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雷涌涛,隆文杰,周国雁,蔡 青,伍少云
    2016, 45(1):  1-7. 
    摘要 ( )   PDF (9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省16个地州(市)78个县(市)都分布有糯玉米地方品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至今仍种植有被公认为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状的地方糯玉米品种四路糯。从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生态型或多样性、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型特征、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回顾了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对云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了勐海四路糯玉米与缅甸糯玉米、锡金原始玉米的关系,以及糯玉米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非生物胁迫下植物根系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刘海臣,杨文军,张春兰,霍红雁,王 澜,张继星
    2016, 45(1):  8-14. 
    摘要 ( )   PDF (7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生物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探讨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研究植物抗逆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开展逆境胁迫耐受性植物育种有着重要意义。综述了植物根系在非生物胁迫下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非生物胁迫下植物根系蛋白质水平的动态变化,描述了特定蛋白质网络及其相关应答机制,并对非生物胁迫下植物根系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避雨栽培微环境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曹 锰,郭景南,高登涛,孙晓文,魏志峰
    2016, 45(1):  15-19. 
    摘要 ( )   PDF (6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避雨栽培在有效减轻病害的同时,对果实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避雨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等微环境条件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角度,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微环境变化与葡萄果实糖、酸、芳香物质、酚类物质、着色等主要果实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接头分子在TLRs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婷婷,刘 阳,苏永超,杜立银,王立伟
    2016, 45(1):  20-23. 
    摘要 ( )   PDF (4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接头分子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发动和调节先天与后天免疫反应的信号传导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与Toll样受体相结合后,其下游激酶和转录因子传导信号,激活细胞内核转录因子调控作用元件。TLRs接头分子的共同特征是含有TIR结构域,不同TLRs家族成员可依赖于一个或多个接头分子传导信号。对目前已确认的MyD88、MAL/TIRAP、TRIF、TRAM和SARM 5种接头分子在TLRs信号传导途径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接头分子在TLRs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opaque-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和膨爆特性的影响
    周 强,史庆玲,董永彬,李彦伟,邓 飞,马智艳,乔大河,李玉玲
    2016, 45(1):  24-28. 
    摘要 ( )   PDF (13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opaque-2o2)基因导入到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中,分析了o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及膨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高效地将o2基因导入到爆裂玉米自交系;在BC3F2群体中o2爆裂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比野生型降低0.34%~3.97%,百粒膨化体积比野生型减少17.50~96.50 mL;爆花率比野生型降低25.00%~98.00%;膨化倍数比野生型减少1.50~10.24 mL/g;而o2基因对爆裂玉米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因此,o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和膨爆特性影响较大。
    喷施不同叶面肥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爱忠,李鹏程,刘敬然,董合林,孙 淼,王晓茹
    2016, 45(1):  29-35. 
    摘要 ( )   PDF (1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棉生长前期合理施用叶面肥的方法,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尿素、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钾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喷施清水),喷施叶面肥可加快植株生长速率,提高生物量积累量,增大叶面积。苗期喷施10 g/L尿素处理的棉株生长状况优于喷施等氮含量硝酸铵处理的棉株,但蕾期两处理差异不显著。根据喷施尿素质量浓度与棉株总干质量的函数关系,获得苗期最佳喷施尿素质量浓度为11.1 g/L,蕾期理论最佳喷施尿素质量浓度为49.1 g/L;虽然单一喷施5 g/L磷酸二氢钾效果逊于喷施10 g/L尿素,但是二者配合喷施效果最佳。综上,棉花前期配合喷施10 g/L尿素+ 5 g/L磷酸二氢钾的叶面肥能够为棉株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增大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生长,为后期开花结铃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源多倍化对拟南芥减数分裂前期Ⅰ过程的影响
    李云玲,田保明,杨 妍,毋瑞华,师恭曜,位 芳
    2016, 45(1):  36-41. 
