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2019年第48卷第11期目次
    2019, 48(11):  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猪细小病毒生物学研究进展
    陈玉梅, 马丽萍, 周景明
    2019, 48(11):  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1
    摘要 ( )   PDF (12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猪繁殖障碍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一直以来,人们认为PPV的遗传变异性很低,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很好地控制该病毒的传播。然而,该病毒的多样性比预期的要大得多,并且一些新出现的强毒株不能被经典PPV疫苗株的抗血清有效中和,导致免疫失败。通过总结PPV研究的最新成果,全面更新对PPV生物学的理解,揭示在选择压力下,PPV新毒株出现的潜在风险及其对养猪业的危害,旨在为制定PPV的有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小麦几丁质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禾谷镰刀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徐 武, 刘建丰, 张 戈, 徐 文, 袁祖丽
    2019, 48(11):  7-1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2
    摘要 ( )   PDF (55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小麦几丁质酶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及禾谷镰刀菌胁迫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几丁质酶基因在小麦应答各种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和在抗病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小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59个几丁质酶基因,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小麦几丁质酶基因家族成员分为5类,隶属于GH-18和GH-19两个亚家族。GH-18亚家族包括Ⅲ、Ⅴ类,分别含有34、48个基因;GH-19亚家族包括Ⅰ、Ⅱ、Ⅳ类,分别包含52、13、12个基因。同一亚家族的成员聚类在同一分支上,并且具有相似的外显子-内含子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在被禾谷镰刀菌侵染后,4个小麦品系中几丁质酶基因家族一些成员的表达均显著上调。
    基于SDS-PAGE与荧光标记检测技术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HMW-GS组成分析
    贾琳琳, 王永霞, 靳晓杰
    2019, 48(11):  18-2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3
    摘要 ( )   PDF (18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DS-PAGE和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同时对91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在Glu-1位点共出现14种亚基类型和28种亚基组合。Glu-A1位点有3种亚基类型,分别是1 (59.34%)、Null (37.36%)、2*(3.30%);Glu-B1位点有5种亚基类型,分别是7+8(52.75%)、7+9(25.27%)、7(12.09%)、13+16(7.69%)、14+15(2.20%); 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2+12(46.15%)、3+12(13.19%)、4+12(8.79%)、5+10(29.67%)、10(1.10%)和12(1.10%)。主要亚基组合类型为1/7+8/5+10(14.29%)、1/7+8/2+12(12.09%)、Null/7+8/2+12(12.09%)。荧光标记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含有Ax2*、Dx2、Dx5、Dy10、Dy12的材料分别为3、42、27、28、63份,与SDS-PAGE检测结果相吻合。供试材料品质评分介于5.5~11.0分,平均评分为7.78分,亚基组合Null/13+16/5+10和1/13+16/2+12评分较高,均在10.0分及以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4类,其中第Ⅲ类集中了大部分强筋小麦材料。
    以色列野生燕麦种子形态、营养品质及其与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的相关性
    谭秀英, 严 俊, 范 昱, 徐欣然, 王佳俊, 赖弟利, 何 凤, 程晓彬, 阮景军, 程剑平
    2019, 48(11):  27-3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4
    摘要 ( )   PDF (7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燕麦种子形态、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来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6个群体共60个生态型野生燕麦为材料,研究其种子千粒质量、面积、周长、长/宽、长、宽、直径、圆度8个形态指标及总类黄酮、植酸、总酚、无机磷、氨基含量5个营养品质指标,并分析其与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长/宽、长、圆度在6个群体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余形态指标在群体间差异明显,且在Tabigha、Nahef间差异显著;Tabigha群体千粒质量、面积、周长、长、宽、直径均最大,Nahef群体均最小。6个野生燕麦群体间籽粒总酚、植酸、无机磷、氨基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仅总类黄酮含量在Nahef和Tabigha间差异显著。