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政策与伦理
道德声明
编辑评审
版权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专题策划
更多>>
《河南农业科学》
微信公众号
《河南农业科学》
官网二维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拮抗菌的筛选专题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芦笋茎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苏卓文, 卢彩鸽, 蔡淑琳, 张涛涛, 董丹, 赵娟, 张殿朋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
10
): 106-11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10.012
摘要
(
1014
)
PDF
(3081KB)(
198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对芦笋茎枯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优良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北京密云区野生芦笋根部的5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细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和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有3株内生细菌对芦笋茎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为63.70%~85.00%,其中菌株YS-G10的拮抗活性最高,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菌率高达85.00%。温室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S-G10能够有效预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3.44%。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推测菌株YSG10可能通过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等水解酶类物质破坏病原真菌细胞壁或抑制病原菌致病毒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芦笋茎枯病的效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gyrB 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马铃薯疮痂病菌
Streptomyces scabies
拮抗细菌筛选及鉴定
台莲梅, 陈志垚, 王鹏, 王钰琪, 金光辉, 靳学慧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
11
): 108-11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11.013
摘要
(
621
)
PDF
(2474KB)(
198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对马铃薯疮痂病菌(
Streptomyces scabies
)具有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农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地块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81株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和牛津杯试验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对S. scabies 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BKS51,抑菌圈直径达到37 mm,盆栽防效达到81.0%。对BKS51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并进行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KS51的菌落为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表面有褶皱状凸起,边缘不整齐,菌体杆状、革兰氏阳性菌,硝酸还原反应呈阳性、葡萄糖发酵反应及MR 反应呈阴性,结合16S rRNA 和gyrB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KS51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对玉米圆斑病菌(
Bipolaris zeicola
)和水稻胡麻斑病菌(
Bipolaris oryzae
)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到67.2%和62.4%。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北五味子褐斑病内生生防真菌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张誉荠, 任跃英, 文湘穗, 王雨濛, 方平, 李宝全, 冷世和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
8
): 94-10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8.012
摘要
(
248
)
PDF
(3075KB)(
239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对北五味子褐斑病病原菌[
Phoma glomerate
(corad)Wollena ex Hoehapf]生防效果较好的优良内生真菌,采用植物病理学常规培养法对北五味子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培养并对菌落特征及微观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内生真菌进行筛选,通过测定褐斑病病原菌的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蛋白、麦角甾醇、几丁质含量变化,初步探究WG9发酵液的抑菌机制;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ITS基因测序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筛选出的优良内生生防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北五味子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生防效果较好的生防真菌WG9,平板对峙试验显示其拮抗率达64.73%,发酵液拮抗率为48.21%;随着WG9发酵液浓度的增加,病原菌菌丝的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麦角甾醇和几丁质含量降低;经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优良内生生防真菌为淡紫拟青霉(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研究表明,从北五味子根茎中筛选出的内生生防真菌WG9对褐斑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WG9发酵液对病原菌的细胞壁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兰花茎腐病拮抗菌HJ-5 的筛选和生防潜力评估
吕昂, 王成, 汤亚芳, 王立华, 姜益泉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
8
): 85-9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8.011
摘要
(
724
)
PDF
(7569KB)(
178
)
可视化
收藏
为给兰花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从湖北省孝感市健康的兰花幼苗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并评估其生防潜力。结果表明,分离到8株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生长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16S rDNA测序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表明,这8株拮抗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HJ-5在平板对峙中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且稳定的拮抗作用,将其无菌发酵液以5% 添加到PDA 培养基制成的带毒平板,可抑制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镰刀菌(F.moniliforme,F.oxysporum)、桃褐腐菌(Monilifructigena)、毛霉菌(Mucor hiemails)、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白绢菌(Sclerotium rolfsii)的菌丝生长,抑菌率均高于50%。HJ-5无菌发酵液在高温、强酸碱和长时间紫外线照射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的抗真菌活性。此外,在HJ-5的基因组中扩增到了抗菌物质表面活性素、丰原素的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fp 和fenB。上述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HJ-5对兰花茎腐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罗汉果土传病害拮抗真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张泽, 邓业成, 陈敢, 王瑞昊, 张燕玲, 邓志勇, 蓝福生, 郭丽霞, 张川梅, 梁保明, 骆海玉, 张明良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
