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目录
    2024, 53(7):  0. 
    摘要 ( )   PDF (459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冯培媛, 董悦, 焦紫岚, 陈敏, 孔维儒, 冉杰, 李培富, 田蕾
    2024, 53(7):  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1
    摘要 ( )   PDF (31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析盐胁迫下粳稻种质苗期Na+、K+分布特征,筛选耐盐优异种质,发掘离子平衡相关位点,以181份粳稻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耐盐级别(STS)、地上部Na+含量(SNC)、地上部K+含量(SKC)、根系Na+含量(RNC)、根系K+含量(RKC),计算地上部Na+/K+(SNK)、根系Na+/K+(RNK)及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TS、SNC、RNC、SKC、RKC、SNK、RNK 7个指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介于23.7%~70.5%;相关性分析表明,SNC与RNC、SNK、RNK呈极显著正相关,RNC与SNK、RNK呈极显著正相关,SKC与RKC呈显著正相关,与SNK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9.545%;参照D值筛选到Bertone、Cigalon、Banat2951、早糯稻和沈农2号5份耐盐种质,加合1号、越光、幸实、山福利亚和千重浪为盐敏感种质。共检测到16个InDel位点,32个等位变异,贡献率为10.82%~20.57%。其中,与RNC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有9个,分布于水稻第1、4、6、8、9、11号染色体上;与RNK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有7个,位于水稻第4、5、6、7、9、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11.04%~18.79%。等位变异6IM20.68Mb-2在以上2个指标中被同时检测到。与RNK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9IM20.21Mb表现为3个单倍型,Hap1的RNK显著低于Hap2和Hap3,是1个耐盐优异单倍型。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李志, 路浩冉, 杨官官, 李鸿萍, 王群, 李潮海, 周国涛, 卢春光, 张永恩
    2024, 53(7):  10-2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2
    摘要 ( )   PDF (81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 ℃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上的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57—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010年以后,高温热害呈现频发趋势,且连续型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为1960年代和2010年以后,且1960年代以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为主,2010年以后以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豫东、豫南地区较高,豫西、豫北较低的特征。高温热害高风险地区分布于南阳市南部、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商丘市东部,低风险地区分布于安阳市、濮阳市和鹤壁市。在高温热害类型上,商丘市南部更容易发生连续型高温热害;漯河市和周口市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轻度高温热害,南阳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驻马店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重度高温热害。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 矮秆基因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遗传解析
    李晓德, 杨宇昕, 朱宸甲, 李俣佳, 陈树林, 殷贵鸿, 董纯豪, 王道文, 张坤普
    2024, 53(7):  21-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3
    摘要 ( )   PDF (17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4 个主要矮秆基因[Rht1(Reduced height 1)、Rht2、Rht8Rht24]的分子标记对219 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矮秆基因Rht1、Rht2、Rht8Rht24 在周8425B 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4.52%、100.00%、42.01%和97.26%。在219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单独存在某一矮秆基因的类型,各矮秆基因均以组合形式存在,4 个矮秆基因的组合类型共有7 种,分别为Rht1+Rht2、Rht2+Rht8、Rht2+Rht24Rht1+Rht2+Rht8Rht1+Rht2+Rht24Rht2+Rht8+Rht24Rht1+Rht2+Rht8+Rht24,以Rht1+Rht2+Rht24 组合分布频率最高,为53.42%;Rht2+Rht8 组合分布频率最低,为0.46%。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8基因的降秆作用最强,Rht1基因最弱;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1+Rht2 组合降秆作用最强,Rht1+Rht2+Rht8 组合最弱。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2基因型小麦产量最高,株高为77.38 cm;Rht8 基因型小麦产量最低,株高为76.71 cm。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2+Rht8 组合产量最高,株高为78.21 cm;Rht1+Rht2 组合产量最低,株高为75.85 cm。产量相关性状与4个矮秆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升株高有利于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增加收获指数,实现产量增加。筛选出3份产量较高的小麦材料,分别是郑麦103、存麦13和中育1220,其株高分别为82.79 cm、78.71 cm和82.50 cm,矮秆基因组合均为Rht1+Rht2+Rht24
