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阳退耕种茶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 郭桂义;张术广;李国萍;魏组强;王越
-
2005, 34(10):
46-47.
-
摘要
(
)
PDF (71KB)
(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久负盛名,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1,2],以"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而著称.信阳市人民政府连续举办了12届"中国信阳茶叶节",把茶叶产业开发推向了高潮.据统计,全市8个县区生产茶叶,茶园总面积3.87万hm2,开采投产3.2万hm2,茶类以传统名茶信阳毛尖为主,并创制了10余种地方名茶,茶叶总产量1 400多万kg,总产值6亿元,社会总收入(包括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经营增值)10亿元以上,年创农业效益2.5亿元,创附加效益1.2亿元[3].茶叶产业已成为信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主要产茶县、区均把茶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开发产业,许多山区和半山区的稻田退耕改种茶树,以提高经济效益.但在稻田退耕种茶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笔者就稻田退耕种植茶树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以下看法,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