斯皮尔曼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季节温差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面积、长、周长、直径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面积、直径与年降雨天数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长/宽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宽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季节温差、昼夜温差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圆度仅与8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总类黄酮含量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季节温差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年降雨天数、年平均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植酸含量仅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无机磷含量与经度、纬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玉米HD-Zip转录因子基因ZmHOX32的克隆及功能探究
    张新, 曹丽茹, 张军, 魏良明, 张前进, 魏昕, 王振华, 鲁晓民
    2019, 48(11):  34-3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5
    摘要 ( )   PDF (13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HD-Zip)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互作参与激素信号传导途径,进而调控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应答和生长发育等过程。为验证及探究HD-Zip蛋白对干旱胁迫和ABA诱导的响应模式,从玉米抗旱自选系郑D58M中克隆了1个HD-Zip转录因子基因,暂时命名为ZmHOX32。ZmHOX32蛋白包含856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内。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发现,ZmHOX32蛋白序列与谷子、胡桃木的同源蛋白序列高度相似且保守基序完全一致。ZmHOX32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响应激素、非生物胁迫及光刺激的结合元件。qRT-PCR结果显示,ZmHOX32基因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在营养分生组织中高表达,且受干旱胁迫和外源ABA的正向诱导,表明ZmHOX32基因参与干旱胁迫和ABA信号传导途径。
    黄淮海不同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粒收初步研究
    卫晓轶, 魏锋, 洪德峰, 马俊峰, 马毅, 王稼苜, 张学舜, 闫玉信, 刘震宇, 胡宁
    2019, 48(11):  40-4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6
    摘要 ( )   PDF (8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机械化粒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玉米机械化粒收的最大瓶颈是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偏高,导致籽粒破碎率偏高及收获质量差等问题。为推广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粒收,以该地区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新单58为材料,郑单958为对照,在25个生态区开展机械化粒收试验,调查产量、籽粒含水量、杂质率、籽粒破碎率、生育期等。结果表明,新单58的籽粒破碎率平均值为4.8%,杂质率平均值为2.7%,均符合GB/T 21962—2008《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要求;收获期新单58和郑单958的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新单58在15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且产量高于对照产量平均值,适宜粒收;在7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而产量低于对照平均值,较适宜粒收;在卫辉市、永年县、嘉祥县3个生态区建议适当推迟收获时期,使其在机械化粒收时籽粒含水量低于28%,以利于开展玉米新品种新单58机械化粒收。
    转录因子NtMYC2b参与烟草烟碱含量杂种优势形成的机制研究
    吴宇瑶, 谢瑞, 杨友成, 刘坤华, 聂琼
    2019, 48(11):  45-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7
    摘要 ( )   PDF (19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YC2b基因与烟叶中烟碱含量及烟碱含量杂种优势表现的相关性,利用RT-qPCR分析NtMYC2b基因与烟碱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测定烟碱含量和烟碱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后80 d,NtMYC2b在烟草亲本GDH88和巴斯玛根部的表达量较移栽后66 d上调,其根和叶中烟碱含量增加,杂交种根中NtMYC2b、鸟氨酸脱羧酶基因(ODC)、精氨酸脱羧酶基因(ADC)、N-甲基转移酶基因(PMT)、N-甲基腐胺氧化酶基因(MPO)的表达量相对于亲本平均表达量均明显上调,且除MPO外,NtMYC2bODC、ADC、PMT、QPT(喹啉酸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在强优势组合VA116×巴斯玛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弱优势组合VA116×GDH88,根和叶中烟碱含量及其杂种优势表现也具有相同的趋势,表明NtMYC2b参与了烟碱的合成,还可能参与了烟碱含量杂种优势的形成。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亲本根部,NtMYC2b表达量与PMT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杂交种根部,NtMYC2b表达量与ADC、MPO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杂交种叶片中,NtMYC2b表达量与烟碱含量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PMT表达量与ODC、ADC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键酶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ADC中含有1个MYC结合位点和1个G-box元件;PMT中含有7个MYC结合位点和1个G-box元件。推测NtMYC2b可能通过与ADC、PMT的顺式元件MYC结合位点或G-box元件特异性结合调控ADC、PMT的表达,进而促进烟碱的合成,且NtMYC2b还参与了烟碱含量杂种优势的形成。