    埃洛石纳米管对铜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敬营, 王佳旭, 陈丽娜, 王秀平
    2024, 53(7):  28-3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4
    摘要 ( )   PDF (37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培条件下设置3个铜(Cu)处理[20 mg/L Cu2+(20Cu)、50 mg/L Cu2+(50Cu)和100 mg/L Cu2+(100Cu)],研究外源添加50 mg/L埃洛石纳米管(HNTs)对Cu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气孔大小、叶绿体色素含量、根系氧化损伤、植株内Cu2+含量的影响,以期为HNTs缓解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添加HNTs显著提高了Cu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20Cu+HNTs、50Cu+HNTs、100Cu+HNTs 处理株高分别提高了13.10%、26.45%、28.30%,根长分别提高了62.87%、56.68%、92.34%;外源添加HNTs显著提高了Cu胁迫下小麦幼苗干、鲜质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根系活力,降低了根系氧化损伤程度,其中,叶绿素a含量分别提高了34.34%、18.09%、54.76%,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了44.83%、25.93%、43.75%,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38.16%、339.48%、453.56%;与100Cu 处理相比,100Cu+HNTs 处理小麦幼苗根系、叶片中Cu2+含量分别降低了19.18%、37.02%。综上,外源添加HNTs能够降低小麦幼苗中Cu2+含量,缓解重金属Cu对小麦幼苗的毒性,促进其生长。
    河南省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分析与评价
    张会芳, 燕照玲, 刘海礁, 段俊枝, 陈海燕, 郭燕, 王楠, 杨翠苹, 齐红志
    2024, 53(7):  35-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5
    摘要 ( )   PDF (12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联合体试验是当前我国农业形势下拓宽作物品种审定试验渠道重点推进的新措施,为深入了解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掌握其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概况,以近3 a(2021—2023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为对象,将联合体试验品种与省统一试验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21—2023年河南省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合计355个,其中,联合体试验品种187个。联合体试验容量呈上升趋势,品种数量占比由2021年的48.3%上升到2023年的61.2%;试验组别单一,主要为冬水组。冬水组小麦中,申请者独立申请品种时,联合体试验品种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较省统一试验高,个人申请则更倾向于参加省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小麦农艺性状与省统一试验相比差异前期大后期小,7个农艺性状中2021年有5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023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品质性状差异相对较小,但也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规律,7个品质性状中2021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2023年均不显著。联合体试验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及多样性整体上均大于省统一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4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转化为7个主成分,其反映了81.51%的原始信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0位的品种中,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小,2021、2023 年分别有5、14 个,分别占当年全部联合体试验品种数量的9.3%、17.9%;省统一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大,2021、2023年分别有4、5个,分别占当年全部省统一试验品种数量的19.0%、35.7%。综上,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在不断提升,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品种综合评价得分与省统一试验差距缩小,相关部门未来可根据市场调整优化试验组别,聚焦联合体试验通道问题,推进联合体试验高质量发展。
    打顶和激素对上部烟叶烟碱的影响及源库关系分析
    王玉华, 王德权, 王玉林, 张杨, 董小卫, 熊莹, 刘中庆, 孙延国
    2024, 53(7):  44-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6
    摘要 ( )   PDF (26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打顶和激素调控烤烟烟碱合成与积累的生理机制,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打顶措施与激素互作处理对烤烟根系、上部叶片性状,上部叶烟碱、总氮含量,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烟碱合成与运输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烟碱积累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打顶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烟碱含量与积累量,分别是不打顶处理的1.41倍、1.85倍;不打顶时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显著增加烟碱含量,增幅为14.60%,喷施N-1-氨甲酰苯甲酸萘酯(NPA)显著降低烟碱含量,降幅为10.01%;打顶后喷施水杨苷异羟肟酸(SHAM)、萘乙酸(NAA)显著降低烟碱含量,降幅分别为23.07%、16.92%。茉莉酸(JA)对根系发育的影响有限,主要通过直接调控烟碱合成与转运基因的表达促进烟碱合成,而生长素(IAA)主要通过调控根系发育间接影响烟碱合成与积累。通径分析显示,根系性状中根尖数对烟碱积累的直接作用最大,根表面积对烟碱积累的总作用最大,是影响烟碱合成的主要“源”指标;叶片性状中叶面积对烟碱积累的直接作用最大,叶干质量对烟碱积累的总作用最大,是影响烟碱积累的主要“库”指标。综合分析,打顶后根系IAA含量提高,促进根尖数的增加,即增加了烟碱合成“源”数量,同时增强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促进氮代谢与氮吸收;打顶后根系JA含量增加,直接增强烟碱合成与转运基因PMTQPT、A622 NUP1 的表达,提高了烟碱合成强度;此外,打顶促进叶面积、叶干质量等“库”容的增大,提高了烟碱积累效率。
