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2019年第48卷第1期目次
    2019, 48(1):  0.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RNA的N6-甲基腺嘌呤研究进展
    常卫东,魏康宁,王 丽,王林嵩,李用芳
    2019, 48(1):  1-6,56. 
    摘要 ( )   PDF (6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内最常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是动态可逆的,并由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去甲基化酶和相应的读码器协同调控。近年来,随着m6A测序技术的发展,m6A的生物学功能已备受关注,并成为生命科学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对动物和植物体中m6A修饰的分布特征、m6A甲基化的动态调控、m6A的识别以及m6A修饰对mRNA的调控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推进对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特性的鉴定及TaRHA2b基因序列差异分析
    李冬兵,左 宁,吕桂珍,杜红旭,牛洪斌,尹 钧
    2019, 48(1):  6-16. 
    摘要 ( )   PDF (118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新的抗穗发芽分子标记,以50个发芽指数具有显著差异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穗发芽特性的鉴定,同时对这50个小麦品种的RING finger E3连接酶基因TaRHA2b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然后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50个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能力有明显差异;不同小麦品种间TaRHA2b基因序列的长度变化不大,但是存在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第47位碱基的差异造成EcoICRⅠ/Ecl136Ⅱ和SacⅠ/SstⅠ这2个酶切位点的差异。
    高产小麦品种郑麦7698花后光合特性研究
    金立桥,胡 琳,张子山,赵世杰,高辉远,齐学礼
    2019, 48(1):  17-23. 
    摘要 ( )   PDF (22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河南省的区试对照品种周麦18与郑麦7698进行光合性能比较研究,分析郑麦7698高产原因,旨在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郑麦7698在开花后0~36 d旗叶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平均提高40.0%),在开花后6~18 d穗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整个测定时期平均提高17.2%)。郑麦7698穗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显著高于周麦18(提高29.6%)。与周麦18相比,郑麦7698能够保持更高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羧化效率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保证了郑麦7698在灌浆后期较慢的衰老速率。上述因素致使郑麦7698比周麦18有更高的籽粒灌浆能力,最终导致郑麦7698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分别较周麦18显著提高3.5%和8.0%,进而使得籽粒产量较周麦18显著提高9.1%。
    不同控失剂用量的控失尿素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吴兴洪,张爱华,张 钦,陈正刚,杨 爽,姚单君,冉 斌
    2019, 48(1):  24-30. 
    摘要 ( )   PDF (10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贵州省黄壤土为基础,以玉米品种西都森玉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普通尿素及控失剂用量分别为1%、2%、3%、4%、5%、6%的控失尿素等8个处理,研究不同控失剂用量的控失尿素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当地玉米生产中合适控失剂用量控失尿素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体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显著增加了14.81%~25.84%,以含4%~5%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籽粒干质量及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增加了10.52%~17.49%,以含4%~5%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地上部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了19.67%~32.94%,磷积累量增加了0.19%~33.15%,钾积累量增加了2.27%~18.53%,总体以含3%~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好;施用控失尿素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了102.38%~178.57%,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了14.81%~25.89%,氮素收获指数增加了4.66%~16.12%,氮素吸收效率显著增加了19.75%~32.93%,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了190.98%~333.90%,总体以含3%~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综合分析,以含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效果较好。
    野生黄花蒿土壤特征对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赵 铖,罗世琼
    2019, 48(1):  31-37. 
    摘要 ( )   PDF (7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影响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土壤特征因素,测定贵州省三穗县和剑河县野生黄花蒿的总多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D、猫眼草黄素、青蒿素、青蒿酸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酶活性,利用SPSS软件对土壤特征与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土壤特征对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不同样地黄花蒿的药用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显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大多存在差异。野生黄花蒿样地中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相对较低。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碱解氮含量与青蒿素、青蒿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全钾含量和pH值与青蒿素、青蒿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速效钾含量与青蒿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总多酚、猫眼草酚D和青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能够提高黄花蒿的青蒿素、青蒿酸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可以提高黄花蒿的青蒿酸含量,降低土壤全钾、有效磷含量和pH值有利于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镉胁迫下硅对烤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祖庆学,刘晓云,饶 成,祖万斌,李碧宽,陆引罡
    2019, 48(1):  38-43. 
