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2020年第49卷第11期目次
    2020, 49(11):  0.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抗旱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李君霞, 代书桃, 陈宇翔, 朱灿灿, 秦娜, 宋迎辉, 王春义, 芮战许, 梁秋芳, 李符, 王生轩
    2020, 49(11):  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1
    摘要 ( )   PDF (1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产量、品质。抗旱育种是保障植物生产的重要措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抗旱性是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抵御干旱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阐述了MYB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拟南芥、烟草及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抗旱基因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MYB转录因子的利用及植物抗旱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水稻回交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产量分析
    田蓉蓉, 白天亮, 马帅国, 吕建东, 胡慧, 朱春艳, 李杰, 王震宇, 田蕾, 李培富
    2020, 49(11):  10-1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2
    摘要 ( )   PDF (29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利用Bertone和越光为亲本构建回交群体,对群体株高、穗长、茎基粗、剑叶长、剑叶宽、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单穗质量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上述9个性状均呈连续性变异,单株产量和单穗质量在2个回交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变异;单株产量与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和单穗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茎基粗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性状转换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980%;结合主成分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单株产量、单穗质量、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和剑叶长5个关键性状指标;通径分析发现,单穗质量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上述5个关键指标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小。遗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组成差异很大,且不同分量占总方差的比例也不同,显性与环境互作方差是回交群体中主要的遗传方差来源。
    玉米GAT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王延召, 周波, 韩小花, 黄保, 鲁晓民, 程军玲, 王淑凤, 聂利红
    2020, 49(11):  19-2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3
    摘要 ( )   PDF (38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的GAT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在热胁迫前后的表达水平变化,以期为玉米GATA 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玉米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7个GATA基因,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均含有CX2CX18CX2C保守基序;进化树分析表明,玉米GATA基因家族可分为 A、B、C、D 4组,分别包含21、10、4、2个基因,同一组内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热胁迫处理后,玉米GATA家族成员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9个,包含A组5个(Zm00001d010785、Zm00001d023539、Zm00001d041883、Zm00001d025953、Zm00001d031135),B组2个(Zm00001d011771、Zm00001d034751),C组2个(Zm00001d036494、Zm00001d014656);下调的基因有2个,均属于B组(Zm00001d016361和Zm00001d009193)。说明上调表达的这9个GATA基因在应答热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秸秆过腹还田配施氮肥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赵凌霄, 姜丽娜, 马建辉, 魏继拓, 赵冬阳
    2020, 49(11):  26-3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4
    摘要 ( )   PDF (49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连续3 a秸秆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配施氮肥对农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的高效利用和氮肥的合理配施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秸秆过腹还田处理(施入干牛粪4 000 kg/hm2)小麦-玉米周年产量高于周年秸秆均直接还田的N1(不施氮肥)、N8处理(秸秆直接还田周年施氮695 kg/hm2),以N2处理(前茬玉米秸秆过腹还田配施氮695 kg/hm2)周年产量最高,其次是N3(前茬玉米秸秆过腹还田配施氮653 kg/hm2)、N4处理(前茬玉米秸秆过腹还田配施氮625 kg/hm2);秸秆过腹还田条件下,小麦成熟期的N4处理、玉米成熟期的N7处理(前茬小麦秸秆过腹还田配施氮695 kg/hm2)对0~2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提升显著高于N8处理;秸秆过腹还田处理降低了放线菌相对丰度,增加了变形菌相对丰度。综合来看, N4处理周年产量较高,虽然略低于N2处理,但较N2处理减施氮70 kg/hm2,且N4处理表层土壤有机质、氮含量最高,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的改善效果较好,均优于N2处理。因此,N4处理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处理。