    茶树根系发育及生长素对不同氮形态的响应
    黄双杰, 李梦真, 罗金蕾, 常亚丽, 张亚丽, 郭桂义
    2024, 53(7):  54-6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7
    摘要 ( )   PDF (23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茶树信阳10号和中茶108为试材,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形态[铵硝比(NH4+∶NO3-)分别为4∶0、3∶1和0∶4]下茶树生物量、氮含量、根系发育、生长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旨在揭示不同氮形态下茶树根系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信阳10号在铵硝比3∶1下,根系和地上部干质量最高,根系氮含量最高。与单独供铵(4∶0)相比,信阳10号在铵硝比3∶1时,不定根显著伸长,侧根长和密度无显著变化,根系IAA含量显著增加,叶片IAA含量显著降低。与信阳10号不同,与单独供铵相比,中茶108在铵硝比3∶1下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显著减少,不定根长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侧根长显著伸长,侧根数目和侧根密度显著降低,IAA含量在根系中显著减少,叶片中无显著变化。qRT-PCR结果表明,铵硝比3∶1下,信阳10号根系生长素合成基因CsTSA、CsNIT1,运输基因CsPIN3a、CsPIN3b 和响应基因CsARF3、CsIAA27 表达显著上调;中茶108 根系生长素合成基因CsNIT1、CsNIT2,运输基因CsABCB4和响应基因CsARF1、CsARF3、CsARF5、CsARF6表达显著下调。综上所述,信阳10号和中茶108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前者耐NO3-,适宜生长在铵硝比3∶1下,后者不耐NO3-,适宜生长在纯铵营养条件下;铵硝比3∶1下,生长素向信阳10号根系运输增加和向中茶108根系运输减少,可能是不同茶树根系对氮素形态响应不同的生理机制之一。
    丹参HD-ZIP 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李万, 成瑞星, 党鑫
    2024, 53(7):  66-7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8
    摘要 ( )   PDF (68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响应高温胁迫的HD-ZIP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对丹参全基因组的HD-ZIP基因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以天丹1号为材料,通过qPCR技术检测了丹参HDZIP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丹参全基因组中包含44个HD-ZIP基因(SmHD-ZIP),不均匀地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SmHD-ZIP可分为HD-ZIP Ⅰ、HD-ZIP Ⅱ、HD-ZIP Ⅲ和HD-ZIP Ⅳ 4个亚家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80~982 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0.947~109.620 ku。SmHD-ZIP均为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绝大多数不含信号肽,等电点为4.48~10.91,且几乎都在细胞核表达,蛋白质稳定性较差。44个SmHD-ZIP 基因中有10个基因复制事件,均为纯化选择。结构和模体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亚家族成员的外显子数目基本一致,HD-ZIP Ⅲ亚家族成员的外显子数目最多,模体数也最多。模体1、6是SmHD-ZIP的保守模体,模体10、11、12、13、15为HD-ZIP Ⅲ亚家族特有,模体5为HD-ZIP Ⅳ亚家族特有。通过分析高温(37 ℃)胁迫下SmHD-ZIP 的表达模式发现,表达量升高和下降的基因数基本一致,在上调表达的基因中,SmHD-ZIP1.11、SmHD-ZIP1.13、SmHD-ZIP2.2、SmHD-ZIP2.5SmHD-ZIP3.1、SmHD-ZIP3.4、SmHD-ZIP4.9、SmHD-ZIP4.10SmHD-ZIP4.12 的表达量提高了10倍以上,可作为提高丹参耐热性的候选基因资源。
    农业资源与环境
    大豆和玉米茬口对冬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郭辉, 连延浩, 赵志博, 任永哲, 王志强, 林同保
    2024, 53(7):  79-8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9
    摘要 ( )   PDF (36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微生物遗留效应的差异,于2023年在长达4 a(2019—20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中采集冬小麦拔节期的根际土壤样品,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Tax4Fun2功能预测分析,研究玉米茬口(M)和大豆茬口(S)下冬小麦拔节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不施氮(N0)和常规施氮(N240,纯氮240 kg/hm2)共4个处理(MN0、SN0、MN240、SN240)的响应。结果表明,门水平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冬小麦拔节期根际优势菌门,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66.66%~69.56%。N0施氮量S茬口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M茬口显著增加了19.10%(P<0.05);N240施氮量S茬口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比M 茬口显著增加了11.90%(P<0.05)。目水平下,Vicinamibacterales 与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为优势菌目,优势菌目相对丰度为18.42%~19.68%。