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永会, 靳海洋, 闫雅倩, 李向东, 郑飞, 岳俊芹, 张德奇, 方保停, 杨程, 程红建, 李春喜. 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4): 9-19. |
[2] |
张永泽, 王瑞刚, 王艺媚, 王梓豪,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4): 37-46. |
[3] |
乔江方, 何佳雯, 侯传伟, 张美微, 杨铭波, 韩琳琳, 张盼盼, 李川, 牛军, 郭涵潇, 穆蔚林. 施氮量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3): 33-42. |
[4] |
马宇, 王硕立, 赵曦, 侯冰清, 薛子钟, 张扬, 习红昂, 程玉渊, 时向东, 邢雪霞. 保水剂对豫西南半湿润区雪茄烟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2): 46-55. |
[5] |
连延浩, 杜飞波, 薛博, 王志强, 任永哲, 林同保, 李森. 垄作结合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9): 56-65. |
[6] |
孙天驰, 董诗慧, 余佳琰, 裘芳琼, 秦路平, 朱波. 真菌诱导子对白术悬浮细胞生长与次生代谢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4): 60-65. |
[7] |
郭芳芳, 韩亚倩, 周苏玫, 杜西河, 宋淼, 张洁梅, 黄源, 胡乃月, 臧贺藏, 杨习文. 施氮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锌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3): 12-25. |
[8] |
王沙沙, 黄绍敏, 宋晓, 张珂珂.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基因TaARE1-A 等位变异与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2): 14-21. |
[9] |
朱灿灿, 付森杰, 秦娜, 王春义, 代书桃, 宋迎辉, 魏昕, 李君霞. 磷肥施用深度对谷子根系分布、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2): 22-30. |
[10] |
刘威, 赵园园, 陈小龙, 韦建玉, 李娟, 谢天琪, 史宏志. 不同有机肥对豫中和滇西烟区土壤氮素矿化及酶活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1): 85-93. |
[11] |
周梦, 王雪艳, 王松, 郝蓉蓉, 党程成, 胡玉婷, 刘越, 穆麒麟, 田小海. 施氮量对江汉平原优质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9): 25-34. |
[12] |
曹秀鹏, 黄兴学, 周国林, 张润花, 谢言兰, 施玲芳. 秸秆和有机肥配施对设施菜地氮素流失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9): 79-87. |
[13] |
马海曌, 谢呈辉, 徐郗阳, 冯永忠, 黄贵斌, 孔德杰, 高鹏飞, 梅志坤, 任广鑫. 施氮量对糜子生物量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的特征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7): 31-41. |
[14] |
张书萍, 赵海岩, 刘晶, 张洋, 王大为, 肖万欣 . 氮密互作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5): 23-33. |
[15] |
聂新星, 张敏敏, 段小丽, 吴茂前, 冯敬云, 刘波, 周雷, 杨利. 施氮量对不同优质籼稻品种(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3): 3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