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龙柳平, 潘贤辉, 林勇, 李哲, 邹欣汐, 覃俊奇, 彭金霞, 王大鹏, 陈忠, 黄姻, 邓潜, 周康奇. 中华圆田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5): 141-149. |
[2] |
徐丽娜, 安治良, 陈士林, 张怀胜, 进茜宁, 王平喜. 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强度和穗部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8): 11-17. |
[3] |
陈艳, 吴健, 马海彬, 杨丽, 刘迎雪, 李成玉, 刘天学, 李潮海, 赵亚丽.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3): 36-47. |
[4] |
王付华, 李锐, 张骐飞, 马梦娟, 付景, 杨文博, 王生轩, 王越涛, 白涛, 尹海庆, 王亚. 耐直播粳稻种质资源筛选及其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2): 31-41. |
[5] |
张书萍, 赵海岩, 刘晶, 张洋, 王大为, 肖万欣 . 氮密互作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5): 23-33. |
[6] |
李春, 段迎辉, 琚铭, 苗红梅, 杜华, 张海洋. 我国芝麻主要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异变异位点挖掘[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3): 55-64. |
[7] |
杨冬艳, 桑婷, 冯海萍, 王蓉, 马玲. 种植密度对日光温室东西垄向栽培番茄产量构成及光环境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5): 99-106. |
[8] |
李君霞, 代书桃, 陈宇翔, 朱灿灿, 秦娜, 宋迎辉, 王春义, 芮战许, 梁秋芳. 种植密度对夏谷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7): 25-34. |
[9] |
张美微, 刘京宝, 乔江方, 李川, 黄璐, 张盼盼, 赵霞, 李萍. 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5): 55-62. |
[10] |
朱灿灿,马春业,秦 娜,王春义,李君霞. 种植密度对夏谷抗倒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9): 53-55. |
[11] |
赵会杰,张皓帆,李 华,张鹏举,许海良,蒲文宣,易 克,张锦韬,汪耀富. 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11): 35-41. |
[12] |
韦鹏飞,申炎龙,叶 霞,郑先波,谭 彬,李继东,冯建灿. 转抗菌肽D基因中华猕猴桃的鉴定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5): 130-134. |
[13] |
崔建新,彩万志. 河南螳蝎蝽分类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2): 87-90. |
[14] |
卢海博,张付强,孟丽丽,龚学臣,乔永明,赵治海. 不同种植密度对张杂谷5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12): 30-32,35. |
[15] |
臧秀旺,汤丰收,张 俊,刘 娟,张忠信,徐 静,苗利娟. 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12): 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