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目录
    2025, 54(9):  0. 
    摘要 ( )   PDF (39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张朝辉, 刘阳, 张广, 王振河, 邱立友
    2025, 54(9):  1-1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1
    摘要 ( )   PDF (54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用菌是我国第五大种植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菌渣,这些菌渣被随意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菌渣来源、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基础上,综述了菌渣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包括菌渣作为能源材料、制作生物肥料、改良土壤环境、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制作复合材料等,并指出菌渣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对菌渣综合利用进行展望,旨在提高菌渣的利用率,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源盖塔病毒研究进展
    张玉杨
    2025, 54(9):  15-2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2
    摘要 ( )   PDF (1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是一种新兴的虫媒病原体,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引发了猪群繁殖障碍和仔猪高死亡率疫情,对全球畜牧业和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威胁。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可导致猪群广泛感染并显著影响繁殖性能和健康水平。为应对疫情蔓延,亟需开展针对基因组特征与分子进化的研究,以指导疫苗设计和优化防控策略;同时,需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GETV传播规律,并解析致病机制,以期为疫情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已成为防控关键环节。鉴于早期诊断对疫情防控的关键作用,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GETV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制、诊断技术和防控策略,旨在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疫苗开发、诊断技术创新及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外源调节剂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张素瑜, 刘红杰, 任德超, 杨明达, 葛君, 赵敬领, 朱培培, 郑东方
    2025, 54(9):  23-3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3
    摘要 ( )   PDF (2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外源调节剂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周麦36和百农207为材料,于小麦齐穗期和灌浆中期叶面喷施不同外源调节剂[清水+乳化剂(吐温80)(CK1,T1)、KH2PO4+乳化剂(吐温80)(CK2,T2)、水杨酸+ZnSO4+MnSO4+壳多糖+亚精胺+6-BA+乳化剂(吐温80)(T3)、水杨酸+ZnSO4+MnSO4+H3BO3+壳多糖+苯肽胺酸+芸苔素内酯+乳化剂(吐温80)(T4)、水杨酸+ZnSO4+MnSO4+H3BO3+壳多糖+苯肽胺酸+亚精胺+乳化剂(吐温80)(T5)、水杨酸+ZnSO4+MnSO4+H3BO3+壳多糖+芸苔素内酯+6-BA+乳化剂(吐温80)(T6)],研究外源调节剂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37 d,T5、T6处理周麦36和百农207强、弱势粒千粒质量均较CK1和CK2明显提高。与CK1和CK2相比,T4、T5、T6处理周麦36和百农207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且花后22 d,强势粒灌浆速率明显提高。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强势粒对穗总粒质量的贡献度总体上先降低后升高,T3—T6处理有利于提高周麦36和百农207花后27 d弱势粒对穗总粒质量的贡献度(与CK1比)和花后37 d强势粒对穗总粒质量的贡献度(与CK1和CK2比)。与CK1和CK2处理相比,T3—T6有利于提高花后25 d周麦36和百农207强势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AG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和弱势粒中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与CK1和CK2相比,T3—T6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周麦36和百农207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增产效果显著,以T6处理最佳,周麦36、百农207分别较CK1增产14.0%、9.6%,较CK2增产9.7%、6.1%;T5处理次之,周麦36、百农207分别较CK1增产11.5%、6.7%,较CK2增产7.3%、3.3%。另外,T6处理可显著降低麦穗缺粒数。综上,喷施不同外源调节剂总体上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千粒质量及产量,以T6处理效果最佳。
    不同耐盐碱类型水稻根系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响应差异
    苟瑞丽, 舍杨梦斐, 方晶莹, 田浩天, 马国林, 田蕾, 罗成科
    2025, 54(9):  34-4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4
