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目录
    2022, 51(6):  0. 
    摘要 ( )   PDF (416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稻作生产中水、肥、药高效利用及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
    李文秀, 周行, 刘琅, 吴朝晖
    2022, 51(6):  1-1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1
    摘要 ( )   PDF (13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水、肥、药的影响,但我国水、肥、药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水、肥、药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述了水分高效利用技术(干湿交替灌溉、覆盖旱种、强化栽培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技术(改进施肥方法、改变肥料形态、氮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农药高效利用技术(改进喷药方式、生物农药)和水、肥、药协同高效利用技术(水肥互作、减肥减药技术)及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硒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
    梁郅哲, 司振兴, 牛慧伟, 许自成, 贾玮, 许嘉阳
    2022, 51(6):  13-2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2
    摘要 ( )   PDF (13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的硒对植物生长有截然不同的作用,低浓度硒有益于植物生长,高浓度硒对大部分植物有毒害作用。随着人类对环境硒污染认识的加深,土壤硒污染及作物硒毒害等问题逐渐得到重视,这推动了对硒在植物中的吸收、积累及代谢调控的研究。总结了植物硒毒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中硒的分布特征,不同植物硒毒害的阈值、表现特征以及毒害机制和抵抗毒害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硒毒害研究难点,为硒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喷锌时期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及锌含量的影响
    张盼盼, 乔江方, 李毓珍, 何冠华, 李川, 张美微, 牛军
    2022, 51(6):  22-3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3
    摘要 ( )   PDF (209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不同喷锌(ZnSO4·7H2O)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Zn2)、大口期喷锌(Zn3),喷施量均为4.5 kg/hm2]对黄淮海生产区10个夏玉米主栽品种[登海605(V1)、迪卡653(V2)、先玉335(V3)、秋乐618(V4)、伟科702(V5)、隆平638(V6)、裕丰303(V7)、德单5号(V8)、郑单958(V9)和谷神玉66(V10)]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锌含量及积累量、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生物锌强化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喷锌处理相比,喷锌处理可增加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锌含量,总体上显著减少果穗秃尖长,提高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锌积累量及生物有效性。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Zn2V4处理最高,为19.74 t/hm2,Zn0V4、Zn3V4和Zn1V7处理次之;秃尖长以Zn3V8处理最短,Zn3V5、Zn3V9和Zn2V8处理次之;穗粒数以Zn1V5 处理最多,Zn0V5 和Zn3V5 处理次之;千粒质量以Zn1V7 处理最高,Zn2V7、Zn0V7、Zn2V6、Zn3V6 和Zn0V8 处理次之;籽粒产量以Zn2V7、Zn1V7 处理较高,分别为10.63、10.61 t/hm2,Zn3V4、Zn3V6 和Zn3V7 处理次之,均超过了10.00 t/hm2。籽粒锌含量以Zn3V10、Zn2V2 处理较高,分别为60.28、60.22 mg/kg,Zn2V10、Zn2V8、Zn2V5、Zn3V2和Zn3V9处理次之;籽粒锌积累量以Zn2V2处理最高,为507.05 g/hm2,Zn3V2和Zn3V9处理次之;磷锌摩尔比以Zn2V8、Zn3V9处理较低,分别为320.01、325.84,生物有效性较高,Zn2V2、Zn3V10、Zn3V2、Zn2V10和Zn0V9处理次之。综合来看,Zn2V7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且籽粒锌含量也较高,为39.25 mg/kg,基本上达到玉米锌生物强化的目标值(40~50 mg/kg),可同步实现玉米高产和锌生物强化的目标。
    不同减氮模式对喀斯特地区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冯云贵, 冯跃华, 张建冲, 龙丽荣, 赵庆凯, 秦建权
    2022, 51(6):  32-4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4
