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植物体内ABA水平的动态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陈 震,郑 洋,杨习武,吕丹丹,徐春丽,朱素琴
    2016, 45(12):  1-6. 
    摘要 ( )   PDF (9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落酸(ABA)是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ABA多种生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细胞内ABA水平的动态平衡及其复杂而精细的调控机制。从ABA的生物合成、羟基化分解、葡萄糖基化失活与ABA-葡萄糖酯去糖基活化及转运等方面综述了植物体内ABA动态平衡的分子机制,展望了ABA动态平衡研究的发展前景。
    现代果蔬保鲜技术及植物源果蔬保鲜剂研究进展
    谌馥佳,燕照玲,李恩中
    2016, 45(12):  7-12,44. 
    摘要 ( )   PDF (10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蔬保鲜技术作为果蔬采后贮运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我国果蔬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综述了近年来果蔬保鲜领域的常用技术,包括低温、紫外线或辐射、高压静电场、气调等物理保鲜技术,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熏蒸型防腐剂等化学保鲜技术,结合当前发展趋势,总结了近年来化学保鲜剂替代品——植物源绿色果蔬保鲜剂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制定植物源果蔬保鲜剂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建议和今后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长期定位氮胁迫对小麦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张士昌,史占良,李孟军,李亚青,底瑞耀,李雁鸣
    2016, 45(12):  13-19. 
    摘要 ( )   PDF (10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大田长期氮肥定位试验,以施N 180 kg/hm2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氮胁迫(不施氮肥)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中筋小麦品种中麦895、强筋小麦品种石优20)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胁迫条件下,2个小麦品种旗叶蔗糖含量(花后7~35 d)、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花后7~35 d)、籽粒蔗糖含量(花后21~35 d)、籽粒SPS活性(花后14~35 d)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个小麦品种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籽粒GS活性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个小麦品种开花期氮积累量、成熟期氮积累量、开花前氮转移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开花前氮转移率和开花前氮贡献率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综上,氮胁迫下小麦灌浆中后期碳、氮同化能力明显下降,氮素积累量降低,但对氮素的吸收能力增加,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比例增加,进而小麦植株对氮素的整体利用率得以提升,但小麦产量降低。
    河南省60 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常 萍,张 煜,张建周,胡 琳
    2016, 45(12):  20-24. 
    摘要 ( )   PDF (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析河南省60 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进展,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的株型特征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这些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株型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株高和叶层重心绝对高度都在不断降低,株高由早期品种南大2419的138 cm降低到矮抗58的67 cm,叶层重心绝对高度由碧蚂1号的69 cm降低到郑麦7698的29 cm,顶三叶基角和披角也在不断减小,旗叶变得短而宽。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叶层重心相对高度的降低、叶片基角的减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对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旗叶的净光合速率由20.4 μmol/(m2·s)增长到27.1 μmol/(m2·s),光合速率的改良对籽粒产量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近20 a河南省小麦品种株型性状的改良进度有所减缓且进一步改良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在今后的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小麦植株单位面积光合效能的改良。
    农大高诱1号在不同遗传基础和生态环境下的诱导率
    王绍新,曹志艳,许 洛,冯健英
    2016, 45(12):  25-28.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农大高诱1号(CAUHO1-1)在不同遗传基础和生态环境下的诱导率,利用CAUHO1-1为父本,郑单958、石玉9号、石玉7号、先玉335共4个F1代杂交种和郑58、海55、昌7-2、W3146、140-3、PH4CV共6个自交系分别为母本,进行了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系CAUHO1-1对不同遗传基础材料诱导率不同,杂交种先玉335(4.93%)和石玉7号(4.84%)为母本诱导率最高,石玉9号(3.54%)次之,郑单958(3.03%)最低;自交系中的兰卡系PH4CV(6.06%)和140-3(4.51%)诱导率较高,其中PH4CV显著高于其他非兰卡血缘自交系;不同生态环境下玉米诱导系CAUHO1-1的诱导效果差异明显,石家庄春播诱导率最高,三亚冬播次之,石家庄夏播最低。可见,CAUHO1-1在石家庄春播生态区对兰卡系材料的诱导率最高。
    外源亚精胺对渍涝胁迫下芝麻幼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有为,常云霞,罗陈萍,刘倩梅, 周 琳,胡炳义
    2016, 45(12):  29-33. 
