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土壤溶磷微生物及其对植物促生作用研究进展
    孙合美,王春红,卢冬雪,刘晶晶,岳胜天,杨美英
    2016, 45(5):  1-6. 
    摘要 ( )   PDF (7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磷微生物可使土壤中难溶性或不溶性磷转化成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从而提高土壤供磷水平,此过程是农田磷源可再生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溶磷微生物的种类、在土壤中的生态分布特征、溶磷机制、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目前溶磷微生物的利用现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新城疫病毒感染宿主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胡振宇,赵瑞瑞,卢 慧,孟凡虹,赵 珩
    2016, 45(5):  7-12. 
    摘要 ( )   PDF (7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病毒蛋白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病毒入侵宿主时,宿主通过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抵御病毒入侵。此外,新城疫病毒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甚少,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划分、病毒结构蛋白与毒力的关系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病毒抗肿瘤作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深入研究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进一步防控以及利用新城疫病毒进行肿瘤治疗奠定基础。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苦荞杂交后代主花序特征遗传变异研究
    梁龙兵,陈其皎,石桃雄,梁成刚,张启迪,唐 链,饶庆琳,陈庆富
    2016, 45(5):  13-17. 
    摘要 ( )   PDF (5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米荞为母本、晋荞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对群体F2、F3群体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顶三花枝种子数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杂交后代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690、0.314,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729、0.375。相比之下,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遗传力大于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与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呈微弱的负相关(-0.141**),可能是顶端优势相互制约的结果。F2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与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317**和0.256**、0.344**和0.278**,F3表型相关系数为0.316**和0.272**、0.371**和0.516**。表明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顶三花枝种子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育种上应考虑选择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顶三花枝种子数多的变异类型以提高产量。
    小麦dms突变体株高与赤霉素代谢的关系
    于东艳,朱欣欣,李巧云,姜玉梅,牛吉山
    2016, 45(5):  18-21,27. 
    摘要 ( )   PDF (6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小麦dms突变体矮化的原因,用HPLC测定了大田植株发育过程中dms突变体矮株(D)、中等株(M)、高株(T)的茎秆赤霉素含量的变化;测量了喷施赤霉素后大田dms突变体株高的变化,并通过测量赤霉素处理后dms突变体幼苗胚芽鞘和第1叶长的长度变化,研究了dms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D、M、T株对赤霉素的敏感时期和敏感浓度不同,总体来讲,T株敏感性最大,M株和D株次之;周麦18和T株幼苗的第1叶长度在200 μmol/L赤霉素处理下显著增加,M株的第1叶长对赤霉素响应不显著,周麦18幼苗的胚芽鞘长度在100 μmol/L赤霉素处理下显著增加,而T株和M株的胚芽鞘长度在各浓度赤霉素处理下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D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生长迟缓,多数种子腐烂或出现胚芽鞘畸形,证明其对赤霉素敏感性差或者不敏感;在不同的生长时期,dms突变体D、M、T株的内源赤霉素含量都有很大变化,结合大田试验发现,D株在内源赤霉素含量最低的时期对外源赤霉素敏感,在内源赤霉素含量较高的时期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不能简单界定D株属于赤霉素缺陷型突变体或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外源氮对小麦离体穗干物质及Zn积累、分配规律的影响
    姜丽娜,张 豫,李学梅,徐光武,胡乃月,王亚帆,李春喜
    2016, 45(5):  22-27. 
    摘要 ( )   PDF (1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外源氮与小麦穗部建成的关系,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NH4NO3)供给条件下,小麦离体穗部干物质及微量元素Zn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外源氮促进了离体穗干物质的积累,培养25 d,周麦18(Z18)和济麦22(J22)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均以N0.5处理最高,以N0处理最低。随外源氮水平的增加,旗叶、旗叶鞘、穗下节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变化趋势相同,外源氮供给降低了穗部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高氮处理促进了旗叶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N2.0处理下,Z18和J22离体穗干物质转运量均表现为旗叶>旗叶鞘>穗下节。穗离体培养过程中,Z18穗器官Zn积累量峰值早于J22。离体穗器官中,Z18培养20 d、J22培养15 d和20 d时,在所有氮质量浓度处理下均以籽粒Zn积累量较高,旗叶鞘较低。培养25 d,Z18籽粒Zn积累量高于J22,但在N0.5和N1.5处理下其旗叶、穗下节及穗轴+颖壳Zn积累量则低于 J22。外源氮供给对小麦离体穗的Zn积累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高质量浓度的氮供应会抑制Zn积累。培养25 d,Z18和J22离体穗的Zn积累量均以N0.5处理最高,籽粒Zn积累量分别以N1.0和 N0.5处理最高。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分析及其对烤烟油分的影响
    谢利丽,张 凯,卢秀萍,解 燕,许自成
    2016, 45(5):  28-33,39. 
