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25, Vol. 54 ›› Issue (11): 30-39.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5.11.004
付梦思,左志轩,许培,岳灵,胡喜贵,胡铁柱,李淦,茹振钢,赵来宾
FU Mengsi,ZUO Zhixuan,XU Pei,YUE Ling,HU Xigui,HU Tiezhu,LI Gan,RU Zhengang,ZHAO Laibin
摘要: 为了筛选抗穗发芽新种质、挖掘抗穗发芽新基因、评价红粒抗穗发芽材料在黄淮麦区的育种利用情况,对9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33份西南麦区小麦品种(系)及以西南麦区小麦材料为第一次杂交亲本、黄淮麦区材料为复交亲本的310份杂交F1的田间穗发芽情况进行统计,随机选择5份材料进行室内发芽验证,并对12份材料(4份红粒抗穗发芽和8份白粒感穗发芽材料)进行抗穗发芽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9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和33份西南麦区小麦品种(系)聚为4类,第Ⅳ类为抗穗发芽材料,包含25份材料,大部分为红粒材料(68%),发芽率在0~11%。室内发芽率和田间发芽率结果表现相同的趋势。以红粒材料为第一次杂交亲本的195份F1材料中,114份聚在第Ⅳ类(抗穗发芽,发芽率介于0~16%),占第Ⅳ类材料的93%,远远高于以白粒材料为第一次杂交亲本的后代中抗穗发芽材料的占比(7%),说明红粒材料贡献了大部分杂交后代的穗发芽抗性,利用红粒材料可以明显提高杂交后代的抗穗发芽能力。在这195份F1材料中,白粒材料有111份,33份抗穗发芽,说明粒色和穗发芽抗性是可以调节的。育种实践证明可以利用红粒种质培育白粒抗穗发芽新材料。白粒和红粒材料中未检测到TaVp-1B 和TaSdr-B1基因,都具有相同的Tamyb10-A、Tamyb10-B、Dorm-1、TaVp-1A 基因型,表明这些基因不是红粒材料抗穗发芽的主要原因。红粒抗穗发芽材料21B2含有PM19a抗穗发芽等位基因,中国春、21B2和21B42均含有Tamyb10-D基因,基因PM19a和TaMyb10-D可能对红粒材料的抗性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筛选到1份不含TaMyb10-D 基因的抗穗发芽红粒材料,并在其后代获得了抗穗发芽白粒材料,说明其可以作为黄淮麦区抗穗发芽种质进行育种利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