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政策与伦理
道德声明
编辑评审
版权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专题策划
更多>>
《河南农业科学》
微信公众号
《河南农业科学》
官网二维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15
综述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
园艺·林学
畜牧·兽医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简明目录
带摘要目录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茶树离体培养类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田奥磊,高俊杰,李丹丹,杨晓芳,刘建福,黄寿生,张 斌
2017, 46(5): 1-7.
摘要
(
)
PDF
(10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树离体培养在茶树育种、种质创新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茶树腋芽、茎段、茶籽、花药、叶片和愈伤组织等离体培养类型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茶树离体培养在离体快繁、胚状体诱导、种质离体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茶树离体培养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茶树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张 洁,杨丽荣,夏明聪,孙润红,武 超,薛保国
2017, 46(5): 8-14.
摘要
(
)
PDF
(8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生产上亟需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4个方面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相关防治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不同基因型小麦的
Pb积累特性及Pb对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胡铁柱,李小军,丁卫华,张自阳,董 娜,李 淦,孙海燕,游晴晴,茹振钢
2017, 46(5): 15-19,26.
摘要
(
)
PDF
(8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
Hoagland’s营养液培养的方法,探讨了百农1306、百农1309、百农160、百农418、温麦6号、周麦18、周麦22和周麦26等8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的Pb积累特性,以筛选出籽粒Pb低积累型小麦品种(系),并研究了Pb对小麦Ca、Mg、Fe和K等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为解决重金属积累和矿质营养利用之间的矛盾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小麦籽粒Pb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百农418籽粒Pb含量最低,温麦6号Pb含量最高。根据同一品种(系)的最高Pb含量部位,将8个小麦品种(系)分为籽粒型、颖壳型、叶片型,对应品种(系)分别为温麦6号,百农1306、百农1309、周麦22,百农160、百农418、周麦18、周麦26。与不加Pb(NO
3
)2的对照相比,Pb(NO
3
)2处理后,8个小麦品种(系)不同部位的Ca、K、Mg、Fe含量变化不同。除周麦22茎秆中Ca含量显著增加外,其他7个品种(系)均降低;8个品种(系)茎秆(周麦22、26除外)、叶片和颖壳中K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温麦6号和周麦18籽粒中Mg含量显著增加,其他6个品种(系)均显著降低;8个品种(系)叶片中Fe含量均升高。百农418和周麦26的Ca、百农1306和百农418的K、周麦18和周麦26的Mg含量(籽粒除外)变化模式相同。
氮、磷、钾配施对不同土壤类型小麦
-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
高翠民,杨永辉,潘晓莹,王洪斌,何 方,武继承
2017, 46(5): 20-26.
摘要
(
)
PDF
(7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等量灌溉条件下,不同氮
(N1、N2、N3、N4小麦生长季节分别为120、180、240、360 kg/hm
2
,玉米生长季节分别为180、270、360、450 kg/hm
2
)、磷(P1、P2分别为90、135 kg/hm
2
)、钾(K1、K2分别为75、150 kg/hm
2
)配施对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不同土壤类型地区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施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在小麦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3P2K1和N2P2K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8 606 kg/hm
2
、9 977 kg/hm
2
和10 305 kg/hm
2
,分别较CK增产28.95%、52.48%和32.7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9.56 kg/m
3
、11.09 kg/m
3
和11.45 kg/m
3
。在玉米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则分别以N4P2K2、N4P2K1和N2P2K2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10 998 kg/hm
2
、8 828 kg/hm
2
和11 715 kg/hm
2
,分别较CK增产32.44%、55.29%和
28.2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2.22 kg/m
3
、9.81 kg/m
3
和13.02 kg/m
3
。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4P2K1和N1P2K2处理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周年产量分别为19 515 kg/hm
2
、18 576 kg/hm
2
和21 080 kg/hm
2
,分别较CK增产30.29%、51.92%和24.70%,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0.84 kg/m
3
、10.32 kg/m
3
和11.71 kg/m
3
。
不同水氮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李晶晶,尹 钧,李武超,李 磊
2017, 46(5): 27-33.