    摘要 ( )   PDF (1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同源多倍化对拟南芥减数分裂前期Ⅰ过程的影响,以哥伦比亚生态型(Columbia)二倍体拟南芥为试验材料,经0.2%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学方法鉴定倍性,获得同源多倍体拟南芥;分析同源多倍体拟南芥的形态特征,利用荧光显微观察不同倍性拟南芥的减数分裂前期Ⅰ过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与减数分裂前期Ⅰ过程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二倍体拟南芥相比,在细胞学水平上,不同倍性拟南芥的减数分裂过程基本一致;在分子水平上,多倍化对拟南芥减数分裂产生一定影响,同源重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上调或下调的变化,且功能相关或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
    田间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吕志伟,张令瑄,王 瑾,王杰飞,张文会
    2016, 45(1):  42-45. 
    摘要 ( )   PDF (5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模拟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花期株高、干质量分别降低21.8%、77.0%,鼓粒期分别降低18.9%、20.8%;总体使大豆叶片的类黄酮、MDA含量增加,其中分枝期分别增加61.7%、35.2%,花期分别增加28.9%、37.4%,鼓粒期二者增加均不显著;使大豆分枝期、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23.2%、35.9%和20.8%,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对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使分枝期叶绿素含量降低19.4%,但对ΦPSⅡ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抑制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使得CO2利用率下降,最终抑制了大豆生物量。
    不同生态环境下野生大豆根解剖结构演化研究
    高 伟,陆静梅,段 肖,吴东梅,李 岩,刘丹丹
    2016, 45(1):  46-49. 
    摘要 ( )   PDF (1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野生大豆,即:野生大豆2013-001-01(盐生环境)和野生大豆2013-001-02(中生环境)为试材,基于结构植物学角度,应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供试的野生大豆根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大豆属植物颉颃盐逆境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2013-001-02根的维管柱为五原型,2013-001-01根的维管柱已经演化为四原型,相对于2013-001-02,2013-001-01根的皮层较完整,韧皮纤维发达且形成“韧皮屏障”,次生木质部导管数量较多且存在侵填体,导管的傍管薄壁细胞较大且数量较多,射线径向长度相对较短。研究证明:野生大豆2013-001-01植物的根已经演化出颉颃盐逆境解剖结构。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驻豆12的选育
    任秀荣,赵景云,苗任重,刘志强,王建立,朱伟岭
    2016, 45(1):  50-52.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驻豆1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以驻豆5021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1.8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8.77%;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61.7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63%,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24%,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400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海藻寡糖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运红,孙克刚,杜 君,和爱玲,张起义
    2016, 45(1):  53-56. 
    摘要 ( )   PDF (5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海藻寡糖(ADO)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ADO增效尿素产业化及其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等施氮水平下,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ADO增效尿素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及产量均显著增加。ADO增效尿素处理的水稻精米率、整精米率及稻米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其中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1.82%、10.83%、7.59%;消减值显著低于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其中较普通尿素处理下降36.02%;此外,稻米透明度、胶稠度、碱消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也高于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于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综上,ADO增效尿素可促进水稻增产,对水稻品质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辽宁植烟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调查与评价
    黄五星,白晓婷,许自成,邵惠芳,王龙宪,焦敬华
    2016, 45(1):  57-60. 
    摘要 ( )   PDF (4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辽宁植烟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状况,对辽宁省10个植烟县(市)土壤的As、Hg、Pb、Cd、Cr、Cu和Ni 7种重金属含量及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2种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与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辽宁植烟区整体还是各个县(市),土壤重金属Cr、Ni、Cu、As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Hg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Pb含量整体分别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一级标准,仅个别地区处于一级、二级标准。无论辽宁植烟区整体还是各个县(市),土壤HCH和DDT残留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中As、Hg、Pb、Cd、Cr、Cu、Ni及HCH、DDT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重金属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60,农药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042,两者均小于0.7。可见,辽宁植烟土壤处于清洁水平,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潼关县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
    胡 明,韩 晨,杨秀英,权轻舟,马耀斌
    2016, 45(1):  61-64,70. 
    摘要 ( )   PDF (1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3年渭南市潼关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测定的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数据,对潼关县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当地合理施肥、提高粮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潼关县土壤pH值为8.47,属于碱性,呈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56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2.02、16.26、149.98 mg/kg,其中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处于低肥力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肥力水平。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均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从空间分布来看,潼关县土壤pH值总体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由南向北递减,且西南角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总体表现为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
    几种园林植物生理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徐景文
    2016, 45(1):  65-70. 
