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编码蛋白与寄主植物叶绿体蛋白互作研究进展
    燕照玲,段俊枝,冯丽丽,陈海燕,齐红志, 杨翠苹,施 艳,张慧芳
    2017, 46(11):  1-5,18. 
    摘要 ( )   PDF (6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众多植物病毒侵染时共同的攻击目标,其在病毒侵染植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病毒借助及破坏叶绿体完成侵染和增殖,另一方面叶绿体及其成分积极参与植物对病毒的防卫反应。总结了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侵染植物后对叶绿体的影响,重点从蛋白质互作角度分析了叶绿体蛋白在该属病毒侵染植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病毒症状产生的原因,揭示病毒的侵染机制及植物的防卫机制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尿素硝酸铵溶液减量增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运红,姚 健,和爱玲,杜 君,郑春风,张洁梅
    2017, 46(11):  6-12. 
    摘要 ( )   PDF (14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减量增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推动液体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与尿素相比,施用UAN处理的不同生育时期小麦株高、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分别提高了4.6%~24.5%、5.0%~9.7%,产量提高了31.9%,且主要归因于穗数的增加。UAN减氮20%(80%UAN)处理与尿素全量处理(100%UN)相比小麦不减产,在此基础上添加增效剂海藻酸钠寡糖(AOS)、氨基酸(aa)分别使小麦增产18.5%、5.6%。同等施氮条件下,施用UAN还可提高小麦花前地上部营养体的氮素转移能力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与100%UN处理相比,UAN全量(100%UAN)处理的植株总氮累积量增加24.4%,氮素吸收效率、氮素表观回收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也分别显著提高24.1%、27.1%、33.9%、31.9%。80%UAN处理较100%UN处理植株总氮累积量显著增加22.0%,氮素吸收效率、氮素表观回收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52.2%、55.5%、21.8%、22.0%;在此基础上添加AOS,氮素收获指数及其他氮素利用相关指标较80%UAN处理进一步显著提高,添加纳米Mg(OH)2对植株氮含量提升幅度最大,花期和成熟期秸秆氮含量分别较80%UAN处理显著增加40.7%和16.3%,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综上,尿素硝酸铵溶液在小麦上施用效果优于尿素,可实现节肥增效。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 磊,李国领,张建周,张德奇
    2017, 46(11):  13-18. 
    摘要 ( )   PDF (8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周麦18和众麦1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智能温室模拟0 ℃低温胁迫,测定了试材在低温胁迫24 h和48 h后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生化指标和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耐低温特性存在基因型间差异,众麦1号的耐低温特性显著优于周麦18。低温胁迫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qP值、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众麦1号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周麦18,其中低温胁迫24h后,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36.47%和30.91%,48 h后分别降低57.00%和49.18%;叶绿素荧光参数NPQ、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众麦1号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周麦18;SOD、POD、CAT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众麦1号的上升幅度高于周麦18,而下降幅度小于周麦18;周麦18和众麦1号的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低温胁迫24 h后周麦18和众麦1号的单株产量较对照分别下降31.00%、19.09%,48 h后分别下降56.85%、46.59%,低温胁迫主要影响了单株穗数和单穗粒数。综上,低温胁迫下众麦1号可积累更多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可减轻逆境下小麦受伤害程度,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并获得较高的产量,这是其具有较好耐低温特性的原因。
    不同时期施氮比例与种植方式对豫南稻区粳稻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彭 廷,韩雨恩,张 静,杜彦修,李俊周,孙红正,赵全志
    2017, 46(11):  19-24. 
    摘要 ( )   PDF (6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裂区设计,在豫南地区研究了不同时期施氮比例和种植方式(手插秧、机插秧)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豫南稻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手插秧、机插秧2种种植方式下,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素配比(基蘖肥与穗肥比例4:6、5:5、6:4、7:3)均可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产量,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为6:4产量最高,增幅达27.65%;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为7:3产量最高,增幅达115.55%;且机插秧产量高于手插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手插秧在6:4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高于其他处理;机插秧在5:5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数最高,在7:3处理条件下穗粒数最高;手插秧和机插秧对照在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高。手插秧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在氮素配比为6:4达最大;抽穗开花期手插秧与机插秧在氮素配比6:4与7:3处理条件下叶片、茎鞘、植株氮素含量较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在不同氮素配比条件下机插秧均高于手插秧,且2种种植方式均以氮素配比7:3为最高;氮素偏生产力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6:4为最高,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7:3最高;而百公斤籽粒需氮量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5:5与6:4最高,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6:4最高。因此,种植方式对氮素配比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手插秧和机插秧的最佳施氮配比分别为6:4和7:3条件下,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
    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土壤水热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王克全,王国栋,梁 飞,曾胜和
    2017, 46(11):  25-29. 
