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Vol. 41 ›› Issue (5): 15-19.

•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玉米叶夹角、叶向值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马 娟,王铁固,张怀胜,陈士林*   

  1. 河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 收稿日期:2012-03-05 出版日期:2012-05-15 发布日期:2012-05-15
  • 通讯作者: 陈士林(1963-),男,河南辉县人,教授,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种子工程研究。E-mail:chenshilin63@126.com
  • 作者简介:马 娟 (1985-),女,河南宁陵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研究。E-mail:majuanjuan85@126.com
  • 基金资助: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02102110165)

  • Received:2012-03-05 Published:2012-05-15 Online:2012-05-15

摘要: 为探讨玉米叶夹角、叶向值的遗传规律,以7873/PH6WC的六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田间分穗上、穗下调查叶夹角和叶向值,对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穗上叶夹角和穗上叶向值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存在2对主基因。穗下叶向值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中都符合D-2模型,存在1对主基因。穗下叶夹角在春播环境中符合D-2模型,但在夏播环境中没有检测到主基因,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0模型)。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叶向值、穗下叶夹角均检测到较高的主基因贡献率。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5.60%,穗上叶向值主基因遗传率在B2和F2世代分别为88.92%、88.69%,穗下叶向值在B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43%。但春播环境中,只有穗上叶向值在F2世代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90.27%)。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较大的主基因遗传率,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遗传改良。 

关键词: 玉米, 叶夹角, 叶向值, 主基因+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