%;培养基MS+6-BA 1.0mg/L+NAA 0.2mg/L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不定芽分化率为60.24%;采取单芽纵切的方式在培养基MS+6-BA 2.0mg/L+NAA 0.2mg/L中培养芽增殖情况良好,平均增殖倍数为6.8;不定芽在培养基1/2MS+NAA 0.5mg/L+活性炭(AC)0.5g/L中生根率为97.64%。幼苗移栽蛭石中培养15d后成活率达96%。
    干旱胁迫对盆栽三色堇生理指标的影响
    朱永兴,韩春叶,白志怀
    2013, 42(8):  109-111. 
    摘要 ( )   PDF (7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三色堇想象力F1代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盆栽三色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处理时间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幅显著,在处理10d时,达到380μg/g,复水后第2天开始大幅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降;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不明显;在干旱胁迫8d时,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达58.98%,干旱胁迫10d时,提高到63.96%,细胞膜的相对透性明显升高。这些生理指标发生的变化在复水后能很快恢复,说明三色堇有很强的抗旱性,在郑州地区可以大量用于公园、住宅小区等地的景观设计,且养护成本较低。
    洛阳地区紫斑牡丹茎叶生长规律及物候期研究
    王二强,郭亚珍,卢林,赵国栋,王晓晖,韩鲲
    2013, 42(8):  112-114. 
    摘要 ( )   PDF (7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充分了解甘肃紫斑牡丹引种洛阳后其茎叶生长规律及物候期情况,对从甘肃兰州引进的能够在洛阳地区生长开花的20个紫斑牡丹品种的茎叶生长规律及物候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地区紫斑牡丹的萌发期为2月下旬;3月20日-4月6日为牡丹茎生长高峰期,此间平均生长量达21cm,4月20日已完成茎全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为30.36cm;3月底至4月上旬是叶片的迅速生长期,4月22日叶片大小定形,其平均叶长、叶宽分别达到31.16、21.73cm;花期集中在4月13-23日。
    畜牧 兽医
    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肖曼,高振华,李兴华,张少成,陈训银,张晓慧,董爱华,曹赞,陈广信
    2013, 42(8):  115-118,140. 
    摘要 ( )   PDF (7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40羽22日龄、健康、体质量相近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试验期21d。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Ⅴ、Ⅵ组为酵母培养物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15%、0.20%、0.25%的酵母培养物。结果显示,各酵母培养物组肉鸡的平均日增体质量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Ⅰ组,Ⅲ、Ⅳ组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Ⅳ、Ⅴ、Ⅵ组干物质、表观代谢能、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各酵母培养物组粗灰分表观代谢率有提高的趋势(P>0.05);Ⅳ组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Ⅵ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Ⅲ组尿酸含量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Ⅳ、Ⅴ、Ⅵ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提高生长后期肉仔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改善血清生化指标,进而提高其生产性能,适宜添加量为0.15%。
    基于S蛋白检测猪流行性腹泻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邓祖丽颖
    2013, 42(8):  119-123. 
    摘要 ( )   PDF (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应用RT-PCR方法扩增PEDV河南流行毒株S基因794bp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S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宿主菌BL21,在37℃条件下加入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显示,该蛋白以融合蛋白形式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46.9kD;Western-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S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ED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确定抗原最佳包被量为0.04μ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HRP-IgG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2 000,阳性判定标准为OD450值≥0.24。应用该方法对采自河南省不同地区23个养猪场的279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母猪血清样本PED抗体阳性率为97.42%(227/233);育肥和保育猪血清样本阳性率为71.74%(33/46)。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灵敏性和可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猪群PED抗体水平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抗菌肽Protegrin-1与抗生素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联合药效
    王国栋
    2013, 42(8):  124-127. 
    摘要 ( )   PDF (7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抗菌肽Protegrin-1(PG-1)的抑菌效果及其与抗生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关系,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PG-1;测定几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四环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多黏菌素B等)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分别检测其与PG-1联用后的抗菌效果,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来分析PG-1与抗生素之间的抗菌作用关系,并进一步检测联合应用对细菌裂解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G-1与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霉素及四环素联用对大肠杆菌有协同作用,且PG-1与多黏菌素B联用可以提高细菌裂解率。PG-1与一些抗生素存在协同或者相加作用,临床上使用PG-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激发光诱导奶牛血液的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王畅,王乐新,赵志敏
    2013, 42(8):  128-131. 