    摘要 ( )   PDF (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特点与烟叶油分的关系,以云南曲靖烟区9个植烟县(市、区)2 541份烤后烟叶样品为材料,并收集对应采样点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曲靖烟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烤烟油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国外优质烟区相比,曲靖烟区大田生育期日照时数相对较少,日平均温度偏低,生育前期降雨适中,生育后期降雨量典型偏多;根据光照、降雨量和热量分配上的差异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曲靖烟区的植烟气候分为3类;油分较多的烟叶对应的气候特征表现为生育期内日照时数相对较多,≥17 ℃的有效积温较高,生育前期日平均气温相对较低、降雨量相对较多,生育后期日平均温度相对较高、降雨量相对较少;回归分析表明,当烟草生育期内日照时数>670 h,≥17 ℃的有效积温>180 ℃,生育前期日平均气温在17.0~17.5 ℃、降雨量在122~140 mm,生育后期日平均气温在19.0~19.3 ℃、降雨量在520~590 mm时,有利于烟叶油分的形成。
    水分处理对毕节雨养烟区烟株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张丰收,程传策,陈 雪,徐世晓,刘玲玲,薛 刚,杨丙钊
    2016, 45(5):  34-39. 
    摘要 ( )   PDF (7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给毕节雨养烟区的土壤水分调控提供依据,于2012年在毕节雨养烟区研究了灌水处理和适当干旱2个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2年的气候条件下,与灌水处理(CK)相比,除旺长期外,适当干旱处理的烟株最大叶叶长、叶宽较大,烟茎较粗,各生育时期的叶片数均较多;烟株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强,相对含水量降低,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升高;烟株根系干质量和根系体积增大,根系活力增强;各部位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协调。因此,毕节雨养烟区在适当的干旱条件下更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
    信阳茶区4个主栽茶树品种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适制性研究
    刘冬梅,吕立哲,赵丰华,曹成,金开美,张军锋,刘继红,王红旗,蒋双丰,邹庆鹏1*
    2016, 45(5):  40-44,51. 
    摘要 ( )   PDF (7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信阳茶区4个主栽茶树品种信阳群体种、乌牛早、福鼎大白茶和白毫早的鲜叶品质和适制性,对4个茶树品种2批春茶和1批夏茶(均为1芽1叶)的茶鲜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春茶和夏茶鲜叶中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31.83~39.12 mg/g和21.02~32.40 mg/g,儿茶素含量分别为99.31~108.24 mg/g和97.32~108.49 mg/g,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41.64%~44.12%和36.89%~45.68%,咖啡碱含量分别为3.59%~4.53%和2.90%~4.15%,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8.10%~19.31%和21.19%~23.62%,酚氨比分别为4.90~5.69 和6.54~11.24。可见,4个主栽茶树品种的春茶皆适制绿茶,且具有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低的生化物质基础。4个主栽茶树品种中春茶和夏茶鲜叶中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为乌牛早最低,酚氨比为乌牛早最高。因此,信阳茶区4个主栽品种中乌牛早茶鲜叶品质低于其他3个茶树品种。
    川西茶区高密高效扦插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李 慧,聂枞宁,唐 茜,黄 亮,王馨语
    2016, 45(5):  45-51. 