    甘蓝型油菜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鲁丹丹, 李保全, 安素妨, 侯锦娜
    2019, 48(11):  54-6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8
    摘要 ( )   PDF (11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析甘蓝型油菜幼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关系,以1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试验,并对幼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硫甙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含油量、株高等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较高。幼苗期下胚轴长与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幼苗期根长关联度最大的也是幼苗期下胚轴长,幼苗期根长与倒伏级呈显著负相关。幼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主要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下胚轴长与芥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苗期根系越发达,成熟期抗倒伏性和品质性状越优良,选育抗倒伏和品质优的甘蓝型油菜时可将幼苗期下胚轴长与根长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麦田碳平衡的影响
    马建辉, 黄培新, 姜丽娜, 赵凌霄, 李春喜
    2019, 48(11):  62-6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09
    摘要 ( )   PDF (11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麦田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配施氮肥(0、260 kg/hm2)和全量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60、220、190 kg/hm2)条件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小麦植株固碳量,分析麦田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干质量、固碳量和根系呼吸、微生物呼吸、总呼吸碳排放量;相同施氮量(260 kg/hm2)条件下,秸秆过牛腹还田处理较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固碳量,从而增强了麦田碳汇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为0.14 kg/m2。秸秆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20 kg/hm2处理碳汇能力较弱,NEP为0.05 kg/m2;秸秆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60、190 kg/hm2处理碳汇能力均较强,NEP分别为0.14、0.13 kg/m2,且260 kg/hm2氮肥处理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和作物产量,豫北地区麦田推荐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为全量过牛腹还田,且施氮量为260 kg/hm2
    虫粪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蔡瑞婕, 肖扬, 吴翔, 王小波, 徐晓燕
    2019, 48(11):  70-7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0
    摘要 ( )   PDF (8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虫粪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3种不同虫粪肥(黄粉虫虫粪、黑水虻虫粪、白星花金龟虫粪)和鸡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对设施土壤pH值、电导率、土壤碳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虫粪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总碳、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鸡粪处理。各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黑水虻虫粪处理提升效果最好。各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白星花金龟虫粪处理对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影响最大,与鸡粪处理相比分别提高78.53%、36.61%。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水溶性总碳、水溶性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总碳、总有机碳、水溶性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总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番茄产量,黄粉虫虫粪、黑水虻虫粪、白星花金龟虫粪处理分别比鸡粪处理提高17.37%、12.52%、18.25%。
    除氨菌复配对鸡粪堆肥除臭和腐熟效果的影响
    刘艳薇, 顾欣, 惠悦然, 念文彩, 纪立东, 石伟勇
    2019, 48(11):  75-8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1