    摘要 ( )   PDF (15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郑州城区道路中几种园林绿化植物为试材,研究和比较了其生理特性和土壤酶活性,为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及合理的生态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对于SOD、POD、CAT活性,草本、灌木、乔木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对于PAL、PPO活性,草本植株显著高于灌木和乔木。植物根区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其中土壤脲酶活性在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土壤酸性磷酸酶、转化酶、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草本和乔木显著高于灌木。几种园林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同一土层,总体表现为出草本>乔木>灌木,局部有所波动。
    植物保护
    碳源对StSte12基因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发育的影响
    张运峰
    2016, 45(1):  71-75. 
    摘要 ( )   PDF (1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葡萄糖、蔗糖、乳糖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分别培养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和StSte12基因RNAi阳性转化子,研究碳源对StSte12基因调控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发育的影响,为阐明StSte12基因的功能和病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StSte12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发育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StSte12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后,菌丝的生长势变弱,颜色变浅,生长速度显著下降,产孢量显著降低。4种供试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对StSte12基因调控菌丝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最大,蔗糖最小;乳糖对StSte12基因调控分生孢子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而其他3种碳源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酵母SOD1基因缺失突变体应答真菌细胞壁抑制剂CFW的转录组学分析
    张小华,刘向勇,卞伟华,徐岩艳,许 聪
    2016, 45(1):  76-79. 
    摘要 ( )   PDF (7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材料,采用酵母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缺失(sod1Δ)对酵母细胞应答真菌细胞壁抑制剂钙荧光白(CFW)全基因组转录表达谱的影响,为揭示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调控机制以及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改造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CFW (10 μg/mL) 处理1 h后,与野生型酵母细胞相比,sod1Δ酵母细胞中211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97个基因表达上调、114个基因表达下调)。随机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分析结果一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壁、细胞代谢、蛋白质合成、细胞防御以及大量功能未知蛋白。以上结果表明,SOD1基因缺失可显著改变酵母细胞应答真菌细胞壁抑制剂CFW胁迫的全基因组转录表达谱。
    新烟碱类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安全性
    韩 松,刘爱芝,郭小奇,梁九进
    2016, 45(1):  80-83. 
    摘要 ( )   PDF (7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60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危害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对油菜苗期蚜虫始盛期至减退期的防治效果达98.98%~100.00%,对油菜返青至花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61%~98.51%,最终使油菜产量增加17.47%~27.19%,且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处理油菜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合分析,播种期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不仅对油菜安全,可高效防控油菜蚜虫危害,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产品中农药残留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苯磺隆在河南主要土壤类型中的吸附特性
    张荷丽,李长滨,崔丽伟
    2016, 45(1):  84-87. 
    摘要 ( )   PDF (8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平衡振荡法进行了苯磺隆在黄棕壤、砂姜黑土、褐土、潮土等河南省4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了各自的吸附常数,以期明确苯磺隆在河南省主要土壤类型中的吸附特性,为其合理使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4种供试土壤中苯磺隆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呈现“前快后慢”的趋势,黄棕壤中饱和吸附量(32%)、吸附常数(2.414 5)均最大,潮土中(21%、0.543 2)均最小。吸附常数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相关性顺序为: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苯磺隆在4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均符合Freundich模型,吸附自由能的变化均小于40 kJ/mol,以物理吸附为主。
    小麦全蚀病菌拮抗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9菌株产芽孢条件优化
    孔少元,吕纪涛,张冬冬,王世英
    2016, 45(1):  88-91. 