6
): 91-9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11
摘要
(
943
)
PDF
(2827KB)(
36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发病罗汉果果园健康植株根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罗汉果土传病菌(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菌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旨在为罗汉果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共分离出25 株真菌并从中筛选出4 株拮抗真菌,对根腐病菌、白绢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2.01%~63.56%、59.81%~74.17%,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4株拮抗真菌分别为棘孢木霉(
Trichoderma asperellum
)、棘孢曲霉(
Aspergillus aculeatus
)、篮状菌(
Talaromyces angelicus
)和微紫青霉(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在液体发酵条件下,棘孢木霉、棘孢曲霉、篮状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对罗汉果根腐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EC
50
值分别为1.290 1、2.637 0、3.646 9 mg/mL;棘孢曲霉、篮状菌、微紫青霉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白绢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EC
50
值分别为1.740 4、3.925 1、0.636 2 mg/mL。大米固体发酵条件下,棘孢木霉发酵产物对根腐病菌、白绢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EC
50
值分别为2.339 4、1.941 8 mg/mL。可见,4种拮抗真菌在罗汉果土传真菌病害防治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杨梅枯萎病拮抗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曹鹏飞, 刘青娥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
4
): 96-10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4.013
摘要
(
858
)
PDF
(3253KB)(
250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离筛选拮抗内生菌用于杨梅枯萎病的防治,以健康的杨梅、鱼腥草、凤尾草和金银花为材料,从中筛选出拮抗优势内生菌株,并通过测定经优势菌株作用后菌体细胞膜、细胞壁、呼吸代谢、RNA含量和拓扑异构酶Ⅰ活性的变化,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从4种植物中共分离筛选出杨梅枯萎病拮抗内生菌14株,其中FWB1J 和YMB1J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经鉴定FWB1J为木霉属(
Trichoderma
)、YMB1J为假丝酵母属(
Candida
),2株菌株的MIC均为0.400 0 g/mL,EC
50
分别为0.034 7、0.029 0 g/mL,EC
90
分别为0.315 5、0.254 6 g/mL。经2株优势内生菌株胞外代谢产物处理后,病原菌的N-乙酰葡萄糖胺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36 h时达到最大,其中YMB1J菌株 EC
90
组的N-乙酰葡萄糖胺含量比对照高176.700 μg/g;胞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渗漏量逐渐增加,在处理10 h时渗漏量达最大值;麦角甾醇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FWB1J菌株EC
90
组比对照降低了82.460 μg/g;病原菌RNA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处理至60 h时FWB1J菌株EC
90
组RNA含量最低,较对照低16.450 μg/g;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至72 h时,FWB1J菌株质量浓度EC
90
处理组2种酶活性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750、318.330 U/mg。综上,FWB1J和YMB1J菌株可破坏杨梅枯萎病病原菌细胞壁完整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抑制核酸合成和呼吸代谢,进而抑制病原菌生长,甚至促进其死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番茄灰霉病高效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与定殖特性
高振峰, 李娜, 张晓宇, 韩巨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 (
3
): 88-10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3.012
摘要
(
242
)
PDF
(7664KB)(
233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既可在番茄根际、根部、叶片良好定殖,又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高效拮抗细菌,采用平板筛选、田间筛选、利福平抗性标记、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
gyrA
基因、
gyrB
基因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番茄灰霉病高效内生拮抗细菌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定殖特性测定和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58株细菌中菌株ZSY-1抑菌活性较优,在室内和田间试验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均可保持75%以上的抑菌效果;虽然菌株FG-6在番茄根际、根系、叶片中的定殖特性(菌落数分别为1.76×10
6
、1.54×10
6
、0.87×10
6
cfu/g)明显优于菌株ZSY-1(菌落数分别为1.67×10
6
、1.46×10
6
、0.64×10
6
cfu/g),但其田间防效较差,仅约30%,明显低于菌株ZSY-1;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
gyrA
基因、
gyrB
基因鉴定,将菌株ZSY-1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
)。上述结果表明,ZSY-1可作为番茄灰霉病防治菌剂和菌肥开发的优良候选菌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1株林下参内生拮抗真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周春元, 许世泉, 闫梅霞, 崔丽丽, 华霜, 王英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 (
2
): 104-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2.013
摘要
(
116
)
PDF
(1667KB)(
206
)
可视化
收藏
从健康林下参叶片中分离筛选人参黑斑病内生拮抗真菌,为人参黑斑病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釆用组织分离培养法筛选人参黑斑病菌内生拮抗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最适培养基及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健康林下参叶片分离的内生真菌中,获得1株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FS-01,经鉴定该内生真菌菌株为球毛壳菌(
Chaetomium globosum
)。该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发酵条件:淀粉1.50%、酵母浸粉1.00%、磷酸氢二钾 0.05%、硫酸镁 0.1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 ℃,接种量为6.0%,培养时间为5 d。筛选获得的林下参内生真菌
Chaetomium globosum
FS-01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可开发为人参黑斑病的生防菌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