    摘要 ( )   PDF (128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川优9527(V1)、Y两优900(V2)、准两优527(V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T1)、当地农民习惯施氮(T2)、氮肥后移减氮20%(T3)、有机无机肥配施与氮肥后移减氮20%(T4)、增密与氮肥后移减氮20%(T5)、控释肥尿素配施减氮20%(T6)6个处理,研究不同减氮模式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机插杂交籼稻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机插杂交籼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T6处理产量与之相当;T5、T4、T3 处理产量提高,V1、V2、V3 中T5 和T4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2.9%、23.7%、23.8% 和12.3%、14.1%、13.8%,T3处理分别提高7.8%、14.1%、7.6%,T5、T4、T3处理产量提高主要归因于后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穗率和有效穗数提高。与T2处理相比,T5、T4、T3、T6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回收利用率总体上均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总体均表现为T5>T4>T3>T6>T2,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总体均表现为T4>T5>T3>T6>T2。综上,减氮20%条件下,T5、T4、T3处理均能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以T5处理最优,T4处理次之。
    谷子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分析
    冯链, 田翔, 乔治军, 王海岗
    2022, 51(6):  43-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5
    摘要 ( )   PDF (198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山西省83个谷子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质量性状:幼苗叶色、分蘖性、叶鞘色、穗型、穗松紧度、刺毛长度、穗颈形状、粒色、米色;数量性状:主茎长度、主穗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主穗直径、单株穗质量、单株粒质量)、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上述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谷子育种中高蛋白质种质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谷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为9.00%,单株粒质量变异系数最高,为30.75%,具体表现为单株粒质量>单株穗质量>主穗长度>主穗直径>主茎长度>主茎节数>主茎直径>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主茎长度、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直径、单株穗质量、单株粒质量和叶鞘色呈显著负相关,与刺毛长度和粒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0.643%,可用于表述谷子蛋白质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3个谷子品种可以分为4类,第Ⅰ类为育成品种,主要特征为主茎长度、主茎节数和刺毛长度最小,主茎直径最大,具有抗倒伏潜力;第Ⅱ类以地方品种为主,蛋白质含量最高;第Ⅲ类主穗长度和单株粒质量最高;第Ⅳ类以育成品种为主,主茎长度、主茎节数和单株穗质量最高。在高蛋白质谷子品种选育中,应注重对地方品种中主茎长度、单株穗质量和单株粒质量较小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
    芝麻苗期氮高效品种筛选及氮效率评价体系建立
    张鹏钰, 高桐梅, 苏小雨, 李丰, 王东勇, 田媛, 芦海灵, 苗红梅, 卫双玲
    2022, 51(6):  54-6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6
    摘要 ( )   PDF (523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苗期氮高效芝麻品种,构建芝麻苗期氮效率评价体系,在不同氮水平下测定18个芝麻品种苗期生理指标和氮效率指标,利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芝麻苗期氮高效品种,确定芝麻氮高效筛选评价指标,构建芝麻苗期氮高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供氮水平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正常氮和高氮水平下植株各部位的氮含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明显低于低氮水平。不同氮水平下,供试芝麻品种的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根氮吸收效率和叶氮吸收效率任何2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用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将18个品种划分成3个等级,其中,郑太芝3号和郑芝HL05为氮高效品种,扶绥三合黑芝麻和缅甸高产者为氮低效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茎鲜质量、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和茎干质量均与芝麻氮高效综合得分值关联系数较高,是芝麻氮高效筛选的重要指标。不同氮水平下,2个氮高效品种在根鲜质量和干质量上表现出较高的优势,低氮水平下2个氮高效芝麻品种的主根长及各组织的氮吸收、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高氮和正常氮水平。可见,低氮水平更适合筛选芝麻苗期氮高效品种,芝麻苗期的氮效率主要由氮吸收效率决定。
    苯肽胺酸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田阳青, 马春梅, 赵强, 吴雪琴, 李江余
    2022, 51(6):  67-7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7