    摘要 ( )   PDF (76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宁粳52 和陈2 为试验材料,研究盐碱混合胁迫(盐碱浓度100 mmol/L,摩尔比为Na2SO4∶NaHCO3∶NaCl=1∶2∶1,pH值8.41)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和耐盐碱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从生理与分子层面揭示不同类型水稻根系响应盐碱胁迫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2种类型水稻材料的大多数根系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耐盐碱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在盐碱胁迫下,宁粳52的根总长比陈2显著降低26.40%,但根总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分别比陈2显著提高18.17%和21.72%。宁粳52的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比陈2显著提高31.95%、34.49%、16.95% 和41.67%,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分别比陈2 显著降低13.85%和24.63%。宁粳52根系中OsCATC、OsP5CS、OsSOS1、SKC1基因表达量在盐碱胁迫1 h时明显高于陈2,分别是陈2的16.15、1.54、20.34、9.73倍;OsNIN3、ALT1基因表达量在胁迫3 h时分别是陈2的2.35、4.53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粳52和陈2的根总长与根总表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与OsNIN3、SKC1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宁粳52根系中H2O2 含量与OsP5CS、OsNIN3的表达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陈2的根总体积、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均与CAT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相较于陈2,宁粳52通过改善根系结构,提高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耐盐碱相关基因表达量来增强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
    MgCl2 胁迫对紫花苜蓿萌发期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耐盐指标筛选
    魏晓娜, 张晨, 祁乐萍, 沈迎芳
    2025, 54(9):  43-5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5
    摘要 ( )   PDF (88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置不同浓度(0、40、80、120、160、200 mmol/L)MgCl2溶液,研究MgCl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耐盐指标,以期为紫花苜蓿响应MgCl2胁迫的应答机制研究及盐碱地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MgCl2浓度增加、处理时间延长,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越来越大,在MgCl2浓度为200 mmol/L时,种子不萌发,盐害指数为1.0。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指标中与耐盐性关联较大的指标是鲜质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关联度分别为0.948、0.927和0.927;苗期生长、生理指标中与耐盐性关联较大的指标是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关联度分别为0.941、0.920和0.917。综上,紫花苜蓿萌发期和苗期的主要耐盐指标分别为鲜质量、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OD活性、CAT活性。
    烟草NtWRKY65基因在响应低氮胁迫中的功能分析
    李朝阳, 王瑞刚, 贾振宇, 张玉宁, 李洪臣, 薛松格, 陈海洋, 李丽华, 张小全
    2025, 54(9):  53-6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6
    摘要 ( )   PDF (2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烟草NtWRKY65基因在低氮胁迫响应中的功能,以野生型K326(WT)与4 个过表达NtWRKY65 的转基因株系(OE)为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不同材料的表型、根系性状、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代谢和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WT植株相比,低氮胁迫下OE植株的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显著增加,干质量和总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1.83%~45.12%和94.65%~271.57%,OE植株的生长势明显增强;低氮胁迫下,OE植株的氮素吸收和同化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脱氢酶)、氮素同化和再分配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以及相关基因(NtNR、NtGS1-3、NtGS2、NtGDH1)的表达量均较WT植株显著提高;OE植株在低氮胁迫下叶片中成熟衰老相关基因NtMC、NtCP1、NtCP23NtCCD的表达量均较WT植株显著降低。综上,过表达NtWRKY65能促进烟株根系发育,增强低氮胁迫下烟株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同化能力,抑制叶片衰老,具有正向调控烟草耐低氮胁迫的功能,可以作为烟草氮素利用效率遗传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
    信阳不同海拔茶树越冬期间叶片生理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变化
    张林涛, 罗金蕾, 黄双杰, 陈义, 孙慕芳, 郭桂义
    2025, 54(9):  61-7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7
