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IL-33/ST2信号通路与脂肪代谢关系研究进展
    肖 荣,李 军,李成萍,郭 彦,辛友志,张海燕,周国利
    2018, 47(12):  1-6. 
    摘要 ( )   PDF (11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肉的嫩度和风味。脂肪细胞分化是受多种细胞因子或信号通路调控的复杂网络体系。IL-33/ST2(Interleukin33/interleukin1 receptor like 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调控脂肪代谢功能的重要信号通路。综述了IL-33/ST2信号通路成员白介素1受体样1(ST2)变异体及其调控机制、白介素-33(IL-33)与ST2的相互作用、IL-33/ST2信号通路对白色脂肪米色化、棕色或米色脂肪产热调节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脂肪细胞分化、脂肪沉积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春小麦灌浆期耐热相关QTL定位
    白海波,吕学莲,惠 建,朱永兴,沙新玲,康学兵,董建力,李树华
    2018, 47(12):  7-13. 
    摘要 ( )   PDF (20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挖掘小麦灌浆期耐热相关基因,以宁春4号和宁春27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在34、36、38 ℃ 3种高温(热胁迫)和正常环境(对照)下测定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并以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耐热相关性状QTL的数量、染色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亲本宁春4号的耐热性明显优于宁春27号,且杂交后代的耐热性出现超亲分离。控制灌浆期耐热相关性状的QTL在染色体2A、2B、3A、4B、4D、5D、6A、6D、7B上分布较多。在3种高温条件下,分别检测到13、8、14、10个QTL控制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其中加性QTL 33个,分布在除1A、1B、4A、7A外的17条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5.16%~61.13%,其中,表型贡献率较高的QTL是Qtkw-2B.2 和Qtkw-3D.2,加性效应较大的QTL是Qtkw-2B.2和Qtkw-7B.1。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穗粒质量的遗传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多数QTL只在单一高温胁迫条件下被检测到,说明这些性状受一定温度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冬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光热资源利用研究
    姜丽娜,李金娜,齐红志,岳 影,张雅雯,朱娅林,李春喜
    2018, 47(12):  14-19. 
    摘要 ( )   PDF (11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寻黄淮麦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3—2014年在河南省新乡县高产区大田,以当地传统栽培模式(FM)和全生育期不施氮肥(CK)为对照,考虑播期、播种密度、灌水次数、肥料水平及施肥方式等栽培措施,集成T1、T2、T3 3种栽培模式,分析了5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干物质、氮素的积累和转运量,探讨了其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T2模式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转运率以及花后氮素转运率也均以T2模式最高;T3模式下小麦的氮素总积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最高,而花后氮素积累量则表现为FM、T1模式显著高于CK、T2、T3模式;T1模式的氮盈余和氮表观损失均高于其他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干物质总积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与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总积累量与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总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转运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从光热资源利用、产量和产投比来看,T2模式为当前该地区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对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吕建东,马帅国,田蓉蓉,田 蕾,胡 慧,王 娜,陈亚萍,普正菲,董 艳,王 彬
    2018, 47(12):  20. 
    摘要 ( )   PDF (27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问题,以水稻品种吉特605为材料,以不施任何改良物质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4种盐碱土改良技术集成模式(Ⅰ:施入脱硫石膏22.5 t/hm2;Ⅱ:施入脱硫石膏22.5 t/hm2、改良剂7.5 t/hm2;Ⅲ:施入脱硫石膏22.5 t/hm2、改良剂7.5 t/hm2、有机肥30 t/hm2;Ⅳ:施入脱硫石膏22.5 t/hm2、改良剂7.5 t/hm2、有机肥30 t/hm2、黄沙30 t/hm2)对土壤、稻田水的EC、pH值和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改良模式下土壤EC、pH值均极显著低于CK,水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相同年份所有改良模式水稻株高、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单株籽粒质量、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均极显著高于CK,其中以模式Ⅲ和Ⅳ的效果较好。水稻产量与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单株籽粒质量、穗总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的改良效果综合评价Q值表现为Ⅳ>Ⅲ>Ⅱ>Ⅰ>CK,说明模式Ⅳ的改良效果最好,可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新型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冉 斌,张爱华,张 钦,陈正刚,吴兴洪,王培官,李克仙,古应庭,刘文启
    2018, 47(12):  28-33. 