N0 施氮量S 茬口的Vicinamibacterales 相对丰度比M 茬口显著减少了13.69%(P<0.05),伯克氏菌目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11.31%(P<0.05)。通过Tax4Fun2功能预测,与KEGG数据库对比发现,N0施氮量下新陈代谢分类中的7个二级功能途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Vicinamibacterales和伯克氏菌目与氨基酸代谢途径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冬小麦土壤细菌有26个功能基因参与土壤氮循环途径,其中反硝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最高。N0施氮量M茬口的norB、norC、nirS 型反硝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茬口(P<0.05)。综上,不同施氮量下茬口均造成冬小麦拔节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不同茬口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一步影响细菌群落氮代谢功能。
    不同洪淹时长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的变化
    黄艳丽, 苏辉, 黄鹏飞, 庄静静, 周会萍
    2024, 53(7):  90-9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0
    摘要 ( )   PDF (23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2021年7月洪水致灾的河南省卫辉市洪淹区典型地块研究洪淹夏玉米田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分布变化,为灾后农田复垦提供高效施肥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淹水天数(1~2 d、5~7 d、10~12 d、20~25 d、超过30 d)0~40 cm土层的水解氮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40~60 cm土层淹水≥10 d的土壤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淹水不足10 d的;但20~40、40~60 cm土层速效磷的含量则随淹水天数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0~2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速效钾含量越高,20~40、4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则随淹水时长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20~40、40~6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天数增加先升后降,淹水10~12 d有机质含量最高。综上,不同淹水天数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由于转化与迁移的途径与机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剖面分布特征,建议洪淹农田及时补施氮肥,补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黔西南州烟田土壤质量评价
    刘志勇, 罗富方, 鲁万华, 朱波, 李洪勋, 刘章勇, 陈杰, 易丽霞
    2024, 53(7):  100-10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1
    摘要 ( )   PDF (1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烤烟种植区土壤质量特征,选取51个代表性土壤样点,研究其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理化特征及生物学性状,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DS),评估不同烟草连作年限(Y1:0~10 a;Y2:10~20 a;Y3:20 a以上)对植烟土壤质量指数(SQI)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DS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脲酶活性6项指标构成。全数据集(TDS)的土壤质量指数(TDS-SQI,均值0.589)与MDS-SQI(均值0.58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93,P<0.01),表明MDS和TDS均可用于解释土壤质量特征。此外,MDS-SQI与烤烟株高、叶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MDS-SQI越大的点位附近烤烟生长状况越好,再次表明MDS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同土层(0~10、10~20 cm)间SQI差异不显著;Y3(20 a以上)的烟田土壤SQI低于Y2(10~20 a)和Y1(0~10 a),Y1与Y3土壤SQI值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脲酶活性6项指标可有效评估黔西南州烟田土壤质量;烟草长期连作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植物保护
    玉米南方锈病主效抗病QTL的鉴定和效应分析
    李志敏, 李政, 丁俊强, 田志强
    2024, 53(7):  109-1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2
    摘要 ( )   PDF (25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南方锈病感病自交系Lx9801为母本、抗病自交系TY4为父本构建了含有165个家系的BC1F4群体,利用23K SNP芯片对亲本和BC1F4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共筛选出4 654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NP标记,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抗性鉴定结果,共检测到6个QTL,可以解释3.93%~17.87%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qSCR6.01 在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可以解释最大17.87%的表型变异,是一个稳定的QTL。利用TY4与Lx9801 组配的包含366个家系的BC1F5群体,对qSCR6.01 进行精细定位,结合抗病区域内的标记开发和关键重组单株的抗性鉴定,将抗性位点定位在M2与M3标记之间,区间大小为4.09 Mb,此抗病位点暂被命名为RppT
    电子束辐照对柴胡中21 种禁用农药残留降解率及柴胡有效成分的影响
    赵志磊, 孙鸣, 刘冬冬, 邱政芳, 庞艳苹