    摘要 ( )   PDF (148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不同海拔条件下茶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不同海拔(100 m和 600 m)信阳群体种茶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在越冬期间的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情况以及组织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海拔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在茶树越冬前、中、后期(分别表示为T1、T2、T3)分别比高海拔茶树高出0.6、1.5、1.2倍,叶绿素含量在T2和T3时期分别比高海拔茶树高出36.91% 和48.19%,且叶绿体结构更为完整。在整个越冬期间,不同海拔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2时期显著高于T1和T3时期;T1、T2和T3时期高海拔茶树叶片SOD活性分别比低海拔茶树高25.20%、27.05%和20.59%,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分别较低海拔茶树降低27.27%、29.48%和26.6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与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海拔茶树的丙二醛(MDA)含量在越冬中后期(T2、T3)显著高于低海拔茶树,分别增加72.21%和77.04%。组织结构观察发现,高海拔茶树的叶肉厚度在越冬中后期显著增加,T2和T3时期分别较T1时期增加10.19%和10.47%,而其气孔开放率和开放面积在越冬中期(T2)显著降低。不同海拔茶树比较,低海拔茶树叶片的细胞壁厚度和气孔密度更高,分别较高海拔茶树平均提高36.92%、22.52%。综上所述,低海拔茶树通过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和抗氧化能力、增强细胞壁和气孔结构来适应低温环境,而高海拔茶树则通过增加叶肉组织厚度和调节气孔开放程度来优化水分管理,这可能以牺牲光合作用效率为代价。
    鼓槌石斛GATA 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盐胁迫下的功能分析
    王琳, 师莹莹, 王光安
    2025, 54(9):  72-8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8
    摘要 ( )   PDF (165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鼓槌石斛中响应盐胁迫的GATA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鼓槌石斛中GATA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并通过qRT-PCR和酵母异源转化试验分析了DchGATA 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和功能。结果显示,从鼓槌石斛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0个DchGATA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可分为4个亚家族(Class Ⅰ、Class Ⅱ、Class Ⅲ、Class Ⅳ)。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DchGATA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40~609个,分子质量为15.31~68.23 ku,不稳定性指数在42.01~76.67,均为亲水、不稳定的核蛋白。DchGATA基因具有不同数量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同一亚家族成员的外显子数目相似,且均包含GATA或ZnF-GATA保守结构域,且Motif1和Motif7存在于大多数DchGATA家族成员。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DchGATA家族成员中共鉴定出14种顺式作用元件类型,包括光响应、激素调控响应、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等368个顺式调控元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DchGATA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表达特异性,其中DchGATA12DchGATA18DchGATA16DchGATA19在未着色花蕾期高表达,而DchGATA1DchGATA7DchGATA12在着色盛期高表达。在盐胁迫下,DchGATA11DchGATA15DchGATA18表达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而DchGATA8表达量下降。酵母转化试验进一步证实了DchGATA2DchGATA18DchGATA5DchGATA11DchGATA15DchGATA9在提高耐盐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上,鼓槌石斛GATA基因家族具有调控植物响应盐胁迫的功能。
    不同种源延胡索在河南省种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差异
    姚会娜, 李俊飞, 牛英颖, 冯爽, 姜亚玲, 李珂, 高微微
    2025, 54(9):  84-9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09
    摘要 ( )   PDF (1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出高产、质优、稳定性强的延胡索优良种质,促进延胡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来自浙江省、安徽省、陕西省、河南省的4个种源延胡索种植于河南省尉氏县朱曲镇延胡索种植基地,于2021—2023年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2 a,测定延胡索的生长指标、病情指数、产量等农艺性状,以及《中国药典》规定的药材质量性状。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株高、叶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浙江省种源延胡索的产量连续2季均显著高于安徽省、河南省(P<0.05);块茎腐烂病病情指数较低的是浙江省和陕西省种源,且陕西种源连续种植后病情指数有所降低;4个种源的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有关延胡索的规定标准,浙江省和陕西省种源醇溶性浸出物及延胡索乙素含量均优于安徽省及河南省种源。综上,来源于浙江和陕西的2份延胡索种源适宜在河南省尉氏县种植。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不同绿肥及播种时间对贵州辣椒生长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姚单君, 廖恒, 张钦, 况胜剑, 梁燕菲, 张爱华, 秦松, 朱青
    2025, 54(9):  91-10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0