摘要
(
)
PDF
(17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定小麦高产水肥需求规律,以周麦
27为材料,研究不同水[W1(中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W2(适当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W3(充分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氮[N1(不施氮)、N2(正常施氮:225 kg/hm
2
)、N3(高施氮:300 kg/hm
2
)]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含量相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净光合速率(Pn)总体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小麦旗叶SPAD值、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
2
浓度(Ci)以及产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相同时,花后10 d,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SPAD值总体逐渐增加(N1处理除外),Ci总体逐渐降低,Pn、Tr和Gs总体先降低后增加;花后18 d,SPAD值、Pn、Tr以及Gs总体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总体上W2和W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Gs除外);花后26 d,SPAD值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n总体呈增加的趋势(W2和W3处理间总体差异不显著),Gs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土壤水分含量相同时,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1.87%,N3处理提高了7.86%。当施氮量相同时,与W1处理相比,W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3.24%,W3处理提高了2.26%。W2N2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kg/hm
2
,灌溉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产量最高。说明适当的水氮运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光合生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及其基因型差异
于康珂,孙宁宁,齐红志,詹 静,顾海靖,刘 刚,潘利文,刘天学
2017, 46(5): 34-38.
摘要
(
)
PDF
(3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玉米叶片光合生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以郑单
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从第9片叶展开期至抽雄期,每天8:30—17:30进行大田人工模拟增温试验,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和RuBP羧化酶、PEP羧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片的SPAD值除了ZD958幼嫩叶片略高于对照(自然生长)外,其余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且成熟叶片的下降幅度高于幼嫩叶片;胞间CO2浓度(Ci)增加,幼嫩叶片的增加幅度高于成熟叶片;成熟叶片和幼嫩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均下降,且幼嫩叶片的下降幅度达到显著水平。高温胁迫下,2个品种成熟叶片和XY335幼嫩叶片的RuBP羧化酶和SPS活性显著降低,ZD958成熟叶片和2个品种幼嫩叶片的PEP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见,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且对成熟叶片的影响大于幼嫩叶片,对XY335的影响大于ZD958。
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苗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鲁晓民,曹丽茹,张 新,张前进,魏 昕,郭金生,王振华
2017, 46(5): 39-44.
摘要
(
)
PDF
(7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水培试验,对
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PEG胁迫,测定对照(正常水分)与PEG胁迫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单株干质量,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评价和分类,以期筛选出苗期抗旱的玉米种质,建立抗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胁迫下,除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外,其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 SOD和POD活性、Pro含量增加,单株干质量增加,说明玉米通过增加Pro含量、提高 SOD和POD活性来应对干旱胁迫;同时,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间的所有指标差异总体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将郑7024、郑588、L269、吉853归为中抗旱型玉米自交系,其他自交系均归为弱抗旱型玉米自交系。
不同轮作模式对烤烟前茬土壤养分、根系活力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郭芳阳,吴照辉, 阎小毛,李建华,韩会阁,王兆双,曹晓涛,刘巧真
2017, 46(5): 45-50.
摘要
(
)
PDF
(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烤烟适宜的轮作模式,完善以烤烟为主的种植制度,研究了小麦—玉米—烤烟(
M1)、小麦—花生—烤烟(M2)、小麦—大豆—烤烟(M3)、小麦—芝麻—烤烟(M4)、小麦—红薯—烤烟(M5)、烤烟—大麦绿肥—烤烟(M6)、烤烟—冬闲—烤烟(M7)7种模式对烤烟前茬土壤养分、根系活力及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1模式烤烟前茬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88.14 mg/kg),水溶性氯含量最高(32.08 mg/kg),烤烟根系活力较低,烟叶质量较差;M2模式碱解氮含量较高(73.17 mg/kg),速效磷含量最低(10.04 mg/kg),根系活力前期低后期高,烟叶质量最差;M3模式碱解氮含量较高(76.94 mg/kg),烤烟根系活力一般,烟叶质量较差;M4模式碱解氮含量适中(63.98 mg/kg),根系活力较高,烟叶质量中等;M5模式碱解氮含量适宜(68.70 mg/kg),速效磷含量最高(17.36 mg/kg),烟叶质量好;M6模式碱解氮含量适宜(63.20 mg/kg),根系活力较低,烟叶质量较好;M7模式碱解氮含量适宜(67.03 mg/kg),根系活力较低,烟叶质量中等。综上,M4、M5、M6为烤烟适宜的轮作模式,M7(连作年限2 a)为较适宜模式,M1、M3为较不适宜模式,M2为不适宜模式。
不同形态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黄崇峻,王 政,张晓龙,王加荣,陈庭慧,赵畅荣,杨晓斌,卢 叶
2017, 46(5): 51-55.