    高粱LO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刘梦, 魏玉磊, 丁冬, 赵训超, 罗伟毅, 徐晶宇
    2020, 49(11):  37-4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5
    摘要 ( )   PDF (58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高粱脂氧合酶(LOX)家族基因,并对其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不同组织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以此为高粱LOX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1条高粱LOX家族基因,根据其染色体位置命名为SbLOX1—SbLOX11,该家族基因可分为2个亚族(9-LOX、13-LOX)且同一亚族基因结构基本相似。表达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SbLOX10和SbLOX9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中表达量均较低,SbLOX2—SbLOX5、SbLOX8在各个组织部位中表达量均较高。对低温(4 ℃)处理下高粱LOX基因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耐冷型高粱9-LOX亚族中的SbLOX1、SbLOX3、SbLOX5和13-LOX亚族中的SbLOX4、SbLOX9在大多时间点均呈上调表达,且在冷敏感材料中表达量也较高,推测LOX基因在低温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套作绿肥对烤烟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李金秋, 贺国强, 王晶英
    2020, 49(11):  45-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6
    摘要 ( )   PDF (3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适宜黑龙江宾西烟区烤烟生长的施肥模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Y1(套作草木樨+化肥减量30%)、Y2(套作草木樨+不施化肥)、Y3(套作小麦+化肥减量30%)、Y4(套作小麦+不施化肥)、Y5(不套作绿肥+常规施肥)、Y6(不套作绿肥+化肥减量30%)、CK(不套作绿肥+不施化肥)7种施肥处理,研究套作绿肥并配施化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土壤酶活性、烟株不同部位钾元素含量以及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平顶期,套作绿肥+化肥减量30%处理对于提高烤烟的叶片数和最大叶面积效果明显,分别较Y5处理提高1.56%~3.47%和1.58%~2.57%,增加烟株茎部和叶片部位钾元素含量,但对根部钾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植烟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套作绿肥+化肥减量30%处理表现较好,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是仅套作绿肥处理表现较好。此外,套作绿肥+化肥减量30%能够提高烤烟的经济性状,其中单叶质量、橘色烟比例、产量和产值分别较Y5处理增加3.01%~3.28%(P>0.05)、44.29%~131.72%(P<0.05)、1.36%~4.58%(P>0.05)和1.45%~9.82%(P>0.05)。综上所述,针对黑龙江宾西地区,从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套作小麦或草木樨作为绿肥+化肥减量30%较为适宜。
    茴香5种组织RNA提取方法比较
    王晓敏, 王林, 王彩艳, 潘兵青, 周雪荣
    2020, 49(11):  54-6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7
    摘要 ( )   PDF (16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茴香各组织总RNA的最适提取方法,以宁夏海原地区的茴香为材料,比较了CTAB改良法、CTAB-水饱和酚法、Trizol改良法和OMEGA植物RNA提取试剂盒(简称试剂盒法)提取茴香根、茎、叶、花、种子总RNA的效果,分别采用核酸蛋白检测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提取的各组织总RNA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结果表明,对于茴香根、茎、叶、花而言,试剂盒法提取的RNA质量最好,得率较高且耗时短;CTAB改良法提取的RNA质量较好,得率高,但耗时较长;Trizol改良法提取的RNA得率较高,但浓度及完整性差;CTAB-水饱和酚法提取的RNA得率及质量等各方面均较低。对于茴香种子而言,RNA提取效果最好的是CTAB改良法。
    农业资源与环境
    黄土高原雨养区苜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程文文, 罗珠珠, 牛伊宁, 蔡霞
    2020, 49(11):  61-7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8
    摘要 ( )   PDF (28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依托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长期定位试验(2002—2016年),以农田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6、13、15 a)紫花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苜蓿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种植苜蓿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苜蓿种植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Biolog生态微平板的碳源利用率分析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苜蓿地中的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率明显降低。在0~30 cm和30~60 cm土壤深度,培养120 h后,6 a 的平均颜色变化率明显高于农田和13、15 a。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U)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在0~30 cm土壤深度之间无显著差异;30~60 cm土壤深度H、S值表现为6、13 a与农田差异显著。苜蓿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农田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类和羧酸类。主成分分析表明,苜蓿土壤和农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对各类碳源的喜好不一。