    2024, 53(7):  117-12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3
    摘要 ( )   PDF (22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电子束辐照对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残留降解及柴胡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4、6、8、10 kGy电子束处理含有21种禁用农药残留的柴胡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技术分析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柴胡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的降解率升高,最高降解率在25.58%~56.61%。其中10 kGy辐照处理柴胡中甲基对硫磷、氟虫腈砜、氟虫腈、久效磷的降解率显著高于8 kGy辐照处理,而其他17种农药的降解率在8 kGy与10 kGy辐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柴胡中柴胡皂苷a、d含量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认为,8 kGy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解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残留,对柴胡中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可为辐照降解柴胡中的21种农药提供技术支持。
    园艺
    天红2 号苹果花芽分化期枝条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C/N 变化
    王金鑫, 贾林光, 邵建柱, 孙建设, 彭建营
    2024, 53(7):  124-13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4
    摘要 ( )   PDF (21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砧木短枝和中枝在花芽分化期间叶片和枝条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C/N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稳产期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不受砧木影响。整个花芽分化期,无论嫁接在SH40中间砧还是八棱海棠乔砧上,在同一枝类中,天红2号苹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氮含量高于枝条,淀粉含量和C/N低于枝条。嫁接在SH40中间砧上的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高的短枝叶片淀粉和果糖含量低于成花率低的中枝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C/N于花芽分化初期至花瓣原基分化期高于中枝叶片,短枝枝条可溶性糖、果糖含量和C/N低于中枝枝条,短枝枝条淀粉含量于花瓣原基分化期前高于中枝枝条;嫁接在八棱海棠乔砧上的天红2号苹果成花率高的短枝叶片可溶性糖、淀粉、果糖含量和C/N低于成花率低的中枝叶片,短枝枝条可溶性糖、果糖含量和C/N低于中枝枝条,短枝枝条淀粉含量于转化期低于中枝枝条。说明碳水化合物含量和C/N的高低对苹果成花不起决定性作用。在整个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枝条中淀粉含量和C/N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说明天红2号苹果花芽形态分化需要碳水化合物和C/N的积累。
    畜牧·兽医
    基于Penton 蛋白禽腺病毒血清4 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鹏, 雷梦瑶, 冯丽丽, 王振伟, 管春晓, 郑洪双, 王俊茹, 王利平, 李炎锦, 吴欣媛, 刘兴友, 金前跃
    2024, 53(7):  133-14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5
    摘要 ( )   PDF (13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nton蛋白是构成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衣壳的主要结构蛋白,具备高度保守性与良好的免疫原性。以纯化的Penton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基于禽腺病毒血清4型Penton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enton蛋白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2 μg/mL,血清稀释倍数为200倍,酶标抗体稀释倍数为1∶5 000,阳性临界值为0.222,敏感性可达到1∶6 400,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批间批内重复性变异系数均<10%,在100份临床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77%,与商品化试剂盒检出符合率可达98%。综上,建立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禽腺病毒4型临床抗体检测。
    贵州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Diaporthe sp.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陶小艳, 张涛, 周思旋, 唐远江, 卢昱希, 青成欣, 史开志, 赵宇, 杨粤黔
    2024, 53(7):  142-14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6
    摘要 ( )   PDF (14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黔产苗药光枝勾儿茶中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Diaporthe sp.QX4G6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筛选抑菌活性化合物,经对菌株Diaporthe sp.QX4G6扩大培养后,利用多种分离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光谱技术与文献报道鉴定其结构;以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单体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Diaporthe sp.QX4G6菌株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1)、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0-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化合物(2)、3-(4-甲苯氧基)-丙酸(化合物3)、酪醇(化合物4)。