摘要
(
)
PDF
(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不同形态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在等氮用量的条件下,研究了固态和液态
2种形态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感官品质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固态有机肥等氮替代30%、50%无机肥处理的烟株生长缓慢,但化学成分综合指数较高,且能够提升上部烟叶的香气量和综合感官品质,香气量得分分别提高0.3、0.2分,感官质量总分分别提高0.17、0.16分。施用液态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较对照能够加快烟株生长,提高上部烟叶的总氮、烟碱和氯含量,三者增幅在18.9%~181.8%,降低了烟叶的香气质,增加了刺激性,但使烟叶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27.8~254.9 kg/hm
2
,产值较对照显著提高3 130.8~8 584.8元/hm
2
。综合分析,在纯氮施用量105.0 kg/hm
2
水平下,固态有机肥等氮替代30%、50%无机肥的烟叶品质较好。
CaCl
2
对干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 拓,张 莉,李志坤,王 瑞,马宗斌,李伶俐,刘 伟,朱 伟
2017, 46(5): 56-60.
摘要
(
)
PDF
(7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干旱胁迫下不同棉花品种对
CaCl
2
响应的生理机制,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豫棉19、GK20、鲁研棉28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处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CaCl
2
对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棉花品种不同浓度CaCl
2
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显著;抗旱性品种豫棉19和生产对照品种鲁研棉28在40 mmol/L CaCl
2
处理后鲜质量、干质量、SPAD值、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DA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水分敏感品种GK20在20 mmol/L CaCl
2
处理后鲜质量、干质量、SPAD值、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见,一定浓度的CaCl
2
能提高棉花幼苗的抗旱性,但不同棉花品种的最适CaCl
2
浓度不同。
农业资源与环境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林冬梅,林占熺,苏德伟,郑 丹,林 辉,林兴生,李 晶,梅 兰
2017, 46(5): 61-65.
摘要
(
)
PDF
(6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
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1株耐重金属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吸附性能研究
代 俊,黄 珍,徐 智,李 欣,王 志,陈 雄
2017, 46(5): 66-70.
摘要
(
)
PDF
(1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重金属污染环境进行生物修复,从
Cd污染废水中分离到1株耐Cd的菌株DJ1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脂肪酸组分及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该菌株的重金属耐受性试验表明,菌株对Zn
2+
的耐受性最强,Cd
2+
次之,Cu
2+
最差。菌株的重金属富集试验显示,菌株对Cu
2+
、Zn
2+
的吸附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对Cu
2+
的吸附量在培养12 h时最高,为6.8 mg/g,对Zn
2+
的吸附量也在培养12 h时最高,为9.0 mg/g。菌株对Cd
2+
的吸附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培养36 h时最高,为8.8 mg/g。综上,该菌株在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株耐
Cd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徐淑霞,杜文涛,王晓雅,张继冉,张世敏,吴 坤
2017, 46(5): 71-76,83.
摘要
(
)
PDF
(23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
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EM1对Cd
2+
的最适耐受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Cd
2+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最适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其对Cd
2+
的吸附率最大,为92%。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在吸附Cd
2+
的过程中菌体表面分泌大量的胞外多聚物且菌体形态发生变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d
2+
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吸附Cd
2+
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N-H、C-H、多糖中的C-O-C及酰胺基团有关。
植物保护
番茄种质资源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的鉴定与评价
米国全,陈梦莹,史艳艳,王裔娜,韩娅楠,程志芳,韩永平,王晋华
2017, 46(5): 77-83.