    摘要 ( )   PDF (2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定新疆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的灌溉定额,设置了4 200、4 800、5 400、6 000 m3/hm2 4种灌溉定额进行田间小区灌溉试验,利用ET-60测定各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状况,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土壤水热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土壤湿润区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当灌溉定额为4 800 m3/hm2时,仅能保持滴头下玉米根层0~30 cm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运移距离较短,湿润区范围较小。灌溉定额在5 400 m3/hm2时,在垂直方向0~60 cm、水平方向0~30 cm土层均能保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当灌溉定额为6 000 m3/hm2就会出现土壤水分的无效深层下渗,建议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较适宜。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即土壤水分高的土层区域土壤温度较低,灌溉定额越大,对根系土壤温度的影响区域就越大。各灌水处理下的土壤温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总体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30~60 cm各灌水处理下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各灌水处理土层温度大小为T1>T2>T3>T4。穗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以及生物量总体随灌溉定额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过低不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质量与灌溉定额的增加总体呈正相关性,各处理穗行数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也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5 400 m3/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8 697.5 kg/hm2。根据拟合的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曲线,当灌溉定额为5 867 m3/hm2时,理论产量最高,可达19 798 kg/hm2。
    高压电场处理对高粱种子萌发期酶活性的影响
    胡建芳,张作伟,杜慧玲,陈建中,王慧杰
    2017, 46(11):  30-34. 
    摘要 ( )   PDF (7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适宜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促进种子萌发的机制,以晋杂122号高粱种子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高压电场处理对种子萌发期α-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种子经适宜高压电场处理后,萌发活力均有提高,其中,T4处理(500 kV/m×30 min)提高幅度最大,T5处理(500 kV/m×40 min)次之;各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α-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未经电场处理),且T4处理最高,为3.80 mg/(g•min),比对照提高了156.75%;各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一致,仅T2(400 kV/m×40 min)、T5、T8(600 kV/m×40 min)3个处理高于对照;除T8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POD活性与对照接近外,其余各处理均高于对照,以T3处理(400 kV/m×50 min)最高,为115.81 U/(g•min),比对照提高了69.16%;各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T4处理最高,为774.45 U/g,比对照提高了175.31%,T2、T5处理次之,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1.93%、100.05%。可见,适宜电场处理高粱种子可提高种子内α-淀粉酶、SOD、POD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
    赵会杰,张皓帆,李 华,张鹏举,许海良,蒲文宣,易 克,张锦韬,汪耀富
    2017, 46(11):  35-41. 
    摘要 ( )   PDF (8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设置D1(16 529株/hm2)、D2(18 182株/hm2)、D3(20 202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于圆顶期对各处理烟株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进行13C同位素标记,研究了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并探讨了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13C同化能力表现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同一叶片不同区段13C同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中部>叶基部>叶尖部。上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平均有19.71%运往根系,42.22%运往茎秆,38.07%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上部叶;中部叶的13C同化产物有33.42%运往根系,26.00%运往茎秆,40.58%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中部叶;下部叶的13C同化产物有33.67%运往根系,23.72%运往茎秆,42.61%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下部叶。上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向茎秆的中部供应较多,中部叶和下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向茎秆基部分配较多。随着种植密度增大,叶片的碳同化能力降低,向根、茎分配的同化产物量减少,尤其是在较高的种植密度(D3)下,各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显著降低。综上,烟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烟叶生长期间自身的同化作用,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的13C 同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18 182株/hm2左右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和协调同化产物的运输分配。
    芝麻耐低磷种质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谭政委,董 薇,牛永光,杨红旗,张收良,卢海灵,曹 杰,吕爱淑
    2017, 46(11):  42-47. 