    摘要 ( )   PDF (6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以烤烟品种南江3号为材料,探讨在土壤镉胁迫(0、1、5 mg/kg)下不同施硅量(0、1、2、4 g/kg)对烤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硅缓解烤烟镉毒害的机制,为镉污染烟区烤烟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施硅处理中,随着土壤镉含量的增加,烟株的株高、茎围生长及光合色素生成受到抑制,叶片数与最大叶面积逐渐减小,叶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提高,烟株各部位镉含量也逐渐增加。在同一土壤镉含量处理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硅量为4 g/kg时会抑制烟株的生长;在无镉胁迫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用外源硅会降低烟株各部位镉含量,总体以施硅量为1 g/kg时效果最明显;在1 mg/kg镉胁迫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用外源硅会降低烟株MDA含量、SOD活性及各部位镉含量,总体以施硅量为2 g/kg时效果最明显;在5 mg/kg镉条件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用外源硅会促进烟株发育,降低MDA含量及各部位镉含量,总体以施硅量为1 g/kg时效果最明显。综上,无镉、低镉、高镉胁迫下,在土壤中分别施入1、2、1 g/kg硅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镉对烤烟的毒害。
    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
    陈海生,王 可,刘国顺
    2019, 48(1):  44-49. 
    摘要 ( )   PDF (12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对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研究区内具有区域性变量特征的烟叶烟碱含量和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布图,以期为河南省烟草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相关性分析表明,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与粒径0.05~0.10 mm和粒径<0.0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径0.001~0.010 mm的土壤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半方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符合指数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即C0/(C0+C)为0.31,为中等程度变异性。土壤颗粒组成中,粒径0.001~0.010 mm和粒径<0.0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0/(C0+C)分别为0.23和0.24,均小于0.25,属于强空间变异性;粒径>0.10 mm、粒径0.05~0.10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0/(C0+C)都在0.25~0.75,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粒径0.01~0.05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C0/(C0+C)为0.76,属于弱的空间变异性。因此,豫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与植烟田土壤颗粒组成关系密切。生产上为了保证获得适宜烟碱含量的优质烟叶,应在考虑土壤质地空间变异性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
    干旱胁迫对何首乌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刘 筱,王锐洁,杨淑君,姬拉拉,王健健
    2019, 48(1):  50-56. 
    摘要 ( )   PDF (11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贵州何首乌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干旱处理模拟不同降水情景(CK:1 d 1次灌水,W1处理:3 d 1次灌水,W2处理:5 d 1次灌水,W3处理:7 d 1次灌水),测定干旱胁迫下何首乌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加剧,何首乌总叶面积、叶长、叶片数、叶宽、叶厚、株高、分枝数、根长显著降低,降低程度表现为W3>W2>W1,须根和块根干质量先升高后降低,叶、茎干质量均呈降低趋势且在W3处理下达最小值,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显著增加,较CK分别增加4.03倍和97.14%;随干旱胁迫加剧,何首乌各组织含水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绿素含量、Fv/Fm、ETR和qP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PQ呈降低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在W3处理下降至最小值,可见,何首乌光系统Ⅱ在W3处理下遭受不可恢复的损伤。综上,W3处理下何首乌生长受到较大的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最低,何首乌幼苗的自我修复能力受到严重损害,超出了何首乌幼苗的耐性阈值。
    农业资源与环境
    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土壤铬形态及玉米吸收的影响
    常建宁,李丹洋,王効挙,程红艳,郝千萍,黄 菲,张国胜,闫 梦
    2019, 48(1):  57-65. 