    摘要 ( )   PDF (149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探究叶面喷施苯肽胺酸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为苯肽胺酸在棉花上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选择棉花品种闫棉67号作为田间试验材料,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叶面喷施133.3 mg/L(P1)、200.0 mg/L(P2)和266.7 mg/L(P3)苯肽胺酸3个用药剂量,于棉花化学打顶前后10 d各进行一次喷雾处理,比较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总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苯肽胺酸能够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和叶绿素总量。施药后28 d,P1、P2、P3处理棉花功能叶叶绿素总量较CK分别增加40.48%、61.90%、46.43%;施药后40 d,P1、P2、P3处理生殖器官干质量占比较CK分别提高0.23、12.44、6.66个百分点,P2处理棉花叶片、茎秆、棉铃中全氮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3.51%、23.46%、10.35%,P2、P3处理均显著提高棉花各部位对全磷的吸收量,且2个处理棉纤维全钾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60%、12.53%;P1、P2、P3 棉花产量与CK 相比分别增加0.77%、13.55%、2.00%。综上,叶面喷施200.0 mg/L苯肽胺酸(P2处理)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总量、养分吸收和棉花产量的促进效果最好。
    农业资源与环境
    氮肥减施配施有机物料对贵州高山甘蓝生长的影响
    魏全全, 芶久兰, 张萌, 柳玲玲, 顾小凤, 陈龙
    2022, 51(6):  76-8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08
    摘要 ( )   PDF (14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氮肥减施及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上的应用效果,于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N)梯度(100%N、85%N和70%N)配施有机物料[生物炭(B)或商品有机肥(O),6 000 kg/hm2]处理,研究其对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减施情况下,与单施氮肥(100%N)相比,配施生物炭(100%NB)和商品有机肥(100%NO)处理甘蓝产量分别增加5 544、6 433 kg/hm2,增幅分别为7.16%、8.31%;收益分别增加5 299、6 476元/hm2,增幅分别为6.47%、7.91%;甘蓝养分累积量及氮磷钾农学效率、吸收利用效率高于100%N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当氮肥减施15%时,配施生物炭(85%NB)和商品有机肥(85%NO)处理甘蓝产量、产值、纯收益、养分累积量、品质以及氮磷钾农学效率、吸收利用效率均与100%N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均能起到稳产和增产的效果,其中商品有机肥效果优于生物炭。当氮肥减施30%时,即使配施生物炭(70%NB)和商品有机肥(70%NO),甘蓝产量、产值、纯收益、养分累积量、品质以及氮磷钾农学效率、吸收利用效率较100%N处理均呈降低趋势。综上,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区,配施生物炭或商品有机肥均能替代15% 化学氮肥,且替代效果以商品有机肥优于生物炭。建议在该地区氮肥投入量为191.25 kg/hm2,同时配施6 000 kg/hm2有机物料,且有机物料以商品有机肥为宜。
    贵州中低海拔黄壤区土壤-辣椒系统重金属迁移累积特征研究
    罗沐欣键, 柴冠群, 刘桂华, 秦松, 杨娇娇, 范成五
    2022, 51(6):  85-9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0
    摘要 ( )   PDF (157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重金属在中低海拔黄壤区土壤-辣椒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对贵州省典型中低海拔黄壤区(绥阳县黄杨镇)种植的4个辣椒品种(小米椒、朝天椒1号、朝天椒2号和二荆条)植株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镉(Cd)、砷(As)、铅(Pb)、铬(Cr)、锌(Zn)含量开展调查、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Cd、Pb,60个样品中有21个样品Cd含量、16个样品Pb含量超过了对应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个别地块存在5项重金属复合污染现象。主要受Cd影响(Cd污染指数最大值为10.4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高达7.35。在辣椒所有部位(鲜样)中,叶片对Cd的吸收能力最强,小米椒、朝天椒1号、朝天椒2号、二荆条叶片Cd含量分别为0.77、0.80、1.44、1.12 mg/kg。As易在辣椒植株中转移,进入果实中大量累积。小米椒、朝天椒1号、朝天椒2号、二荆条果实As含量分别为1.89、1.73、1.69、1.76 mg/kg。Pb、Cr含量均为根部>茎部>果实,Zn在植株体内无明显分布特征。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辣椒果实Cd、As含量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标准值的情况。其中,Cd超标比例大,但人均每周摄入量远低于限量标准(PTWI),不具备健康风险;仅1个小米椒样品As含量超过限量标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Zn全量与果实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效态Zn含量显著影响了果实Cd、Zn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5和0.573(P<0.01)。因此,在中低海拔黄壤区种植辣椒应重点关注其Cd、As含量,可通过活化土壤Zn达成Cd阻抗效果,以实现该类型土壤的安全利用。
    植物保护
    茶树对茶棍蓟马和茶小绿叶蝉抗性与叶片结构的关系
    孟泽洪, 杨春, 李帅, 陈正武, 周玉锋
    2022, 51(6):  94-10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0