    摘要 ( )   PDF (7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磷高效芝麻种质的形态鉴定指标,并筛选出耐低磷能力强的芝麻种质,以筛选的19个芝麻品种为材料,利用大田长期施肥形成的土壤低磷水平和正常磷水平筛选苗期和成熟期耐低磷能力鉴定指标,并对不同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各芝麻品种苗期和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影响,但不同品种同一性状对低磷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各指标低磷处理相对值变异系数的大小,筛选出根直径、根系总长、根长、根尖数、根体积、地下部鲜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7个指标的低磷处理相对值作为芝麻种质苗期耐低磷能力评价的形态指标;而单株籽粒质量、主根干质量、荚皮干质量、单株蒴果数、地下部干质量、低荚高度、地上部干质量7个指标的低磷处理相对值可以作为成熟期芝麻种质耐低磷能力的筛选指标。分别以13个苗期指标和16个成熟期指标归一化的变异系数计算各性状的权重,并以权重为基础,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各芝麻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鄂芝1号、新县黑芝麻和波阳黑在苗期和成熟期均具有较强的耐低磷能力;河北八大杈、小伏芝麻和安乐芝麻仅在苗期具有较强的耐低磷能力;五子登科、朱集油葫芦和日本7400仅在成熟期具有较强的耐低磷能力。
    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研究
    曹世娜,孙 强,黄纪念,高锦鸿
    2017, 46(11):  48-51. 
    摘要 ( )   PDF (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的适宜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麻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并对测定的适宜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取2.95 mL 0.05 mol/L的磷酸缓冲液(pH值6.2)、20 μL 10 mmol/L的底物亚油酸钠、50 mL酶液迅速混匀后,立即在紫外光234 nm处观察OD值的变化,最适检测反应时间为0~1.5 min。吸光度代入公式计算酶活性。此外,芝麻脂肪氧化酶活性随酶液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应保存在4 ℃条件下并于1 h内进行测定。酶液添加量为10~50 μL时,酶液添加量(x)与酶活力(y)成正比,y=0.084 6x+5.858,且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RSD为0.027%,建立的方法方便快捷,稳定性好,方便广泛使用。RSD为0.027%。
    农业资源与环境
    减量施肥条件下腐植酸保水剂对玉米产量及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 楠,包 岩,姚 凯,陈殿元,张殿锡,孙 鑫,王 帅
    2017, 46(11):  52-59. 
    摘要 ( )   PDF (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腐植酸保水剂(WA)在减量施肥下的应用效果,以不施肥(CK)为空白对照,设置全量施肥(Tf)、减少氮肥20%(Df-N 20%)、减少磷肥20%(Df-P 20%)、减少钾肥20%(Df-K 20%)以及在此基础上配施WA(Tf -WA、Df-N 20%-WA、Df-P 20%-WA、Df-K 20%-WA),探究减量施肥条件下WA对玉米产量及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玉米出苗率、灌浆期展开叶片数、株高、单叶叶面积、穗粒数及产量均较CK显著增加。Df-N 20%、Df-K 20%处理添加WA后使玉米产量分别显著提高9.4%、13.4%。在Tf、Df-P 20%处理条件下配施WA则使产量显著降低;Df-P 20%、Df-P 20%-WA处理玉米收获期的土壤pH值较拔节期分别显著降低3.7%、3.1%,加剧了白浆土的酸化进程;与拔节期相比,玉米收获期Df-K 20%、Tf-WA、Df-P 20%-WA、Df-K 20%-WA处理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5%、2.1%、6.3%、4.4%,其余处理均不利于有机质成分的积累,其中Df-N 20%-WA处理对有机质含量的消耗程度最大,使其降低28.3%;与拔节期相比,玉米收获期除CK白浆土全氮含量保持稳定外,其余处理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从降幅来看,Tf、Df-K 20%处理配施WA能够缓解全氮含量的下降趋势,而Df-N 20%、Df-P 20%处理添加WA则增加其对全氮含量的利用;在各施肥基础上配施WA对白浆土碱解氮含量没有规律性影响,但Df-K 20%-WA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碱解氮的下降趋势、提高白浆土的有效磷含量,而Df-K 20%处理能够有效促进白浆土碱解氮的累积。除玉米灌浆期外,其余4个时期,添加WA的处理白浆土有效磷含量均较未施WA处理显著提升。添加WA的各施肥处理均有利于玉米在成熟期和收获期白浆土速效钾含量的消耗。综上,以减少氮肥20%或减少钾肥20%为前提,施用WA Df-N 20%-WA、Df-K 20%-WA可增加玉米产量,前者不利于白浆土有机质积累;无论是否配施WA,减少磷肥20%均可加速土壤酸化进程;施肥能有效促进白浆土全氮含量的消耗,但对碱解氮含量未见规律性影响。
    施用猪粪有机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黄小洋,邵劲松,马运涛
    2017, 46(11):  60-68. 
