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姬俊华, 杨瑞先, 刘萍, 王奥一, 李静宜, 孙高峰, 何艳红, 杜凡. 牡丹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内微生物菌群的差异[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11): 98-108. |
[2] |
陈悦, 刘会超, 贾文庆, 何松林, 郭英姿, 朱小佩, 王艳丽, 杜晓华, 王政. 低温处理对牡丹花瓣细胞核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1): 116-124. |
[3] |
李婷, 乔琦, 李剑峰, 郭幸飞, 侯小改. 油用凤丹的杂交授粉丰产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2): 105-114. |
[4] |
高耀辉, 魏光普, 马斌, 肖凤洁, 马明. 菊花CmSVP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2): 124-129. |
[5] |
廉小芳, 李昱莹, 张婉青, 郭丽丽, 张有福, 侯小改. 凤丹牡丹胚培养体系建立及初代畸形苗甲基化变异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11): 110-119. |
[6] |
张凯月,贺春玲,陈玲玲,韩懂博,侯小改. 地熊蜂在油用牡丹凤丹上的传粉生态学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8): 102-109. |
[7] |
刘艺平,黄志远,梁 露,贺 丹,王佩佩,张 琳,孔德政. 油用牡丹主要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6): 99-105. |
[8] |
杨玉珍,李 娟,常可可,赵 奇,刘瑞霞. 套种模式下不同株行距核桃对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2): 105-111. |
[9] |
丁熙柠, 史田, 杨林菲, 杨辉, 王凯轩, 郭香凤, 史国安. 不同海拔高度油用牡丹凤丹籽粒品质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11): 120-126. |
[10] |
刘新社,陈 妍. 生物农药对设施和露地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及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03): 95-99,114. |
[11] |
吴 莎,金晓玲,张旻桓,张方静,罗 峰. 外源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牡丹幼苗耐热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6): 98-103. |
[12] |
许 腾,陆建伟,亢守亭,郭颖媛,初汉平. 牡丹籽饼对生长肥育猪血液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5): 140-144. |
[13] |
王 政,杨大娟,何松林,毛仓仓,孟新亚,贺 丹. 不同处理对牡丹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生理生化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3): 105-111. |
[14] |
赵 奇,郭运宏,齐红志,杨玉珍,李玉华,雷志华,杨宗渠. 油用牡丹丹皮提取液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12): 137-142. |
[15] |
智利红,许文营. 不同油用牡丹叶片光合特性、氮素吸收积累效应及产量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11): 105-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