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目录
    2023, 52(2):  0. 
    摘要 ( )   PDF (39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生态因素影响烟草香味特征的研究进展
    刘晶晶, 崔光周, 段旺军, 王卫民, 张力, 贾玮, 许自成, 许嘉阳
    2023, 52(2):  1-1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1
    摘要 ( )   PDF (16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味物质是衡量烟叶质量的重要品质因素,优质烟叶香气风格的形成易受生态因素的制约。对烟草中4种重要的香气前体物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不同香型烟草香味物质含量差异。从非生物因子(光照、温度、降雨量、土壤、海拔)和生物因子(土壤微生物)2个方面综述了不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味物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香味物质与烟草香味特征的关系,总结了香气前体物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味的影响特征。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烟草合理化种植和提质增香等方面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不同种植方式对豫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雷振山, 李猛, 卫云飞, 季新, 刘娟, 王付娟, 刘秋员
    2023, 52(2):  12-2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2
    摘要 ( )   PDF (12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两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轻简化种植方式(抛秧、毯苗机插和直播)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实现高产优质的适宜种植方式,为豫南地区推广生产优质食味粳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2个粳稻品种的平均产量以抛秧方式最高,其次为毯苗机插方式,均显著高于直播方式,其中抛秧方式和毯苗机插方式分别较直播方式增产5.20%和3.18%。与直播方式相比,抛秧方式和毯苗机插方式能够获得高产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稻米品质方面,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抛秧方式和毯苗机插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直播方式。稻米粒型在3种不同种植方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2个粳稻品种的粒宽均表现为抛秧方式>毯苗机插方式>直播方式。垩白粒率、垩白度均表现为抛秧方式>毯苗机插方式>直播方式,且3种种植方式之间差异显著。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直播方式>毯苗机插方式>抛秧方式,且3种种植方式之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均表现出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反的规律,以抛秧方式最高,直播方式最低,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均以直播方式最高,抛秧方式最低;而崩解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均以抛秧方式最高,直播方式最低。综上,不同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抛秧方式和毯苗机插方式能够在保障产量的同时提高稻米加工品质、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建议作为豫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生产推广种植方式,但可能需要注意该种植方式下稻米垩白性状的改善。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19 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
    秦毛毛, 刘艳喜, 王雯斐, 常阳, 周正富, 雷振生, 吴政卿
    2023, 52(2):  21-3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3
    摘要 ( )   PDF (18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郑麦119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19—2021年3个年度、12个市(县)共36个环境下的品质指标,探讨其品质稳定性,为该品种的种植区域合理布局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郑麦119的平均面粉吸水率为65.5%,面团稳定时间为12.1 min,湿面筋含量为36.7%,拉伸面积为117.1 cm2,最大拉伸阻力为524.6 BU,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年际间,郑麦119籽粒容重、硬度、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地区间,籽粒容重和峰值黏度差异较大,籽粒水分含量、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品质表现稳定。另外,郑麦119三年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值分别为3 001.8 cP和3 118.3 cP,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淀粉糊化特性。在制品试验中,郑麦119制作的面包内部结构细腻平滑且面包芯气孔细密,烘焙品质好,综合评分与郑麦366相当,且高于市售商用面包粉;制作的面条,爽滑且抗褐变能力强,蒸煮品质佳,综合评分与郑麦366和市售河套雪花粉相当。证实该品种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品种。