    摘要 ( )   PDF (17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畜禽粪便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造成的潜在重金属污染,采用大田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猪粪有机肥对玉米地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T11[下标数字分别表示有机肥种类(1、2、3)和施用量(1表示1 875 kg/hm2;2表示3 750 kg/hm2),下同]、T12、T22、T31、T32处理较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为5.34%~13.50%。且增量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会随之增加,但T21处理土壤有机质较CK下降19.36%。与对照相比,各处理pH值没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除铅(Pb)外,施用有机肥处理浅层(0~40 cm)重金属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汞(Hg)、砷(As)在0~10 cm层增幅分别为0~232.70%、15.79%~238.35%,Pb、铜(Cu)、锌(Zn)在0~20 cm层增幅分别为6.27%~32.41%、10.14%~34.39%、12.95%~45.85%,铬(Cr)在0~40 cm层增幅为14.03%~26.82%;深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对照显著减小,Pb在90~100 cm降幅为56.37%~71.01%,Zn在60~70 cm、90~100 cm层降幅分别为10.51%~36.24%、27.71%~49.36%,镉(Cd)在70~90 cm层降幅为29.36%~46.63%。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Cr、Pb、Hg、As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的关系极显著,Cu、Zn、Cd不显著;Cr、As、Zn含量与有机肥种类的关系极显著,Pb、Hg、Cu、Cd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施用3种有机肥对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有较强的潜在重金属污染风险。
    粉煤灰与煤矸石配比对苜蓿植株生长及其修复效果的影响
    李 侠,裴瑶琛,韩志平,杨俊霞,高志慧,甄莉娜,吕 雪
    2017, 46(11):  69-73. 
    摘要 ( )   PDF (24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植物修复对煤矸石和粉煤灰的治理效果,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粉煤灰与煤矸石不同配比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种植后基质pH值和电导率(E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T4:6处理(下标数字表示粉煤灰与煤矸石质量比,下同)的苜蓿地上部、根系干质量最大,分别是T2:8、T3:7、T5:5处理的1.24~2.73倍、1.30~1.45倍,植株地上部吸收N、P量也显著高于T2:8、T3:7、T5:5处理,是其他处理的1.33~3.23倍、1.16~3.66倍;粉煤比对苜蓿对地上部铜(Cu)、镉(Cd)吸收量有显著影响,T3:7、T4:6、T5:5处理的Cu、Cd吸收量分别是T2:8处理的2.47~3.42倍、1.75~2.46倍;T4:6处理种植苜蓿后pH值接近中性,EC值最小,盐化程度最低,植物修复效果较好。研究表明,粉煤比4:6是对煤矸石和粉煤灰植物修复的最佳配比。
    植物保护
    番茄与叶霉菌互作过程中WRKY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分析
    王秋颖,薛东齐,陈秀玲,李景富,王傲雪
    2017, 46(11):  74-79. 
