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25, Vol. 54 ›› Issue (11): 18-29.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11.003
张凡,董军红,侯军红,刘国涛,杨春玲
ZHANG Fan,DONG Junhong,HOU Junhong,LIU Guotao,YANG Chunling
摘要: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小麦品质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对2021—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11个区域的660个小麦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60个小麦品种的平均容重为808 g/L,蛋白质含量为14.1%,湿面筋含量为31.6%,稳定时间为6.2 min,吸水率为59.5%,最大拉伸阻力为383 EU,拉伸面积为82 cm2;大多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主要制约指标是稳定时间;整体上以中筋品种为主,弱筋品种最少。年际间,中强筋品种比例总体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弱筋品种比例呈下降趋势,强筋品种规律不明显;容重、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在11个区域中,强筋品种主要分布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G3)和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G4),弱筋品种仅出现在长江上游冬麦区(G1)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G2)。不同区域间比较,G1区平均蛋白质含量最低(12.2%),东北春麦区(G8)和南疆耐盐碱冬小麦组(G11)平均蛋白质含量最高(14.9%);湿面筋含量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与蛋白质含量的分布较一致;稳定时间在各区域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西北春麦区(G9)的平均稳定时间最高(7.2 min),G1区最低(2.4 min);吸水率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在G1区最小,其次是G2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吸水率与拉伸面积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品质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将11个区域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3包含G3、G4、G5、G7、G9、G10、G11,该类群品质性状较好,大部分品质指标均达到强筋或中强筋小麦标准。综上,2021—2024年我国小麦品种整体以中筋类型为主,其次为中强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极少;品种间稳定时间变异较大,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建议在育种过程中重点关注该性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