    2017—2021 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
    辛玉杰, 刘继红, 冯丹, 赵光华, 裴金花, 尹海燕, 王允, 王红旗, 刘冬梅, 曹成, 王俊艳, 郑嘉, 曹颖妮
    2023, 52(2):  31-3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4
    摘要 ( )   PDF (15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近5 a来河南省小麦品质变化,对2017—2021年河南省729个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均值较高,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均值均能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稳定时间、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均值均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随着年份的推移,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均值较高,绝大部分能达到中强筋及以上水平,说明河南省参试小麦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在逐渐提高。参试小麦品种(系)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小麦品种(系)分别占2.9%、8.2%、88.6%、0.3%,说明河南省小麦品种(系)仍以中筋为主。综上,稳定时间、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小麦育种的关键因素,蛋白质质量仍是目前河南省小麦有待突破的关键品质指标。
    叶面喷施和滴灌条件下增施微肥对春小麦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杨春霞, 张艳, 夏学智
    2023, 52(2):  38-4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5
    摘要 ( )   PDF (26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叶面喷施微肥[分蘖期和抽穗期各喷施0.4%硫酸锌溶液750 kg/hm2(A)、喷施0.2%硫酸锰溶液750 kg/hm2(B)、喷施0.2%硫酸铜溶液750 kg/hm2(C)、喷施0.25%硫酸亚铁溶液750 kg/hm2(D)、喷施0.4%硫酸锌+0.2%硫酸锰溶液750 kg/hm2(E)、喷清水750 kg/hm2(F)、对照(不喷微肥也不喷清水,CK)]和滴灌条件下增施微肥[分蘖期和抽穗期各施4.5 kg/hm2硫酸锌(A1)、9.0 kg/hm2硫酸锌(B1)、13.5 kg/hm2硫酸锌(C1)、18.0 kg/hm2硫酸锌(D1)、3.0 kg/hm2硫酸锰(E1)、6.0 kg/hm2硫酸锰(F1)、9.0 kg/hm2硫酸锰(G1)、对照(不施微肥,CK1)]对春小麦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确定微肥适宜用量,为提升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微肥后春小麦重心高度、旗叶叶面积均较CK增加,增幅分别为4.11%~8.02%、6.44%~15.21%;基部第一节间长度较CK降低,降幅为1.28%~12.10%,以E处理效果最好。总体上,喷施微肥可以提高不同生育时期春小麦植株中微量元素含量,增幅表现为锌肥>铜肥>锰肥>铁肥,锌肥+锰肥处理效果与单独喷施锌肥、锰肥效果一致。喷施微肥可提高春小麦产量,增产效果表现为E>A>B>D>C,其中E、A处理分别较CK和F处理显著提高12.40%、11.25%和9.73%、8.60%。滴灌条件下,增施不同量的锌肥、锰肥均提高了春小麦籽粒中锌、锰含量,其中,C1处理籽粒中锌含量最高(18.1 mg/kg),F1处理籽粒中锰含量最高(51.7 mg/kg);明显提高千粒质量,显著提高产量,锌肥以D1处理、锰肥以G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较CK1提高9.12%、8.25%。综上,叶面喷施建议分蘖期和抽穗期各喷施0.4%硫酸锌+0.2%硫酸锰溶液750 kg/hm2(或单独喷施);滴灌条件下建议分蘖期和抽穗期各施用18.0 kg/hm2硫酸锌、9.0 kg/hm2硫酸锰。
    移栽方式和揭膜时期对海南省雪茄烟田杂草控制效果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高华军, 耿召良, 贺远, 蔡斌, 李方友, 林北森, 陈德鑫, 邵雨, 夏长剑, 向小华, 吕洪坤
    2023, 52(2):  47-5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6
    摘要 ( )   PDF (14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适合热带地区的雪茄烟移栽方式和揭膜时期组合,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覆盖地膜(对照,T1)、膜下移栽+移栽后32 d揭膜(T2)、膜下移栽+全生育期不揭膜(T3)、膜上移栽+移栽后32 d揭膜(T4)、膜上移栽+全生育期不揭膜(T5)对雪茄烟田杂草发生及烟叶生长、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显著减少雪茄烟田杂草发生,烟叶采收结束时T3和T5处理杂草鲜质量较低,分别较T1处理减少14.32%、13.14%。各覆膜处理移栽后32 d雪茄烟农艺性状均优于T1处理,移栽后46 d仅以T5处理表现较优。T4、T5处理雪茄烟叶产量、茄衣产量及茄衣产出率均高于T1处理,其中T5处理烟叶产量、茄衣产量达到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23.34%、28.57%。覆膜处理烟叶外观质量指标总体优于T1处理,尤其是T5处理,其烟叶成熟度、组织结构、身份、油分等得分总体上均显著提高;同时,T5处理烟叶含梗率、叶质重、拉力、平衡含水率也优于T1处理。覆膜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烟叶钾含量,尤其是T5处理,其晾制和发酵后烟叶钾含量分别较T1处理显著提高18.49%、14.21%。各覆膜处理感官评吸得分均略有提高,以T5和T4处理综合感官质量得分提高较多。综合投入和产出,T3、T5处理地膜和用工投入较T1处理降低25.60%、28.27%,经济效益以T5处理最高,较T1处理增加24.40%。综合考虑,膜上移栽方式+全生育期不揭膜模式为海南省雪茄烟叶较优移栽方式和揭膜时间组合。
