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Vol. 41 ›› Issue (5): 26-30.

•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介导玉米DNA的水稻高秆变异株AFLP分析

姬生栋*,朱德来,王海莎,侯磊磊,张翔宇, 张 羽,魏松浩,马亚峰,郭丹丹   

  1. 河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 收稿日期:2012-03-11 出版日期:2012-05-15 发布日期:2012-05-15
  • 作者简介:姬生栋(1963-),男,河南沁阳人,教授,主要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为通讯作者。E-mail:jish99@126.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2008ZX08001-006);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091100110402-01);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2300410082)

  • Received:2012-03-11 Published:2012-05-15 Online:2012-05-15

摘要: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花粉管介导玉米总DNA获得的2个高秆水稻变异植株C(HN28)和D(HN31)进行分析,揭示水稻变异植株和亲本间在DNA水平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变异机制提供数据。首先对64对AFLP选扩引物进行筛选,优选出11对选扩引物,它们均能够在2个变异植株中扩增出较多清晰的DNA差异带。对变异植株和对照中的DNA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变异植株C、D、受体水稻B与阳性对照玉米A之间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38.30%、38.58%和32.99%,水稻变异植株C、D和受体水稻B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90.04%和85.84%,说明变异植株与受体水稻基因组DNA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植株与阳性对照玉米基因组DNA相似率明显高于受体水稻。变异植株C检测到12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变异植株D检测到11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说明变异植株C、D基因组中可能存在有玉米DNA片段,变异性状的差异可能是介导玉米DNA引起。

关键词: 水稻, 玉米DNA, AFLP, 花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