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25, Vol. 54 ›› Issue (11): 50-61.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11.006
孙妍1,王航1,牛绿原1,袁志良1,邵毅贞1,雷小伟2,田祥宇1
SUN Yan1,WANG Hang1,NIU Lüyuan1,YUAN Zhiliang1,SHAO Yizhen1,LEI Xiaowei2,TIAN Xiangyu1
摘要: 为明确影响鹅绒藤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生态阈值,量化不同时期其潜在适生区,借助MaxEnt 模型与ArcGIS 空间分析技术,融合鹅绒藤在我国的301个分布点位信息及生物气候数据,对其在2个过去时期[末次盛冰期(约22 000 a前)和全新世中期(约6 000 a前)]、当前时期(1970—2000年)以及3个未来时期[2030s(2021—2040年)、2050s(2041—2060年)、2070s(2061—2080年)]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MaxEnt 模型各时期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均高于0.9,预测结果可靠。鹅绒藤的分布主要受年平均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异系数、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和最湿月份降水量影响。当前时期下,鹅绒藤的总适生区面积达193.376 75×10⁴ km²,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69.015 63×10⁴ km²。与当前时期相对比,鹅绒藤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中期适生区扩张幅度较为显著。3个未来时期中,鹅绒藤在SSP370(区域竞争路径)气候变化情景下2070s适生区面积最大,在SSP126(可持续路径)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s适生区面积最小,但均比当前时期适生区面积有所扩张。综上,鹅绒藤在2个过去时期和3个未来时期不同气候情景下均呈现扩张趋势,反映了气候变化,尤其是碳循环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对物种分布的阶段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