    摘要 ( )   PDF (5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Z-9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以芽孢产率和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Z-9菌株摇瓶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黄豆饼粉和MnSO4·H2O、MgSO4·7H2O。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1.0%、黄豆饼粉2.0%、MnSO4·H2O 0.04%、MgSO4·7H2O 0.04%、Na2HPO4·2H2O 0.4%、NaH2PO4·2H2O 0.2%;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5,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37 ℃培养36 h。优化后发酵液的芽孢数量为1.60×109 c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3.7倍,芽孢产率达到96.5%。
    防治烟草靶斑病药剂的筛选
    王潮钟,黄 翯,董 雪,苏燕妮
    2016, 45(1):  92-95.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出对烟草靶斑病防治效果好的药剂,选用70%甲基硫菌灵等15种不同的药剂对烟草靶斑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抑菌试验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各种药剂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20%噻氟酰胺SC(满穗)等13种药剂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可用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在辽宁丹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烟草靶斑病的相对防效在50%以上,其中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和20%噻氟酰胺SC(满穗)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且持效时间长,第1次施药7 d后对烟草靶斑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46.71%和46.56%,第2次施药7 d后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6.95%和72.33%。可见,这2种药剂适合于丹东地区防治烟草靶斑病。
    园艺 林学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旱砂地籽瓜/花生间作模式评价
    刘 斌,安 力,刘 涛,蒋志荣
    2016, 45(1):  96-99. 
    摘要 ( )   PDF (5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甘肃中部地区旱砂地籽瓜连作障碍严重的现象,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旱砂地新型种植模式(籽瓜/花生间作模式)下3种花生间作密度(株距40 cm、50 cm、60 cm)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等权重、权重侧重籽瓜产量和产籽率、权重侧重经济效益下,花生间作密度为株距60 cm的关联度均为最大,分别为0.718 0、0.692 3 和0.730 8,株距为40 cm次之,分别为0.657 3、0.647 0和0.662 4。表明花生间作株距60 cm为该间作模式的最佳种植密度。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韭菜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艳华,倪 蕾,罗未蓉,孙涌栋,王广印
    2016, 45(1):  100-103. 
    摘要 ( )   PDF (5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适合韭菜水培的营养液配方,以平韭八号、赛松2个韭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Hoagland营养液配方(T1)、日本千叶农试葱营养液配方(T2)、绿叶菜通用营养液配方(T3)和叶菜营养液配方(T4)对韭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平韭八号来说,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T2>T3>T1>T4,脯氨酸含量表现为T1>T3>T4>T2,MDA含量表现为T4>T3>T1>T2,SOD活性表现为T2>T4>T3>T1,POD活性表现为T2>T3>T4>T1;对于赛松来说,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T3>T2>T1>T4,脯氨酸含量表现为T4>T3>T1>T2,MDA含量表现为T1>T4>T3>T2,SOD活性表现为T2>T1>T3>T4,POD活性表现为T2>T1>T4>T3。总体上,T2配方中,2个韭菜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MDA含量最低、SOD和POD活性最高,较为适宜韭菜水培。
    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
    吕伟奇,张 霁,赵艳丽,王元忠
    2016, 45(1):  104-107,142. 
    摘要 ( )   PDF (7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flavidum Ell.et EV.)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利用红外技术对其进行产地鉴别,为黄硬皮马勃的资源鉴别提供基础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仪采集4个不同产地共40个黄硬皮马勃样本的红外光谱,每个样本平行扫描3次,取平均值。随机选择12个样本作为验证集,其余作为校正集,采用1 800~500 cm-1波段的光谱数据,对比多种预处理方法,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ND(7∶[KG-*2]3)+SD+MSC(ND为诺里斯导数平滑,SD为二阶导数,MSC为多元散射校正)构建的判别模型性能最佳,验证集样本的分类准确率和校正集样本的回判准确率均达到100%,模型鉴别效果良好,可靠性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能有效鉴别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细根及草根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
    董慧霞,李贤伟
    2016, 45(1):  108-113. 