    摘要 ( )   PDF (19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单一菌对禽畜堆肥除氨效果不佳的问题,以鸡粪和糠醛渣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发酵试验和场地试验,研究除氨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21)、芽孢杆菌(Bacillus sp.,A38)、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S33)、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S61)及其复配组合的除氨效果,探索不同除氨菌对堆肥物料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各处理堆肥物料的pH值介于7.58~7.77,含水率下降至17.23~21.34%;A21、S33复合菌处理的堆肥物料氨气累积释放量最低,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36.02%、2.33%、2.28%、0.98%,较不加菌处理分别增加了31.84%、37.06%、6.05%、15.29%,与基础物料中鸡粪相比,堆肥物料有机碳含量降低12.57%,全氮含量增加15.35%。综上所述,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复配,加快堆肥物料腐熟进程,降低物料碳、氮元素损失,提高总养分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单一菌或复合菌处理,可适用于鸡粪堆肥生产实践。
    黔西南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酶活性特征
    杨丹, 石菊, 李冕, 杜润来, 管庆丽
    2019, 48(11):  84-9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2
    摘要 ( )   PDF (17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石漠化土壤质量状况,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探讨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为石漠化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石漠化使土壤pH值显著增加,增加了4.49%~5.80%;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反而高于无石漠化土壤,分别高1.02~2.99倍、3.65%~24.82%,但全磷全钾含量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中显著降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重,土壤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降低。从轻度到重度石漠化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2.33%~71.46%,脲酶活性降低了31.25%~80.14%。中度、重度石漠化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0.83%、83.33%,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5.0%、80.0%。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重度石漠化土壤中仅为无石漠化土壤的24.78%。因此,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可作为反映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植物保护
    2株芝麻真菌病害生防菌的抑菌特征、促生评价及鉴定
    何碧珀, 赵辉, 刘红彦, 倪云霞, 文艺, 刘新涛
    2019, 48(11):  92-9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3
    摘要 ( )   PDF (15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取高效、安全的芝麻病害生防资源,开展芝麻病害绿色防控,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毒介质法测定从采集的412份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生防菌株SFB34和SFB109的抑菌特性,并对其进行促生评价和鉴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对芝麻菜豆壳球孢、尖镰孢、索氏平脐蠕孢、多主棒孢、球黑孢5种常见的芝麻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菌株SFB34及其发酵液滤液的抑菌率介于47.13%~88.89%,菌株SFB109及其发酵液滤液的抑菌率介于38.84%~86.90%;利用灌根法测定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SFB34、SFB109菌株的5×108 cfu/mL菌悬液对芝麻幼苗的株高增长率分别为8.91%、8.57%,根长增长率分别为22.42%、13.16%,鲜质量增长率分别为28.02%、20.88%,干质量增长率分别为23.52%、11.76%;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SFB34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FB109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研究结果为将SFB34和SFB109作为芝麻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资源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胡萝卜黑腐病生防放线菌G-1抑菌活性研究
    张家榕, 高振峰, 李娜, 张晓宇
    2019, 48(11):  99-10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4
    摘要 ( )   PDF (12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出对胡萝卜黑腐病防治具有良好效果的放线菌,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对峙培养法、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胡萝卜表层土中的放线菌分离、抑菌活性、盆栽防效和分类地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株放线菌中仅菌株G-1对胡萝卜黑腐交链孢(Alternaria radicin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其平板和发酵液抑菌率分别为77.2%78.5%,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经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盆栽防效以稀释50100倍效果较好,可保持70%以上防效。综上所述,菌株G-1在胡萝卜黑腐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gdo基因RNAi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