    摘要 ( )   PDF (58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绿肥种类及播种时间对贵州辣椒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正椒六号辣椒为材料,设置11个处理,包括冬闲、冬季种植白菜,以及在不同时间(8月底、9月中下旬、10月中旬)播种不同绿肥(光叶紫花苕子、箭筈豌豆、油菜)处理,测定辣椒生长指标、养分积累量、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绿肥翻压时其种类及播种时间不同程度地影响绿肥产量及养分积累量。各绿肥种植处理减缓了辣椒生长后期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以油菜在8月底播种效果最显著。在辣椒收获期(移栽后114 d),油菜在8月底播种处理辣椒地上部干物质量及氮、磷、钾积累量较冬闲处理分别提高39.45%、64.46%、45.50%、31.95%。箭筈豌豆在8月底播种处
    理辣椒产量最高,较冬闲提高5.56%。油菜在8月底播种处理辣椒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较冬闲处理提高20.69%、0.18%,硝酸盐含量降低10.78%。种植翻压绿肥提升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土壤脲酶活性较种植白菜处理提升15.94%~89.18%,较冬闲处理提升10.26%~79.91%。种植翻压绿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油菜在8月底播种处理对细菌、真菌群落的Ace、Chao及Sobs指数提升最显著。土壤酶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真菌群落多样性与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肥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酶活性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综上,冬种绿肥并还田可提升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不同绿肥种类中
    以油菜效果最佳,其最佳播种时间为8月底。
    白星花金龟虫粪对铬、砷污染土壤-樱桃萝卜系统的修复效应
    夏振祥, 蒙仲举, 吴秀花, 杨超, 张秀君, 刘茜, 何鑫, 吴佳桐, 张燕如
    2025, 54(9):  103-11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1
    摘要 ( )   PDF (4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系统评估白星花金龟幼虫虫粪砂对矿山尾矿库Cr、As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能、理化特性改良作用,及其对植物生理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温室盆栽法,以樱桃萝卜为供试作物,设置7个处理梯度[虫粪砂分别按土壤质量的0%(CK)、10%(T1)、20%(T2)、40%(T3)、50%(TN)、80%(T4)及100%(T5)添加],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r、As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分析其对樱桃萝卜光合指标、食用部位重金属含量、植物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白星花金龟幼虫虫粪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重金属Cr、As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电导率、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樱桃萝卜对Cr、As的吸收降低,光合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值、叶面氮含量)得到改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得到提升;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核心驱动因子(贡献率83.0%),表明其在土壤肥力中具有核心作用。综上,白星花金龟幼虫虫粪砂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提升肥力及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重金属(Cr、As)的吸附能力,并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从而缓解其对樱桃萝卜的毒害。其中,以虫粪砂按土壤质量的80%添加(T4处理)对土壤修复与植物安全生产的效果最优。
    植物保护
    绿针假单胞菌gacS 基因对小麦全蚀病生防能力的影响
    王皓东, 逯一方, 杨珊, 刘凤英, 王刚
    2025, 54(9):  112-11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2
    摘要 ( )   PDF (26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生防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zm-1中二组分调节系统GacS/GacA中组分GacS编码基因gacS 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等技术对gacS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菌株基因组中存在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高度同源的gacS基因。gacS基因敲除突变菌株ΔgacS相较zm-1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活性下降26.88百分点,对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下降52.44百分点,其互补菌株能够恢复其抑菌活性和生防能力。外源添加zm-1菌株次级代谢物1-羟基吩嗪能够恢复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gacS的生防能力,但是外源添加1-羟基吩嗪至野生型菌株zm-1中并不表现增效作用。可见,gacS基因在zm-1基因组中真实存在且通过促进抗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发挥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作用。
    4 种除草剂在苜蓿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研究
    苏旺苍, 牛钰嘉, 龙彦, 燕照玲, 薛飞, 孙兰兰, 徐洪乐, 吴仁海
    2025, 54(9):  119-12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3