    摘要 ( )   PDF (8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改进川西地区高密高效短穗扦插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扦插密度、短穗嫩度及粗度以及茶树品种对茶苗生长势、质量和出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扦插的最佳扦插时间为8—9月,其成活率、出圃率为75.08%~76.92%和56.76%~58.82%;短穗嫩度以红梗和半红半绿梗为宜,其成活率、出圃率分别为74.21%~76.43%、57.51%~60.74%,分别较绿梗和麻梗高4.37%~32.01%、13.10%~28.12%;短穗粗度以中粗最佳,成活率为76.55%~76.77%,出圃率为58.41%~59.69%;高密度扦插(行距×株距=6.7 cm×0.8 cm,825万株/hm2)的合格苗出圃数为437.99万~451.91万株/hm2,较中等密度和常规密度高出54.13%~104.70%;不同品种短穗的发根能力、茶苗生长势及成活率也有一定差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油菜幼苗铝毒机制研究
    崔雪梅,郭海如,李春生,简君萌
    2016, 45(5):  52-55. 
    摘要 ( )   PDF (5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油菜幼苗对Al3+的耐受性及生理响应机制,设置7个Al3+浓度试液,用水培法处理生长2周的油菜幼苗,胁迫1周后测定油菜的株高、根长的变化量,根系活力,根系氧化力,以及可溶性糖、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游离脯氨酸、H2O2含量共10项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Al3+浓度为0 μmol/L)各项生理指标表现最好,随着Al3+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表现越来越差;Al3+胁迫对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和根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根系活力、叶绿素b含量和根系氧化力。说明铝胁迫首先降低了油菜幼苗的光能利用率,抑制根系生长,同时根系活力及氧化力下降,从而影响植株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
    农业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研究
    韩彦龙,李晓平,李 洁,李海金,晋凡生
    2016, 45(5):  56-60. 
    摘要 ( )   PDF (5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和土壤供肥特性,以期为该区红小豆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红小豆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以
    N2P1K1处理的红小豆产量和产投比最高。钾肥对红小豆的增产率最大,为13.7%~16.9%;其次是氮肥,增产率为6.1%~12.1%;最后是磷肥,增产率为0.6%~6.4%,即对红小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由红小豆肥料效应方程可知,达到最高产量的N、P2O5、K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98.5、109.0、97.5 kg/hm2,产量为1 320 kg/hm2,产投比为8.8;达到最佳产量的N、P2O5、K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86.4、110.8、95.8 kg/hm2,产量为1 302 kg/hm2,产投比为9.0。此外,红小豆施肥试验期间,土壤地力贡献率为81.1%,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效果明显。
    恩施富硒茶园土壤重金属和氟含量及风险评价
    牟明辉,石杨程,张晓晴,钱艳梅,赵 兰
    2016, 45(5):  61-65. 
    摘要 ( )   PDF (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恩施地区富硒(Se)茶园土壤重金属及氟(F)元素含量,并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及F的土壤健康标准,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恩施地区10个典型茶园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该区茶园土壤重金属和F污染风险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铅(Pb)和铬(Cr)含量均在土壤背景值范围内,3个茶园土壤镉(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F含量普遍偏高;Pb和Cr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小于1,说明土壤未受该元素污染;F和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大部分土壤处于污染水平;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土壤以轻度污染为主,有必要加强土壤F和Cd的风险防治工作以保证有机茶的品质安全。通过对富Se茶园土壤、茶叶中Cd、Pb、Cr、Se、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中Cd、 Pb、Cr、Se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茶叶Se含量与土壤Cr全量,茶叶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Se全量,茶叶Cr含量与土壤有效态Se含量,茶叶F含量与土壤有效态F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茶叶Pb含量与土壤有效态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金属硫蛋白基因MT1A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及其抗镉性
    王 昭,王 席,杨 威,彭 冬,柳忠玉
    2016, 45(5):  66-70. 
    摘要 ( )   PDF (1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金属硫蛋白基因MT1A的高效表达和对重金属的抗性,以菌体密度、可溶性目的蛋白表达量为评价指标,对工程菌自诱导的培养条件(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培养基组分(蛋白胨、酵母粉、甘油、葡萄糖、乳糖)进行优化,并对其抗镉(Cd)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自诱导培养基组分为2.0%蛋白胨、2.0%酵母粉、0.3%甘油、0.05%葡萄糖、0.3%乳糖;重组菌自诱导表达最优培养条件为37 ℃培养 3 h,然后25 ℃继续培养 13 h,此时菌体密度、可溶性蛋白表达量、可溶性蛋白相对产量均最高,分别比未优化ZYM-5052培养基提高77.7%、94.0%、244.8%。当Cd2+浓度为0.5 mmol/L时,高效表达金属硫蛋白的菌株具有明显的抗Cd活性。
     
    利用树轮重建临沂地区1851年以来10月份气温变化
    段芋竹,赵兴云,张卫国
    2016, 45(5):  71-76. 