摘要
(
)
PDF
(9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于目前商业番茄品种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难以甄别,对
86份番茄种质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抗性基因进行PCR检测并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目前抗TYLCV番茄种质抗性基因主要是〖STBX〗Ty-1/ty-1和Ty-1/ty-1+Ty-3a/ty-3〖STBZ〗,2种类型抗病种质(19份、23份)分别占总抗病种质(61份)的31.15%和37.70%。在仅含有Ty-1基因的25个番茄种质中,有80.00%田间表现抗病,而同时含有Ty-1和Ty-3a 2个基因的26个番茄种质中,田间抗病率达100%,说明抗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通过抗性基因PCR方式进行抗病检测,准确率达到81.40%。同时推荐了M-17号、达丽等25份抗TYLCV番茄优良品种。
不同降解菌对甲基毒死蜱及
3,5,6-三氯-2-吡啶酚的降解能力比较
李晓楼
2017, 46(5): 84-89.
摘要
(
)
PDF
(1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掌握微生物降解甲基毒死蜱的特性与机制,首先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的甲基毒死蜱降解菌,然后对其降解效率、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
3,5,6-三氯-2-吡啶酚(TCP)的质量浓度变化、对TCP与其他6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能力以及磷酸酯酶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2株能高效降解甲基毒死蜱的菌株,经鉴定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ZL-7与荧光假单胞菌ZHLXL-2,其降解甲基毒死蜱的5 d降解率分别为90.6%和99.4%;在菌株ZL-7降解甲基毒死蜱的过程中检出了TCP,而在菌株ZHLXL-2的降解过程中未检出。菌株ZHLXL-2能降解TCP,48 h降解率可达91.0%,而菌株ZL-7不能降解TCP。两菌株都能降解6种供试的有机磷农药,但菌株ZL-7降解率更高,其10 d降解率在92.1%~99.8%,菌株ZHLXL-2的10 d降解率为89.2%~93.4%;同时菌株ZL-7的磷酸酯酶活性显著高于菌株ZHLXL-2。分析表明,这2种菌株的磷酸酯酶活性与其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呈正相关性,而菌株ZHLXL-2因可有效降解中间物TCP,从而能更快地降解甲基毒死蜱。
桃采后褐腐病生防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
王 晨,卢彩鸽,刘德文,刘伟成,刘 娅,张殿朋
2017, 46(5): 90-94.
摘要
(
)
PDF
(1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对由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
(
Monilinia fructicola
)引起的桃褐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的试验方法,从新疆北部12个地区分离的10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7株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EEQS-7D拮抗活性最强,该菌株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率达78.90%。人为打孔接种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显著降低桃褐腐病发病程度,抑制率达51.83%。生防相关性状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圈直径达到34.5 mm,说明EEQS-7D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达到抑制桃褐腐病的效果。通过对菌株EEQS-7D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
利用基于单链抗体的
BIAcore技术检测蔬菜中的杀螟硫磷残留
刘 珊,罗义辉
2017, 46(5): 95-99.
摘要
(
)
PDF
(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一种基于单链抗体的蔬菜中杀螟硫磷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测定了前期通过核糖体展示所获得的抗杀螟硫磷单链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并建立了基于该抗体和
BIAcore X系统检测蔬菜样品中杀螟硫磷的方法。结果表明,获得3株高亲和力单链抗体,其与杀螟硫磷的解离平衡常数分别为4.56×10
-10
、1.42×10
-9
、2.66×10
-10
mol/L,与除对硫磷外的其他有机磷农药的交叉反应率<0.1%(与对硫磷的交叉反应率≤2.8%),说明获得的单链抗体对杀螟硫磷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样本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介于95.8%~102.2%,相对标准偏差(
RSD
)≤2.13%,说明该试验方法可靠,可用于实际蔬菜样品中杀螟硫磷的快速检测。
园艺·林学
姜黄素对菊花
DNA甲基化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艳华,李忠爱,李 杰,刘 晓,王子成
2017, 46(5): 100-105.