    摘要 ( )   PDF (1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退耕还林后2种不同草本层(自然草、黑麦草)模式下的4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柱法对林地细根和草根按照0~10 cm(上层)、10~20 cm(中层)、20~30 cm(下层)3个土壤层次,2个径级(0~1 mm,1~2 mm)进行每月1次、为期1 a的草根和细根生长及死亡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式林地内,2个径级活细根的生物量,基本为上层>中层>下层,黑麦草林地在上、中、下层变化趋势均比自然草林地明显,0~1 mm细根上层有明显的年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谷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7月;2个径级死细根的生物量,0~1 mm径级为上层>中层>下层,1~2 mm径级则全年均为中层>下层>上层,黑麦草林地变化同样比自然草林地明显。2种模式内3层0~1 mm、1~2 mm 活细根与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为5∶[KG-*2]1。2种模式草根的生物量上层峰值也都出现在5月和9月,与0~1 mm细根上层相同,谷值则出现在8月。草根的年平均生物量,黑麦草仅在上层和中层分布,每层的自然草根系生物量都比黑麦草根系生物量大得多,上层是黑麦草的3.6倍,中层是黑麦草根系的4.6倍。人工种植的黑麦草林地细根生物量(0.614 t/hm2)较自然草林地生物量(0.465 t/hm2)高,但细根和草根合在一起后,自然草林地比黑麦草林地高。在自然草林地内,草根占据了0~2 mm根系生物量的53.4%,可见,就0~1 mm的根系来说,在造林初期,生物量在自然条件下要比人为干扰环境下大得多。
    广玉兰在自然降温条件下的光合响应机制研究
    陈丽培,王国霞,杨玉珍,刘艳萍,刘瑞霞
    2016, 45(1):  114-118. 
    摘要 ( )   PDF (8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郑州市15年生广玉兰的叶片为材料,运用 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秋冬季广玉兰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研究其在秋冬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光合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秋冬季节,随着平均气温的下降,广玉兰叶片的Pn、Gs、Tr均呈下降趋势,Ci则呈上升趋势。在温度下降过程中,广玉兰叶片仍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并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即Pn、Gs、Tr的日变化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Ci日变化呈“V”字型曲线,Pn不存在“午休”现象。
    畜牧·兽医
    猪伪狂犬病毒gB和g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表达及活性测定
    张 冲,刘 芳,赵 东,邓瑞广,张改平,李学伍
    2016, 45(1):  119-123. 
    摘要 ( )   PDF (9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猪伪狂犬病毒gB和gC蛋白的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分别设计gB和g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扩增引物,利用融合PCR技术,将gB和g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有机地融合为gB-C表位编码序列。将融合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1.0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gB-C能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8 ku;经Western blot鉴定分析,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PRV阳性血清均能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表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gB-C,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
    鸭新城疫病毒M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多抗制备
    王安平,朱善元,吴双,王永娟,左伟勇,洪伟鸣
    2016, 45(1):  124-126. 
    摘要 ( )   PDF (6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制备鸭源新城疫病毒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根据鸭新城疫病毒M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T-PCR方法扩增出M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成功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9 ku。将目的蛋白切胶免疫ICR小鼠,制备重组蛋白的多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制备的多抗血清能与鸭新城疫病毒感染的SPF鸡胚尿囊液总蛋白发生特异反应。以上结果表明,M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成功表达,且制备的鼠多抗血清可以用于M蛋白的检测。
    豫西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毛福超,郁 川,韩 璐,韩于佩,刘文慧,刘 静
    2016, 45(1):  127-130. 
    摘要 ( )   PDF (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豫西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从豫西地区养鸡场采集130份疑似大肠杆菌病料样品,按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98株鸡源大肠杆菌,确定86株细菌分属14个血清型,其中以O14、O141O78、O88血清型为主,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0.93%、16.28%、13.95%、9.30%。利用K-B 法药敏试验检测大肠杆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最高(95.92%),其次为四环素(83.67%)、氨苄西林(81.63%)、萘啶酸(77.55%)、恩诺沙星(69.39%),对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B敏感。大部分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种类最多的菌株对18种抗生素耐药,9~14重耐药菌株有76株,占77.55%。可见,豫西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禽类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Tetheri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盈辉,王 青,徐彦召,孙林霞,张庆帅,徐亚茹,田 柳
    2016, 45(1):  131-134. 
