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永会, 靳海洋, 闫雅倩, 李向东, 郑飞, 岳俊芹, 张德奇, 方保停, 杨程, 程红建, 李春喜. 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4): 9-19. |
[2] |
王慧娟, 王二强, 符真珠, 李艳敏, 王晓晖, 袁欣, 高杰, 王利民, 张和臣. 芍药根茎形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3): 118-124. |
[3] |
徐春燕, 张倩, 王雅娴, 王红雨, 盛开, 王宜伦. 商品有机肥对砂质潮土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2): 56-64. |
[4] |
连延浩, 杜飞波, 薛博, 王志强, 任永哲, 林同保, 李森. 垄作结合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9): 56-65. |
[5] |
张科谦, 程钢, 吴微, 宋向阳, 张子谦, 姚顺, 吴帅. 融合主被动遥感影像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6): 160-171. |
[6] |
戎亚思, 李国强, 张杰, 张建涛, 王猛, 郑国清, 冯伟. 基于AquaCrop 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2): 151-161. |
[7] |
郭燕, 井宇航, 贺佳, 张会芳, 贾德伟, 王来刚. 基于无人机影像多源信息的冬小麦生物量与产量估算[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2): 149-161. |
[8] |
李菲菲, 汤军, 高贤君, 杨元维, 占杨英. 基于GEE 的气候变化对豫北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与产量影响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8): 150-165. |
[9] |
马红艳, 聂兆君, 刘红恩, 李畅, 秦世玉, 赵鹏. 施氮量和施硒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5): 10-22. |
[10] |
井宇航, 郭燕, 张会芳, 戎亚思, 张少华, 冯伟, 王来刚, 贺佳, 刘海礁, 郑国清. 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2): 147-158. |
[11] |
徐佳敏, 王帅丽, 穆心愿, 赵霞, 唐保军, 夏来坤, 赵亚丽, 刘天学. 秸秆附着微生物对土壤养分、小麦根际细菌多样性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1): 60-70. |
[12] |
余梦, 谷晓博, 李援农, 陈朋朋, 杨金宇, 李昱鹏. 播期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氮转运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0): 27-36. |
[13] |
魏庆伟, 朱黎明, 王福州. 近地遥感监测冬小麦关键发育时期的方法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0): 163-171. |
[14] |
岳建华, 张梦帅, 董艳, 张燕, 张华, 张琰. 低温预处理对百子莲体细胞胚胎诱导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8): 116-123. |
[15] |
董飞, 闫秋艳, 杨峰, 贾亚琴, 李峰, 鲁晋秀, 张建诚. 播种方式对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4): 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