    摘要 ( )   PDF (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和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了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和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检测方法,于2023年春季和夏季分别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除草剂在紫花苜蓿中的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01~0.1 mg/kg,添加回收率为83.8%~113.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81%,所建残留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具有可行性。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半衰期分别为1.37~1.62、2.57~2.86、2.09~3.18、8.66~9.36 d;紫花苜蓿收获时,仅在夏季试验中检测到咪唑乙烟酸150 g/hm2(推荐高剂量的1.5倍)和特草定432 g/hm2(推荐高剂量的1.5倍)剂量处理紫花苜蓿中有残留量,但均低于美国最高残留限量(MRL值)。可见,甲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唑草酮、特草定在紫花苜蓿体中属于易分解农药,正常施用是安全的。
    园艺
    甜瓜TCP 基因家族全基因组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李海伦, 高宁宁, 郭姚淼, 孙东玲, 王月玲, 谢夔熙, 李鹏飞, 段世享, 赵卫星, 杨森
    2025, 54(9):  127-14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4
    摘要 ( )   PDF (15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CP基因家族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与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的一类转录因子,在甜瓜中的研究鲜见报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甜瓜TC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元件、miRNA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出29个含有TCP结构域的TCP基因家族成员,不均等地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甜瓜TCP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的氨基酸数在61~600 aa,分子质量在7 115.16~65 469.20 u,理论等电点在5.62~10.06。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28个TCP蛋白定位在细胞核。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可将家族成员划分为Class Ⅰ和Class Ⅱ 2个亚家族,进一步细分为PCF、CYC/TB1、CIN 3个亚组。CmTCP基因结构都比较简单,均含有1或2个外显子,极少数基因含有内含子,29个基因都含有Motif 1,不同亚组成员含有的Motif存在差异。顺式元件预测分析显示,甜瓜TCP基因家族启动子序列以光响应、激素响应、生长发育调控等相关元件为主。miRNA预测分析得出25个miRNA与13个CmTCP基因相互作用。甜瓜基因组数据库RNASeq分析显示,26个CmTCP基因在甜瓜组织中既有明确的组织分工表达,又有特定的组织部位表达;qRT-PCR结果表明,CmTCP-CYC/TB1基因成员在甜瓜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
    畜牧·兽医
    艾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功能及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库朝锋, 王献伟, 吕玲燕, 张家庆, 刘洋, 宋伟宜, 张俊霞
    2025, 54(9):  141-14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5
    摘要 ( )   PDF (1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艾草粉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功能及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48头体质量约50.0 kg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育肥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2%、4%、6%艾草粉,分别记为AAP-1组、AAP-2组、AAP-3组。饲养试验于2024年5—7月进行,结束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AAP-2组末质量、3个试验组平均日增质量均显著提高,AAP-2组末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0.26%和19.10%;同时,AAP-2组的料重比、3个试验组的腹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AP-2组的料重比和腹泻率分别降低12.03%和23.83%。在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钙、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其中,AAP-2 组提升幅度最大,其钙、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6.82%、10.14%和13.48%。在抗氧化功能方面,AAP-2组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6.77%、21.13%、20.36%、44.80%;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则降低了25.70%。在粪便微生物数量方面,AAP-2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9.61%和11.85%,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则分别减少11.18%和22.09%。综上,添加4%艾草粉可改善育肥猪生长性能、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强抗氧化功能,同时增加粪便中有益菌数量并减少有害菌数量。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直播水稻叶片SPAD 值监测