    董振杰, 麦艳娜, 夏晴, 马超, 田修斌, 李欢欢, 刘文轩, 宋玉立
    2019, 48(11):  105-11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5
    摘要 ( )   PDF (10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可利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靶基因,利用RNA干涉(RNAi)技术探讨了编码龙胆酸1,2-双加氧酶(Gentisate 1,2-dioxygenase,GDO)的gdo基因沉默对小麦全蚀病菌KX-7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gdo基因沉默明显抑制全蚀病菌的生长速率,参试30个转化子在PDA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速率只有野生型对照的20.00%~87.00%。gdo基因沉默转化子使小麦致病力下降,但转化子之间有明显差异。侵染小麦28 d后,L-4转化子的小麦病情指数为39.29,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病情指数(75.93)。离体培养结果表明,菌丝相对生长速率和致病能力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个转化子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速率为S-6(59.00%)=L-2(59.00%)>L-4(42.00%)>M-5(30.00%),受其侵染小麦的病情指数为S-6(84.00)>M-5(77.08)>L-2(62.07)>L-4(39.29)。初步证实gdo基因可以作为HIGS技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候选靶基因。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比较
    陈强, 张金龙, 雷帅, 李强, 张晓明, 陈国华
    2019, 48(11):  112-1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6
    摘要 ( )   PDF (14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实施玉米害虫综合治理,对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螟性差异进行比较,筛选具有抗螟性特征的玉米品种。在自然感虫状态下采用平行跳跃法分别记录玉米螟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危害状况,对17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并对采用花叶指数测定玉米苗期抗螟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百株受害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收获时受害株率达到最高峰。苗期抗螟性表现为高抗的玉米品种有4个:甜嘉糯1号、云糯4号、天紫23号、黑糯1号;穗期抗螟性表现为高抗的玉米品种有2个:甜嘉糯1号、天紫23号。花粒期云糯4号百株蛀孔数最低,为79.0个,夏王超甜百株蛀孔数最高,为243.3个。花叶指数与平均食叶级别极显著相关,花叶指数可作为鉴定玉米抗螟性的重要指标。甜嘉糯1号和天紫23号的抗螟性较好,可在螟虫发生危害严重的区域种植。
    园艺
    不同海拔高度油用牡丹凤丹籽粒品质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丁熙柠, 史田, 杨林菲, 杨辉, 王凯轩, 郭香凤, 史国安
    2019, 48(11):  120-12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7
    摘要 ( )   PDF (8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油用牡丹凤丹的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与不同海拔高度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选用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洛阳地区海拔 100~1 010 m的不同样地进行多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凤丹籽粒灌浆期和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与种仁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种仁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海拔高度与凤丹籽粒种仁棕榈酸和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种仁亚麻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各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海拔高度影响油用牡丹凤丹籽粒最主要的品质性状是种仁粗脂肪含量。在中高海拔的丘陵山区种植油用牡丹凤丹有利于提高其籽粒百粒质量、出仁率和种仁粗脂肪含量。
    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2种开唇兰属植物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罗剑飘, 谭嘉娜, 官锦燕, 黄海英, 陈月桂, 杨俊贤, 罗青文
    2019, 48(11):  127-14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8