    摘要 ( )   PDF (23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的有效使用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提供参考,探讨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污灌区土壤中铬(Cr)形态和玉米吸收Cr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研究了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100、200、300 g)及其配施菌糠木醋液(1 mL)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各个形态Cr的含量、玉米各部位Cr的含量及玉米对Cr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与菌糠木醋液配施后,在玉米的抽穗期与成熟期,土壤pH值与CK相比显著升高;在成熟期,与CK相比,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有机结合态Cr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46.75%、38.89%与17.68%,铁锰氧化态与残渣态Cr含量分别平均增加了21.99%与33.38%,且配施菌糠木醋液后炭基有机肥对于降低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Cr含量的效果更好;与CK相比,玉米各部位对Cr的富集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茎与叶部对Cr的转移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用量炭基有机肥及其配施菌糠木醋液处理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减少玉米各部位对Cr的吸收。炭基有机肥配施菌糠木醋液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在农田土壤Cr污染修复方面。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 璐,陈明霞,邵 云,李春喜,朱群英,翁正鹏
    2019, 48(1):  66-71. 
    摘要 ( )   PDF (28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不同前茬作物与小麦轮作的生化关系,以大豆、花生、玉米、甘薯为供试材料,以小麦为受体材料,研究了4种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花生、玉米和甘薯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率、胚根长、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4种作物根系分泌物对供试小麦的萌发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小麦的胚根长、幼苗株高及根长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且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整体上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小麦幼苗的POD、CAT活性总体上均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和甘薯根系分泌物处理下的MDA含量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植物保护
    梨休眠期中国梨喀木虱种群动态及防控措施研究
    魏明峰,姚 众,刘 珍,范巧兰,张丽萍
    2019, 48(1):  72-76. 
    摘要 ( )   PDF (9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中国梨喀木虱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有效措施,减少梨生育期化学药剂的使用,2016—2017年调查了运城市梨园中国梨喀木虱的发生规律,并于2017—2018年梨休眠期进行了2次防控试验。结果表明,11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次年2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蛰,3月上旬为出蛰高峰期,3月中下旬芽部卵量达到最高。成虫越冬前用药剂虫螨腈和噻虫嗪混合液处理7 d后对越冬代成虫防效最高,为84.13%。产卵前施用高岭土可湿性粉剂可显著降低第1代种群数量,芽部落卵量、花和叶上若虫数分别仅为0.28头/芽、0.04头/花和0.06头/叶。成虫越冬前和早春产卵前分别采用药剂防治和保护性措施防护,降低第1代中国梨喀木虱种群密度和危害指数的效果更好。
    西瓜叶片防御酶活性与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陈 亮,陈年来
    2019, 48(1):  77-83,114. 
    摘要 ( )   PDF (19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西瓜枯萎病抗性与抗氧化、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西瓜枯萎病鉴别寄主(高抗品种PI296341-FR、轻抗品种Crimson Sweet和高感品种Sugar Baby)为材料,采用西瓜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人工接种,研究接种处理后西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西瓜枯萎病菌接种处理后,3个西瓜品种叶片SOD、POD、PPO、PAL、CAT活性较未接种对照均有显著提高,抗病品种PI296341-FR和Crimson Sweet叶片的SOD、POD、PPO、PAL、CAT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早于感病品种Sugar Baby,酶活性增幅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PI296341-FR和Crimson Sweet叶片的SOD、POD、PPO、CAT活性均在接种后2 d达到峰值,高抗品种PI296341-FR叶片的SOD、POD、PPO、CAT活性分别较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了58.98%、26.08%、69.87%、78.00%,较感病品种Sugar Baby显著增加了47.62%、22.75%、19.91%、41.79%;轻抗品种Crimson Sweet叶片的SOD、POD、PPO、CAT活性分别较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了73.01%、22.33%、62.59%、63.46%,较感病品种Sugar Baby显著增加了34.56%、10.10%、8.14%、28.40%。高抗品种和轻抗品种叶片的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2、1 d达峰值,分别较各自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了70.70%、33.34%,高抗品种叶片PAL活性较感病品种显著增加了20.65%。而感病品种Sugar Baby叶片的5种酶活性均在接种后3 d才达到峰值。研究表明,SOD、POD、PPO、PAL、CAT 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与西瓜抗病性密切相关,在西瓜枯萎病抗性生化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OD、POD、PPO、PAL、CAT活性峰值大小及出现时间的早晚可作为西瓜枯萎病抗性筛选的重要生化指标。
    烟草赤星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长条件研究
    宋莉莎,司世飞,龙友华,刘仁祥,李 忠
    2019, 48(1):  84-89. 