    采收方式对调制后烟叶叶片和主脉TSNAs 及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张晶云, 荣仕宾, 秦艳青, 吴疆, 王俊, 李晶晶, 冯雨晴, 赵园园, 钟秋, 史宏志
    2023, 52(2):  57-6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7
    摘要 ( )   PDF (13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不同类型烟草采收方式对调制后烟叶叶片和主脉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及前体物含量的影响,分别以河南方城烤烟云烟87和四川什邡晒烟什烟1号、雪茄烟德雪3号为材料,设置摘叶采收、片脉分离采收和带茎采收3种方式,测定调制后烟叶叶片和主脉TSNAs及其前体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烤烟叶片TSNAs和生物碱含量高于主脉,硝酸盐含量则低于主脉;晒烟和雪茄烟主脉硝酸盐、亚硝酸盐和TSNAs含量均高于叶片,生物碱含量则低于叶片。不同采收方式对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而言,叶片TSNAs及前体物含量以片脉分离处理最低,其中TSNAs总量较摘叶采收降低26.65%,叶片TSNAs含量在带茎采收和摘叶采收之间差异不显著;主脉中TSNAs含量以片脉分离采收最低,带茎采收处理最高。晒烟和雪茄烟叶片和主脉TSNAs及前体物含量总体显著高于烤烟,二者叶片中TSNAs及各前体物含量均以片脉分离采收处理最低,TSNAs总量分别比摘叶采收低60.53%和48.48%,二者叶片TSNAs总量以带茎采收最高,分别比摘叶采收增加40.23%和72.12%;晒烟和雪茄烟主脉中硝酸盐和TSNAs含量以摘叶采收最低,带茎采收最高。因此,采收方式对不同类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可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与摘叶采收相比,片脉分离采收可显著降低3种类型烟叶叶片中TSNAs含量,而带茎采收则可增加叶片和主脉TSNAs含量,但晒烟和雪茄烟叶片增加幅度较大,烤烟叶片增加幅度较小。
    向日葵染色体核型特征及rDNA 分布分析
    马琴, 王祉诺, 琚铭, 秦灵灵, 张战有, 张海洋, 牛庆杰, 苗红梅
    2023, 52(2):  66-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8
    摘要 ( )   PDF (18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向日葵染色体核型和结构特征特性,以栽培种向日葵白葵杂6号(H-01A×RHA-K)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酶解去壁低渗法和涂片技术,进行向日葵染色体形态观察和核型分析。同时,以45S和5S rDNA重复序列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向日葵染色体rDNA分布进行物理定位和分析。染色体形态观察结果显示,白葵杂6号有3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栽培种向日葵染色体长度介于3.87~5.37 μm;染色体多为中等染色体(M1和M2类型);相对长度组成为16M2+18M1。白葵杂6号(2n=34)染色体组核型公式为2n=2x=34=32m+2M,染色体组为1A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0.51%。rDNA FISH结果显示,栽培种向日葵有3对染色体(第5、9、13对染色体)携带有45S rDNA,荧光信号分布在染色体短臂末端;2对染色体(第5、7对染色体)携带有5S rDNA,分布在染色体短臂端部;1对染色体(第5对染色体)同时携带有45S rDNA和5S rDNA。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不同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聪, 李明, 邱广伟, 王立春, 刘玲玲, 王怀鹏, 庞泽, 唐春双, 孙继英
    2023, 52(2):  74-8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09
    摘要 ( )   PDF (21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筛选适合该地的种植模式,于2019—2021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进行试验,设置玉米-大豆-小麦轮作(T1)、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T2)、玉米-大豆-高粱轮作(T3)、玉米连作(CK1)、大豆连作(CK2)5个处理,分析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影响不同,10~20 cm土层轮作处理0.5~2 mm粒级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占比高于连作处理,且以T2处理最高;20~30 cm土层0.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以T1、T2、T3处理较高;不同粒级团聚体稳定指数表明,T2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高,结构破坏率较低,稳定性较好。不同种植模式对黑土土壤养分的影响也不同,CK1、CK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较T1、T2、T3处理低,且土壤发生酸化。T1、T2、T3处理中,以T2处理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调节土壤酸度整体效果较好。综上,T2(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处理可以提高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并且粒径<0.25 mm的小团聚体占比低,结构破坏率低,同时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减弱土壤酸化,建议在当地推广该种植模式。
