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Vol. 43 ›› Issue (12): 46-50.

•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种植方式花生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产量及保护性酶系统的影响

张 俊,汤丰收,臧秀旺,刘 娟,张忠信,徐 静,苗利娟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4-07-21 出版日期:2014-12-15 发布日期:2014-12-15
  • 通讯作者: 汤丰收(1960-),男,河南焦作人,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花生高产栽培生理研究及示范推广。E-mail:fshtang@126.com
  • 作者简介:张 俊(1984-),男,山东淄博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花生高产栽培生理研究。E-mail:zhangjun0722@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4);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2-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1B04)

  • Received:2014-07-21 Published:2014-12-15 Online:2014-12-15

摘要: 为解决花生主产区生育后期因多雨易涝造成的花生减产问题,采用模拟人工淹水逆境的试验方法,研究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湿涝胁迫对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产量及保护性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涝胁迫处理的花生产量较正常水分条件下平均降低13.62%,湿涝胁迫条件下,起垄种植较平作增产16.60%。花生植株受到水淹胁迫后,叶片SOD活性增加,POD、CAT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且平作处理的变化程度大于垄作处理,结荚期水淹处理的变化程度大于成熟期水淹,表明平作栽培条件下湿涝胁迫的危害程度大于起垄栽培,结荚期湿涝胁迫的危害程度大于成熟期。因此,在多雨易涝的花生产区,宜进行起垄种植,以降低湿涝胁迫的危害。 

关键词: 花生, 种植方式, 湿涝胁迫, 保护酶,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