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Vol. 46 ›› Issue (1): 36-41.

•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王慧丽,张海洋,马 琴,魏利斌,琚 铭,李 春,段迎辉,苗红梅*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芝麻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6-08-02 出版日期:2017-01-15 发布日期:2017-01-15
  • 通讯作者: 苗红梅(1974-),女,河南永城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芝麻遗传育种与病害基础研究。E-mail:miaohongmeichina@yahoo.com
  • 作者简介:王慧丽(1980-),女,河南郸城人,助理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芝麻遗传育种研究。E-mail:273778144@qq.com
  • 基金资助:
    现代农业(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653,31471537);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64200510001);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51100111200)

  • Received:2016-08-02 Published:2017-01-15 Online:2017-01-15

摘要: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 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 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 EMS浸种12 h、1.5% 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 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 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关键词: 芝麻,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突变体库,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