    摘要 ( )   PDF (7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不同腐植酸含量尿素对贵州地区玉米产量、生物量、养分积累和利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贵州山地玉米生产的新型腐植酸尿素,以玉米品种西都森玉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N、P2O5、K2O总投入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施用普通尿素为对照,分析施用1‰、2‰、3‰、4‰、5‰、6‰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含量分别为1‰、2‰、3‰、4‰、5‰、6‰,N 46%)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除6‰腐植酸尿素处理外,其他5种含量的腐植酸尿素处理均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以2‰腐植酸尿素处理产量最高,为11.24 t/hm2,增产率为14.34%;6种腐植酸尿素处理的植株地上部总干质量均显著增加,其中以2‰腐植酸尿素处理最高,为371.33 g/株;施用1‰、2‰、4‰、6‰腐植酸尿素显著增加植株对氮的积累,施用1‰、2‰、3‰、4‰、5‰腐植酸尿素后显著增加植株对磷的积累,其中,以2‰腐植酸尿素处理植株对氮、磷的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71.50 kg/hm2和122.95 kg/hm2;施用2‰腐植酸尿素处理的玉米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7.20%、95.28 kg/kg、62.46 kg/kg和13.26 kg/kg。综上所述,在贵州地区玉米生产中适宜推广使用2‰腐植酸尿素。
    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组分的变化
    张 瑞,郑永战,李晨曦,刘艳阳,梅鸿献,汪学德
    2018, 47(12):  34-39. 
    摘要 ( )   PDF (19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不同萌发时间芝麻种子的主要组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芝麻芽苗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长度、胚轴长度、鲜质量增加,轴径无明显变化;驻芝19号、赣芝10号、郑芝HL05在萌发过程中粗纤维含量分别由3.42%、3.45%、3.02%增加到8.10%、9.14%、8.12%;总糖含量分别由12.09%、10.82%、10.77%增加至30.45%、30.03%、23.20%;粗脂肪含量均下降50%左右;总酚含量分别由1.74、2.28、6.24 mg/g上升至13.80、14.15、13.49 mg/g。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减少,亚麻酸含量增加。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纤维含量、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极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组分含量变化的转折点是萌发24 h,萌发0~72 h,总糖、粗纤维、总酚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下降,主要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
    不同价态铬胁迫对烟草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赵明香,赵德国,张 琦,朱永立,向蓉蓉,保志娟
    2018, 47(12):  40-47. 
    摘要 ( )   PDF (33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不同价态铬对不同烟草品种幼苗氮代谢的影响,为铬污染下烟草的耐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以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红大)为供试烤烟品种,通过水培试验,比较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 mg/L)Cr3+和Cr6+对烟草幼苗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价态铬胁迫下,2个品种烟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铬质量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短时间(15 d)铬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而处理时间增加(30 d)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烤烟品种、铬价态和处理时间不同,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不同。铬胁迫下,烤烟叶片硝态氮含量、NR活性和GPT活性随Cr3+质量浓度增加呈低促高抑趋势,而随Cr6+质量浓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铬处理15 d,烟叶GS活性随Cr3+质量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而随Cr6+质量浓度增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处理30 d变化趋势则相反。在短时间(15 d)内,0.1 mg/L Cr3+和Cr6+能显著增加红大的叶绿体色素含量,而0.5 mg/L Cr3+能显著增加云烟87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上,铬处理30 d烤烟叶片NR、GS、GPT活性,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处理15 d。综上,铬处理下,幼苗氮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部分指标的变化对铬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适应性;Cr6+对叶片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略大于Cr3+处理;红大对铬的抵抗力稍强于云烟87。
    当归MYB4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杨 雪,雒 军,杨彩霞,王振恒,夏 琦,王引权
    2018, 47(12):  48-56. 
    摘要 ( )   PDF (37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当归(Angelica sinensis)药效成分阿魏酸生物合成中MYB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从当归中克隆转录因子基因MYB4,并进行序列分析和表达分析。根据MYB4转录因子的DNA保守结构域,结合同源克隆及RACE的原理,运用RT-PCR技术从当归中克隆MYB4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本性质、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预测;应用qRT-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征;使用重组技术组装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AsMYB4,热击法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1个MYB4基因,命名为AsMYB4,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MG736315;序列分析表明,AsMYB4的cDNA全长为1 189 bp,包括80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7个氨基酸,为典型的R2R3-MYB类转录因子家族成员;AsMYB4与胡萝卜MYB308的同源性达到93%,且亲缘关系最近。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AsMYB4基因在当归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最高,分别是叶柄、根的1.1、2.0倍;异源表达分析表明,AsMYB4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为30 ku。
    农业资源与环境
    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运红,和爱玲,杨占平*,郑春风,张洁梅,杜 君,骆晓声,潘晓莹,薛毅芳
    2018, 47(12):  57-63. 