    摘要 ( )   PDF (14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对烟草赤星病有效的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双层平板打孔法从贵州省瓮安县植烟土壤中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生防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对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F11,其无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生长的抑菌带可达23.5 mm,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将生防菌F11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在10~45 ℃、pH值3.5~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对碳源、氮源利用较广泛,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时间18 h,温度35 ℃,pH值6.0,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菌株F11对烟草赤星病菌抑菌作用较强,具有应用于该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力。
    木醋液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郭运玲,董建悦,张淑红,张运峰,范永山
    2019, 48(1):  90-93. 
    摘要 ( )   PDF (10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玉米大斑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木醋液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菌丝形态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当木醋液质量浓度为25.25 mg/mL时,对玉米大斑病菌菌株11-07D菌丝生长的抑制率〖JP3〗为100%,菌丝表现为无生长。质量浓度高于〖JP〗15.15 mg/mL的木醋液处理后,菌丝分枝数和细胞内空洞数明显增加,少数菌丝出现畸形。木醋液质量浓度为10.10 mg/mL时,病菌在液体培养基内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木醋液质量浓度超过15.15 mg/mL时,液体培养生物量降低了93%以上。〖KG-*4〗另外,试验还发现木醋液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5.25 mg/mL木醋液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0.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木醋液有可能成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一种新型高效抑菌剂。
    园艺
    2种单体皂苷及三七总皂苷对白菜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张红瑞,张云霞,李纪红,沈玉聪,高致明,张子龙
    2019, 48(1):  94-98,104. 
    摘要 ( )   PDF (6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总皂苷对白菜幼苗苗高、主根长等生长性状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相比,0.01~100.00 mg/L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白菜幼苗的苗高、主根长和POD、SOD活性,其中,10.00、100.00 mg/L三七皂苷R1处理组和0.01、50.00 mg/L人参皂苷Rg1处理组白菜幼苗的主根长降低达显著水平,白菜幼苗CAT活性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三七总皂苷处理能增加白菜幼苗的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其主根长、POD活性,而苗高、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其中,0.01、10.00、50.00、100.00 mg/L处理组白菜幼苗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35.57%、37.90%、45.35%、35.42%。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总皂苷对白菜幼苗均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但在质量浓度0.01~100.00 mg/L的范围内,白菜可以作为三七的轮作作物。
    桂花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程 楠,项黛徽,沈雅园,付建新,张 超
    2019, 48(1):  99-104. 
    摘要 ( )   PDF (20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桂花不同品种β-胡萝卜素羟化酶(β-carotene hydroxylase,HYB)基因的序列差异,利用已构建的桂花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中Unigene序列信息,结合RT-PCR技术对桂花品种玉玲珑、金球桂、堰虹桂和日香桂中2个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HYB1HYB2)的最大阅读框进行扩增,并测序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4个桂花品种HYB1基因均含有长为90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2个氨基酸残基;HYB2基因均含有长为91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4个氨基酸残基。4个桂花品种HYB1HYB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备保守的组氨酸结构域。HYB1基因核苷酸序列存在27个变异位点,其氨基酸序列存在8个变异位点;HYB2基因核苷酸序列存在12个变异位点,其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变异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4个桂花品种的HYB1和HYB2蛋白与茄科植物番茄和辣椒HYB蛋白亲缘性最高。
    中国乳菇属真菌一新记录种——思茅乳菇
    陈言柳,刘 萌,张林平,苏明声,吴 斐
    2019, 48(1):  105-109,152. 
    摘要 ( )   PDF (25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中国乳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思茅乳菇(Lactarius kesiyae),标本采自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中医药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校园。该种的鉴别特征是个体大小中等,在潮湿的环境下菌盖表面光滑且黏,浅棕灰色至浅棕红色,边缘梳状;乳汁白色或透明;担孢子具不完整网状结构;侧生囊状体较长且突出。
    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对插管式立柱栽培红梗叶菾菜生长的影响
    王加倍,王久兴
    2019, 48(1):  110-114. 