    摘要 ( )   PDF (15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含Cf-12基因的番茄与叶霉菌非亲和互作过程中WRKY转录因子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对非亲和互作4 d和8 d转录组中WRKY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相关WRKY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病毒接种的基因沉默验证。结果表明,非亲和互作过程中共富集到22个WRKY基因,其中Solyc07g047960.2在接菌后8 d时的表达量达到近20倍。依据WRKY基因CD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以及表达量分析结果,部分WRKY基因的表达量在两时间点差异不大,但Cluster Ⅲ中有7个WRKY基因呈现明显的上调表达趋势。对WRKY(Solyc07g047960.2)基因沉默(接种TRV-WRKY)后的番茄植株接种叶霉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接菌后该基因的表达量相对于接菌前所有提升,且叶片上的过敏性坏死斑点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接种TRV)。以上结果表明,WRKY(Solyc07g047960.2)基因在含Cf-12基因的番茄与叶霉菌的非亲和互作过程中呈现明显的上调表达趋势,积极地参与到对叶霉菌的抗性反应过程中。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和F. asiaticum 3种分子鉴定方法的比较
    茹艳艳, 谢淑娜,李保叶,孙 静,刘佳中,郝俊杰
    2017, 46(11):  80-86. 
    摘要 ( )   PDF (15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和F. asiaticum是中国主要的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GSC)成员,为了提高这2个种的鉴定效率,选取48个引起小麦赤霉病和玉米茎腐病的FGSC菌株,比较了系统发育谱系分析、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多重PCR 3种分子鉴定方法。系统发育谱系分析首先扩增菌株的EF-1α和Tri101 两个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序之后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有11个菌株与F. asiaticum聚在一起,37个菌株与F.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聚为一枝,此法繁琐、复杂、成本高,但鉴定结果准确。PCR-RFLP基于组蛋白H3基因特殊的酶切位点,设计引物H3dStyI/H3R1,通过PCR和酶切反应进行鉴定,电泳检测发现,有11个菌株为F. asiaticum,37个菌株为F.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该法工作量大且对操作过程要求高。多重PCR基于CYP51A基因,设计特异引物FaF/FaR和FgF/FgR进行鉴定,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有11个菌株为F. asiaticum,37个菌株为F.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以上3种分子鉴定方法结果一致,但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
    大葱田不同时期杂草防治技术研究
    李秀杰,职倩倩,王守国,苏旺苍,吴仁海,鲁传涛,薛 飞,徐洪乐
    2017, 46(11):  87-92. 
    摘要 ( )   PDF (7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河南省正阳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驻马店 463600)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二甲戊灵等7种除草剂及混剂对大葱田不同时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葱的安全性,以期为大葱田筛选高效、安全的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除草剂。结果表明,大葱移栽期杂草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二甲戊灵单剂对禾本科杂草有较好防效,最高达到100%,但对阔叶杂草防效差;乙草胺单剂和精异丙甲草胺单剂对总草的防效均较低,介于36.39%~40.75%;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辛酰溴苯腈混配均可以有效地防除杂草,其中二甲戊灵与乙氧氟草醚低剂量混配效果最佳,对总草的防效为68.28%,大葱的生长促进率为9.59%、增产率为11.81%。大葱生长期、杂草3~5叶期喷雾,精喹禾灵和乙氧氟草醚低剂量混配、精喹禾灵+辛酰溴苯腈+乙氧氟草醚三元复配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最好,对总草的防效分别74.74%、76.52%,前期虽对大葱有轻微药害,但不影响后期产量,大葱的生长促进率分别为1.29%、7.92%,大葱的增产率分别为88.96%、70.42%;精喹禾灵单剂、精喹禾灵和辛酰溴苯腈混配防除阔叶杂草效果较差,精喹禾灵和灭草松混配对除马泡瓜外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一定的防效,这几种处理对总草的防效均低于40%。杂草苗前,推荐使用330 g/L二甲戊灵EC 2 250 mL/hm2+24%乙氧氟草醚EC 300 mL/hm2混配;杂草3~5叶期,推荐使用10%精喹禾灵EC 675 mL/hm2+24%乙氧氟草醚EC 900 mL/hm2、10%精喹禾灵EC 675 mL/hm2+30%辛酰溴苯腈EC 1 200 mL/hm2+24%乙氧氟草醚EC 750 mL/hm2混配,可以安全、有效地防除大葱田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应用DPO技术检测番茄斑萎病毒方法的建立
    刘忠梅,罗 佳,潘仲乐,刘洪义,李丹丹,韩政坤,魏冬旭,马 微
    2017, 46(11):  93-97. 
