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政策与伦理
道德声明
编辑评审
版权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专题策划
更多>>
《河南农业科学》
微信公众号
《河南农业科学》
官网二维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因素专题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大豆和玉米茬口对冬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郭辉, 连延浩, 赵志博, 任永哲, 王志强, 林同保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7
): 79-8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7.009
摘要
(
1370
)
PDF
(3686KB)(
168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黄淮海地区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微生物遗留效应的差异,于2023年在长达4 a(2019—20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中采集冬小麦拔节期的根际土壤样品,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Tax4Fun2功能预测分析,研究玉米茬口(M)和大豆茬口(S)下冬小麦拔节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不施氮(N0)和常规施氮(N240,纯氮240 kg/hm2)共4个处理(MN0、SN0、MN240、SN240)的响应。结果表明,门水平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冬小麦拔节期根际优势菌门,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66.66%~69.56%。N0施氮量S茬口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M茬口显著增加了19.10%(
P
<0.05);N240施氮量S茬口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比M 茬口显著增加了11.90%(
P
<0.05)。目水平下,Vicinamibacterales 与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为优势菌目,优势菌目相对丰度为18.42%~19.68%。N0 施氮量S 茬口的Vicinamibacterales 相对丰度比M 茬口显著减少了13.69%(
P
<0.05),伯克氏菌目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11.31%(
P
<0.05)。通过Tax4Fun2功能预测,与KEGG数据库对比发现,N0施氮量下新陈代谢分类中的7个二级功能途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
P
<0.05);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Vicinamibacterales和伯克氏菌目与氨基酸代谢途径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P
<0.01)。冬小麦土壤细菌有26个功能基因参与土壤氮循环途径,其中反硝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最高。N0施氮量M茬口的norB、norC、nirS 型反硝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茬口(
P
<0.05)。综上,不同施氮量下茬口均造成冬小麦拔节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不同茬口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一步影响细菌群落氮代谢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生物炭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任志超, 李想, 李先锋, 毋丽丽, 王景, 彭志良, 刘国顺, 殷全玉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1
): 105-11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1.012
摘要
(
1107
)
PDF
(5609KB)(
87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生物炭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调控烟草微环境及综合防治烤烟黑胫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以黑胫病抗性不同的烤烟品种净叶黄(高感品种)、K326(中抗品种)、NC82(高抗品种)为材料,以未种植烟草为对照(CK),设置施生物炭与不施生物炭2个水平,共8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生物炭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生物炭后黑胫病抗性不同烤烟品种的黑胫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对高感品种净叶黄、中抗品种K326 及高抗品种NC82 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52%、31.00% 和27.00%;不施生物炭条件下,高抗品种NC82和高感品种净叶黄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相对较高,中抗品种K326相对较低,施用生物炭后中抗品种K326的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高感品种净叶黄和高抗品种NC82的真菌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LefSe分析表明,不施生物炭条件下,抗性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关键微生物类群存在显著差异,施入生物炭改变了根际土壤中关键微生物类群,品种间差异明显;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不施用生物炭条件下,3个烤烟品种根际土壤样本与不种植烟草土壤呈现明显的分离,施入生物炭改变了3个烤烟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综上,施入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烤烟黑胫病发生,黑胫病抗性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施用生物炭的响应不同,在生产中,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和烟草微生态环境时需要考虑品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秸秆覆盖对黑土区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孔凡丹, 周利军, 郑美玉, 张作合, 杨则已, 吴娟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 (
1
): 87-9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4.01.010
摘要
(
733
)
PDF
(3173KB)(
11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秸秆覆盖量对黑土区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垦丰1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无秸秆覆盖(CK)、0.5 kg/m
2
秸秆还田覆盖(T1)、1.0 kg/m2秸秆还田覆盖(T2)、1.5 kg/m
2
秸秆还田覆盖(T3)4种处理,测定大豆生育期内耕作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大豆产量,对比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全生育期内土壤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2处理细菌总数量最大,分别较T1、T3、CK处理提高33.08%、9.30%、65.38%;真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T2处理真菌总数量最大;放线菌数量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脲酶活性表现为T1>T2>T3>CK,且秸秆覆盖处理分别较CK处理提高32.64%、29.42%、18.23%;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T2>T3>T1>CK,不同处理酶活性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秸秆覆盖处理大豆产量显著高于CK,秸秆覆盖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并未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T2处理产量最高。大豆产量与脲酶活性、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脲酶活性、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1.0 kg/m
2
秸秆覆盖是黑土区最优秸秆覆盖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海拔高度对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李银凤, 刘晓柱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 (
10
): 82-9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10.009
摘要
(
744
)
PDF
(7299KB)(
137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从而为分离根际促生菌提供参考,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海拔[1 550 m(B1)、1 650 m(B2)、1 750 m(B3)、1 850 m(B4)、2 050 m(B5)]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种群组成以及其潜在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物种数不同,B2样本的真菌与细菌物种数相对较多,B3样本真菌与细菌物种数相对较少。海拔高度对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镰孢霉属(Unclassified_g__
Fusarium
)相对丰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鞘氨醇单胞菌(Uncultured_Sphingomonadaceae_bacterium_g__
Sphingomonas
)则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此外,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具有多种功能,根际真菌功能的分布随海拔不同而不同。综上,海拔高度影响刺梨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组成与多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氮肥及有机物料配施对黄壤冬油菜-玉米轮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魏全全, 顾小凤, 芶久兰, 张萌, 饶勇, 肖华贵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 (
6
): 41-5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6.005
摘要
(
905
)
PDF
(6331KB)(
145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氮肥及有机物料配施对黄壤冬油菜-玉米轮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地力改善以及冬油菜和玉米丰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1年连续4 a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氮肥配施不同有机物料长期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磷钾肥(T1,CK);氮肥+磷钾肥(T2);氮肥+磷钾肥+秸秆(T3);氮肥+磷钾肥+生物炭(T4);氮肥+磷钾肥+商品有机肥(T5)],于2021年5月油菜收获后采集不同处理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T1—T5处理的细菌OTU数量分别为3 557、3 413、3 315、3 452、3 468个,真菌OTU数量分别为1 530、1 196、1 488、1 428、1 579个。氮肥及有机物配施后的T2—T5 处理,土壤细菌群落Chaol 指数、Shannon 指数较T1 分别增长0.67%~7.79%、0.30%~1.36%,Simpson指数降低2.94%~11.76%;土壤真菌群落Chaol指数、Shannon指数较T1分别增长9.64%~20.66%、29.55%~61.86%,Simpson指数降低55.83%~89.52%。群落相对丰度以及线性判别分析(LEfSe)结果显示,与T1处理相比,氮肥及有机物料配施改变土壤中细菌优势菌种的丰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1.74%~24.05%、9.03%~29.06%、2.13%~12.12%,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17.78%~42.79%、12.61%~14.68%;土壤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Unclassified_k_Fungi、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2.79%~41.84%、33.14%~54.85%、4.13%~69.97%、37.64%~79.47%,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提升29.78%~249.21%,镰刀菌属(
Fusarium
)的相对丰度下降4.95%~55.77%。综上,氮肥及有机物料配施均能改善黄壤冬油菜-玉米轮作田土壤中微生物环境,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配施有机物料有提升土壤有益菌群、降低或抑制有害菌群的作用,可改善黄壤地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