    摘要 ( )   PDF (11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镉(Cd)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Cd污染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无土壤改良剂的对照相比,添加海藻复合物处理可提高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幅分别为18.9%和2.2%,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增强小麦对Cd胁迫的抗性;增加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幅为7.1%;提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57.7%、38.8%、44.2%和3.9%;最终促进产量显著增加30.94%,且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增加。生物炭和腐植酸有机肥处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Cd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但与海藻复合物配合施用效果不及海藻复合物单施处理,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下降。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生育前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不利,但随生育期的推进长势渐好。综上,海藻复合物可有效降低Cd毒害,促进Cd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生物炭施用量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任天宝,杨艳东,高卫锴,李宙文,阎海涛,王省伟,刘国顺
    2018, 47(12):  64-69. 
    摘要 ( )   PDF (11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烤烟K326根系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原始土壤(OEE)、不施用生物炭(CK)以及3个生物炭施用量递增处理(0.75、1.5、2.25 t/hm2)的根系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以期为生物炭改良山地土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生物炭处理细菌Chao1、Shannon指数均有所降低,但生物炭的施入对放线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的群落丰度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对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群落丰度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对螺旋体菌门(Sacchari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群落丰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因施用量不同而不同。生物炭处理之间细菌优势菌门组成相似度较高,与OEE细菌优势菌门组成相似度较低,与CK细菌优势菌门组成相似度较OEE高,但较其他生物炭处理低。
    植物保护
    芝麻枯萎病害条件下籽粒及其制油品质变化分析
    魏其超,苗红梅,汪学德,张海洋,袁青丽,李海玲
    2018, 47(12):  70-77. 
    摘要 ( )   PDF (11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芝麻枯萎病害对芝麻籽粒品质及制油理化指标的影响,以不同枯萎病害程度(0级、1级、2级、3级)下收获的3个白芝麻品种(4816、P12-0、P21)籽粒为材料,对芝麻籽粒外观品质、营养组分、微量成分以及芝麻油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害下,3个品种籽粒的千粒质量降幅为1.90%~38.49%,明度指数L值降幅为0.35%~7.02%,3个品种ΔE随病害程度提高逐渐增加,分别为0.59~3.10、2.24~4.29、0.52~4.14;与0级相比,1—3级枯萎病害程度下,芝麻籽粒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为-1.28%~1.61%和0.54%~5.08%,脂肪酸及氨基酸组分含量总体变化不大;芝麻籽粒灰分含量与枯萎病害等级呈正相关,3个品种3级病害籽粒灰分含量较0级分别提高了16.04%、12.05%、19.21%。3个品种3级病害芝麻籽粒所制芝麻油酸价与0级相比变化显著,均呈现升高趋势,分别为5.39、6.80、3.07 mg/g,且均超出GB 8223—1987标准中1级芝麻油酸价标准(3 mg/g)。3级病害下,3个品种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化不大,幅度分别为-0.68%~0.80%和0.68%~5.87%。芝麻油中主要抗氧化成分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在3级病害时呈无规律变化。表明枯萎病害影响芝麻籽粒的外观品质和灰分积累,同时对酸价的影响也不利于高质量芝麻油的生产与储存。
    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对芝麻的促生防病效果及其定殖能力分析
    何碧珀,郝学政,刘红彦,倪云霞,刘新涛,赵新贝,赵 辉
    2018, 47(12):  78-83. 
    摘要 ( )   PDF (9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的生防效果与定殖能力,采用浸种法、灌根法、利福平标记法、PCR法等对其促生作用、防病效果、定殖能力、胞外酶活性、抗生素合成酶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08 cfu/mL的B10-26发酵液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及芝麻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干质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幼苗干质量增加46.51%;B10-26发酵液与菜豆壳球孢同时接种芝麻幼苗时,防治效果为37.2%,而在B10-26发酵液灌根7 d后再接种菜豆壳球孢,防治效果达到61.1%;B10-26菌株具有植株内部定殖能力,在芝麻植株根部定殖量最高,播种后12 d时达到6.1×104 cfu/g;胞外水解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B10-26菌株可以产生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不产几丁质酶;对B10-26菌株基因组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其具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fenB和srfAD以及聚酮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baeB。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具有良好的促生防病及定殖能力,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斜纹夜蛾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张丽丽,武怡琼,杨正飞,郭 丽,魏佳平,阚云超
    2018, 47(12):  84-89. 