    摘要 ( )   PDF (1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缓解芝麻生产过程中渍涝伤害的方法,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Spd)对渍涝胁迫下芝麻幼苗根系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渍涝胁迫7 d后,芝麻幼苗主根长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降低24.3%和41.1%;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分别升高12.2%、14.2%、18.7%、72.6%和66.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分别显著增加了10.2%、11.4%、5.7%。外施0.3~1.5 mmol/L Spd后,芝麻幼苗主根长、根系活力分别增加3.6%~19.6%、5.6%~28.5%,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0.0%~45.7%、8.4%~42.9%、8.4%~32.0%,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7.0%~41.4%、5.1%~53.9%、13.9%~55.6%,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分别降低8.6%~23.8%、3.2%~21.7%。可见,不同浓度外源Spd均能够有效提高渍涝胁迫下芝麻幼苗根系活力、渗透调节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缓解渍涝胁迫所造成的伤害,提高芝麻幼苗抗涝能力,其中以1.2 mmol/L Spd效果最好。
    烤烟茄酮含量与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关系
    李佳颖,马君红,李志鹏,于晓娜,张 博,王娓娓,周汉红,李 艳,叶协锋,王英元
    2016, 45(12):  34-39. 
    摘要 ( )   PDF (7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8个烟区124份烟叶样品茄酮含量与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关系,旨在为烤烟原料体系的构建和卷烟配方研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烟叶茄酮含量分布在42.58~70.88 μg/g,平均值为53.09 μg/g,变异系数为34.51%;以茄酮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高、中、低茄酮3个类群,不同茄酮类群间总糖、还原糖、石油醚提取物和淀粉含量差异显著,总氮和氯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总糖、还原糖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表现为中茄酮类群>高茄酮类群>低茄酮类群,淀粉含量表现为高茄酮类群>中茄酮类群>低茄酮类群;感官质量指标中,透发性、香气质、甜度与茄酮含量关联度较高,余味与茄酮含量关联度最小;风格特征、香气特性、烟气特性总分及感官质量总分(y)与茄酮含量(x)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依次为y=-0.000 3x2+0.440x-3.066、y=0.121x+17.771、y=0.024x+4.760及y=-0.020x2 +2.495x-17.903,口感特性总分与茄酮含量的回归方程未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锌肥水平下烤烟光响应曲线的拟合
    白羽祥,杨焕文,徐照丽,李正风,王 戈,史普酉,张金峰,韦 俊,谭小兵,吕世保
    2016, 45(12):  40-44. 
    摘要 ( )   PDF (10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不同锌肥水平下烤烟光合特征的适宜性,以烤烟K326为研究对象,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双曲线修正模型对烟株成熟期中部叶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通过分析光合参数的拟合值和实测值的近似度,选出光响应曲线适宜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锌肥适量的增施,烤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等光合特征参数均有所上升,烤烟叶片的光合能力明显提高,但当锌肥过量时光合特征参数反而下降。3种模型对不同锌肥水平下烤烟成熟期中部叶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优劣排序为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且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出的光合特征参数最丰富。因此,双曲线修正模型是拟合不同锌肥水平下烤烟光响应曲线的适宜模型。
    不同肥源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刘术新,丁枫华,刘巧玲
    2016, 45(12):  45-48. 
    摘要 ( )   PDF (4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有效途径,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施氮量相同的基础上,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比较了茶园施用猪粪沼液(F1)、鸡粪堆肥(F2)、海产品残渣有机肥(F3)对茶叶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有机肥均能促进茶芽萌发,提高发芽密度、百芽质量和鲜叶产量,与CK相比,发芽密度、百芽质量、鲜叶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8.32%~32.38%、9.02%~13.47%、8.58%~17.83%;施用有机肥各处理茶叶品质明显改善,与CK相比,茶多酚含量、酚氨比降幅分别为3.77%~7.71%、20.85%~30.92%,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提高21.58%~33.62%、13.82%~18.36%、5.41%~8.08%;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中Cu和Zn含量显著提高,Pb、Cd、Cr含量显著降低。与处理F2、F3相比,处理F1发芽密度分别提高9.51%、11.88%,百芽质量分别提高1.05%、4.08%,鲜叶产量分别提高8.18%、8.51%;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3.05%、4.10%,酚氨比分别降低5.60%、12.7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72%、9.91%,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提高2.56%、3.99%和1.36%、2.53%。可见,施用猪粪沼液、鸡粪堆肥和海产品残渣有机肥对提高茶树发芽密度、百芽质量、鲜叶产量,改善品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尤以猪粪沼液效果最好。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郑太芝1号的选育
    卫双玲,高桐梅,张海洋,李 丰,李春明,吴 寅,曾艳娟
    2016, 45(12):  49-51. 