    摘要 ( )   PDF (9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临沂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测定了临沂市郯城县新村乡的银杏树轮宽度,用COFECHA交叉定年质量控制程序对定年和测量结果检验合格后,利用ARSTAN树轮年表研制程序建立银杏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年表。结果表明,标准化年表比其他2个年表包含更多气候信息,适宜进行树轮气候学研究。银杏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气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树轮宽度与多数月份的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多数月份的降水量呈负相关。利用银杏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重建了临沂地区1851—2012年10月的平均气温,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51—1878年,此阶段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第二阶段为1879—1950年,此阶段气温波动小,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第三阶段为1950年以后,此阶段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该重建结果不仅延伸了临沂地区现有的气象观测记录,而且为研究当地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植物保护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DBR-11的抑菌活性
    卿 朕,周秋艳,孙文斌,骆海玉,戴梅清,邓业成
    2016, 45(5):  77-81,86. 
    摘要 ( )   PDF (7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纯化出18株内生真菌,采用拮抗试验测定了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疣孢漆斑菌DBR-11对多数供试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了DBR-11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发现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高,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为0.007 2~0.446 5 g/L,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0.007 2 g/L;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72 h对15种供试动物病原菌中的7种能完全抑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62 5~0.25 g/L,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062 5 g/L。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益微微生物菌剂对乙草胺油菜药害的缓解效果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陈 然,江 慧,李 黎,李俊凯
    2016, 45(5):  82-86. 
    摘要 ( )   PDF (6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益微微生物菌剂拌种缓解乙草胺油菜药害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盆栽法测定了益微拌种对乙草胺油菜药害的缓解效果,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益微拌种对油菜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并采用GC-MS法检测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乙草胺的施用量为840~1 680 g/hm2时,对油菜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益微拌种处理后,均能显著缓解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当乙草胺用量为1 680 g/hm2、拌种量为25 g益微拌1 kg油菜种子时,油菜的株高、鲜质量恢复率分别为79.31%和178.57%。与单用乙草胺处理相比,先用益微拌种后喷施乙草胺,油菜植株中GSH含量增加,GST活性提高,同时乙草胺残留量极显著降低。说明益微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植株中相关抗逆酶的活性,促进乙草胺的降解,从而显著缓解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
    低能N+注入选育凝结芽孢杆菌高效生防菌株
    顾鹏飞,吴 刚,胡永红,王春晓,丁志雯,杨文革
    2016, 45(5):  87-90. 
    摘要 ( )   PDF (1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NJYHHWG 877005菌株的拮抗性能,获得生防效果更好的菌株,利用低能N+注入菌株进行诱变,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对诱变处理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存活率曲线遵循N+注入生物效应的马鞍型曲线,根据其存活率及突变率确定N+最佳注入能量为15 keV,最佳注入剂量为140×1013个/cm2。通过筛选获得1株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株L1,芽孢形成率达77.42%,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87.81%,分别较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23.79、11.71个百分点,且连续传代培养8次,遗传稳定性良好。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下烟草光合特性的修复作用
    郭盘盘,孟 南,刘华山,潘光伟,韩锦峰
    2016, 45(5):  91-95. 
    摘要 ( )   PDF (9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株光合特性的修复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下降,胞间CO2浓度升高;土壤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肥修复后,这6项指标接近正常对照;在20 d时,经菌肥1、菌肥2和菌肥3修复的烟草叶绿素含量比受害对照分别增加了37.31%、46.27%和62.68%,净光合速率增加了19.87%、26.04%和48.59%,叶片蒸腾速率增加了5.62%、7.87%和16.85%,气孔导度提高10.71%、21.43%和39.29%,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接近正常对照。可以看出,3种复合微生物菌肥修复受害烟草光合特性的效果为菌肥3>菌肥2>菌肥1,以菌肥3效果最佳。
     
    白三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GC-MS分析
    王晓英
    2016, 45(5):  96-100,134. 