    摘要 ( )   PDF (20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不同NH4+/NO3-配比对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云南野生开唇兰属植物(简称云南开唇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设置NH4+/NO3-比例分别为0/30、5/25、10/20、15/15、20/10、25/5、30/0、20/40、30/30的9个处理组,接种二者的顶芽及茎段,分别培养90、120 d后测量其各项生长指标,以期为开唇兰属植物组培快繁培养基的优化及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NH4+、NO3-配比对金线兰、云南开唇兰顶芽的茎高、节数、枯萎节数、展叶数、枯叶数、近茎尖第1片开展叶叶长及叶宽、基内根及气生根根数和根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二者茎段的萌芽数、芽高、节数、展叶数、倒二叶叶长和叶宽、茎粗、芽的根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氮素总含量为30 mmol/L的情况下,当NH4+/NO3-比例较低时,金线兰与云南开唇兰的顶芽均长势良好,茎叶正常,茎段萌芽率亦较高,芽体生长良好;随着NH+4浓度的增加,二者顶芽生长状态均呈逐渐下滑趋势,茎段萌芽率也逐渐降低,芽体长势变差,最后导致植株或茎段死亡。NH4+/NO3-比例对2种开唇兰属植物植株形态有着重要影响。对金线兰顶芽生长及茎段萌芽较好的NH4+/NO3-比例分别为0/30、5/25、10/20、20/40,对云南开唇兰较好的比例分别为0/30、5/25。组培快繁时可在较佳NH4+/NO3-配比基础上添加其他有机或无机组分,以促进种苗生长;大田生产上,可以适当提高氮肥中的硝态氮比例。
    生长素IAA对荷花花期调控的影响
    刘艺平, 黄志远, 梁露, 孟亚南, 孔德政
    2019, 48(11):  141-14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19
    摘要 ( )   PDF (9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盆栽荷花在不同质量浓度外源IAA处理下的花期变化,以荷花品种青玉为试验材料,选择长势相同的荷花进行IAA针管注射及创伤涂抹处理,IAA质量浓度设置为0(对照,采用同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注射)、100、150、200 mg/L,分析各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分析其抗性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外源IAA胁迫均使荷花花瓣的长宽及最大花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观赏效果更好。150 mg/L IAA处理使初花期提前2 d,延长了荷花的单花寿命。150 mg/L IAA处理的SOD、POD、CAT活性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58.70%、13.40%。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MDA含量持续上升,其中150 mg/L IAA处理下其积累量在各个时期均较对照组低,而其余处理变化不明显。谢花期的SOD活性分别与POD活性和CAT活性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OD、CAT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三者又分别与MDA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当荷花受到外源胁迫时,体内各种保护酶之间是相互作用的,防止膜脂过氧化,减缓植物细胞衰老,使花期延长。综上,150 mg/L IAA处理使荷花拥有较好的观花品质并显著提高了各种保护酶的生理活性,减缓了活性氧的积累,延长了荷花的观赏期。
    外源水杨酸对低钾胁迫下百日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郭满, 朱彦霖, 黄文洁, 司东霞, 李海云
    2019, 48(11):  146-15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20
    摘要 ( )   PDF (8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外源水杨酸能否缓解植物的低钾胁迫,为提高植物对低钾胁迫的耐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0(对照)、0.250.500.751.00 mmol/L]对低钾胁迫下百日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有利于提高百日草幼苗的株高和干质量,这2个指标均随水杨酸浓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水杨酸浓度为0.75 mmol/L时最高,株高达到9.06 cm,比对照高71.27%,干质量达到0.19 g/株,比对照高171.43%;百日草幼苗根系的根总长度、根总表面积,以及细根(直径0~0.3 mm)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以0.75 mmol/L水杨酸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高169.23%141.63%18.47%20.77%。说明喷施水杨酸可以通过促进根系生长,缓解低钾胁迫对百日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0.75 mmol/L效果最佳。
    畜牧·兽医
    猪瘟病毒结构蛋白E0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郭东光, 陈明艳, 朱艳平, 李鹏, 岳锋, 崔芳微, 李文明, 王金海, 王选年
    2019, 48(11):  151-15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21
    摘要 ( )   PDF (9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一种经济、可靠的猪瘟病毒(CSFV)血清抗体检测方法,采用间接ELISA(E0-ELISA)方法,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的重组蛋白E0为包被原,优化反应条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E0-ELISA在包被原1.0 μg/mL质量浓度下37 ℃包被1 h效果最佳,最佳封闭条件为5%脱脂奶粉溶液37 ℃作用2 h,待检血清以1∶100稀释后37 ℃作用60 min效果最佳,二抗以1∶5 000稀释后37 ℃孵育45 min效果最佳。当OD450<0.370时,判断为猪血清CSFV抗体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1.99%~7.69%和2.16%~9.23%,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E0-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猪细小病毒(PPV)阳性血清时结果均为阴性;当CSFV阳性血清稀释至1∶640时结果仍为阳性,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IDEXX CSFV抗体检测试剂盒相比,E0-ELISA检测符合率为92.00%,敏感性为97.86%,特异性为78.33%。综上,成功建立一种经济、稳定、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CSFV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公猪精液品质和精子形态的品种差异及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分析