    摘要 ( )   PDF (4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太芝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杂交育种、空间诱变育种相结合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性优良。2011—2013年参加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 499.0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3.74%,均居第1位;粗脂肪含量57.49%,高出我国目前芝麻行业高油标准2.49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17.49%,属油用型芝麻新品种;高抗茎点枯病、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4.6%、3.2%),耐渍、耐旱、抗倒性强,属高抗、广适型芝麻品种,适宜在河南和安徽省芝麻产区种植。
    农业资源与环境
    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
    常慧萍,邢文会,夏铁骑,杨 雪,付瑞敏,王 丁,张 红
    2016, 45(12):  52-57. 
    摘要 ( )   PDF (1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小麦根际促生菌,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别筛选具有固氮、解磷、解钾能力的菌株,测定其生长性能及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并评价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以期为小麦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结果表明,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到透明圈较大的固氮细菌8株、解钾细菌8株、解无机磷细菌4株、解有机磷细菌4株。根据菌株产IAA、溶磷能力较高且产NH3、HCN或者铁载体的能力,筛选出8株细菌,分别与3种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复筛到HN1202、HK1216、HP1218三株细菌可以同时拮抗3种病原菌,且彼此之间没有拮抗反应。对3株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合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N1202和HP121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K121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用HN1202、HP1218、HK1216菌液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小麦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无菌液处理)显著增加12.6%、20.4%、17.5%,株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1.8%、13.2%、8.8%,萌发5条根和6条根的比例均较对照显著增加。综上,筛选的小麦根际促生细菌可作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功能菌株。
    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郭战玲,张 薪,寇长林,杨占平,张香凝,李太魁
    2016, 45(12):  58-61,71. 
    摘要 ( )   PDF (7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河南省地膜残留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为6.8~37.3 kg/hm2,平均值为20.4 kg/hm2。花生地块地膜平均残留量为24.9 kg/hm2,棉花地块为13.5 kg/hm2。不同取样点地膜残留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作物类型、地膜用量、覆膜比例、覆膜年限、土壤质地及回收情况有关,地膜用量越大、覆膜比例越高、覆膜年限越长,地膜回收率越低,地膜残留污染的风险越大;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量明显低于花生地块。花生和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0.71%和1.11%。目前,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但如果不注重地膜回收工作,残留量会逐年增加,成为地膜残留污染区域。
    不同使用年限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李 曈,吴 荣,李 杰,张 杰
    2016, 45(12):  62-66. 
    摘要 ( )   PDF (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大棚蔬菜种植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选取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大棚,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棚龄土壤Cr、Pb、As、Hg含量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种植蔬菜1~5 a,土壤Cd、As和Hg的含量分别提高143.5%、51.1%和60.2%;在种植蔬菜6~10 a,土壤Hg含量较1~5 a提高105.5%;棚龄11~15 a土壤重金属Cr的含量较6~10 a提高44.3%;但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及《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 0.7,属于清洁水平、安全等级,但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而逐渐提高的现象说明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污染风险,对大棚蔬菜生产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栗滢超,侯雪娜,钱壮志
    2016, 45(12):  67-71. 
    摘要 ( )   PDF (8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解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趋势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持续利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2000—2012年数据,探讨了河南省耕地数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和多元回归法对2013—2025年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2年,河南省耕地数量呈现平稳—增加—基本平稳—增加—平稳的特征,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平稳—增加—稍微降低—增加—降低的特征;信阳市、济源市、新乡市、鹤壁市、南阳市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3.33、1.73、1.43、1.20、1.12。影响河南省耕地数量的主要因素表现为总人口>客运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GDP>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化水平。预测2013—2025年河南省耕地数量呈逐年小幅增加趋势,预计2020年河南省耕地数量为9 782.81 khm2,2025年达11 078.95 khm2。最后,从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补充耕地工程建设及耕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和措施。
    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及变化特征
    胡景辉,孙丽敏,高 倩,雷雅坤,刘 宁
    2016, 45(12):  72-76. 
