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7, Vol. 46 ›› Issue (6): 56-61.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Published:
Online:
王 楠1,徐俊平1,赵志祎2,李玉玺1,姚 凯1,王 帅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摘要: 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铵态氮∶硝态氮为4∶1、1∶1、 1∶4)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对于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有优化作用的最佳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增加,添加玉米秸秆的所有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处理白浆土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培养初始时相比,培养结束时,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有较大程度提高外,其余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铵硝等比例混合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下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同时,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更强。比较培养初始和培养结束时的结果可知,以硝态氮为主的处理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的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以铵态氮为主的处理则对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白浆土, 微生物学特性, 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王 楠,徐俊平,赵志祎,李玉玺,姚 凯,王 帅. 氮素形态配比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6): 56-61.
0 /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hnnykx.org.cn/EN/
https://www.hnnykx.org.cn/EN/Y2017/V46/I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