    饲用油菜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探究
    范倩玉, 李晋, 刘振华, 黄春国, 杨珍平, 高志强
    2020, 49(11):  71-7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09
    摘要 ( )   PDF (4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种植饲用油菜后盐碱地土壤盐碱程度、养分变化规律,于山西省应县盐碱地进行试验,比较相同条件下饲用油菜对不同盐碱度土壤盐碱程度、土壤养分及矿质元素的影响。播前进行土样采集,于初花期进行植株样品的采集,并测定其中全盐含量、pH值、养分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种植饲用油菜能够降低盐碱地土壤pH值、全盐含量和Na+含量,且Na+主要富集于油菜的根系中;种植饲用油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盐碱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当年种植饲用油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提升优势(初花期收获);种植饲用油菜后,土壤有效Fe含量显著升高,有效Ca、Mg、B和Mn含量均明显降低。综上,饲用油菜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有一定效果,同时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环境。
    微丝在黏菌显型原质团中的分布
    常雨婷, 任棋圆, 李艳双, 王晓丽, 李玉
    2020, 49(11):  79-8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0
    摘要 ( )   PDF (7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微丝在煤绒菌原质团中的存在状态,实现从细胞核层面研究显型原质团的目的,通过对煤绒菌显型原质团的培养,以及对原质团进行切片荧光染色,发现在黏菌显型原质团中存在着微丝结构。在进一步研究中得出,微丝存在的位置在菌脉的凝胶外质和溶胶内质的交界处,这为黏菌原质团肌动蛋白参与原生质流的运动提供了有力细胞学证据,得出微丝可能是原质团中团集网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的结论。
    植物保护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黑粪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沈登荣, 李佳佳, 哈沙拉丁, 何超, 张睿
    2020, 49(11):  85-9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1
    摘要 ( )   PDF (1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Benzoylphenylurea insecticides,BPUs)对黑粪蚊(Scatopse sp.)的毒力以及致毒作用,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虱螨脲、氟啶脲、氟虫脲、氟铃脲4种BPUs对黑粪蚊幼虫的毒力作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虱螨脲和氟啶脲对2龄幼虫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2.627、3.791 mg/L。4种药剂的亚致死浓度均引起2龄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延长。在LC40处理下氟啶脲、虱螨脲4龄幼虫期较对照(以无菌水代替药液)分别延长了2.31、2.11 d。在LC40处理下氟啶脲对2龄幼虫的抑制作用最强,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60.56%、72.56%,虱螨脲的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65.21%、76.45%。氟啶脲、虱螨脲对单雌产卵量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较对照分别下降41.78%、37.53%。表明氟啶脲和虱螨脲是防治黑粪蚊的理想药剂,低龄幼虫期(2龄幼虫期前)是使用这2种BPUs的最佳时期,能充分发挥该药剂对黑粪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抑制作用。
    施用生物质炭对西瓜幼苗枯萎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束秀玉
    2020, 49(11):  91-9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2
    摘要 ( )   PDF (1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西瓜品种迁丽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0(CK)、0.5%(T1)、1%(T2)和2%(T3)4个生物质炭施用水平,研究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西瓜幼苗枯萎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西瓜枯萎病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与CK相比,接菌后第20天,T1、T2、T3处理西瓜幼苗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10.02%、19.61%、29.62%,防治效果分别提升48.83%、62.66%、77.25%(P<0.05);同时,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西瓜幼苗枯萎病病情指数、真菌数量、尖孢镰刀菌数量和MDA含量均逐渐降低,而枯萎病防治效果、西瓜幼苗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抗病相关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则逐渐升高。综上所述,外施生物质炭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促进西瓜幼苗生长,提高保护酶和抗病相关酶活性,从而增强西瓜对枯萎病的抗性。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SD)对大棚连续三茬蔬菜生长、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
    郭晨曦, 周桂芳, 陈碧华, 郭卫丽, 蔡祖聪, 黄新琦, 王广印
    2020, 49(11):  98-10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3
