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永泽, 王瑞刚, 王艺媚, 王梓豪,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4): 37-46. |
[2] |
樊一凡, 张艳艳, 王艺媚,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不同播期温光条件对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53(2): 17-27. |
[3] |
鲁晓民, 郭书磊, 张新, 魏良明, 张前进, 曹丽茹, 刘海静, 邓亚洲, 张震, 王振华. 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9): 44-55. |
[4] |
豆丹丹, 孙建军, 王德新, 郭玉玺, 郭新海, 丁超明. 播期对早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7): 12-23. |
[5] |
陈艳, 吴健, 马海彬, 杨丽, 刘迎雪, 李成玉, 刘天学, 李潮海, 赵亚丽.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3): 36-47. |
[6] |
白天亮, 李杰, 冉杰, 杨辉, 乔承彬, 李培富, 田蕾.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QTL 精细定位的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8): 1-8. |
[7] |
易媛, 马红勃, 王静, 张会云, 赵娜, 朱雪成, 张娜, 刘东涛.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7): 13-21. |
[8] |
刘俊娜, 孔治有, 张平, 王倩朝, 环秀菊, 刘永江, 李莉, 覃鹏. 播期对藜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3): 38-46. |
[9] |
张剑, 陈建华, 孙永强, 丁士富, 郑永涛, 董胜君. 西伯利亚杏不同树冠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1): 107-115. |
[10] |
李君霞, 樊永强, 代书桃, 朱灿灿, 韩燕丽, 秦娜, 王彦辉, 宋迎辉. 播期对不同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7): 39-47. |
[11] |
杨冬艳, 桑婷, 冯海萍, 王蓉, 马玲. 种植密度对日光温室东西垄向栽培番茄产量构成及光环境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5): 99-106. |
[12] |
余梦, 谷晓博, 李援农, 陈朋朋, 杨金宇, 李昱鹏. 播期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氮转运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0): 27-36. |
[13] |
冯香诏, 田玉聪, 高珍珍, 王昊雯, 刘章勇, 朱波. 水稻播期和品种对稻-虾模式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5): 48-54. |
[14] |
周国勤, 谢旭东, 姜明波, 陈真真, 李刚, 李宇峰, 谢迎新. 不同播期豫南稻茬麦产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通径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9): 23-29. |
[15] |
崔同霞,李怀德,杨俊海,姚友旭,范重秀,惠和平. 播期和播量对陇西黄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5): 4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