摘要
(
)
PDF
(15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
0、100、200、400 μmol/L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菊花神马组培苗进行处理,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SAP)分析DNA甲基化水平,并观察植株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姜黄素处理对菊花花期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以200 μmol/L姜黄素处理的菊花最早开花,花期可提前5~8 d。MSAP分析结果表明,经姜黄素处理的菊花组培苗的DNA甲基化比率随姜黄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0、100、200、400 μmol/L姜黄素处理下,甲基化比率分别为58.40%、50.44%、48.24%和46.00%。经姜黄素处理的菊花组培苗矮化萎蔫,叶片数减少,分芽能力减弱。移植至室外后,植株矮化等表型抑制作用稳定遗传。表明姜黄素处理菊花可使其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产生表观遗传变异,导致提前开花。
影响春甘蓝单球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研究
杜海平,曹孟梁,闫世江,刘 洁
2017, 46(5): 106-111.
摘要
(
)
PDF
(8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
10份春甘蓝新材料主要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北中部九省区春甘蓝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新材料仍具有创新潜力。应用聚类分析把10份材料分为3类,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给出了每类的特点。运用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多种角度研究影响春甘蓝单球质量的性状因子。结果表明,促进单球质量增加的主要表型性状是球横径,其次是球高;抑制单球质量增加的表型性状是外叶数和开展度。单球质量最优回归预测方程的可靠性为79.2%,说明还有影响单球质量的重要因素未被纳入试验研究中。
异丙隆对白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王红军
2017, 46(5): 112-115.
摘要
(
)
PDF
(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农田合理使用异丙隆,避免其对后茬作物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异丙隆(
1.562 5、3.125 0、6.250 0、12.500 0、25.000 0、50.000 0 g/L)对白菜根长、芽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芽长和根长受抑制的程度与异丙隆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LC
10
值分别为0.486 1 g/L和0.233 1 g/L;随异丙隆质量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质量浓度为50.000 0 g/L时叶绿素含量较清水对照下降56.16%;而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则随着异丙隆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当质量浓度为1.562 5、3.125 0、6.250 0、12.500 0、25.000 0、50.000 0 g/L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3.86%、25.97%、42.79%、43.25%、43.81%、74.31%,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4.20%、27.27%、53.13%、53.41%、53.98%、111.36%。总之,不同质量浓度异丙隆能够显著抑制白菜的根长和芽长,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低质量浓度(1.562 5 g/L和3.125 0 g/L)的异丙隆对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
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代谢成分差异研究
腊贵晓,理向阳,郭红霞,刘永康,白自伟,杨铁钢
2017, 46(5): 116-119.
摘要
(
)
PDF
(1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的代谢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山药的功能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Masslynx软件能将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很好的分组,这表明,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代谢物差异较大;进一步对其差异代谢物质进行S-Plot分析,发现有8种差异代谢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其中3种为植酸、麦角甾醇和豆固醇,分别属于酸类和醇类,有5种代谢物需要进一步鉴定。由此可见,通过对山药代谢物的差异化分析,可以对山药的药效属性进行评估,这为保持山药的地道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外方山草本植物叶片生长期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
田耀武,贺春玲,赵 燕,徐少君
2017, 46(5): 120-124,135.
摘要
(
)
PDF
(6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同一生活型草本植物生长期内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豫西南外方山设置羊胡子草(
Carex rigescens
)、芒草(
Miscanthus sinensis
)、野菊花(
Dendranthema indicum
)样地,测定生长期内叶片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同一生活型种间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具有多变性,胡子草、芒草、野菊花等3种植物生长期内叶片C含量平均为447.6 g/kg、448.1 g/kg和459.9 g/kg,N含量为26.8 g/kg、23.5 g/kg和25.6 g/kg,〖JP3〗P含量为1.9 g/kg、1.5 g/kg和2.0 g/kg;〖JP〗3种植物综合变异系数排序为P含量(45.0%)>C/P值(33.2%)>N/P值(30.1%)>C/N值(26.0%)>N含量(25.3%)>C含量(2.0%),C含量最稳定,N含量次之,P含量较不稳定;C含量与N、P含量负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P含量与N含量正相关性极显著(r=0.736,P<0.01),N含量与C/N值负相关性极显著(r=-0.700,P<0.01),P含量与C/P值负相关性极显著(r=-0.891,P<0.01),C/N值与C/P值正相关性显著(r=0.283,P<0.05);植物种类对叶片C含量影响显著(P<0.05),N含量、P含量、C/N值与C/P值主要受生长期采样时间的影响(P<0.05),物种种类与采样时间对N/P值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区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时,应考虑植物种类与生长期的影响。
畜牧·兽医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
2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焦文强,王治方,王克领,白献晓,郎利敏,李海利,朱文豪,张青娴,徐引弟
2017, 46(5): 125-129.
