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Vol. 47 ›› Issue (5): 89-93.

• 园艺 • 上一篇    下一篇

斑玉蕈菌种连续传代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林 辉,詹森然,李佳欢,金文松,孙淑静,胡开辉

    

  1. 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 收稿日期:2017-12-04 出版日期:2018-05-15 发布日期:2018-05-15
  • 通讯作者: 胡开辉(1962-),男,福建莆田人,本科,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斑玉蕈的应用、开发与工厂化研究。E-mail:2692609765@ qq.com
  • 作者简介:林 辉(1990-),男,福建福州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用菌开发与利用研究E-mail:1028600689@ qq.com
  • 基金资助: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重大研发平台(2014N2101);食用菌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KNJ-153011-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6L3004)

  • Received:2017-12-04 Published:2018-05-15 Online:2018-05-15

摘要: 为了研究连续传代对斑玉蕈菌种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斑玉蕈生产菌种用种代数,通过模仿工厂制备固体菌种的方法,将亲本菌种(0代)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制备10代菌种,以0代为对照,测定不同传代次数菌种的生理生化参数(菌丝生长速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基质降解酶活力)与出菇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4代菌种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5~10代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第10代菌种生长速度相对亲本菌株降低27%。同时还原糖与可溶性蛋白分泌量逐渐减少,中性蛋白酶、漆酶、木聚糖酶活力也大幅度降低;与0~4代菌种的纤维素酶活力相比,5~10代菌种的酶活力逐渐增加。在农艺性状表现上,0~4代菌种的产量高,均在55 g/瓶以上,菇蕾数、菇数多,整齐度好;5~10代菌种产量逐渐降低,第10代产量仅为28.7 g/瓶,出菇蕾数、菇数、成品菇比例随传代次数逐渐降低。研究表明,斑玉蕈菌种继代培养4代以内的菌种生产特性良好,5代以后生产性能逐渐退化。

关键词: 斑玉蕈, 连续传代, 生理生化参数, 子实体, 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