    赵云翔, 方程, 朱琳, 高广雄, 叶礼, 张从林, 李智丽
    2019, 48(11):  157-16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22
    摘要 ( )   PDF (6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综合评价公猪精液质量,研究公猪精液质量参数和精子形态参数的品种差异,并探讨公猪精液质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选取杜洛克、长白和大白公猪共114头,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以品种和年龄为固定因素对其精液质量参数、精子形态参数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杜洛克公猪的精子密度(619.20百万个/mL)显著(P<0.05)高于长白公猪(363.18百万个/mL)和大白公猪(336.92百万个/mL);杜洛克与大白公猪的精子活力和直线运动率均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长白公猪精子正常形态率(92.95%)显著(P<0.05)高于杜洛克公猪(90.78%);1年龄的公猪精子密度(556.98百万个/mL)显著(P<0.05)高于2、3年龄(382.44百万个/mL、373.32百万个/mL);大白公猪精液的弯尾率、卷尾率均显著(P<0.05)低于杜洛克公猪和长白公猪,长白公猪的精子近端质滴率(2.28%)显著(P<0.05)低于杜洛克公猪(3.94%)和大白公猪(2.92%),3年龄的公猪精子近端质滴率显著(P<0.05)低于2年龄;在正常精子形态参数方面,杜洛克公猪和大白公猪精子的头部长度、尾巴长度均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杜洛克公猪(2.96 μm)和长白公猪(2.94 μm)精子的头部宽度均显著(P<0.05)高于大白公猪(2.87 μm),杜洛克、大白、长白公猪精子的头部周长依次降低且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长白公猪精子的头部面积/总精子长度显著(P<0.05)高于大白公猪,长白公猪的头部宽度/头部长度显著(P<0.05)高于杜洛克公猪和大白公猪,1、2年龄的公猪精子头部长度、头部周长、头部长度/总精子长度、头部长度/尾巴长度均显著(P<0.05)高于3年龄,1、2年龄的公猪精子尾巴长度/总精子长度和头部宽度/头部长度均显著(P<0.05)低于3年龄。综上,杜洛克公猪常规精液质量参数最优,其次为大白公猪和长白公猪,但其精子形态参数相比于长、大白公猪较劣。年龄因素对公猪精液质量影响不显著。
    饲料分解对不同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宣雄智, 李文嘉, 李绍钰, 魏凤仙, 徐彬, 王树启, 刘金根
    2019, 48(11):  163-1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23
    摘要 ( )   PDF (25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饲料残饵对不同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采用水族缸模拟法,研究15 d内未投放饲料残饵的草鱼(C1)、罗非鱼(C2)和乌鳢(C3)养殖水体与投放饲料残饵的草鱼(T1)、罗非鱼(T2)和乌鳢(T3)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显示,C1、C2和C3组水体溶解氧含量与pH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结束时,C1、C2和C3组浮游植物密度较试验初分别升高43.50%、36.12%和27.57%,多样性指数分别升高5.76%、8.01%和5.63%,水环境稳定。T1、T2和T3组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含量、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磷、氨氮、硝酸盐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结束时,T1、T2和T3组浮游植物密度分别是试验初的11.54倍、9.57倍和8.68倍,多样性指数较试验初分别下降18.11%、12.71%和4.35%,T1和T2组微囊藻为优势种群,而T3组针杆藻为优势种群。综上,无饲料残饵时,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会上升,水体环境稳定。存在饲料残饵时,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升高的同时,多样性指数均下降,水体环境趋向富营养化。不同养殖水体水质指标变化的差异与水体微生物密切相关,而浮游植物组成的变化则可能与水体pH值的变化相关。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基于冠层图像处理的小麦茎蘖数快速诊断技术
    刘家欢, 郑成娟, 李云, 李增源, 付浩然, 张卫峰
    2019, 48(11):  174-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9.11.024
    摘要 ( )   PDF (1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小麦群体诊断效率,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替代人工抽样计数的可行性。分别以智能手机、无人机获取小麦冠层图像以及人工抽样计数方法,于2016—2017年,在山东阳信县105个规模不同的小麦地块,对苗期、冬前、返青期和拔节期4个时期小麦茎糵数进行诊断。结果表明,4个生育时期采用智能手机图像识别诊断小麦茎蘖数,与人工抽样计数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冬前(R2=0.900,P<0.001 0)>拔节期(R2=0.240,P<0.001 0)>返青期(R2=0.130,P<0.001 0)>苗期(R2=0.010,P<0.290 0);3个生育时期采用无人机图像识别诊断小麦茎蘖数,与人工抽样计数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冬前(R2=0.760,P<0.001 0)>返青期(R2=0.320,P<0.010 0)>苗期(R2=0.005,P<0.880 0)。从诊断效率而言,人工抽样计数单位耗时约100.0 min/hm2,智能手机图像识别单位耗时约5 min/hm2,无人机图像识别单位耗时约为1.5 min/hm2。说明在冬前—拔节期借助智能手机采集图像替代茎蘖数人工抽样计数并估测小麦群体大小的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冬前估测效果较好。对于大面积种植的麦田,以无人机为工具在冬前、返青期识别图像,可以作为小麦群体诊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