    摘要 ( )   PDF (21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 (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JHEH)基因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SlJHE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进行原核表达。SlJHEH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389 bp,编码46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2 ku,等电点为8.68。氨基酸序列存在催化三联体Asp226、Glu402和His429氨基酸残基及阴氧离子洞Tyr297、Tyr372和HGWP花样结构氨基酸残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SlJHEH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JHEH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78%。将SlJHEH的编码区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ET32a-SlJHEH,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斜纹夜蛾JHEH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且准确的表达。
    苹果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马 杰,王盛琦,胡同乐,王亚南,王树桐,曹克强
    2018, 47(12):  90-95. 
    摘要 ( )   PDF (10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减少苹果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于2017年3—10月在保定和唐山两地的苹果园中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测试,以常规防控方案作为对照(CK),通过对供试果园内苹果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对比了2种不同防控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保定果园绿色防控方案在化学农药折纯用量只有3.16 kg/hm2,较CK降低85.19%的情况下,斑点落叶病、黄蚜、金纹细蛾及果实病害的发生程度与CK均无显著差异。唐山果园绿色防控方案在化学农药折纯用量较CK降低36.31%的情况下,斑点落叶病和黄蚜的发生程度与CK无显著差异,但金纹细蛾和果实红点病的发生率(分别达到20.00%和5.00%)均显著高于CK(分别为5.00%和3.00%)。综上,在苹果园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具有可行性,但对于金纹细蛾和果实红点病发生程度较高的果园,在用药种类和用药时机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
    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曹 兴,刘南南,胡燕佩,义鸣放,王桂清
    2018, 47(12):  96-101. 
    摘要 ( )   PDF (14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北京市昌平区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了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当地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在分离数量上占优势,腐皮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尖孢镰刀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 ℃,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5,产孢的最适pH值为7。12∶12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硝酸钠,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甘氨酸。
    园艺
    大白菜主要表型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
    吴 涛,董彦琪,肖 艳,王晓玲,原连庄,原让花,孙玉镯,周俊国
    2018, 47(12):  102-109. 
    摘要 ( )   PDF (8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大白菜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大白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8个不同来源的大白菜纯合自交不亲和系为亲本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Ⅱ设计自交8个亲本和配制28个杂交组合,对株高、株幅、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叶柄宽、叶片总数、球形指数、单球毛质量、单球净质量、中心柱长和软叶率11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基因型方差分析、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8个大白菜骨干自交系除了球形指数的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的表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亲本P1(1305)、P2(陕5555)、P3(J白花)、P4(Q叠)的株幅、株高、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叶柄宽、软叶率的一般配合力均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效应,是选育丰产性品种的优良亲本;亲本P6(C皇)、P7(H娃)的株幅、株高、最大叶片长、中心柱长、叶柄宽均表现为较明显的负向效应,而球形指数、叶片总数则表现为较大的正向效应,是选育早熟、小高桩型、叶片多、耐抽薹品种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P1×P8 (1305×G丽)、P4×P6 (Q叠×C皇)、P4×P7(Q叠×H娃)属于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无论在株型、叶片还是丰产上都表现出较高水平。可利用P1(1305)和P4(Q叠)改良株高、株幅、单球产量;可利用P7(H娃)增加叶片总数,降低中心柱长;可利用P8(G丽)改良球形,降低中心柱长。
    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合理产量负载研究
    娄玉穗,张晓锋,樊红杰,王 鹏,吴文莹,张 柯,吕中伟
    2018, 47(12):  110-115. 
