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志方, 张素娟, 张守林, 章慧玉, 徐国举, 靳海蕾. 玉米自交系小斑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参数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10): 36-43. |
[2] |
常虹, 秦广利, 王红军, 陈妍. 土壤调理剂与微生物有机肥配施对黄潮土区重茬大蒜土壤改良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1): 72-78. |
[3] |
夏明聪, 邓晓旭, 齐红志, 谢夏, 徐文, 张洁, 孙润红, 潘娅梅, 武超, 杨丽荣. 贝莱斯芽孢杆菌YB-145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0): 76-83. |
[4] |
齐永志,李海燕,苏 媛,李生艳,贺振宁,甄文超. 不同密度与氮肥底追比例对小麦纹枯病的调控作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2): 77-81. |
[5] |
张 颖,李 黎,许玉彬,王少伟,王 刚. 小麦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及再生菌株致病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43(8): 82-85. |
[6] |
张海燕, 张 颖, 王磊, 刘凤英, 王刚. 防治小麦纹枯病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6): 87-89. |
[7] |
段爱菊,刘顺通,张自启,刘长营,武予清. 不同施药时期药剂对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11): 97-99. |
[8] |
陈建光;杨丽荣;薛保国;文才艺. 小麦纹枯病菌拮抗链霉菌SCY505的筛选与鉴定[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39(8): 77-81. |
[9] |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王耀伟. 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38(7): 88-89. |
[10] |
刘凤英;王刚;孙勇娜. 黄淮麦区57个小麦品种对3株小麦纹枯病菌的苗期抗性鉴定[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38(2): 60-63. |
[11] |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37(12): 85-88. |
[12] |
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36(6): 77-78. |
[13] |
张军华;杜学林;邢光耀. 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5(8): 86-88. |
[14] |
牛本永;周玉琴;朱衣成. 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5(4): 74-75. |
[15] |
邢光耀;杜学林;徐刚.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34(6): 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