    摘要 ( )   PDF (139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影响茶树品种抗虫性的叶片关键结构性状,快速鉴定茶树抗性品种,以12个不同抗性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叶片物理结构进行测量,结合相关系数分析12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和13个叶片微形态结构性状与茶树对茶棍蓟马和茶小绿叶蝉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茶棍蓟马茶树品种叶片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茸毛密度显著大于高感品种,气孔开放率显著小于高感品种;高感茶小绿叶蝉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叶片中草酸钙晶体数最少。相关性分析显示,气孔密度、叶片茸毛密度、草酸钙晶体密度、叶表蜡质纹饰形状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开度、气孔开放率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内气孔宽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栅栏组织密度与茶小绿叶蝉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无显著相关性。综合来看,茶树叶片结构与茶树对茶棍蓟马的抗性关联强于茶树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关联,叶片多个物理性状与茶树对茶棍蓟马抗性显著相关,气孔和茸毛是决定茶树品种抗茶棍蓟马与否的关键。
    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混用对麦田节节麦和多花黑麦草的防治效果
    吴仁海, 徐洪乐, 孙兰兰, 苏旺苍, 魏红梅, 薛飞, 鲁传涛
    2022, 51(6):  103-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1
    摘要 ( )   PDF (138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节节麦的高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评价了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混用的联合效应。室内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按照1∶1、1∶2、1∶3、1∶4、1∶6比例混用,对多花黑麦草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37.37、189.10、287.08、259.37、101.80,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比例为1∶2~1∶4混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甲基二磺隆与1、2、4、8倍的唑啉草酯混用对节节麦活性分别是甲基二磺隆单用的1.50、1.76、3.66、5.65倍。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1∶4 混用,使用剂量为(30+120)、(60+240)、(120+480)g/hm2 时对小麦鲜质量抑制率为10.28%~34.43%,添加安全剂吡唑解草酯能够将小麦药害缓解至与对照(喷施清水)相当。田间小区试验表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5%唑啉草酯EC 45~67.5 g/hm2混用对节节麦的防效为89.28%~91.83%,高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对节节麦的防效(83.28%)。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3%甲基二磺隆OD13.5 g/hm2+5%唑啉草酯EC 54 g/hm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鲜质量防效为99.79%,小麦增产17.43%。以上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混用防治节节麦、多花黑麦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园艺
    不同挂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延迟采收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
    娄玉穗, 张晓锋, 李政, 尚泓泉, 樊红杰, 吕中伟
    2022, 51(6):  111-11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2
    摘要 ( )   PDF (174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定阳光玫瑰葡萄延迟采收的合适挂果量和采收期,以9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每2个(F1)、3个(F2)、4个(F3)、5个(F4)新梢留1串果穗的4个处理,以1个新梢留1串果穗为对照(CK),比较各处理在延迟采收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及落叶后的枝条营养储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挂树时间的延长,果实软果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单粒质量、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挂果量的减少,果实软果率和枝条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单粒质量和果实硬度下降速度减慢,枝干全氮、全磷、全钾和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果实成熟后63 d,所有处理的软果率达到50%左右。CK、F1、F2、F3、F4的果实单粒质量比成熟期显著降低的时间分别为果实成熟后42、42、49、63、70 d。F2 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始终最高,在果实成熟后77 d 达到22.06%。综合果实品质和枝条营养积累情况,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黄河故道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挂树保鲜的适宜采收期为果实成熟后45 d左右(10月中旬),留果量为每3个新梢留1串果穗,即6.25~7.50 t/hm2