    摘要 ( )   PDF (10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白三叶入侵禾本科草坪是否与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有关,采用琼脂培养法研究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不同,抑制率介于4.42%~53.16%。经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处理后,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受到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高羊茅幼苗升高,而草地早熟禾幼苗受到抑制。用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醚萃取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主要是紫薇缩醛、油酸酰胺、壬醛、硬脂酰胺、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可见,白三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是其入侵禾本科草坪的原因之一。
     
    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研究
    沈玉聪,张红瑞,姚 珊,张子龙,高致明
    2016, 45(5):  101-105. 
    摘要 ( )   PDF (1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5种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根长、CAT活性、POD活性等形态、生理指标,为小麦与药用植物轮作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升高,50.00 mg/L对香豆酸和0.01、0.10、1.00 mg/L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组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8.79%、42.60%、42.69%、26.57%,均达显著水平;阿魏酸、对香豆酸和香草酸降低了小麦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对羟基苯甲酸增加了幼苗的主根长,但均不显著;对香豆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以及SOD活性均有所降低,而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均有所升高,0.01、0.10、10.00、100.00 mg/L丁香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蒸馏水)显著增加9.63%、11.22%、11.50%、8.13%。香草酸处理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SOD活性也有所增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阿魏酸、对香豆酸对小麦幼苗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 
    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们的化感指数均不大。
    几种除草剂混配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苏旺苍,职倩倩,吴仁海,薛 飞,穆长安,姜 军,秦亚芳,鲁传涛
    2016, 45(5):  106-110. 
    摘要 ( )   PDF (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等9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在小麦田防除播娘蒿、猪殃殃、荠菜3种阔叶杂草的效果,以期筛选出对河南省小麦田优势阔叶杂草防效较好的药剂组合。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均比较安全,对小麦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药后28 d,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5%唑草酮WP 3.31 g/hm2对播娘蒿和猪殃殃的防效最佳,其中对播娘蒿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到100.00%,对猪殃殃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8.42%、71.44%;50 g/L双氟磺草胺SC 7.50 g/hm2〖KG-*2〗+40%唑草酮WG 15.00 g/hm2+ 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20.00 g/hm2对荠菜的防效最佳,株防效为80.69%,鲜质量防效为85.92%。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5%唑草酮WP 3.31 g/hm2对总草的防效最佳,株防效为82.80%,鲜质量防效为89.49%;50 g/L双氟磺草胺SC 〖JP4〗7.50 g/hm2+90%甲基碘磺隆钠盐TG 9.99 g/hm2复配和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50.00 g/hm2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60.24%、47.31%,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6.86%、53.92%,效果较差。总体来说,推荐使用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5%唑草酮WP 3.31 g/hm2、50 g/L双氟磺草胺SC 7.50 g/hm2+40%唑草酮WG 15.00 g/hm2,不仅对小麦田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均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对小麦安全。
    园艺 林学
    怀黄菊微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生理和同工酶分析
    赵喜亭,蒋丽微,宋萍萍,朱玉婷,田 莹,张文芳,李明军
    2016, 45(5):  111-114,120. 
    摘要 ( )   PDF (9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验证前期建立的微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是怀黄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Huaihuang’)种质资源保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微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怀黄菊再生植株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相关指标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常温保存植株相比,供试怀黄菊再生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保护酶系统除了POD活性稍有增强外,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显著增强;保存后再生植株叶片中SOD和POD同工酶的条带数目没有改变,但有些谱带的亮度增强。研究结果不仅从生理水平验证了怀黄菊经微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的再生植株增强了抗膜脂过氧化的能力,而且从POD、SOD同工酶水平验证了其遗传稳定性的保持,从而说明微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是保存怀黄菊种质资源的理想方法。
    秦岭栓皮栎林下灌草多样性研究
    侯 磊,任毅华,卢 杰
    2016, 45(5):  115-120. 
    摘要 ( )   PDF (1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秦岭11个栓皮栎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栓皮栎幼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J)在低海拔631.03 m处数值最高,Jsw和Jsi分别为1.30和1.08,后随海拔升高趋于平稳。中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大,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平缓增大,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峰值出现在海拔1 052.77 m处,Jsw和Jsi分别为1.19和1.04。成熟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在1 114.38 m处出现最小值4.67,在1 495.20 m处出现峰值11.00,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亦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无变化,后在1 495.20 m处有所降低。栓皮栎幼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海拔1 347.20 m处出现峰值12.00,Simpson指数和 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均无明显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其在海拔1 347.20 m处数值最小,Jsw和Jsi指数分别为0.92和0.91。中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处差异明显,整体呈增大趋势,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不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比较平缓的增大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均呈减小的趋势。成熟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均不明显,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平缓的增大。
    不同处理对3个美国红枫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爱波,潘一展
    2016, 45(5):  121-125. 