    摘要 ( )   PDF (1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的大田应用效果,以河南新乡连作30 a塑料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1个试验大棚(添加有机物19 500 kg/hm2)和1个对照大棚(CK,不做任何添加处理),其中试验大棚设RSD处理和RSD+968生物菌肥处理2个区域,测定RSD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并连续3茬定位调查、统计番茄或黄瓜的生长、前期产量和病虫害发生状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D处理后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处理前下降了98.95%,每100 g干土中根结线虫数由3 297.33头下降到41.00头。与CK相比,RSD处理对第1茬秋番茄和第2茬春黄瓜具有促长壮秧的作用或潜力,RSD、RSD+968处理第1茬大棚秋番茄单株第1穗果实产量分别提高73.30%、109.59%,第2茬春黄瓜单株前3瓜产量分别提高7.14%、21.43%。与CK相比,RSD、RSD+968处理第1茬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8.64%、40.41%,对第1茬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1.11%、100%;RSD处理显著延迟了第2茬大棚春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当CK发病率达100%时,RSD、RSD+968处理的发病率分别为10.61%、3.82%;第3茬大棚秋番茄生产时,RSD处理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仍较CK降低57.84%,且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仍可达87.10%。可见,RSD处理具有较长的持效性,且968生物菌肥与RSD处理具有加成作用。固体有机物料的土壤强还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大棚连作生产系统的土壤质量,降低发病率,提高作物产量,是具有快速缓解设施蔬菜地连作障碍、实现可持续种植的有效措施。
    园艺
    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建立及初代畸形苗甲基化变异分析
    廉小芳, 李昱莹, 张婉青, 郭丽丽, 张有福, 侯小改
    2020, 49(11):  110-1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4
    摘要 ( )   PDF (47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凤丹牡丹组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率,以当年采收油用牡丹凤丹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设置不同光照及温度培养条件、不同大小成熟种胚、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添加物等处理,完善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运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技术(MSAP)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畸形组培苗进行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异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后进行7 d暗培养随即转入光照培养,适宜培养温度为(25±1)℃;适宜外植体为≥3 mm的成熟种胚;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为0.8 mg/L NAA+1.0 mg/L 6-BA,其基础培养基为改良MS(Ca2+加倍)培养基;与不添加外源物质相比,凤丹牡丹胚乳的添加对成苗率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添加75 mL/L椰汁处理组培养效果较好,成苗率为85.66%,添加1.0 g/L活性炭处理组成苗率最高,为90.46%。相较于正常组培苗,畸形苗总扩增位点数增多21.20%,总甲基化位点数减少12.97%;正常组培苗总甲基化率为85.38%,畸形苗总甲基化率为74.30%;畸形苗甲基化多态型变异占主导(82.37%),其中去甲基化变异类型占比最多,为46.45%。综上,建立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适宜培养方案如下:改良MS(Ca2+加倍)+0.8 mg/L NAA+1.0 mg/L 6-BA+1.0 g/L活性炭(或75 mL/L椰汁),培养条件为(25±1)℃下7 d暗培养后光照培养。相较于正常组培苗,凤丹牡丹胚培养畸形苗总甲基化率较低,以多态型去甲基化变异为主。
    外源硼对红地球葡萄幼苗生长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杨阳, 谭玉超, 常睿哲, 任凤山, 蒋锡龙, 吴新颖
    2020, 49(11):  120-1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5
    摘要 ( )   PDF (1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外源硼对葡萄生长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以1年生红地球葡萄幼苗为试材,设置营养液硼质量浓度为0、0.2、3.1、6.2 mg/L的4个处理,处理121 d后,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硼条件下葡萄幼苗的生长量、硼、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A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葡萄幼苗生长出现显著差异,硼质量浓度为3.1 mg/L时有最大新梢生长量和生物质量;葡萄叶片和根系硼含量随外源硼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高硼(6.2 mg/L)处理的硼含量较高,叶片硼含量为448.0 mg/kg,根系硼含量为75.3 mg/kg;无硼(0 mg/L)处理的新梢生长量、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SOD活性、叶片CAT活性最小,根系淀粉含量、叶片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最高;随着外源硼浓度的增加,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脯氨酸含量以及叶片CAT活性增加,根系淀粉含量、叶片POD活性降低,叶片SOD和A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片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高硼(6.2mg/L)处理有较高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脯氨酸含量以及较高的叶片CAT活性。外源硼质量浓度与葡萄叶片和根系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0 1,r=0.989 4),与根系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78 2),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r=0.923 3),与叶片POD活性呈负相关(r=-0.849 6),但不显著。适量的外源硼有利于葡萄幼苗生长,无硼(0 mg/L)和高硼(6.2 mg/L)处理抑制葡萄幼苗生长,并引起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畜牧·兽医
