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Vol. 40 ›› Issue (2): 57-60.

•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1978-2007年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研究Ⅲ.抗枯、黄萎病及农艺性状的改良

唐中杰,李武,谢德意*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0-09-10 出版日期:2011-02-15 发布日期:2011-02-15
  • 通讯作者: 谢德意(1966-),男,河南商城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E-mail:xiedeyi101@sina.com
  • 作者简介:唐中杰(1975-),男,河南漯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E-mail:tzhj2001@yahoo.com.cn

  • Received:2010-09-10 Published:2011-02-15 Online:2011-02-15

摘要: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在抗枯萎病、黄萎病和农艺性状方面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棉花抗枯萎病改良成效相对较好,抗黄萎病改良进展缓慢,枯萎病、黄萎病病指分别以每年0.248 0和0.967 9的速度增加,分别达显著、极显著水平,这2种病害对棉花生产危害依然严重;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成效显著,棉花个体增产潜力明显提高,株铃数、铃质量和果枝数等与丰产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分别为0.3831个、0.045 5 g、0.071 9台。年均增加量达极显著水平,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力顺序为:株铃数>果枝数>霜前花率>衣分>株高>铃质量。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抗病性, 农艺性状, 遗传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