    摘要 ( )   PDF (9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基于草炭和蛭石的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对插管式泡沫塑料立柱栽培的红梗叶菾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草炭∶V蛭石=3∶1复合基质所栽培的红梗叶菾菜表现最好,其株形较大,株高为39.25 cm,开展度为30.74 cm,叶片数为11.54片,叶面积为420.96 cm2,茎粗为13.25 mm,根长为351.31 cm,根体积为19.92 cm3;其生物积累量高,冠鲜质量为172.85 g,根鲜质量为32.25 g,总鲜质量为205.10 g,冠干质量为12.195 1 g,根干质量为2.592 8 g,植株总干质量为14.787 9 g;营养品质好,维生素C含量为184.49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24.65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9 mg/g。可见,用插管式泡沫塑料立柱栽培红梗叶菾菜时,采用V草炭∶V蛭石=3∶1复合基质最为适宜。
    忧遁草茎段悬浮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刘 铭,刘兴斌,张宗申
    2019, 48(1):  115-119. 
    摘要 ( )   PDF (1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药食两用植物忧遁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忧遁草无菌茎段置于液体培养基中,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基本培养基类型、NO3-/NH4+值、PO43-和蔗糖质量浓度,以繁殖系数为指标,建立其悬浮高效繁殖的工艺。结果表明,改良的1/2MS培养基(20 mmol/L KNO3+5 mmol/L NH4NO3 +1.5 mmol/L KH2PO4)+蔗糖20 g/L+IBA 1.0 mg/L+6-BA 0.5 mg/L+NAA 0.8 mg/L+KT 0.2 mg/L(pH值6.0)是最适合忧遁草茎段悬浮培养的配方,其无菌苗根数为4.09个,根长为5.47 cm,茎高为11.79 cm,植株形态为叶片展开充分,叶色深绿,植株健壮。
    畜牧·兽医
    复方止痢中药制剂对大鼠长期毒性研究
    张 涛,姜玲玲,唐远江,余 波,周思旋,杨 何,杨粤黔,冯 将
    2019, 48(1):  120-127. 
    摘要 ( )   PDF (14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复方止痢中药制剂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利用其对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6.66、22.20、66.60 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0.00 mL/kg)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保证每天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6个月。记录大鼠的临床症状和体质量,并分别于给药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系统尸检以及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灌胃复方止痢中药制剂后,大鼠均存活,饮水、采食等行为活动表现正常,体质量明显增加;各剂量组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停药2周后各指标也均无显著性差异;剖检观测各脏器组织位置、质量和脏器系数均正常,部分脏器质量有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异常病理和毒性改变,恢复期停药后未见延迟性毒性。因此,长期服用复方止痢中药制剂对大鼠未见明确的毒性反应,停药后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说明复方止痢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复合益生菌液态发酵黄芪的制备方法
    郭宏伟,王石磊,史洪涛,乔宏兴,宋予震,汤法银,边传周
    2019, 48(1):  128-133. 
    摘要 ( )   PDF (8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液态发酵黄芪的制备方法,提高发酵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效果,利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按顺序接种至同一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各菌种的生长情况,确定菌种接种顺序;然后再用单因子试验法,以发酵液中菌体数量为指标,确定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时间,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接种时间、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最后,按优化的培养条件进行中试扩大试验,分别测定发酵液中各种菌体的数量。结果显示,利用多菌种对黄芪提取液进行混合发酵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接种顺序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最优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以3.0%的接种量,于37 ℃培养24 h后,以2.0%的接种量接入酵母菌,于28 ℃培养48 h后,再以0.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菌,于37 ℃静置培养24 h;中试扩大试验所得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含量分别为28.52×108、5.71×108、9.34×108 cfu/mL,终末pH值为4.55。因此,利用复合益生菌液态发酵黄芪的制备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2种微生态制剂对乌鳢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杨 虹,谢明宝,于 辉,农兴新,杨文豪,杨 映
    2019, 48(1):  134-140. 