    摘要 ( )   PDF (8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及河北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典型粮田的耕地肥力质量演变规律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科学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支撑。结果表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典型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速效磷含量总体处于低至极低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8.47 g/kg、0.54 g/kg、6.0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为122.67 mg/kg 。从肥力质量变化趋势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8.47 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7.48 g/kg,增长106.38%;土壤全氮含量由0.54 g/kg提高到1998—1999年的1.02 g/kg,增长88.89%,1998—2015年土壤全氮含量变幅减小;土壤速效磷含量由6.00 mg/kg提高到1998—1999年的18.30 mg/kg,增长205.00%,1998—2015年,冀州市土壤速效磷含量呈增长趋势,增长156.13%,而献县和深州市土壤速效磷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56.60%和49.74%;土壤速效钾含量由122.67 mg/kg下降到1998—1999年的81.83 mg/kg,下降33.29%,1998—2015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冀州市由61.50 mg/kg提高到181.50 mg/kg,增长195.12%,处于2级水平,献县由137.00 mg/kg提高到170.50 mg/kg,增长24.45%,深州市由47.00 mg/kg提高到66.00 mg/kg,增长40.43%,但含量仍偏低,需要继续培肥以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
    传统农业施肥的不足及现代农业施肥的发展方向
    申向东,赵曦阳,艾鹏慧,冀保毅
    2016, 45(12):  77-81. 
    摘要 ( )   PDF (8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农业生产中随意施肥行为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趋严重,这将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从精准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两方面讨论现代农业生产中肥料和施肥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保护
    厚朴内生真菌HPFJ3菌丝体中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姜华年
    2016, 45(12):  82-88. 
    摘要 ( )   PDF (16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厚朴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一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厚朴内生真菌黑孢霉HPFJ3菌株(Nigrospora sp.HPFJ3)为研究材料,对发酵菌丝体甲醇粗提物中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活性物质进行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甲醇提取物中得到3种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鉴定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对羟基苯甲酸以及4-羟基-18碳酸。活性检测试验显示,麦角甾醇和对羟基苯甲酸2种化合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麦角甾醇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率达到66.70%;而4-羟基-18碳酸对小麦全蚀病菌无生长抑制作用。
    广西桑园常见害虫发生规律及主要害虫防控措施
    陈红松,黄立飞,姜建军,王伟力,杨 朗
    2016, 45(12):  89-95. 
    摘要 ( )   PDF (8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掌握广西桑园常见害虫发生规律,评价不同防治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系统调查了桑园常见害虫种群动态及喷施杀虫剂、悬挂黄(蓝)板和安装杀虫灯等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虫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常见害虫约10种,优势种明显,主要为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和桑螟,6—10月为害虫发生高峰期。单一物理防控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控制效果最差,化学和物理组合防控措施40%灭多威乳油6 000倍液+60%敌畏·马乳油2 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黄板0.1块/m2和73%炔螨特乳油3 000倍液+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60%敌畏·马乳油2 000倍液+蓝板0.1块/m2+杀虫灯0.5盏/hm2的控制效果较好,处理后1 d防效接近或超过70%,处理后10 d防效在80%以上。上述2种综合防控措施对桑园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和桑螟等主要害虫防控效果好,可为桑园虫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控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刘爱芝,韩 松,郭小奇,杨春英,梁九进
    2016, 45(12):  96-100. 
    摘要 ( )   PDF (6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韭蛆的防控效果及使用安全性,采用韭菜根际撒施毒土的施药方法,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1次用药对韭蛆的持效期和防控效果,并对韭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韭菜萌芽或收割后2~3 d用吡虫啉或噻虫嗪630 g/hm2撒施于韭菜根际处,对韭菜保株和防治效果分别为80.54%~95.83%和91.57%~96.36%,持效期在88 d以上,韭菜中吡虫啉农药残留低于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我国尚未对噻虫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与常规药剂毒死蜱2 250 g/hm2相比较,减少用药次数2~3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韭菜扣棚前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1次,可有效控制棚中2~3茬韭菜上韭蛆危害,保株效果为81.27%~92.40%;小拱棚制种田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或噻虫嗪2次即可防控韭蛆周年危害,保株效果为87.63%~97.28%。由此可见,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是替代有机磷药剂防治韭蛆的理想药剂。
    不同物质对柚子园内橘小实蝇的诱集效果
    马艳粉,张晓梅,胥 勇,肖 春
    2016, 45(12):  101-104,115. 
