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奇倩, 安福全, 于龙凤, . 茶树对土壤锗的吸收及富集机制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4): 1-8. |
[2] |
杨春, 苏胜峰, 杨代星, 梁思慧, 郭燕, 郭灿, 陈正武. 贵州两地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及抗逆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1): 48-61. |
[3] |
贾礼聪, 王连军, 杨子桐, 商丽丽, 张磊, 邱鹏飞, 王翠娟, 韩俊杰, 辛国胜. 不同IAA 和6-BA 质量浓度组合对甘薯茎尖培养和表型变异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12): 42-48. |
[4] |
孟泽洪, 杨春, 李帅, 陈正武, 周玉锋. 茶树对茶棍蓟马和茶小绿叶蝉抗性与叶片结构的关系[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6): 94-102. |
[5] |
王雪萍, 高士伟, 叶飞, 滕靖, 桂安辉, 郑鹏程. 茶树种苗质量评价与壮苗指数构建[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12): 45-52. |
[6] |
崔莹莹, 周波, 陈义勇, 刘嘉裕, 戴军. 不同钾浓度对茶树幼苗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5): 32-40. |
[7] |
王治会, 彭华, 岳翠男, 李琛, 李文金, 杨普香. 江西茶树资源功能成分综合评价与种质优选[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8): 54-62. |
[8] |
李 飞,黄明丽,李玲玉,耿存珍,张凤魁,颜冬云. 富硒肥对茶树的影响及新型硒肥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03): 1-7. |
[9] |
杨 春,陈正武,郭 燕,乔大河,李 帅,孟泽洪. 不同绿盲蝽抗性茶树品种新梢挥发物组成比较[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7): 95-99. |
[10] |
田奥磊,高俊杰,李丹丹,杨晓芳,刘建福,黄寿生,张 斌. 茶树离体培养类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5): 1-7. |
[11] |
王富河,赵师成,申明海,赵莲花,阎腾飞.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植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其资源现状、保护和利用调查[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8): 43-48. |
[12] |
李 慧,聂枞宁,唐 茜,黄 亮,王馨语. 川西茶区高密高效扦插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5): 45-51. |
[13] |
王 蔚,吴满容,张思校,金 珊,叶乃兴. 茶小绿叶蝉在福建省茶树品种上的选择机制初探[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4): 80-84. |
[14] |
郑 鑫,李首正,王 燕,张志晓,江 文,曾丽蓉,骆建霞. 绿宝苹果与不同砧木嫁接亲和性初探[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11): 96-99. |
[15] |
魏 丽. 茶树中奎尼酸/莽草酸-羟肉桂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10): 35-3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