    摘要 ( )   PDF (10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定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以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11.25、15.00、18.75、22.50、26.25 t/hm2 5个不同的产量处理,以30.00 t/hm2为对照,比较各处理的新梢生长、果实发育、果实品质以及花芽分化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所有处理的新梢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均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产量负载水平越低,新梢长度和新梢粗度越大。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新梢生长适中,成熟期,新梢长度维持在150 cm左右,新梢粗度为13.26 mm。葡萄果粒大小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粒在成熟期最大,果粒横径与单粒质量分别为24.73 mm和12.40 g。同时,单穗质量随产量负载量的变化与果粒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单穗质量也最大,成熟期为899.95 g。果实硬度、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实硬度适中,为0.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8%、94.0和4.6 mg/kg。果汁可滴定酸含量与pH值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中等产量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24%,pH值适中,为4.772。随着产量负载量的增加,成花率与双花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成花率适中,为98.1%,双花率最高,分别为82.4%。综上所述,中等产量处理综合表现最佳,因此,确定18.75~22.50 t/hm2为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
    有髯鸢尾种质离体保存研究
    张全锋,尹新彦,庞 曼,贾红姗,储博彦,杨小兵
    2018, 47(12):  116-120. 
    摘要 ( )   PDF (7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有髯鸢尾1A(印度首领×白与蓝)继代5次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MS+2.0 mg/L 6-BA +0.5 mg/L IBA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PP333)、比久(B9)、矮壮素(CCC)、脱落酸(ABA)、甘露醇、山梨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药剂及其质量浓度对组培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各药剂浓度的保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有髯鸢尾1A组培苗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一药剂不同浓度间指标的差异不同,分别添加PP333、B9、甘露醇、山梨醇时,不同质量浓度处理的组培苗存活率均为100%;分别添加CCC、ABA时,不同质量浓度的组培苗存活率差异明显。当PP333为8.0 mg/L及16.0 mg/L、CCC为20.0 mg/L及40.0 mg/L、甘露醇为30.0 g/L及40.0 g/L、山梨醇为30.0 g/L时,株丛黄叶率均为0;当CCC为5.0 mg/L时,株丛增殖倍数最高,为5.8倍;当PP333为1.0 mg/L时,株高最大,为10.5 cm。综合考虑,PP333、B9、CCC、ABA和甘露醇、山梨醇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8.0、15.0、40.0、4.0 mg/L和40.0、30.0 g/L。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髯鸢尾1A组培苗种质离体保存的最佳处理为甘露醇40.0 g/L ,培养至120 d时,其株丛存活率为100%,无黄叶现象,增殖倍数为2.9,株高为2.6 cm。
    畜牧·兽医
    绵羊miR-1基因前体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张翔宇,吴玉宇,牛孙敏,崔玉龙,胡圣伟,倪 伟
    2018, 47(12):  121-125. 
    摘要 ( )   PDF (10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检测不同产肉性能的绵羊群体中miR-1基因前体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与绵羊骨骼肌发育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不对称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萨福克羊和湖羊2种产肉性能不同绵羊的miR-1基因前体序列进行SNP检测,并预测该SNP位点对miR-1前体序列二级结构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绵羊miR-1基因前体成熟序列的下游115 bp处检测到1个A→G突变,并且该SNP位点与绵羊的产肉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由国外引进的优良肉羊品种萨福克羊,GG基因型为其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76;通过miR-1 基因前体序列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该SNP位点能够使其发生变化,使ΔG降低1.5 kJ/mol。综上所述,绵羊miR-1基因前体序列的SNP位点可能对miR-1前体的加工成熟产生重要影响,最终影响绵羊的产肉性能。
    不同丹系基因比例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生长和屠宰性能比较
    赵云翔,李私丞,彭 兴,朱 琳, 江 威,刘沁沅,张从林,刘小红
    2018, 47(12):  126-131. 
