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25, Vol. 54 ›› Issue (11): 134-143.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11.014
薄晓培1,李武1,王晓青1,吕淑平1,李晶晶2,肖亚川1,黄聪聪1,徐铭月1,聂利红1,赵付安1,杨晓杰1
BO Xiaopei1,LI Wu1,WANG Xiaoqing1,LÜ Shuping1,LI Jingjing2,XIAO Yachuan1,HUANG Congcong1,XU Mingyue1,NIE Lihong1,ZHAO Fuan1,YANG Xiaojie1
摘要: 为探究河南省地方长豇豆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使用55对分子标记对5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55对分子标记共扩增出31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310个,多态性比率达97.2%;观测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2.018 2;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763 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418 1;香农指数(I)均值为0.608 1;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327 8。说明所选引物具有较好的多态性,河南省地方长豇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将58份河南省地方长豇豆种质资源分为类群1和类群2,类群1的种质资源全部来自河南省西部高海拔地区;类群2的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南阳盆地和华北平原等低海拔地区。使用分子标记可将58份种质资源全部分开,但是各地区之间的遗传分化并不明显,说明河南省地方品种与来源地关系不大,材料的遗传变异受地方环境影响较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