    摘要 ( )   PDF (8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柚子园内对橘小实蝇诱集效果较好的诱剂,利用诱集法在柚子园内分别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糖溶液(2.5%、5.0%、10.0%、20.0%、40.0%)、醋溶液(6.25%、12.5%、25.0%、50.0%、100.0%)、酒溶液(6.25%、12.5%、25.0%、50.0%、100.0%)的诱虫效果,进而比较了5.0%糖溶液(5.0% S)、糖醋液(糖∶醋∶水=5.0%∶12.5%82.5%,SV)、醋酒液(醋酒水=12.5%12.5%∶75.0%,VA)、糖醋酒液(糖∶醋∶酒∶水=5.0%∶12.5%∶12.5%∶70.0%,SVA)、甲基丁香酚(ME)和性诱剂(SA)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5.0%、12.5%、12.5%分别是糖、醋、酒溶液的最佳使用质量分数,其中5.0%糖溶液可以诱集到20.67头橘小实蝇,诱虫效果在单一成分溶液中最好;甲基丁香酚和性诱剂只能诱集雄成虫,性诱剂诱集到54.33头橘小实蝇雄虫,诱雄效果显著好于其他5种处理;SVA诱集到的雌成虫数为23.67头,其诱雌效果显著好于其他5种处理;SA的诱虫总量(54.33头)显著高于SVA(35.0头),SVA的诱虫总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处理。性诱剂和糖醋酒液在柚子园内对橘小实蝇具有较好的诱虫效果。
    河南省黄花蒿挥发油的组分分析及抑菌作用测定
    智亚楠,陈月华,马宇明,尹 健,陈利军
    2016, 45(12):  105-109. 
    摘要 ( )   PDF (9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河南省黄花蒿挥发油的成分和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河南信阳的黄花蒿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组分分析,并测定挥发油的熏蒸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黄花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到28个组分,鉴定出其中2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324%,其主要组分为蒿酮(46.654%)、桉油精(13.422%)、樟脑(9.648%)等;挥发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78 μL/皿、0.89 μL/皿、1.32 μL/皿和1.52 μL/皿。说明河南省黄花蒿挥发油可在农业上作为杀菌剂使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园艺·林学
    辣椒CaCBF1A基因的克隆及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
    魏小春,李 艳,姚秋菊,原玉香,赵艳艳,王志勇,姜 俊,段俊枝,蒋武生,张晓伟
    2016, 45(12):  110-115. 
    摘要 ( )   PDF (15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CaCBF1A基因在辣椒抗逆机制中发挥的功能,对辣椒CaCBF1A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以豫椒101为材料,根据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辣椒基因组cDNA中获得CBF基因CaCBF1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具有一个完整的ORF(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CaCBF1A编码的蛋白质包含保守的AP2 DNA结合域。对其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其定位在叶绿体中,存在跨膜结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低温、高温和盐胁迫均可诱导CaCBF1A基因的表达,其表达量在迅速达到峰值后又降低,说明CaCBF1A是一个逆境胁迫快速响应基因,推测其在辣椒抗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厚皮甜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构成关系分析
    李晓慧,赵卫星,常高正,梁 慎,康利允,高宁宁,徐小利
    2016, 45(12):  116-119,131. 
    摘要 ( )   PDF (6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9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甜瓜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变异性分析及甜瓜产量和品质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瓜质量、叶面积指数、纵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4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2.75%、19.74%、15.99%、13.21%;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8.09%,可以利用其对厚皮甜瓜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厚皮甜瓜产量构成、品质构成回归模拟方程,其中产量模拟方程为:Y1=-2.655 4+0.063 6X3+0.008 56X4+0.069 6X5+0.178 5 X6(R=0.953 4,X3为叶面积指数,X4为果实发育天数,X5为果实纵径,X6为果实横径),回归方程拟合度高,可以较好地预测厚皮甜瓜品种的产量。
    退化红壤区针阔混交林3种优势树种树干液流特征比较
    涂 洁,王永文
    2016, 45(12):  120-126. 
