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雅芬, 周柳婷, 王义祥, 罗涛, 黄小云, 黄秀声. 牧草的重金属胁迫效应及修复机制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1): 1-11. |
[2] |
杨明达, 张素瑜, 李帅, 郑东方, 杨慎骄, 关小康, 王同朝. 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1): 22-31. |
[3] |
连延浩, 杜飞波, 薛博, 王志强, 任永哲, 林同保, 李森. 垄作结合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9): 56-65. |
[4] |
张立成, 李娟, 章明清, 辜祖超. 有机肥替减化肥对赤红壤菜-稻轮作区甘蓝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8): 87-95. |
[5] |
许豆豆, 贺云新, 李飞, 刘爱玉, 周仲华. 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上的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6): 1-11. |
[6] |
陈艳, 吴健, 马海彬, 杨丽, 刘迎雪, 李成玉, 刘天学, 李潮海, 赵亚丽.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3): 36-47. |
[7] |
屈小玉, 吴娜, 赵匆, 陈娟, 刘吉利. 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干物质量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3): 82-90. |
[8] |
戎亚思, 李国强, 张杰, 张建涛, 王猛, 郑国清, 冯伟. 基于AquaCrop 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2): 151-161. |
[9] |
王沙沙, 黄绍敏, 宋晓, 张珂珂.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基因TaARE1-A 等位变异与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2): 14-21. |
[10] |
李凌云, 和爱玲, 杨焕焕, 刘高远, 郭中义, 杜君. 氮肥减施对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1): 21-32. |
[11] |
康利允, 李晓慧, 高宁宁, 梁慎, 李海伦, 王慧颖, 常高正, 徐小利, 赵卫星. 低钾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瓜产量、品质及钾素吸收利用差异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8): 99-106. |
[12] |
罗世武, 李凯, 来幸樑, 程炳文.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7): 42-50. |
[13] |
李文秀, 周行, 刘琅, 吴朝晖. 稻作生产中水、肥、药高效利用及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6): 1-12. |
[14] |
冯云贵, 冯跃华, 张建冲, 龙丽荣, 赵庆凯, 秦建权. 不同减氮模式对喀斯特地区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6): 32-42. |
[15] |
魏全全, 张萌, 芶久兰, 胡华群, 何池, 卢宗云, 刘藜. 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对贵州黄壤区露天茄子生物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5): 5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