    江勋, 刘伟, 张大弘, 游昊, 付斌, 李燕丽, 卢碧林
    2025, 54(9):  149-15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6
    摘要 ( )   PDF (118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确获取直播水稻叶绿素含量信息对创新水稻无人化直播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直播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的最优监测模型,于2022—2023年连续2 a设置了大田直播水稻试验,分析了13个常用多光谱特征指数与SPAD值的相关关系,并对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PSO-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模型的SPAD值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下直播水稻叶片SPAD值因生育时期时间节点不同而存在差异,且不同的肥力下直播水稻叶片SPAD值高低总体表现为N4处理(N 240 kg/hm2)>N3 处理(N 195 kg/hm2)>N2 处理(N 150 kg/hm2)>N1 处理(N 75 kg/hm2)>N0 处理(N 0 kg/hm2);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3个生育时期,NDVI、RVI、SAVI、CIgreen、GNDVI植被指数与SPAD值的相关性均相对较好,相关系数绝对值分别达到0.838、0.783、0.838、0.671、0.690。基于PSOSVM、RF、RBF、LSSVM模型的独立验证Rcv2分别为0.770、0.771、0.857、0.773,可见RBF模型可更好地用于监测直播水稻叶片SPAD值。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产区加热卷烟原料品质分析
    陈震, 管庆林, 刘化冰, 蒋健, 卢昕博, 董淑雅, 武云杰, 吴键
    2025, 54(9):  159-17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7
    摘要 ( )   PDF (26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产区烤烟烟叶的代谢产物与制成的加热卷烟感官品质的关系,以美国(T1)、津巴布韦(T2)、巴西(T3),中国云南省(T4)、四川省(T5)、贵州省(T6)、河南省(T7)、湖南省(T8)8个产区的加热卷烟烤后烟叶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各产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代谢产物特征,通过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解析其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烟叶在代谢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T1烟叶与T4、T5、T8相比在嘌呤代谢通路中环磷酸腺苷、鸟嘌呤等下调,加热卷烟感官质量最好;T2烟叶与T4、T5、T7相比,在色氨酸代谢通路中的5-羟基吲哚乙酸上调,刺激性最少;T3烟叶与T5、T6相比,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4-氨基丁酸上调,两糖比最高,糖碱比最低,加热卷烟刺激性较大;T4烟叶与T6、T8相比,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中L-天冬氨酸上调,糖碱比最高,加热卷烟烟气温度和香气得分低于T8;T5烟叶和T6、T8相比,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中2´,4´,6´,3,4-五羟查尔酮、二氢槲皮素下调,钾氯比高但谐调差;T7烟叶与T1、T2、T4、T5、T6相比,在β-丙氨酸代谢通路中多种代谢物显著上调,与T2、T3、T4、T6相比,在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中也存在差异,其钾氯比低,加热卷烟的刺激性和杂气较多。相关性分析表明,5-羟基吲哚乙酸等与加热卷烟感官质量显著相关。综上,T1烟叶最适用于加热卷烟,T8次之,T7品质较差。
    外源硒添加对香菇金属元素累积与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段然, 郭洁, 周晓华1, 张迪, 马莹, 吴绪金, 王铁良
    2025, 54(9):  171-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09.018
    摘要 ( )   PDF (2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外源硒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硒富集特性及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以香菇品种向阳二号和泌花一号为研究对象,设置0~40 mg/kg外源硒添加质量分数梯度,测定子实体中硒、必需金属元素(锌、铁、锰、铜、铬、镍)及有毒元素(镉、砷、铅、汞)含量,结合Pearson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元素互作关系,并基于估计日摄入量(EDI)和健康风险指数(HRI)评估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子实体硒累积量与外源硒添加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²≥0.985),生物富集系数均>3.10,当添加量为40 mg/kg时,子实体硒累积量分别高达147.42 mg/kg(向阳二号)和124.22 mg/kg(泌花一号)。香菇子实体中锌、铁和锰基础累积量较高;外源硒显著提高了向阳二号子实体中铜累积量,显著降低了泌花一号子实体的锰累积量;且向阳二号的镍累积量随硒添加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外源硒添加量≤2 mg/kg时,子实体对砷、铅的累积显著降低;添加量≥6 mg/kg时,子实体对汞累积量随外源硒添加量增加而降低(降幅20.00%~95.00%)。元素互作分析显示,硒与铬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78),与汞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r=-0.73)。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外源硒添加量≤2 mg/kg时,子实体中硒的HRI均<1,符合安全阈值,必需金属元素HRI均≤0.164,有毒元素HRI均<1,风险顺序为砷>镉>铅≈汞。综上,适量添加外源硒(≤2 mg/kg)不仅能实现香菇的高效硒生物强化,协同调控必需金属元素的平衡,而且能显著抑制部分有毒元素的累积,从而有效保障了富硒香菇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