    摘要 ( )   PDF (1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Granier热扩散法对退化红壤区针阔混交林3种优势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木荷(Schima superba)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结合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为退化地区植被恢复林分结构配置以及林地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树种晴天树干液流呈“昼高夜低”的单宽峰型曲线,但液流启动、到达峰值的时间以及数值大小存在差异。木荷比杉木、马尾松提前0.5 h启动、到达峰值。木荷液流速率平均值分别为杉木、马尾松的4倍和1.5倍。3树种雨天树干液流呈多峰型曲线,液流速率值明显低于同时期晴天水平。3树种树干液流与太阳净辐射、水汽压亏缺昼夜变化间存在时滞时间,表现为树干液流滞后太阳净辐射,而提前于水汽压亏缺。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太阳净辐射、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考虑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间时滞现象的情况下,采用逐步剔除法建立各生长时期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有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良好,复相关系数基本在0.8以上,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整个生长季,太阳净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共同解释杉木液流速率的81.3%~92.2%,太阳净辐射和水汽压亏缺共同解释马尾松液流速率的91.9%~93.6%。对于木荷而言,在4、5、6、7月,太阳净辐射和水汽压亏缺共同解释液流速率的72.1%~92.5%,而在8、9、10月,太阳净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共同解释液流速率的80.7%~92.7%。因此,在整个生长季,太阳净辐射为影响3树种液流速率的主导因子。
    杂交构树体细胞胚诱导研究
    张朝晖,张宗申,陈 阳,李 毅
    2016, 45(12):  127-131. 
    摘要 ( )   PDF (8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杂交构树叶片为材料,建立通过愈伤组织制备体细胞胚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光照强度750 lx、构树幼叶面积4~5 cm2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2 mg/L 6-BA+1.0 mg/L 2,4-D,pH值6.0,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4.6%。构树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2 mg/L 6-BA+0.1 mg/L KT,pH值6.2,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快。选择表面颗粒多、质地松软、浅黄色或白色的愈伤组织进行体细胞胚诱导,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1.0 mg/L NAA,pH值6.4,体细胞胚的发生频率达到96.0%。
    不同播期对河南产桔梗根品质的影响
    陈明明,张红瑞,孟 肖,高致明
    2016, 45(12):  132-134,148. 
    摘要 ( )   PDF (1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河南产桔梗根品质的影响,将春、秋、冬栽培的桔梗根进行比较,分析根部农艺性状以及药用成分桔梗皂苷D含量在各播期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播期对桔梗主根长、根粗、根鲜质量、干质量、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考虑各性状指标和成分含量,以秋播最好、冬播其次、春播最差,确定河南地区桔梗的最佳播期为9月底的秋播。
    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唐成林,王 觉,罗夫来,王 勇,聂春鹏,赵 致,王华磊,罗春丽
    2016, 45(12):  135-137. 
    摘要 ( )   PDF (4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寻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茬后土壤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化感作用,用涂布平板法培养微生物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并用浇灌法处理盆栽半夏幼苗,研究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种植半夏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量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是种植前的1.26倍、43.28倍和4.09倍。茬后土壤浸提液总体上表现为对半夏植株的株高、叶片长和叶片宽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强,当土壤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4×103 g/L时,对半夏生长具有严重抑制作用,对株高抑制率最高达20.23%,对叶片长度抑制率最高达17.46%,对叶片宽度抑制率最高达12.58%。综上,种植半夏会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增加,致病性微生物的增加可能是半夏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半夏茬后土壤浸提液对半夏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土壤中化感物质增加引起的。
    畜牧·兽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预测
    赵孟孟,冯丽丽,张二芹,马红芳,冯松林,崔甜甜,杨春辉,王文佳,邢 星,张 雅,冯嘉萍,张桂红
    2016, 45(12):  138-142. 
    摘要 ( )   PDF (13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非结构蛋白9(NSP9)的亚细胞定位,并探索NSP9蛋白在PRRSV复制过程中的定位变化,首先预测NSP9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功能,之后将含有NSP9基因的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并接种PRRSV,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SP9蛋白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功能预测结果表明,NSP9蛋白内部存在双向核定位序列、酰胺化位点、N-糖基化位点、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N-豆蔻酰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细胞结合位点、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伸展蛋白重复区域、RNA聚合酶结合区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RRSV感染之初,NSP9蛋白定位在Marc-145细胞质中,围绕在细胞核附近,随PRRSV感染时间延长,其逐步往细胞核内转移,转移的面积也逐步增多。可见,PRRSV感染会引起NSP9蛋白向核内转移。
    喀斯特山区2个鲫鱼群体基于转铁蛋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周其椿,安 苗,王金娜,郭健康,杨 兴,李建光
    2016, 45(12):  143-148. 