    摘要 ( )   PDF (9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准确、高效地检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利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PO)技术,以TSWV外壳蛋白(C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DPO引物,对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优化,建立了TSWV的DPO-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退火温度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应用DPO引物建立的PCR技术能够成功地扩增出TSWV的208 bp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目标相符。经过优化后,DPO-PCR反应体系(25 µL)为:DNA 模板1 µL,10×Buffer (含Mg2+ ) 2.5 µL,dNTPs(每种2.5 mmol/L)2.0 µL,Taq DNA聚合酶(5 U/µL)0.2 µL,上、下游DPO引物(20 µmol/L)各1.0 µL,以去离子水补充至25 µL。利用该检测方法,在49.8~70.0 ℃的退火温度范围内,均可实现目标基因片段的高效扩增,说明其对退火温度不敏感;利用病毒RNA进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7.5 ng;通过对TSWV、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黑环病毒的检测表明,仅TSWV呈现阳性反应,说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所建立的DPO-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检测TSWV,可用于进出境种苗检疫筛查及田间病害诊断。
    园艺·林学
    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高通量分析
    陈泽斌,李 冰,高 熹,王定斌,靳 松,郭丽红
    2017, 46(11):  98-102. 
    摘要 ( )   PDF (1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铁皮石斛不同器官中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应用Illumina测序平台的MeSiq高通量测序仪对铁皮石斛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16S rDNA-V4区扩增子进行测序,对测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物种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经FLASH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茎、叶、根样品分别获得64 851、77 499、52 157条原始序列,经Qiime软件过滤,再剔除宿主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序列,最终分别得到64 742、77 351、52 064条有效序列,在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上,这些有效序列被Uparse软件划分为61、134、112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食酸菌属(Acidovorax)细菌在根、茎、叶中都是优势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Faecalibacterium属、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细菌表现出组织专一性,丰度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根和叶中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铁皮石斛植株内蕴含丰富的细菌资源,其分布受组织结构及成分因素影响表现出器官差异性。
    皂荚种质资源RSAP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的构建
    范定臣,张安世,刘 莹,骆 扬
    2017, 46(11):  103-107. 
    摘要 ( )   PDF (10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SAP标记技术对18份皂荚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45对RSAP引物中筛选了1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4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92.22%。各引物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229 8和0.371 6,18份皂荚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31 1~0.988 0。 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GS为0.62处可将18份皂荚种质资源分为3组,其中,野皂荚单独为一组,山皂荚和皂荚-T聚为一组,其他皂荚材料聚为一组。利用6对引物扩增的9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18份皂荚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其区分并精准鉴定。
    黔产9种薯蓣属植物分子鉴别及亲缘关系研究
    魏怡冰,魏升华,王志威,严福林
    2017, 46(11):  108-112. 
    摘要 ( )   PDF (6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黔产薯蓣属植物9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K、rbcL、psbA-trnH序列片段对其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黔产薯蓣属植物9个种的matK、rbcL、psbA-trnH序列长度分别为1 076~1 141 bp、361~382 bp、1 160~1 209 bp,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其变异位点分别占序列总长度的14.3%、7.8%及8.7%。系统进化显示,来自9个种31份样本的薯蓣属植物分为了4个大组。其中,黄独单独为一组,为基生翅组;黑珠芽薯蓣和高山薯蓣聚为一组,为复叶组;光亮薯蓣和毛胶薯蓣聚为一组,为顶生翅组;光叶薯蓣、薯莨、日本薯蓣以及薯蓣聚为一组,为周生翅组。表明,matK、rbcL、psbA-trnH序列片段对薯蓣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
    经济林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鲁绍伟,丁 杰,李少宁,杨 超,张东坡
    2017, 46(11):  113-119. 