    摘要 ( )   PDF (1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美国红枫(Acer rubrum L.)在河南商丘的引种栽培和推广,对3个美国红枫品种四季红、红点和秋火焰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室内30 ℃/20 ℃、25 ℃/15 ℃、20 ℃/10 ℃和15 ℃/5 ℃(12 h/12 h)的4个温度梯度及每天12 h光照或全黑暗条件下培养28 d,未处理种子和室温干藏4周种子均不萌发,低温层积4周和温水浸泡后层积4周种子萌发,12 h光照下比全黑暗下种子萌发率提高0~4%和0~14%;温水浸泡后层积4周比低温层积4周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分别提高2%~21%和0.02~2.17;温水浸泡后层积4周,3个品种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在30 ℃/20 ℃条件下最低,秋火焰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在20 ℃/10 ℃条件下最高,分别与最高温下相差12%、2.15,四季红和红点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在15 ℃/5 ℃条件下最高,分别与最高温下相差16%、21%和0.91、1.93,说明低温比高温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田间4月15日至5月15日的种子萌发特性与室内20 ℃/10 ℃和25 ℃/15 ℃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相近。因此,如在本地利用种子繁殖法引种栽培这3个美国红枫品种,需将其种子经温水浸泡后层积,然后在本地温度较低的月份浅播,较有利于引种栽培成功。
    外源水杨酸对黄秋葵种子萌发及低温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
    理向阳,刘晓静,郭晓阳,代丹丹,胡 颖,张 洋,郭红霞
    2016, 45(5):  126-129. 
    摘要 ( )   PDF (1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台湾五福黄秋葵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SA)对黄秋葵种子萌发以及对4 ℃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早春时期黄秋葵育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0.5、1.0 mmol/L)的SA浸种能提高黄秋葵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1.5 mmol/L SA浸种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2.0 mmol/L SA处理严重抑制黄秋葵种子的萌发。与清水对照相比,低浓度的SA处理能使黄秋葵幼苗叶片中叶绿素 a、b 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脯氨酸积累量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降低。其中以1.0 mmol/L的SA浸种效果最好。
    转抗菌肽D基因中华猕猴桃的鉴定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研究
    韦鹏飞,申炎龙,叶 霞,郑先波,谭 彬,李继东,冯建灿
    2016, 45(5):  130-134. 
    摘要 ( )   PDF (1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转抗菌肽D基因的中华猕猴桃抗性芽为材料,通过诱导生根和移栽获得猕猴桃盆栽苗。对盆栽苗进行PCR和RT-PCR鉴定表明,抗菌肽D基因已经整合到猕猴桃基因组中,并进行了转录。对盆栽苗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喷施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1.2×107~1.2×108,OD600值为0.2)的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CAT和POD活性比未转基因植株明显降低,PAL活性比未转基因植株明显升高。
    畜牧·兽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李海利,邓祖丽颖,徐引弟,郎利敏,张青娴,游 一,王克领,冯亚杰,侯自花,白献晓
    2016, 45(5):  135-139. 
    摘要 ( )   PDF (7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河南省及周边地区49个规模化猪场的肺脏和气管中分离出79株疑似APP菌株,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1、2、3、5、7、8、9、10型APP,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表型鉴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APP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00%(79/79)。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扩增检测。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79株细菌中,Sul2基因检出率为100%(79/79),Sul1基因的检出率为79.75%(63/79),Sul3基因的检出率为89.87%(71/79),Sul1Sul2基因同时检出率为70.89%(56/79),Sul1Sul3同时检出率为62.03%(49/79),Sul2Sul3基因同时检出率为77.22%(61/79)。
    重组酶Xar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
    王锐丽,叶兆伟,薛业敏
    2016, 45(5):  140-143,147. 