    禽腺病毒4型ZZ株的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金前跃, 王寅彪, 柴永笑, 卢清侠, 李鹏, 郭振华, 邢广旭, 邓瑞广, 张改平
    2020, 49(11):  128-13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6
    摘要 ( )   PDF (4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研究禽腺病毒4型(FAdV-4)河南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和分子进化关系,从患有心包积水综合征的病鸡样品中分离了1株FAdV-4(FAdV-4 ZZ),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FAdV-4 ZZ株可在鸡肝癌细胞上稳定传代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与无毒力的FAdV-4 ON1株和FAdV-4 KR5株相比,FAdV-4 ZZ株以及国内流行的CH/JSXZ/2015、JSJ13、SDSX1株均存在ORF19、ORF27、ORF30基因缺失。与国内首次分离的JSJ13株相比,FAdV-4 ZZ株的ORF29序列存在33个碱基缺失。FAdV-4 ZZ株的Hexon基因与国内流行的CH/JSXZ/2015和SDSX1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与ON1株和KR5株的Hexon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69%和98.90%。综上,成功分离了FAdV-4 ZZ株,并获得了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与国内外相关毒株的分子进化关系。
    利用猪口腔液检测规模化猪场猪群中PCV2的感染情况
    郭振华, 阮海宇, 乔松林, 张改平
    2020, 49(11):  134-14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7
    摘要 ( )   PDF (14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利用猪口腔液开展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检测,选取豫北地区某规模化养殖场,评估口腔液在监测猪群PCV2感染状况时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从560头猪只共采集了28份口腔液样品,采样率约为20.0%,而70份血清样品的采样率仅为2.5%;通过PCR检测发现,28份口腔液的PCV2检出率为100.0% (28/28),而血清样品的检出率仅有2.86%(2/70)。为确定供试养殖场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型,从不同阶段猪群样品中成功获得了6条PCV2的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与PCV2a、PCV2b、PCV2c、PCV2d和PCV2e的代表性毒株同源性分别约为97.0%、95.4%、93.3%、94.4%和91.6%;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和PCV2a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可见,供试养殖场流行毒株属于PCV2a基因型。
    畜牧·兽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李海利, 冯丽丽, 王英华, 徐引弟, 张青娴, 王治方, 朱文豪, 许峰, 游一, 王克领
    2020, 49(11):  141-14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8
    摘要 ( )   PDF (17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河南省及临近周边地区的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情况,调查了河南省及周边地区56个规模化猪场,对猪的肺脏和气管中分离鉴定的85株APP进行了研究。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1、3、7、8、9、10、12、15型APP,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表型鉴定和采用PCR方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耐药基因(aac3-Ⅳ、aac3-Ⅱc、ant2-Ⅰa)进行了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APP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耐药基因(aac3-Ⅱc)和(aac3-Ⅳ)的耐药率分别为57.6%(49/85)、81.2%(69/85);未检测出ant2-Ⅰa耐药基因。
    基于RNA-seq技术的奥利亚罗非鱼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
    周康奇, 潘贤辉, 黄姻, 覃俊奇, 徐俊龙, 杜雪松, 文露婷, 陈忠, 潘志忠, 邓潜, 林勇
    2020, 49(11):  147-15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19
    摘要 ( )   PDF (1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奥利亚罗非鱼有关耐盐性的分子标记,采用二代测序RNA-seq方法,挖掘奥利亚罗非鱼的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拼接组装获得了71 009条Unigenes,并在所有序列中共发现了10 875个SSR位点,含有位点序列的数量为8 315条,占总序列的11.71%。奥利亚罗非鱼转录组中SSR位点类型较为丰富,共识别到5种不同核苷酸重复类型和126种不同重复基序。其中,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单元类型的含量最多(5 779个),占总位点数的53.14%;而在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AC/GT基序类型出现频率最高(3 954个,占36.36%)。此外,SSR位点以6次重复次数为主(3 048个),占总位点数的27.77% ;SSR位点序列长度分布于12~254 bp,其中具有高度多态性位点3 480个(占比29.14%),中等多态性位点8 462个(占比70.86%)。
    昆虫激素对家蚕ALP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唐芬芬, 杨伟克
    2020, 49(11):  153-15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20