    摘要 ( )   PDF (9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与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对乌鳢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40尾平均体质量为(23±0.15)g的乌鳢,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以饲喂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用含有0.8%复合益生菌(Ⅰ组)、1.6%复合益生菌(Ⅱ组)、0.8%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Ⅲ组)的饲料连续投喂56 d,然后测定乌鳢的生长性能,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血清中溶菌酶(LZM)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肝脏、肾脏等免疫器官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乌鳢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1.6%复合益生菌组乌鳢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31.15%和31.01%,饵料系数降低20.77%;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试验组乌鳢的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7.42%、21.42%、16.98%,肌层厚度分别提高10.51%、14.97%、13.08%;LZM和T-SOD以及肝脏、肾脏、鳃丝和肌肉中 MHC表达量也有一定程度提高。而且,对比相同添加水平的试验Ⅰ组,玉屏风复合益生菌对乌鳢生长性能、肠道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效果相对较佳。因此,玉屏风多糖有助于促进益生菌的益生作用。
    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丁立云,陈文静,饶 毅,张桂芳,傅义龙,张爱芳
    2019, 48(1):  141-145. 
    摘要 ( )   PDF (7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生理学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35±0.59)g的彭泽鲫为供试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组分别饥饿处理0(对照组)、14、28 d,检测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生长、全鱼营养成分、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胁迫28 d时,彭泽鲫幼鱼的体质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8.12%(P<0.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57%和39.16%(P<0.05);全鱼粗蛋白含量在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64%和9.47%(P<0.05)。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彭泽鲫幼鱼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8.65%和41.83%(P<0.05);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平稳后急剧下降,饥饿胁迫28 d时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84%和58.92%(P<0.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9.67%和44.08%(P<0.05);丙二醛含量在整个饥饿胁迫过程无显著性变化;肝脏糖原含量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6.90%和18.84%(P<0.05)。综上,在饥饿胁迫期间,彭泽鲫主要是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的蛋白质来维持生长和代谢,肠道消化酶活性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短期饥饿未对彭泽鲫幼鱼造成不可逆转的氧化损伤。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打浆度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燃烧性能和烟气指标的影响
    王小升,苏丹丹,伏 颖,任俞澄,冯 涛,张文军,熊 珍,王艳红,周桂园,张 燕
    2019, 48(1):  146-152. 
    摘要 ( )   PDF (21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中打浆度对燃烧性能及烟气指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片基结构,并进行物理指标(厚度、透气度、松厚度)、热重分析、烟气指标(抽吸口数、总粒相物、焦油释放量、烟碱含量、一氧化碳释放量、水分含量)的检测,考察不同打浆度条件下再造烟叶的片基结构和物理性能差异,及其对燃烧性能和烟气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打浆度为25 °SR时,再造烟叶厚度、透气度、松厚度均最高,分别为0.168 mm、1 226.19 cu、3.0 cm3/g。打浆度由25 °SR升至65 °SR时,再造烟叶片基结构由疏松到致密,厚度、透气度、松厚度均下降。打浆度为25 °SR时,具有较低的热解温度和较高的燃烧速率,且燃烧充分,剩余物较少。打浆度与烟气指标中总粒相物、焦油释放量、一氧化碳释放量呈正相关,与抽吸口数呈负相关,打浆度为25 °SR时,焦油释放量、一氧化碳释放量最低,分别为4.2、11.6 mg/支。
    水培阳台蔬菜机营养液电导率自适应控制
    李 颀,高一星,王 俊,杨 柳,赵 洁
    2019, 48(1):  153-159. 
    摘要 ( )   PDF (15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水培阳台蔬菜机营养液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控制系统易受外界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混合营养液中pH等因素干扰的问题,设计了营养液EC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基于物料守恒关系建立营养液EC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同时依据被控对象模型、响应时间和控制性能等指标选取参考模型,并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设计系统的自适应律和控制律。仿真试验表明,系统可在40 s左右进入稳定状态,同时在外界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混合营养液pH等的扰动下,依旧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控制绝对误差<0.1 mS/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