    摘要 ( )   PDF (8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高效的半纤维素类饲料酶制剂,将含嗜热厌氧乙醇菌α-阿拉伯糖苷酶/木糖苷酶(Xar)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0b-xar导入大肠杆菌DH10B中,经IPTG诱导进行高效表达,将表达的重组酶进行热处理和Ni2+亲和层析纯化,并对纯化的重组酶Xar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对硝基苯酚-α-阿拉伯呋喃糖苷(pNPAF)为底物,重组酶Xar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是75~80 ℃和6.0,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2.42 mmol/L、20.7 μmol/(min·mg);以对硝基苯酚-β-木糖苷(pNPX)为底物,重组酶Xar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93 ℃和5.8~6.2,Km、Vmax值分别为0.60 mmol/L、43.8 μmol/(min·mg)。将重组酶Xar置于80 ℃保温1 h,木糖苷酶的相对活性仍为56.4%,在pH值4.2~8.2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当木糖浓度达到400 mmol/L时,木糖苷酶的相对活性仍有97.9%。Mn2+对重组酶Xar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Cu2+和Zn2+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见,重组酶Xar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4种海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的生态作用
    郑 辉,许文超
    2016, 45(5):  144-147. 
    摘要 ( )   PDF (6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南美白对虾单养试验模式及南美白对虾分别与龙须菜、孔石莼、海带、浒苔4种不同海藻混养模式,研究不同海藻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态氮(NH4-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和磷酸盐(PO4-P)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 4种海藻对NH4-N、NO2-N、NO3-N和PO4-P的清除率不同,其中,龙须菜组对NH4-N、NO2-N、NO3-N、PO4-P的清除率分别为79.25%、68.00%、65.57%、70.00%,孔石莼组分别为75.47%、60.00%、54.05%、65.00%,海带组分别为71.70%、56.00%、40.54%、57.50%,浒苔组分别为77.36%、76.00%、59.46%、67.50%。各试验组中南美白对虾生长情况均较南美白对虾单养良好,龙须菜组体长、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1.43%、4.24%。可见,4种海藻与南美白对虾混养均可以有效清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南美白对虾与龙须菜混养效果最佳。
    罗非鱼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
    高桂生,张艳英,高光平,史秋梅,李星灿,韩红升,黄晓媛,缴宝丰,宋青春
    2016, 45(5):  148-151. 
    摘要 ( )   PDF (8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罗非鱼腐皮病的防治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等鉴定方法,从患腐皮病的罗非鱼体内分离到1株温和气单胞菌,并进行致病性试验和中草药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五倍子、乌梅、沙棘、苏木4种单味中草药对分离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石榴皮次之,陈皮、石菖蒲、鱼腥草、马齿苋、穿心莲、桉树叶、薄荷等无抑菌作用,且五倍子+乌梅的组方抑菌效果最强。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可食性膜对鲜切水蜜桃保鲜效果的研究
    张小琴,石 磊,周家华,常 虹,熊 融,张宇昊
    2016, 45(5):  152-156. 
    摘要 ( )   PDF (7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延长鲜切水蜜桃的保鲜时间,以不同含量的葡甘聚糖、柠檬酸、维生素C(Vc)以及氯化钙制备可食性膜,考察其对鲜切水蜜桃货架期、理化指标以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食性膜能很好地延长鲜切水蜜桃的货架期,维持其良好的理化指标,保持较高的感官品质。最佳可食性膜的配方为:2.0%葡甘聚糖、1.5%Vc、0.10%柠檬酸、1.0%氯化钙。该可食性膜能使鲜切水蜜桃的货架期达到7 d。
    高秆作物中耕培土机械化技术分析
    张秀丽,王 栋,仝振伟,吴 响
    2016, 45(5):  157-160. 
    摘要 ( )   PDF (10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耕培土可以改善植株根系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尤其是高秆作物通过培土还能增强根茎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目前的中耕培土机械化技术有锄铲式培土和回转式培土两类,锄铲式培土通过土壤沿铲部的推移实现培土,能较好保持土壤肥力的原位,但培土高度低,消耗功率大;回转式培土通过滚子的回转转动和机组前进运动的合成运动实现对土壤的抛洒来培土,流向不易控制,易于造成底部叶子的机械损伤,培土效率较高;新研究的螺旋培土刀机构通过对土壤实现铣削并传送,能较好控制土壤的流向,做到精细培土作业,减小对作物根部的机械损伤,有关培土效果需要田间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