    摘要 ( )   PDF (16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昆虫激素对家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五龄第3天家蚕(大造)幼虫为试验材料,注射外源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分析检测家蚕血淋巴和中肠ALP基因及ALP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E或JH处理后6 h、12 h和24 h,家蚕血淋巴ALP均明显上调表达,而中肠ALP仅在12 h和24 h上调表达。其中20E处理组,血淋巴ALP在6 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3倍;中肠ALP在12 h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8倍。JH处理组,血淋巴和中场ALP均是在24 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3.7倍和4.7倍。另外,20E和JH均能显著激活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的ALP酶活性。20E处理组,血淋巴ALP酶活性在20E处理6 h、12 h和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2 h活性最高,为33.34 U/mg。中肠ALP酶活性是在12 h和24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活性分别为37.68 U/mg和40.95 U/mg。JH处理组,血淋巴和中肠ALP酶活性在6 h,12 h和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淋巴的ALP酶活性在6 h出现最高值(42.29 U/mg),而中肠ALP酶活性在12 h升至最高值(46.84 U/mg)。上述结果表明,家蚕ALP基因受激素20E和JH的调控,且激素对AL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与ALP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调控基因
    罗建兴, 海小, 刘国强, 其勒木格, 郭梁
    2020, 49(11):  159-16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21
    摘要 ( )   PDF (2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检测食品中的植物转基因成分,自主构建ppCaMV35S、ptNOS和ptCaMV353种阳性质粒作为试验阳性对照,选用2种内源基因(pUbi、pRice-actin)和3种调控基因(pCaMV35StNOStCaMV35S),利用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对4种转基因作物(玉米、水稻、棉花、大豆)和2种非转基因作物(玉米、小麦)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阳性质粒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要,且内源基因和其他调控基因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在转基因棉花试样中分别对调控基因pCaMV35StNOS进行检出限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在转基因棉花试样中pCaMV35StNOS的检测限度分别为1、10 ng,能够对商业化或处于中间试验阶段的转基因作物及产品进行有效筛查检测。
    小麦热风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耿铁, 王仕琪, 段二亚, 盛洁, 袁鱼滔
    2020, 49(11):  166-17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22
    摘要 ( )   PDF (8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燥是粮食储存的重要手段,优化干燥工艺可使干燥过程更科学节能。建立了小麦干燥过程中湿热传递的数学模型,基于FLUENT的UDF(用户定义函数)功能编写了相应的自定义程序,对小型立式混流烘干机中小麦的干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小麦区域平均湿度和平均温度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小麦湿度随干燥风速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干燥风在速度8~10 m/s时小麦干燥品质佳、能耗少。证明了该模型和计算程序的有效性。
    基于格网和模糊聚类的河南省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
    黎世民, 张红利, 王来刚, 郑国清, 郭燕, 高建华
    2020, 49(11):  172-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11.023
    摘要 ( )   PDF (17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河南省110个县(市)地面观测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数据,基于格网尺度,采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冬小麦气象干旱区划和风险概率评估。空间相关分析指标——局域指标(LISA),Moran’I散点图(Moran scatter plots)和LISA聚集图(LISA cluster map)表明,济源、濮阳和商丘等17个县(市)落入“高-高”第一象限;信阳、驻马店和开封等地区的12个县(市)落入“低-低”第三象限,这些区域降水量较大,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信阳、驻马店等地区的6个县(市),落入“高-低”第四象限;焦作、杞县和信阳3个县落入“低-高”第二象限,这些区域存在较强的空间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县域降水空间变化的相关性较小。模糊分类结果表明,当模糊性能指数(FPI)、归一化分类熵(NCE)二者最小,区域划分为5类时,效果最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N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的区划类别之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格网尺度下的制图结果显示,干旱可能发生的区域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信阳和南阳的西南部属于湿润区域,发生旱灾的风险概率较低;三门峡以及濮阳、安阳和开封部分区域属于严重干旱区域,发生旱灾风险的概率较高;周口和漯河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中旱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南阳等西部山区和许昌、郑州的边区,低风险区主要是在东北部和信阳等水稻种植区域。这与干旱的空间分布有一致性,但是部分区域存在差异,如濮阳的部分区域干旱程度高但是风险概率值却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