    摘要 ( )   PDF (2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枣树、核桃、山楂、山杏、山桃、樱桃为试验树种,采用盆栽称质量法测定经济林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山楂、山桃、枣树的耗水量多于樱桃、山杏、核桃,耗水量分别为0.090 3、0.075 5、0.069 6、0.046 3、0.041 9、0.030 8 g/(cm2•d),山楂是核桃的2.93倍。白天耗水量明显高于夜间耗水量,占全天耗水量的比例为78%~89%。枣树蒸腾速率(Tr)和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其他树种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15:00左右)。各树种清晨水分利用率(WUE)最高。7月各树种Pn最高。Tr表现为山楂[(3.34±0.92)mmol/(m2•s)]>山桃[(3.22±0.94)mmol/(m2•s)]>枣树[(2.94±1.14)mmol/(m2•s)]>樱桃[(2.33±0.84)mmol/(m2•s)]>山杏[(2.32±0.77)mmol/(m2•s)]>核桃[(2.27±0.76)mmol/(m2•s)]。Tr与Gs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应用于垂直绿化栽培的基质保肥性研究
    杨梦珂,郑思俊,张青萍,朱 义,张 浪
    2017, 46(11):  120-126. 
    摘要 ( )   PDF (15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椰砖、生物炭(木屑)、珍珠岩、陶粒、生物炭(稻壳)、蛭石、鸡粪、菇渣、泥炭等9种适用垂直绿化的基质材料(以轻质为前提)进行保肥性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期为垂直绿化适用保肥型栽培基质配方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支撑。采用各类标准方法测定各基质材料的理化性质,对各基质的理化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通过淋溶试验测定各基质材料的氮、磷淋出特性,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基质的氮、磷淋出特性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种不同基质的持水特性和孔隙特性等主要物理性质均差异显著,有效磷、水解性氮、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也均差异显著,湿容重差异显著;9种基质的氮、磷流失量差异显著,鸡粪的全氮流失量、流失速率最大,菇渣次之,稻壳炭的全磷流失量、流失速率最大,菇渣次之。淋溶后基质的全氮流失量与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磷流失量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基质淋溶后的pH值、EC值(电导率)差异显著,氮、磷流失量与pH值、EC值显著相关。与基质材料保肥特性密切相关的物理指标是体积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它们是基质材料氮、磷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
    畜牧·兽医
    广西地方鸡微卫星位点LEI0258多态性研究
    黄勋和,邓春苗,柯振华,谢洁如,陈洁波,钟福生
    2017, 46(11):  127-132. 
    摘要 ( )   PDF (7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微卫星位点LEI0258基因分型和基因测序,分析广西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变异并构建中介网络图,研究广西地方鸡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结果表明,120份样品经基因分型检测共到38个等位基因,长度为181~507 bp,等位基因205出现的频率最高(0.125),其次是275 (0.113)、310 (0.100) 和251 (0.067)。广西地方鸡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00、0.943和0.936。经测序鉴定出39个等位基因,其中9个为首次发现。11个等位基因与已知的21种血清型相对应。基于侧翼序列变异信息的中介网络图显示39个等位基因分为3个进化枝,红原鸡的部分基因存在于这些进化枝中,提示红原鸡可能是广西地方鸡的主要祖先。
    富锌益生菌对蛋鸡抗氧化机能及抗病能力的影响
    王金和,韩广浩,雷连成
    2017, 46(11):  133-137. 
    摘要 ( )   PDF (6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有益菌转化无机锌制备的富锌益生菌在蛋鸡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20 只19 周龄海兰褐蛋鸡,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0.15%、0.20%的富锌益生菌,试验期55 d,试验结束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选取500 只1 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富锌益生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0.15%、0.20%的富锌益生菌)、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添加0.15 %的金霉素)、攻毒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分别下设大肠杆菌攻毒组、沙门氏菌攻毒组、鸡葡萄球菌攻毒组,试验期49 d,研究富锌益生菌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葡萄球菌的抗感染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15%、0.20%富锌益生菌T-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0.16%、13.01%,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99%、30.67%;0.10%、0.15%、0.20%富锌益生菌添加组T-AOC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4.54%、22.85%、27.01%,GSH-Px活性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攻毒试验结果表明,0.10 %、0.15 %、0.20%富锌益生菌组大肠杆菌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0.00%、46.67%、53.33%,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0.44%、65.21%、73.91%;鸡白痢沙门氏菌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2.14%、42.86%、53.57%,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1.58%、52.63%、73.68%;鸡葡萄球菌发病率降低了36.00%、48.00%、55.99%,死亡率分别降低了55.56%、66.67%、77.77%。综上,富锌益生菌能够提高蛋鸡的抗氧化机能和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浆生殖激素分泌规律
    朱雪雁,葛闻博,何玉琴,史军红,王文芳
    2017, 46(11):  138-143. 