    摘要 ( )   PDF (9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2个不同鲫鱼群体在蛋白质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差异,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喀斯特山区2个群体鲫鱼的血清转铁蛋白电泳表型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克隆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海鲫鱼(0.32)﹥红鲫(0.25,对照)﹥普安鲫鱼(0.13);3个鲫鱼群体的13个克隆由9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Tf a 0.144 9、Tf 〖KG-*8〗b 0.202 9、Tf c 0.036 2、Tf d 0.058 0、Tf e 0.007 2、Tf f 0.239 1、Tf g 0.014 5、Tf h 0.275 4、Tf i 0.029 0;普安鲫鱼与草海鲫鱼和红鲫无共享的基因型;普安鲫鱼与草海鲫鱼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较高(0.714 3),遗传距离较小(0.285 7)。总体来看,草海鲫鱼的克隆多样性水平较高,其转铁蛋白多样性程度较普安鲫鱼丰富;2个群体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未达到遗传距离种的分化标准。
    南药木麻黄和地胆草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郑心力,张 艳,刘海隆,林大捷,邢漫萍,赵兴华
    2016, 45(12):  149-152. 
    摘要 ( )   PDF (5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南药木麻黄和地胆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的木麻黄和地胆草常规粉、超微粉、水提物(木麻黄和地胆草的质量比为7︰3),对照组(Ⅳ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0、14、28、42日龄空腹称体质量,称余料质量,计算料重比和平均日增质量,并颈静脉放血处死,称量免疫器官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增加19.05%、料重比显著降低3.20%;在肉鸡14日龄时,试验Ⅱ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胸腺指数显著降低,整体上添加木麻黄和地胆草对免疫器官指数影响不明显。综上,在饲料中添加木麻黄和地胆草超微粉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2014—2016年河南省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和免疫情况血清学调查
    解伟涛,梁 跃,乔松林,郝慧芳,郭成留
    2016, 45(12):  153-156,160. 
    摘要 ( )   PDF (7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河南省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流行情况,为制订合理的防控与净化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于2014年1月—2016年5月,采集河南省不同地域780个猪场16 200份血清样本,使用gE-ELISA鉴别诊断方法进行血清学调查,对10个阳性稳定猪场和10个阳性发病猪场进行血清学分析,对2个后备母猪培育场(1个为阴性场,另1个为阳性场)进行生产成绩分析,同时对猪场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跟踪了40个猪场的疫苗免疫情况。结果显示,河南省猪场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90.0%,血清样本阳性率46.2%,成年种猪阳性率53.1%,后备种猪阳性率27.6%。猪群在阳性发病场的阳性率高于在阳性稳定场的阳性率,育肥猪感染带毒严重影响其生产成绩,猪场伪狂犬疫苗免疫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综上可知,目前河南省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信阳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高进勇,马超锋
    2016, 45(12):  157-160. 
    摘要 ( )   PDF (5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信阳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情况,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ELISA 方法对信阳地区58个猪场的1 2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场有23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9.7%,样品总体阳性率为12.4%;共调查经产母猪、公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5个阶段猪群,阳性率分别为14.5%、14.1%、8.7%、10.9%和12.8%;不同月份均有抗体阳性猪检出,2月份感染率最高,达到19.5%,8月份感染率最低,为5.7%。

    农产品加工·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酶菌协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刘 辉,田亚红,刘子艳,李亚子
    2016, 45(12):  161-164. 
    摘要 ( )   PDF (6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玉米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首先,通过添加不同发酵剂确定最佳发酵剂为纤维素酶和酵母菌混合物;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菌协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考察了发酵时间、酶菌比例、料液比和发酵温度对玉米秸秆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酶菌混合比例8︰15,料液比1︰20,温度35 ℃。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达29.71 %,较发酵前提高4.67倍。
    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改革对策
    张 伟
    2016, 45(12):  165-168. 
    摘要 ( )   PDF (6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在对河南省农业不适应居民消费、市场竞争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三大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农业应以农产品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成本效益结构、农业生产功能结构、农村资源利用结构和方式调整为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为此必须突破发展理论观念,完善管理体系,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调整政策推动农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科技创新结构,创新金融保险降低农业发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