    硫改性生物炭镉铅吸附机制及其对油麦菜的影响
    施玲芳, 张润花, 谢言兰, 黄兴学, 曹秀鹏, 周国林
    2023, 52(2):  84-9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0
    摘要 ( )   PDF (28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硫改性生物炭对镉(Cd)和铅(Pb)污染土壤的吸附机制及其对油麦菜的影响,将新鲜玉米秸秆生物炭(FBC)经过氢氧化钠和二硫化碳改性后得到硫改性生物炭(SBC),通过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等温吸附试验探究FBC和SBC对Cd和Pb的吸附特性;以油麦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究2种生物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生物炭的表征证实了SBC中成功引入了巯基官能团。和FBC相比,SB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增加了39.97%、31.25%,其对Cd和Pb的吸附量增加46.81%、21.95%,土壤中Cd、Pb的有机结合态和Cd的残渣态分别提高了6.98%、23.23%、38.14%。此外,与施用FBC相比,施用SBC油麦菜根部的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了40.00%、23.61%,说明SBC提高了生物炭固定重金属的稳定性和油麦菜的安全品质。
    植物保护
    黑足厚缘肖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藤茶上的发生
    张萌萌, 李莉, 陈琴, 陈明秀, 韦云, 余正文
    2023, 52(2):  94-10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1
    摘要 ( )   PDF (56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型代茶植物藤茶上肖叶甲类昆虫暴发性危害的现象,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明确其具体种类及危害风险性。经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鉴定,该昆虫为黑足厚缘肖叶甲(Aoria nigripes),隶属于鞘翅目、叶甲总科、肖叶甲科、厚缘肖叶甲属,目前仅在葡萄属和地锦属植物上有零星发生。该叶甲在贵州1 a发生1代,成虫盛发期为6—7月;成虫取食叶片和嫩梢,取食处呈条形孔洞,活动力强,善飞行,具假死性;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单雌产卵量为34.50粒;幼虫爬行能力弱,主要取食藤茶根部呈隧道状。
    基于中药复配剂的烤烟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研究
    孟林峰, 杨祥飞, 吴晴阳, 宋美玲, 张文梅, 王利兵, 崔芳芳, 张志高, 朱肖文, 刘齐元
    2023, 52(2):  103-11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2
    摘要 ( )   PDF (12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中药复配剂与减量化学农药联合施用对烤烟生长发育、病害防治、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烟叶品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T1(常量化学农药)、T2(常量中药复配剂)、T3(常量中药复配剂+减量25%化学农药)、T4(常量中药复配剂+减量50%化学农药,以清水为对照(T5,CK),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中药复配剂与减量化学农药联用对病害防治、农艺性状、产值及烟叶质量均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其中,常量中药复配剂与减量50%化学农药联用(T4)整体效果最好,产量较CK提高了18.52%,产值较CK提高了27.15%。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同时,对赤星病的防效达40.35%,空胫病发病率较CK降低了1.40个百分点,同时对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烟叶评吸质量亦有提升作用。
    园艺
    干旱胁迫下大苞萱草WRKY 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丽飞, 李嘉峻, 刘云怡慧, 白云, 孟缘, 李江, 周蕴薇
    2023, 52(2):  113-12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3
    摘要 ( )   PDF (70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RKY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在植物对干旱胁迫反应的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干旱胁迫下大苞萱草在根和叶中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分析数据,鉴定大苞萱草WRKY(HmWRKY)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保守基序以及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共鉴定出HmWRKY基因家族成员41个,其中包括Ⅰ类、Ⅱ类和Ⅲ类,Ⅱ类可分为Ⅱa、Ⅱb、Ⅱc、Ⅱd、Ⅱe亚类。HmWRKY基因家族成员的氨基酸数量为92~641,理论等电点为4.97~9.99,总平均亲水性均为负值,因此HmWRKY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通过对HmWRKY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干旱胁迫下叶中共有10个上调基因,29个下调基因,根中共有20个上调基因,21个下调基因。根据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HmWRKY9基因可能参与大苞萱草的抗旱性调控,确定为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参考。
