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易媛, 马红勃, 王静, 张会云, 赵娜, 朱雪成, 张娜, 刘东涛.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7): 13-21. |
[2] |
李春鑫, 赵明忠, 韩留鹏, 高崇, 李正玲, 王艳, 昝香存, 胡琳. 黄淮麦区41 个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2): 18-27. |
[3] |
崔同霞,李怀德,杨俊海,姚友旭,范重秀,惠和平. 播期和播量对陇西黄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5): 43-48. |
[4] |
贾琳琳, 王永霞, 靳晓杰. 基于SDS-PAGE与荧光标记检测技术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HMW-GS组成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11): 18-26. |
[5] |
王茜赟,杨林菲,史国安. 不同播种方法对牡丹种子萌发和苗体发育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10): 96-101. |
[6] |
付 景,王生轩,尹海庆,吴 蔚,王越涛,王付华,陈献功,王 亚,杨文博,白 涛. 播量对直播稻郑旱10号产量及根系生理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8): 22-26. |
[7] |
李晶晶,尹 钧,李武超,李 磊. 不同水氮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5): 27-33. |
[8] |
李孟军,李亚青,张 楠,史占良. 1BL/1RS易位系小麦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等位变异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3): 24-33. |
[9] |
王树林,祁 虹,王 燕,张 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7): 22-24,28. |
[10] |
丁运华,任永平,朱昌涛,李亚平,周志超,王锦华. 晚播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培养中绿苗诱导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43(9): 24-27,37. |
[11] |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会民,晁岳恩,杨攀,李巍,周正富. 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9): 22-24,48. |
[12] |
冯素伟,胡铁柱,李小军,丁位华,李笑慧,茹振钢. 百农矮抗58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动态变化及产量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9): 25-28. |
[13] |
刘永康,郑和平,徐艳霞,张会丽. 冬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旗叶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3): 10-14. |
[14] |
罗家传, 崔晓东, 吴秋艳, 孙艳华, 张钰. 小麦品种泛麦8 号播期播量试验[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7): 48-50. |
[15] |
姜丽娜, 张菡, 吴珊珊, 蒿宝珍1, 祁诗月, 李彩云, 邵云, 李春喜. 晚播对豫北冬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6): 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