    摘要 ( )   PDF (7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比较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与丹系二元杂交母猪配套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生长性能、抗病性和采食、屠宰、肉质性状之间差异,采用美系杜洛克、50%丹系杜洛克和100%丹系杜洛克公猪分别与丹系二元杂交母猪配套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分别具有50%丹系血统、75%丹系血统和100%丹系血统),在相同批次分娩且在相同饲喂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下跟踪测定。结果显示:出生至断奶日增体质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0.224 kg/d)>75%丹系血统(0.212 kg/d)>100%丹系血统(0.200 kg/d),且50%丹系血统显著高于100%丹系血统。断奶至体质量30 kg日增体质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0.384 kg/d)>75%丹系血统(0.335 kg/d)>100%丹系血统(0.319 kg/d),且50%丹系血统极显著高于75%和100%丹系血统。校正100 kg体质量日龄依次为50%丹系血统(156.8 d)>75%丹系血统(156.2 d)>100%丹系血统(153.0 d),且100%丹系血统显著低于50%和75%丹系血统。100%丹系血统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全程死淘率(6.94%)高于50%丹系血统(2.84%)和75%丹系血统(2.84%)。饲养前期每头商品猪的平均日采食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75%丹系血统>100%丹系血统,饲养中后期每头商品猪的平均日采食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100%丹系血统>75%丹系血统。不同品系终端杜洛克父本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小肠长度依次为100%丹系血统(23.64 m)>75%丹系血统(20.40 m)>50%丹系血统(19.99 m),且100%丹系血统与50%和75%丹系血统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品系三元杂交商品猪各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综上,100%丹系商品猪生长速度有明显优势,但在屠宰率方面无显著优势,商品猪生产企业可利用不同比例的丹系基因进行配套生产商品猪以满足市场需求。
    铜绿假单胞菌F190—342-I21—83基因的克隆及其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张明亮,闫新武,孙长江,顾敬敏,崔子寅,韩文瑜
    2018, 47(12):  132-136. 
    摘要 ( )   PDF (11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F和I的重要表位,根据已公布的F和I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分离的水貂源铜绿假单胞菌ZHDL9基因组为模板,扩增重要的表位基因F190—342(F1)和I21—83(I2),并对得到的2段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所得F1I2两段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不存在核苷酸的插入和缺失;通过融合PCR技术将得到的F1基因和I2基因无缝连接,得到 651 bp的融合基因F1I2。将融合基因F1I2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质粒pET-28a-F1I2;将pET-28a-F1I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构建重组菌株BL21(pET-28a-F1I2),并对重组菌株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F1I2,且融合蛋白能够被His镍柱纯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F1I2与铜绿假单胞菌ZHDL9菌株感染的水貂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油用牡丹丹皮提取液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
    赵 奇,郭运宏,齐红志,杨玉珍,李玉华,雷志华,杨宗渠
    2018, 47(12):  137-142. 
    摘要 ( )   PDF (15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油用牡丹丹皮提取液(简称丹皮液)对鲜食玉米的储藏保鲜效果,确定最佳的保鲜处理和优质的保鲜期,将鲜食玉米在丹皮液中浸泡15 min,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分别在4 ℃和常温下储藏25 d,每隔5 d测定鲜食玉米的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Vc)含量以及质量损失率等,并结合感官评价,研究储藏期间鲜食玉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储藏25 d,对照常温储藏、丹皮液处理后常温储藏、对照冷藏、丹皮液处理后冷藏4个处理的鲜食玉米水分含量分别下降53.01%、41.71%、26.49%、19.74%;感官评分分别下降59.6%、49.9%、47.8%、48.6%;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5.6%、30.1%、24.5%、23.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82%、10.37%、10.89%、11.42%;丹皮液处理后冷藏和对照冷藏的鲜食玉米Vc含量分别为32 mg/kg和24 mg/kg,而常温储藏的2个处理均已检测不到Vc; 4个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33%、3.88%、7.76%、8.87%。其中,常温储藏条件下,丹皮液处理的鲜食玉米水分含量、感官评价显著高于对照,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冷藏条件下,丹皮液处理的鲜食玉米水分、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丹皮液处理对鲜食玉米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且丹皮液处理后冷藏的保鲜效果最优,优质保鲜期可达15 d。
    CO2气肥增施对微型植物工厂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与验证
    贾鹤鸣,张 森,宋文龙,邢致恺,朱柏卓,彭晓旭
    2018, 47(12):  143-150. 
    摘要 ( )   PDF (31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微型植物工厂CO2气肥增施性能,以CO2气肥增施为研究对象,保持培养箱适宜光照强度不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选用多孔介质模型、组分传输模型,针对气肥增施量和增施高度等因素对CO2增施性能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肥增施过程对生长区的温度场影响较大,合理布置风机和气肥增施口可以有效避免CO2的沉积效应,气肥增施最适位置为侧壁距培养箱底面高0.5 m处,最佳喷施时间为26 s,此时内部CO2质量分数均匀,且生长区CO2质量分数平均值为0.125%。CO2质量分数模拟值与实测值偏差保持在8.4%以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间歇增施CO2试验组和持续增施CO2对照组马拉巴栗叶面积、株高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增幅分别为10.7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