    摘要 ( )   PDF (7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300~500nm激发光诱导奶牛血液的荧光光谱特性,以正常奶牛和异常奶牛(患乳腺炎)的血液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荧光光谱试验。结果显示,当激发光波长为340~380nm时,血液样品产生了较强的荧光且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荧光强度较强的位置为469、605、642nm,并且样品的荧光光谱呈现出宽谱带特征,在468~491nm范围内,正常奶牛样品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异常奶牛的荧光强度。分析表明,患乳腺病的奶牛其血液中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发生变化,导致468~520nm范围内荧光发生变化;血液中的卟啉分子发生变化,导致676~800nm范围内荧光发生变化。 
    3种虾类养殖池塘污染强度及氮磷营养物质收支研究
    陈东兴,杨超,华雪铭,蔡春芳,曾庆飞,谷孝鸿,王国清,张伟业
    2013, 42(8):  132-136. 
    摘要 ( )   PDF (8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青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污染强度,2010-2011年对3种虾塘塘内水质、排水水质及水源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悬浮物(TSS)的实际排放强度和估算排放强度,以及氮(N)、磷(P)营养物质收支。结果显示,青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TN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37.2、181.0、148.0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34.5、77.9、59.8kg/hm2;TP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7.78、46.80、34.50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6.22、33.10、29.50kg/hm2;CODMn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216、812、575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193、392、286kg/hm2;TSS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464、2 277、1 730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378、761、722kg/hm2。青虾塘的TP和CODMn,南美白对虾塘的TN、CODMn和TSS及罗氏沼虾塘的TN和TSS的实际总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N、P收支研究结果显示,饵料是池塘N、P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输入的68.32%~94.24%和73.09%~91.12%,而饵料中N、P的保留率仅为13.88%~20.67%和7.20%~9.57%。上述结果提示,3种虾类养殖池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应受到重视,提高饵料N、P保留率可减少养殖污染
    刺五加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罗强,任鸿,孙黎,杨翠军
    2013, 42(8):  137-140. 
    摘要 ( )   PDF (7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刺五加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取刺五加多糖,分25、50、100mg/kg 3个不同剂量给小鼠灌胃,观察其对小鼠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相比,刺五加多糖各剂量组均可极显著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小鼠脾指数均极显著增加(P<0.01);高剂量组小鼠CD3+CD4+/CD3+CD8+比值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可以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CD3+CD4+/CD3+CD8+的比值,且效果与灌服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双酶酶解制备花生降血压肽的动力学研究
    芦鑫,孙强,张丽霞,宋国辉,黄纪念
    2013, 42(8):  141-145. 
    摘要 ( )   PDF (8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析碱性蛋白酶2709和胰蛋白酶依次酶解花生蛋白制备降血压肽的动力学过程,测定了不同底物浓度和加酶量条件下酶解液的水解度(DH),并采用DH=A+B×ln(t+C)拟合水解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然后结合双底物顺序反应机理,推导动力学常数,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2709和胰蛋白酶在45℃酶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109.157 3×[Eo]×exp(-0.158 0×DH)和r′=(1.191 2×[E′o]+0.06)×exp[-0.485 2×(DH′-DH1)];碱性蛋白酶2709和胰蛋白酶的失活系数分别为17.452 7min-1和0.598 4min-1。碱性蛋白酶2709的酶解程度影响胰蛋白酶酶解,碱性蛋白酶2709较胰蛋白酶更耐受花生蛋白体系。
    利用固定化木聚糖酶分离小麦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研究
    刘新育,张贝贝,李学琴,陈红歌
    2013, 42(8):  146-149. 
    摘要 ( )   PDF (7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木聚糖酶与木聚糖酶抑制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采用固定化木聚糖酶在不同pH值、温度和时间下对小麦籽粒粗蛋白提取液中的木聚糖酶抑制蛋白进行亲和吸附,并通过改变pH值对木聚糖酶木聚糖酶抑制蛋白复合物进行解吸研究,以期为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获得提供一个较好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固定化木聚糖酶与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小麦籽粒粗蛋白提取液pH值6.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50min;固定化木聚糖酶木聚糖酶抑制蛋白复合物的最佳解吸条件为:巴比妥钠盐酸缓冲液pH值8.5。
    苦木果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何可群,李相兴
    2013, 42(8):  150-153. 