    钙锌配施对不同番茄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
    徐梦珠, 杨小慧, 刘燕, 石玉, 宋红霞, 张毅
    2023, 52(2):  124-13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4
    摘要 ( )   PDF (24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钙锌配施对不同番茄品种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浙樱粉1号、苹果型小番茄(黄)、韩国牛奶樱和台湾紫罗兰4个番茄品种为试材,设6个处理:叶面喷施蒸馏水(T1),叶面喷施5 g/LCaCl2(T2)、叶面喷施10 g/L CaCl2(T3)、基施锌肥0.1 g/L+叶面喷施蒸馏水(T4)、基施锌肥0.1 g/L+叶面喷施5 g/L CaCl2(T5)、基施锌肥0.1 g/L+叶面喷施10 g/L CaCl2(T6),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番茄品种果实生长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番茄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钙锌配施可以提高番茄单果质量,T5与T2处理相比,浙樱粉1号、苹果型小番茄(黄)和韩国牛奶樱的单果质量分别升高20.60%、51.16%和36.38%;T6与T3处理相比,浙樱粉1号、韩国牛奶樱和台湾紫罗兰的单果质量分别升高35.65%、43.94%和0.65%。同时,钙锌配施能够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T5与T2处理相比,浙樱粉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分别为16.56%、5.06%、33.85%、39.09%、32.46%和19.54%;T6与T3处理相比,台湾紫罗兰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分别为8.61%、1.78%、10.85%、16.13%和120.79%。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综合评价排名为T5>T6>T4>T2>T3>T1。综上所述,钙锌配施提高了番茄果实的单果质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T5处理的效果最好。
    畜牧·兽医
    猪细小病毒BJ2 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赵文影, 张云静, 白小飞, 孙玉洁, 郭玲花, 黄柏成, 田克恭
    2023, 52(2):  136-14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5
    摘要 ( )   PDF (27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国内猪细小病毒(PPV)的流行、毒株变异情况,采用PPV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020—2021年从江苏、河南和北京3个省市采集的组织样品,将PPV阳性病料接种猪睾丸细胞(ST)进行病毒分离,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电镜观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之后应用MEGA 6.0和MegAlign软件对分离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PPV,命名为BJ2株;全基因组核苷酸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BJ2株与皮炎型强毒株Kresse株、Challenge株核苷酸一致性为99.3%,与实验室2019年分离株HeN1202株核苷酸一致性为95.9%;VP2基因核苷酸一致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J2株与德国27a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其核苷酸一致性为99.3%,HeN1202株与弱毒株NADL-2株亲缘关系较近;BJ2株与德国27a株相比,VP2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位点差异。综上,PPV BJ2株与德国27a株亲缘关系较近。
    奶牛乳房炎源肺炎克雷伯菌PCR 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罗阳, 田唯嘉, 何芳, 浣成, 刘伯承, 张佰忠, 宋武, 杨青, 易康乐
    2023, 52(2):  145-15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6
    摘要 ( )   PDF (16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快速鉴定因肺炎克雷伯菌侵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进一步为该疾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分别以肺炎克雷伯菌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层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脲酶UreD 基因为靶点,利用PCR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构建奶牛乳房炎源肺炎克雷伯菌快速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利用PCR技术扩增ITS序列能准确鉴定出肺炎克雷伯菌,在核酸质量浓度为5×10-2ng/μL的环境中依然能实现稳定扩增;利用LAMP技术扩增UreD基因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2℃,其最低检测核酸质量浓度为5×10-7ng/μL,检测灵敏度是PCR方法的105倍。综上,建立了PCR技术和LAMP技术快速鉴定奶牛乳房炎型肺炎克雷伯菌的方法,特异性强且灵敏度高。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AquaCrop 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戎亚思, 李国强, 张杰, 张建涛, 王猛, 郑国清, 冯伟