    摘要 ( )   PDF (8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生殖激素的分泌变化规律,选取24只处于发情周期内的甘加藏羊,采集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和雌激素(E)的分泌变化。结果显示,FSH含量在发情期最高,为3.406 mIU/mL,发情后期降低至2.492 mIU/mL,间情期又开始升高,至发情前期达2.727 mIU/mL,发情期含量极显著高于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LH含量在间情期最高,为4.377 mIU/mL,发情后期显著低于间情期和发情前期;P含量在发情前期最高,为 18.039 ng/mL,发情期降至16.196 ng/mL,发情后期缓慢升高,间情期达17.127 ng/mL,发情前期极显著高于发情期与发情后期;E含量在发情前期最低,为29.625 pg/mL,发情期升高(36.035 pg/mL)、发情后期达到最高,为38.573 pg/mL,间情期又降低(35.531 pg/mL),发情后期极显著高于发情期、间情期以及发情前期,发情期与间情期极显著高于发情前期。
    转Fat-1基因猪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分析
    华文君,郑新民,华再东,毕延震,宋忠旭,任红艳
    2017, 46(11):  144-147. 
    摘要 ( )   PDF (6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转Fat-1基因猪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为转基因猪育种选择优质新材料提供基础数据。采用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对转Fat-1基因传代生产仔猪进行检测,了解Fat-1基因在猪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统计传代猪转基因阳性比率,与自然基因单等位基因正常遗传力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F2代传代仔猪Fat-1基因阳性比率为57.1%,F3代传代仔猪阳性比率为46.67%。F1代公猪外源Fat-1基因是1拷贝基因,传代配种母猪使用非转基因母猪,仔猪阳性比率与自然基因单等位基因50%正常遗传比率差异不显著。Fat-1基因在猪育种传代过程中遗传力没有下降,转Fat-1基因公猪能够稳定遗传生产转Fat-1基因后代猪。
    猪支原体肺炎与猪鼻支原体分离鉴定及鉴别检测
    李海利,邓祖丽颖,徐引弟,王治方,张青娴, 朱文豪,方剑玉,
    2017, 46(11):  148-151. 
    摘要 ( )   PDF (7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的鉴别诊断方法,对从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猪场采集的患呼吸道疾病的猪只样品进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针对猪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80 bp和360 bp,对所分离纯化的支原体进行了菌落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病原微生物为支原体,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特征;通过单一扩增PCR反应,分别得到了猪支原体与猪鼻支原相应的目的扩增片段。表明分离到了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在单一扩增的基础上,建立了猪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二重PCR反应,可同时得到2条目的条带,与单一PCR扩增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二重PCR方法可用于猪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余 波,杨 莉,姜玲玲,徐景峨,周思旋,杨粤黔
    2017, 46(11):  152-156. 
    摘要 ( )   PDF (10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中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floR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pMD-18T-floR阳性标准质粒。通过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熔解曲线的分析及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建立针对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研制出检测试剂盒,同时对从养殖场分离的156株大肠杆菌进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研制试剂盒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对大肠杆菌磺胺类耐药菌株、β-内酰胺类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检测均为阴性,熔解曲线分析扩增产物的溶解温度为88.8~89.2 ℃,没有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峰出现,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符合率为96.7%。表明研制的试剂盒适合于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临床样品的检测。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共享服务建议
    裴新涌,刘 艺,戴爱梅,万 蓉
    2017, 46(11):  157-160. 
    摘要 ( )   PDF (6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构建河南省农科系统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馆藏文献信息需求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该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包括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等8个中外文数据库,是河南省内最大的农业文献数据库信息平台。目前,电子文献资源已成为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用户具有学历高、专业化强的特点,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81.6%;用于立项检索、查阅研究进展、撰写论文的用户比例分别为42.2%、30.5%、27.3%。总体上,用户对电子文献资源中全文文献数据库需求最大、利用率最高,对外文电子文献信息需求不断增大。建议整合全省农科系统文献资源,积极融入国家信息资源共享联盟,实现农科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