摘要
(
)
PDF
(47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河南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
2型(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运用PCR方法对2014—2015年采集到的河南及周边地区山东、山西、河北、甘肃5省共158份病料进行PCV2检测,将PCR扩增得到的PCV2 ORF2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研究PCV2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158份样品中,有69份样品为PCV2阳性,得到19株病毒的ORF2基因序列;将检测到的PCV2 ORF2序列与国内外分离株进行比对发现,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9%~99.9%,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0%~99.6%。综上可知,河南及周边地区PCV2流行广泛,病毒变异频繁。
生姜粉与中草药复方联合应用对高温环境下蛋鸡生产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牛艳峰,钟秀伶,王文龙,王 志,效 梅,吴 江,安立龙
2017, 46(5): 130-135.
摘要
(
)
PDF
(7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不同剂量生姜粉与中草药复方联合应用的抗热应激效果,选择
264只25周龄健康状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6组(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及高温处理1、2、3、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3、4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剂量为3.32 g/kg的中草药复方,再分别添加0、5、10、15 g/kg剂量的生姜粉,测定不同剂量生姜粉与中草药复方联合应用对高温环境中蛋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方面,与高温对照组相比,处理1、2、3、4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3.81%、22.65%、25.46%、24.58%;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9.49%、21.67%、24.40%、23.66%;料蛋比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平均蛋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51%、3.33%、8.97%、6.44%。在抗氧化性能方面,与高温对照组相比,处理1、2、3、4组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7.84%、45.95%、44.59%、35.1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2.92%、17.50%、17.50%、20.00%;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NO含量均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6.02%、28.05%、27.37%、23.98%。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生姜粉与中草药复方联合应用均能起到抗热应激作用,提高生产性能,改善抗氧化机能,添加量以10~15 g/kg生姜粉与3.32 g/kg中草药复方配伍适宜。对生姜粉的添加剂量与生产性能拟合结果进行分析,推荐适宜配方为11.17 g/kg生姜粉与3.32 g/kg中草药复方配伍。
枯草芽孢杆菌
JA-14菌剂对肉鸡粪便中氨气释放量的影响
王 伟,邓祖丽颖,姜军坡,朱宝成,李 佳,王世英
2017, 46(5): 136-139.
摘要
(
)
PDF
(14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降低肉鸡粪便中氨气的释放量,净化鸡舍内环境,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向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JA-14菌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采用纳氏比色法测定肉鸡粪便中氨气的释放量,并测定粪便的蛋白酶活力、总氮和氨态氮含量、pH值及水分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JA-14菌剂组粪便中氨气释放量下降了24.88%,蛋白酶活力提高了23.25%,总氮和氨态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5.72%和63.80%,pH值和含水量分别下降了6.31%和25.66%。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肉鸡肠道蛋白酶活力、减少氨气排放量。
黄芪和板蓝根超微粉的粒径观察及其抗鸡新城疫病毒效果
于明鹤,史秋梅,柴铁瑛,柴楠楠,王会敏,高光平,高桂生,张艳英,高景龙
2017, 46(5): 140-143.
摘要
(
)
PDF
(7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黄芪、板蓝根超微粉的抗病毒作用,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黄芪和板蓝根超微粉的粉体粒度及其破壁情况,通过鸡胚接种试验观察
2种中草药超微粉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芪和板蓝根超微粉的粒度分布中心D
50
分别为10.10 μm和8.31 μm;2种中草药超微粉的破壁情况良好,电镜下只能观察到不完整的细胞壁,为组织碎片。黄芪和板蓝根超微粉对新城疫病毒最小抑制剂量分别为1 562.5、781.2 μg/mL,以板蓝根抗病毒效果较好。
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米同国,黄占欣,赵 达,孟志敏,米国华
2017, 46(5): 144-146,156.