    摘要 ( )   PDF (14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猪Tetherin基因的功能,应用RT-PCR手段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猪肺脏组织扩增得到猪源Tetherin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并进行测序,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将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其他来源的Tetherin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真核转染的方法研究其在MARC-145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猪源Tetherin基因全长534 bp;猪源Tetherin蛋白与牛、绵羊、猫、人、黑猩猩、猫头鹰、猕猴Tetherin蛋白同源性分别为41.5%、44.1%、42.3%、43.7%、45.4%、35.6%、42.1%; 猪源Tetherin蛋白为跨膜蛋白,该蛋白定位在MARC-145细胞的细胞膜中。
    郑州市宠物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表型与耐药谱型分析
    兰亚莉
    2016, 45(1):  135-137. 
    摘要 ( )   PDF (5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郑州市宠物源大肠杆菌的生物被膜表型与耐药谱型,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改良结晶紫法对19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率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表明,弱生物被膜表型菌株比例最高,占63.4%;耐药谱多样性是造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但耐药谱中抗菌药物种类对生物被膜表型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猪肺疫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
    冯晓,乔 淑,李国强,钱少俊,赵巧丽,周 萌,胡 峰,郑国清
    2016, 45(1):  138-142. 
    摘要 ( )   PDF (7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在动物疫病定量预测上的效果,以便为动物疫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广西2007—2013年的猪肺疫月发病率时间序列,进行了SVR模型预测猪肺疫月发病率效果的研究。首先,以自相关函数法和Cao方法相结合,确定该时间序列的时间延迟为2,嵌入维数为6,并对其进行相空间重构;然后,依据主分量分析(PCA分布)方法判定该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表明其在重构相空间中进行分析预测是可行的;最后,基于相空间重构结果构建SVR模型,分别采用网格搜索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运用遗传算法优化SVR模型参数预测效果最优,平均绝对偏差(MAD)为0.043、均方误差(MSE)为0.003、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0.202。可见,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SVR模型对猪肺疫发病率的预测是可行有效的。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绞股蓝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李传民,曹 健,张慧茹,兰亚莉
    2016, 45(1):  143-146. 
    摘要 ( )   PDF (6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活性作用,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产胞外多糖的效果。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检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时间、接种量、碳源、氮源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周期为8 d,最佳接种量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优化后发现,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8 d、接种量5%、葡萄糖添加量40 g/L、酵母粉添加量5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71.40 mg/L。
    香椿籽蛋白质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功能性质比较
    杨 慧,王赵改,陈丽娟,史冠莹
    2016, 45(1):  147-151. 
    摘要 ( )   PDF (7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盐提2种方法对香椿籽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所提取香椿籽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提法优于水提法,且最佳提取条件为:NaCl浓度1.53 mol/L、提取时间70 min、料液比1∶〖KG-*2〗45、温度 20 ℃、功率240 W,此时蛋白质提取率为58.18%,较水提法提高了31.68个百分点。功能特性结果显示,盐提香椿籽蛋白质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持水性均极显著高于水提香椿籽蛋白质(P<0.01),而乳化性(P<0.01)、持油性(P<0.01)、乳化稳定性(P<0.05)显著低于水提香椿籽蛋白质。
    基于多时相GF-1遥感影像的作物分类提取
    贺 鹏,徐新刚,张宝雷,李振海,金秀良,张秋阳,张勇峰
    2016, 45(1):  152-159. 
    摘要 ( )   PDF (20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遥感影像数据对作物分类提取的精度,更多地反映作物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物候差异,以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分区与决策树分层分类相结合的作物遥感分类方法,利用2014年高分一号卫星(GF-1)WFV遥感影像数据(4景)开展主要作物的识别分类提取。首先,结合实地调查与影像光谱特征信息的总体分布,将研究区分割成3个子区域(西南区、北部区和东南区);其次,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序列,分析主要作物的反射光谱和植被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决策树分层分类的主要作物遥感分类模型,成功提取了赵光农场主要作物的空间种植信息。结果表明,2种分类方法的精度都很高,总体精度均在97.00%以上,Kappa系数均在0.900 0以上。分区分类更优于整幅图像非分区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8.10%,Kappa系数达到0.960 7;非分区分类总体精度为97.50%,Kappa系数为0.948 3。研究表明,基于分区与决策树分类法相结合的作物分类结果精度,明显优于不使用分区分类的结果。由分区与决策树分层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黑龙江垦区主要种植作物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