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相同条件下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化合物3的抑菌活性最强,对2株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1 μg/mL和3.91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63 μg/mL和7.81 μg/mL。综上,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茎点霉属(Diaporthe sp.)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个化合物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AquaCrop 模型的芝麻作物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适用性评价
    李梦瑶, 关皓月, 张建涛, 黄明, 李丰, 戎亚思, 李友军, 李国强
    2024, 53(7):  149-15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7
    摘要 ( )   PDF (32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AquaCrop模型芝麻作物参数校准方法,验证模型适用性,以2022—2023年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芝麻参数初始值和取值范围,采用EFAST方法对AquaCrop模型53个作物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的不确定分析并进行参数校准验证。结果表明,对各处理最大生物量均敏感的参数有27个,其中全局敏感性指数(TSi)均大于0.3的参数有CDM、CDSE、POFE、RSWT、PSENSP、PSTOSP、RSWB和ECSW;对各处理籽粒产量均敏感的参数有14个,其中TSi均大于0.2的参数有POHX、RSWT、CDSE、DMCON、PSTO和PSTOSP。校准验证过程中冠层覆盖度和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值和实测值决定系数(R2)分别介于0.875~0.954、0.951~0.970;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介于11.5%~18.1%、18.9%~27.7%;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介于0.873~0.940、0.930~0.959。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介于0.03~0.07。本地化后的AquaCro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芝麻生长发育过程,可用于芝麻优化管理或未来产量预测。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冯晓, 张辉, 刘正, 张会芳, 陈海燕, 赵威, 郑国清, 马中杰
    2024, 53(7):  160-16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8
    摘要 ( )   PDF (30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玉米包衣种子品种低成本、高效便捷识别,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18个品种4种颜色的23 100张玉米包衣种子双面图像构建数据集,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huffleNetV2、MobileNetV3、MobileViT、MobileOne、RepGhostNet和基于上述模型的集成模型分别进行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结果表明,5种单一模型均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综合性能,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8.48%、98.23%、98.44%、98.23% 和98.01%,模型大小分别为1.55、4.96、4.42、6.97、4.19 MB,推理速度分别为106、94、84、212、94 f/s。集成模型相比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其中,ShuffleNetV2和MobileViT组成的集成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9.22%。分析发现,品种误识别仅发生在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之间,并且随着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数量增多,模型对该颜色包衣种子的识别准确率有下降的趋势。
    酵母发酵烟草花蕾提取物对雪茄烟叶发酵的影响
    丁静怡, 余君, 杨春雷, 陈雄, 姚兰
    2024, 53(7):  168-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19
    摘要 ( )   PDF (3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酵母液态发酵烟草花蕾水提液对固态发酵后的雪茄烟叶香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经过毕赤酵母、汉逊酵母、费比恩塞伯德纳氏酵母、德尔布有胞圆酵母和拜耳接合酵母发酵后的花蕾水提液固态发酵雪茄烟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后检测出58种共有挥发性物质,其中经德尔布有胞圆酵母发酵后的挥发性物质总量最高(1 470.48 μg/g)。气味活性值(OAV)分析结果表明,雪茄烟叶香型呈现花香>烟草香>果香>烘焙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酵母发酵烟草花蕾后的雪茄烟叶关键致香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1%,费比恩塞伯德纳氏酵母与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2-甲氧基-4-乙烯苯酚、苯乙醛、6-甲基-5-庚烯-2-酮、苯乙烯、苯甲醛、4,7,9-巨豆三烯-3-酮a和(+)-柠檬烯等物质联系紧密;拜耳接合酵母与4-羟基-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苯乙醇这3种物质相关性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德尔布有胞圆酵母和毕赤酵母,汉逊酵母和拜耳接合酵母这2组酵母发酵花蕾水提液后发酵的雪茄烟叶香型相似。综上,经5种酵母发酵烟草花蕾水提液发酵后的雪茄烟叶各具不同的香型,这对国产特色雪茄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