摘要
(
)
PDF
(6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防治鸡柔嫩艾美耳球虫(
E.tenella
)的作用机制,将150只20日龄供试鸡随机均分为Ⅰ组(感染给中草药组)、Ⅱ组(感染不给药组)和Ⅲ组(不感染不给药组)。Ⅰ组、Ⅱ组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Ⅰ组于感染前1 d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分别测定供试鸡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试验结束时测定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结果显示:与Ⅱ组相比,Ⅰ组的IgG、IgM、IgA抗体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IgG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3、17、21 d分别显著提高10.06%、14.78%、10.63%,IgM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3 d显著提高18.18%,IgA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7 d显著提高17.95%;Ⅰ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于感染后14、21 d分别显著提高7.20、6.20个百分点;试验结束时,Ⅰ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极显著提高46.72%和43.82%。以上结果表明,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能够促进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免疫器官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饲养阶段细划分下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效果
段栋梁,穆秀梅,王树华,淡江华,程晓亮,焦福林,王金宝,任宏铮
2017, 46(5): 147-151.
摘要
(
)
PDF
(6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生长育肥猪饲养阶段细划分的饲养效果,选用
96头日龄接近、体型体况相似、体质
量
15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根据体质量划分标准,分别采用三阶段、四阶段和五阶段饲养,饲喂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并测定体质量和耗料量,分析不同饲养阶段划分对生长育肥猪体增质量、饲料利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阶段饲养相比,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体增质量分别提高4.18%(P<0.05)和2.41%(P<0.05),五阶段较四阶段头均体增质量提高1.74%(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耗料量分别提高3.10%(P<0.05)和1.70%(P<0.05),五阶段较四阶段头均耗料量高1.37%(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饲料成本分别提高3.32%(P<0.05)和1.61(P<0.05),五阶段比四阶段提高1.69%(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体增质量效益分别提高5.47%(P<0.05)和3.59%(P<0.05),五阶段比四阶段提高1.81%(P>0.05);五阶段和四阶段饲养头均体增质量粗蛋白消耗量分别降低2.28%(P<0.05)和1.68%(P<0.05),五阶段比四阶段低0.67%(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三阶段饲养相比,四阶段和五阶段饲养均能明显提高生长育肥猪的体质量增加幅度、饲料利用水平、经济效益,且五阶段饲养比四阶段饲养效果更佳。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高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和厚朴树枝有效精油成分
萨如拉,陈建兴,春 花,棚桥光彦,赵雪梅
2017, 46(5): 152-156.
摘要
(
)
PDF
(16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利用和厚朴的树枝,在
1.5、1.7、2.1 MPa等不同压力条件下,对和厚朴树枝进行高压水蒸气蒸馏以提取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蒸馏液和废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以有机溶剂提取出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作为全部提取量,计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转移率。结果表明,1.5 MPa高压水蒸气蒸馏的精油收率为4.53%,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转移率分别为33.61%和30.59%。2.1 MPa高压水蒸气蒸馏的精油收率最高(9.05%),但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转移率比1.5 MPa条件下的转移率降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短时间内从和厚朴树枝中得到了高提取率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和厚朴的蒸馏压力越高,各成分的提取率越高,但随着压力的增加,提取成分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基于
EFAST方法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杨福芹,沙从术,冯海宽,韩瑞芳,徐 平
2017, 46(5): 157-160.
摘要
(
)
PDF
(8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快速、准确地估算叶绿素含量,使用
2012年和2013年在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获取的整个生育期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配套的光谱数据,利用PROSPECT模型和EFAST方法探讨了对叶绿素含量敏感的波段,然后采用经验统计方法实现了单波段高光谱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以571 nm和697 nm波段光谱参数为自变量所建立的估测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其决定系数(R
2
)分别为0.71和0.6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14、1.17 mg/dm
2
,相对误差(
RE
)分别为-1.07%和-1.01%。以PROSPECT模型和EFAST方法整合筛选的敏感波段建立的估算模型监测叶绿素含量效果较好,为利用高光谱技术监测苹果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