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Vol. 46 ›› Issue (6): 62-66.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恩施地区土壤-大米-人体系统中硒的迁移及健康风险评价

赵 晗1,2,蔡 超1   

  1. 1.中国科学院 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收稿日期:2016-11-20 出版日期:2017-06-15 发布日期:2017-06-15
  • 作者简介:赵 晗(1990-),男,湖北恩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化学与环境工程。E-mail:hanzhao@iue.ac.cn
  • 基金资助: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06A204)

  • Received:2016-11-20 Published:2017-06-15 Online:2017-06-15

摘要: 采集湖北恩施4个地区的4种大米及相应的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和大米中硒含量,并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测定了土壤硒的赋存形态,最后通过体外胃肠道模型方法探究了大米中硒的生物可给性,并对当地人群硒中毒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当地硒资源的开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恩施地区土壤硒含量为0.15 ~5.42 mg/kg,水溶态硒所占比例最低,为1.41%~3.80%;残渣态硒所占比例最高,为36.1%~41.7%。大米硒含量为0.07~1.61 mg/kg;大米硒富集系数为0.22~0.48;大米硒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45.7%~56.4%,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58.4%~68.5%。鱼塘坝、长平、沙地、太阳河地区人均硒摄入量(PDI)分别为490、26、132、57 μg/d,恩施鱼塘坝地区人群有慢性硒中毒风险,沙地和太阳河地区人群膳食硒水平为丰富,长平地区人群膳食硒水平为缺乏。

关键词: , 土壤, 大米, 生物可给性, 硒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