    2023, 52(2):  151-16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7
    摘要 ( )   PDF (14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验证AquaCrop模型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并探讨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分别于2016—2018年和2019—2020年,在河南周口进行冬小麦不同灌水频次田间试验,先后校准AquaCrop模型参数和独立验证模型模拟效果,并利用验证后的AquaCrop模型,分析不同降雨年型条件下16种灌溉情景对冬小麦耗水量、蒸腾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覆盖度模拟 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介于0.84~0.94,一致性指数(d)介于0.93~0.98,均方根误差(RMSE)介于4.7%~9.4%。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 介于0.94~0.95,d介于0.93~0.98,RMSE介于2.1~2.2 t/hm2。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RE)均在10%以内。以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目标,冬小麦的最优灌溉方案为:于干旱年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水75 mm;于平水年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75 mm;于丰水年拔节期灌水75 mm。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草CB-1 上部叶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王佩, 王涛, 宋江雨, 丁应福, 王廷贤, 杨占伟, 宋朝鹏, 李静超
    2023, 52(2):  162-17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8
    摘要 ( )   PDF (20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烘烤过程中主变黄温度对烟草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以福建主栽品种翠碧一号(CB-1)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烤后烟叶上喷洒α -胰淀粉酶和淀粉葡糖苷酶的混合溶液,测定喷洒酶液后烤后烟叶中淀粉含量,探究烤后烟叶中是否存在抗性淀粉。以当地常规烘烤工艺为对照,设置不同主变黄温度,探究主变黄温度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旨在为降低烤后烟叶抗性淀粉含量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喷洒α -胰淀粉酶和淀粉葡糖苷酶溶液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表明烤后烟叶中存在抗性淀粉;(2)烟叶变黄前中期,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抗性淀粉均大量降解;(3)主变黄温度影响抗性淀粉含量,其中,当主变黄温度为38℃时,延长主变黄时间,可有效降低烤后烟叶中抗性淀粉含量;(4)烤后烟叶直链淀粉与抗性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对福建主栽品种CB-1采用中温变黄烘烤工艺,延长主变黄时间,可降低烤后烟叶抗性淀粉含量,进而为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和改善烟叶品质提供参考。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鲜食花生贮藏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的组成和变化
    杨慧, 路风银, 韩俊豪, 谢永康, 尚朝杰, 李星仪
    2023, 52(2):  171-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2.019
    摘要 ( )   PDF (45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鲜食花生在贮藏过程中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常温(25±1)℃、冷藏(4±1)℃环境下鲜食花生的真菌rRNA基因ITS1、ITS2区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在贮藏过程中,2组鲜食花生中共鉴定出8个门、28个纲、62个目、115个科、196个属、302种真菌。多样性分析表明,常温组真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高于冷藏组,冷藏组与常温组真菌结构存在差异,冷藏组不同贮藏时间真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常温不同贮藏时间(除30 d外)真菌组成结构较为相似。属水平上,镰孢菌属(Fusarium)、未知真菌(unclassified_Fungi)和赤霉属(Gibberella)是冷藏组鲜食花生主要优势菌属,未分类的子囊菌属(unclassified_Ascomycota)、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是常温组鲜食花生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差异关键菌群LEfSe分析表明,在种水平上冷藏组与常温组共有66种真菌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低温贮藏对鲜食花生中真菌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冷藏期间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