    摘要 ( )   PDF (8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苦木果色素资源,以苦木果为材料,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苦木果色素,以吸光度为色素提取得率评价指标,初步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时间对苦木果色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同时对苦木果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木果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pH值对苦木果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对苦木果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自然光及金属离子Ca2+、Mn2+、Zn2+、Na+、Fe2+、Mg2+、Cu2+、Sn2+、Co2+、Al 3+、Pb2+对苦木果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K+离子对苦木果色素有一定的褪色作用,Fe3+影响苦木果色素稳定性。表明苦木果色素对酸、氧化剂、还原剂、常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某些金属离子都有较强的耐受性,作为食用色素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梅付春
    2013, 42(8):  154-156,166. 
    摘要 ( )   PDF (7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便于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运用比较法、关联系数法和资源利用率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产业结构十分不合理,粮食产业一业独大,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他产业,尤其是瓜果蔬菜业、服务业以及渔业发展规模偏小;牧业虽然有较大比重,但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
    中原经济区农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蔡世忠
    2013, 42(8):  157-161. 
    摘要 ( )   PDF (8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在中原经济区农区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对中原经济区农区范围进行了界定,并明确阐述了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色,深刻分析了河南省农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河南省农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链条、育集群、高定位、强支撑、创品牌、拓功能"的总体思路、对策和建议。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产业发展模式及保障措施——以社旗县吴氏营社区为例
    路燕,王静,郭旭源,张敏
    2013, 42(8):  162-166. 
    摘要 ( )   PDF (8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支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强化产业支撑是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关键。以社旗县吴氏营社区为例,探讨了以农业资源为主的社区产业发展模式,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为纽带,培育壮大粮食种植业、林果苗木业、生态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商贸物流业、观光旅游业,走出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并提出了促进社区产业发展的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研究
    赵培华
    2013, 42(8):  167-170. 
    摘要 ( )   PDF (7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定影响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因素,从主要农业投入角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业投入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用薄膜、农用机械、农药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低碳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更新农用机械设备,降低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使用强度,加大对低碳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对策,以促进河南省低碳农业快速发展。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及财政税收支持路径探析
    张雪凤
    2013, 42(8):  171-175. 
    摘要 ( )   PDF (8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碳农业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高碳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背景,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并在我国现行财税支农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财税扶持低碳农业发展路径,即加大财政投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着力点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补贴和税收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引导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基于专业化程度视角的农民职业分化微观差异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李逸波,孙丽敏,张玲,彭建强,赵邦宏
    2013, 42(8):  176-181,190. 
    摘要 ( )   PDF (8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的职业分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河北省所有地市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利用调查数据对专业农民、兼业农民和专职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民这3类群体,在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状况和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为合理引导我国农民进行职业分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农民的职业分化受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职业分化程度不同的农民,其就职行业和生活状况及满意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要促进农民就职的专业化,需要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并根据不同特征群体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使农民逐步走向农业专业化及非农职业专业化。 
    我国玉米生产要素贡献率和地区差异实证分析——基于21个玉米主产省(去、市)的面板数据
    张颖,赵宽辽,路燕
    2013, 42(8):  182-185. 
    摘要 ( )   PDF (8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建立生产函数,对我国21个省(区、市)的玉米生产要素贡献率及其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玉米生产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玉米的生产能力在地区间差距较大;玉米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和其他物质服务费用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并针对上述结果对玉米生产提出政策建议
    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刘宁
    2013, 42(8):  186-190. 
    摘要 ( )   PDF (8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保险作为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对减轻农业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经济发展顺畅进行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影响农业保险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应尽快完善现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消减逆选择行为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农业保险的服务效能,有力支持全省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矛盾和对策研究
    李佳
    2013, 42(8):  191-193. 
    摘要 ( )   PDF (7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农业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应用全过程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和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方式等加速成果转化的对策和建议。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集对策建议
    胡敏
    2013, 42(8):  194-196,200. 
    摘要 ( )   PDF (7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在阐述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农业科研投入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以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
    张伟
    2013, 42(8):  197-200. 
    摘要 ( )   PDF (7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对其规划引导和宏观调控、合理规范土地流转、稳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及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海舰
    2013, 42(8):  201-204. 
    摘要 ( )   PDF (7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在分析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科技服务支持和科技保障等体系建设入手建设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时重点解决重大技术的突破、推广上的零对接和培养新型农民等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推动和引领能力。 
    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周静
    2013, 42(8):  205-208. 
    摘要 ( )   PDF (7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高素质的当代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支撑。在阐述新型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分析了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增强组织领导力度、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制定教育培训政策等推进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杨海蛟,张翠翠
    2013, 42(8):  209-212. 
    摘要 ( )   PDF (7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解决农村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需求。在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和提高农民素质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即通过生态文明宣传、科技知识培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素质,保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