    石榴ZF-HD 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付鸿博, 李杰, 杨永超, 袁盛勇
    2022, 51(6):  119-12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3
    摘要 ( )   PDF (323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石榴(Punica granatum)全基因组的研究,鉴定了ZF-HD基因家族,以深入了解其基因功能。基于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15个PgZF-HD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在98~365个,PgZF-HD03和PgZF-HD04为酸性蛋白质,其余的家族成员均为碱性蛋白质,所有家族成员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超过70%的蛋白质定位在细胞核上。二级结构中,β-折叠所占比例最低,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将15个PgZF-HD 基因分成5类,分别为ZF-HDⅠ、ZF-HDⅡ、ZF-HDⅢ、ZF-HDⅤ和MIF,ZF-HDⅢ类别中包含了最多的PgZF-HD 成员,没有PgZF-HD基因被归到ZF-HDⅣ类别中。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发现,motif2和motif4高度保守且均含有多个高度保守的活性位点,ZF-HDⅡ类别中motif数量最多,motif8只在ZF-HDⅠ类别的基因中被鉴定到。大部分PgZF-HD基因只有1个外显子,基因结构简单,同一类别的基因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复制分析发现,15个PgZF-HD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石榴的8条染色体上,鉴定到3对基因存在大片段复制事件,不存在串联重复事件。启动子分析表明,PgZF-HD基因在植物激素响应、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UV-B 多光谱补光对多肉植物观赏特性与理化性质的影响
    阮文晓, 傅敏杰, 朱月清, 王云霞, 庄道山, 郑文, 张萼, 朱志玉, 朱祝军, 吴建国
    2022, 51(6):  126-13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4
    摘要 ( )   PDF (186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一种新型紫外多光谱补光灯对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多肉植物品种火祭、红宝石、熊童子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紫外多光谱补光(兼具UV-B波段)、普通补光(不含UV-B)和未补光(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3种多肉植物观赏特性与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新型紫外多光谱补光灯在冬春季多肉植物栽培上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紫外多光谱补光处理下3种多肉植物的单株质量、茎粗、花青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指标相比于普通补光和对照都有明显提高。紫外多光谱补光处理下火祭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降低43.77%,熊童子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18.75%。说明新型补光灯可有效提高3种多肉植物的观赏特性,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植物抗逆性。
    畜牧·兽医
    2020—2021 年市售马立克病疫苗的效价测定及质量评估
    郑鹿平, 滕蔓, 刘金玲, 罗琴, 楚钰淑, 王伟东, 张文凯, 罗俊
    2022, 51(6):  134-1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5
    摘要 ( )   PDF (338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和评估现有鸡马立克病(MD)疫苗的质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2020—2021年市场销售的9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1个批次MD疫苗产品进行病毒效价测定和对比分析,同时用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或RT-PCR 方法分别对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MD液氮苗中,3批进口或国产的CVI988单价液氮苗之间病毒效价无显著差异,2批不同品牌814单价液氮苗效价差异显著(P<0.05),2批不同品牌双价液氮苗(CVI988+HVT或814+HVT)病毒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但上述全部类型液氮苗产品的病毒效价均大于5 500 PFU/羽份,达到国标规定值2倍以上。然而,4批不同品牌HVT冻干苗的病毒效价均远低于产品说明书标注的2 000 PFU/羽份,仅为83.90~109.50 PFU/羽份。全部MD 疫苗产品的ALV和RE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这些产品洁净无污染。
    湘西呆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及曲线拟合
    秦溱, 李金龙, 周先文, 戴华林, 王晓清, 谈晨
    2022, 51(6):  144-1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6
    摘要 ( )   PDF (138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湘西呆鲤(Cyprinus carpio var.Xiangxi)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测量107尾湘西呆鲤的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厚(X4)、躯干长(X5)、头宽(X6)、头长(X7)、吻长(X8)、眼径(X9)、眼后头长(X10)、尾柄长(X11)、尾柄高(X12)、眼间距(X13)、侧线鳞(X14)、侧线上鳞(X15)、侧线下鳞(X16)等16项形态性状指标和体质量(Y)。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曲线拟合等方法,评价湘西呆鲤的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湘西呆鲤16项形态性状中,有14项与体质量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相关性较高的性状为体高(X3)>全长(X1)>体长(X2)>体厚(X4)>尾柄高(X12);体高(X3)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33),且全长(X1)、尾柄长(X11)、尾柄高(X12)等性状均通过体高(X3)对体质量(Y)的间接作用最大,按决策作用大小,体高(X3)的决策系数最大,R2X3)=0.651;引入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出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Y=-73.175+3.239X1+1.368X3+0.168X11+1.118X12;进一步对方程中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进行曲线拟合,体高(X3)的拟合优度最高,为0.964,曲线拟合方程:Y= 0.002X3 2.72。综上分析,湘西呆鲤体高是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关键性状,可作
    为后期湘西呆鲤体质量选育改良的重要辅助性状。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CSJMM-AS-GAC 的马陆葡萄病虫害识别研究
    王兴旺, 郑汉垣, 王素青
    2022, 51(6):  154-16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7
    摘要 ( )   PDF (410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马陆葡萄病虫害的识别准确率,有效地进行马陆葡萄病虫害防控,对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GAC)进行改进,通过引入动态系数函数将马陆葡萄病虫害图像边界区域与非边界区域进行精确划分,从而实现准确分割病虫害图像模糊和凹陷边界,提出并建立了精确分割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ASGAC)。接下来为了克服复杂背景下训练样本不足造成的误差,提出了Core损失函数,建立了Core-Softmax联合监督机制(CSJMM),从而确立了基于CSJMM的精确分割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CSJMM-ASGAC)。结果表明,CSJMM-AS-GAC训练集初始准确率为65.46%,验证集准确率为95.67%,测试集准确率为93.95%,Kappa系数达到0.913 8,召回率达到89.21%,CSJMM-AS-GAC对于马陆葡萄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到94.06%。CSJMM-AS-GAC的整体性能、识别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都优于常用的病虫害识别模型。
    香芹酮结合吨袋内循环施药模式对马铃薯贮藏效果及油炸薯片色泽的影响
    程建新, 葛霞, 田世龙, 李守强, 田甲春, 李梅
    2022, 51(6):  164-17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8
    摘要 ( )   PDF (181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高效地应用植物源马铃薯发芽调控剂香芹酮,针对贮藏小环境研发出一种吨袋+内循环聚丙烯(PP)通风管+吸油棉载药的施药模式,并考察香芹酮结合该模式处理对马铃薯贮藏效果和油炸薯片色泽的影响。在贮藏温度10℃的条件下,应用香芹酮对薯芽开始萌动的马铃薯进行处理,同时以不进行抑芽处理的4℃网袋贮藏(CK-4)和10℃吨袋贮藏(CK-10)的马铃薯为对照,处理后每6周测定马铃薯的芽长、发芽率和失重率,并在贮藏末期对马铃薯腐烂率、贮藏品质和油炸薯片色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贮藏9个月,CK-4和CK-10发芽率均为100%,而香芹酮处理马铃薯未发芽,失重率和腐烂率分别较CK-10降低14.90、23.01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较CK-4降低59.86%,且得到的油炸薯片色泽最好。综上,香芹酮结合吨袋内循环施药模式处理能显著抑制马铃薯发芽,降低腐烂率和失重率,保持贮藏品质;相比低温贮藏,在抑制马铃薯发芽的同时,能够将还原糖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避免了马铃薯的“低温糖化”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对马铃薯具有较好的贮藏效果与应用潜力。
    肉桂醇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郭洪辉, 张峰, 谢全灵, 张廷贵, 刘雯, 黄延俊, 周培琛, 茅中一, 洪专
    2022, 51(6):  172-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6.019
    摘要 ( )   PDF (21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肉桂醇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以海带中提取的海藻酸钠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肉桂醇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醇微胶囊,并添加于卷烟制品中。制备的肉桂醇微胶囊样品中,肉桂醇含量为27.2%,包埋率为82.1%,平均粒径为8.1 μm。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肉桂醇微胶囊进行结构表征,发现肉桂醇能有效包埋于微胶囊中。将肉桂醇微胶囊添加于卷烟滤棒中进行感观评价,结果显示,最适宜的肉桂醇微胶囊添加量为50 mg/支,具有增强卷烟香韵,改善烟气的细腻、柔和度,增加润感的作用,且逐口释放均匀稳定;放置60 d时,抽吸过程总烟气中肉桂醇含量从初始的2.34 μg/支缓慢下降到2.08 μg/支,贮存的稳定性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