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向日葵对重金属胁迫的防御机制及其土壤修复效率提高途径
    杨翠凤,滕 峥,李荣峰,曾小飚,贾桂康
    2018, 47(4):  1-7. 
    摘要 ( )   PDF (7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高残留、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易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利用向日葵来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综述了重金属在向日葵体内的迁移规律和富集特征,从激活抗氧化系统、络合重金属离子等方面阐述了向日葵对重金属胁迫的解毒(防御)机制,从农艺措施、螯合剂诱导修复、微生物联合修复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向日葵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率的途径,并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理和产量特性对灌浆期干旱胁迫的响应
    李国领,齐学礼,张志强,罗 鹏,辛均安,李延峰,史利霞
    2018, 47(4):  8-14. 
    摘要 ( )   PDF (9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小麦生理和产量特性对灌浆期干旱胁迫的响应,以周麦18和众麦1号为材料,在正常和干旱处理下,测定了小麦品种的生理指标和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众麦1号的抗旱特性显著优于周麦18,正常处理下周麦18与众麦1号的各项生理和产量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后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降低37.86%和27.68%,Fv/Fm分别降低23.15%和15.12%,K点相对可变荧光(Wk)分别升高41.94%和25.31%,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分别升高54.51%和26.98%,脯氨酸(Pro)含量分别升高19.43%和26.60%,叶绿素a+b含量分别降低30.96%和17.5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59.66%和38.5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上升15.81%和24.89%,根干质量分别降低37.76%和21.21%,众麦1号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周麦18。灌浆期,干旱胁迫后2个品种的单穗粒数较正常处理分别降低13.52%和7.36%,千粒质量分别降低13.76%和6.04%,单株产量分别降低25.53%和16.16%,单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降低是产量降低的原因。综合分析表明,灌浆期干旱胁迫下众麦1号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根干质量,这可缓解逆境下小麦受伤害程度,延缓叶绿素降解,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这是其具有优良抗旱特性的主要原因。
    30 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郭 瑞,李正玲,张 煜,赵明忠,胡 琳
    2018, 47(4):  15-20. 
    摘要 ( )   PDF (10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遮荫胁迫的缓解作用
    袁刘正,柳家友,王会强,付家锋,张运栋,吴伟华,闫海霞
    2018, 47(4):  21-25. 
    摘要 ( )   PDF (12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缓解阴雨寡照对豫中南夏玉米的影响,确保夏玉米稳产高产,以玉米杂交种漯玉336为试材,在9片展开叶时喷施5种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设置自然光照(对照,CK),遮荫、不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T1),遮荫、喷施稀土诱抗素-授粉清华素-全方位(T2),遮荫、喷施施莱登(T3),遮荫、喷施漯丰王1+1(T4),遮荫、喷施全能胖墩(T5),遮荫、喷施碧邦(T6)共7个处理,研究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在遮荫胁迫下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与CK和T1处理相比,T3、T6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株高和穗位高,较CK分别降低了12.7%、9.9%和23.1%、26.2%;T3、T4、T5、T6处理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T1处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且均与CK差异不显著;T2、T3、T4、T5、T6处理POD活性较CK 和T1处理提高,以T3处理最高,SOD活性也以T3处理最高;T3、T6处理玉米倒伏率为0,T5处理倒伏率为30%,T2、T4处理倒伏率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T2、T3、T5、T6处理均较T1处理增产,增产率分别为2.4%、37.0%、24.8%、15.2%。综合考虑,喷施施莱登(玉米专用)缓解阴雨寡照效果最好。
    不同施氮量对甜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 炎,李振宙,周 良,王 雨,孔德章,张晓娜,陈庆富,黄小燕,黄凯丰
    2018, 47(4):  26-30. 
    摘要 ( )   PDF (6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0、50、100、150 kg/hm2,分别以CK、LN、MN、HN表示)对甜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根系形态、地上部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氮肥与甜荞产量间的关系,为指导贵州地区甜荞的高产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甜荞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以MN处理最高,速效钾含量以LN处理最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和pH值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以CK最高,HN处理次之。甜荞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总体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CK最小,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以MN处理最大,平均直径以LN处理最大,但与MN处理无显著差异。甜荞株高、1—2节节间长度、1—2节节间粗度、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总体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MN处理最高;子叶节高度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甜荞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N处理最高,LN处理次之,CK最低,MN处理较CK提高66.22%,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甜荞产量与根系长度、株高、1—2节节间粗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根系表面积和主茎分枝数均呈显著正相关。
    不同供钾水平和氮素形态对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钾含量的影响
    刘爱忠,洪德成,董合林,宋美珍,张 涛,时增凯,李鹏程,郑苍松,孙 淼
    2018, 47(4):  31-37. 
    摘要 ( )   PDF (23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3个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品种,在不同供钾水平条件下追施不同形态氮素,研究不同供钾水平和氮素形态对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钾含量的影响,为合理追施氮肥、提高钾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提高供钾水平可增加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淀粉、蛋白质及钾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硝态氮肥处理有利于维持吐絮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预防早衰。相比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有利于功能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不供应钾肥或不充分供应钾肥条件下,追施硝态氮肥有利于增加功能叶淀粉含量;在充分供应钾肥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淀粉含量受氮素形态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品种功能叶质体色素、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在棉花生育后期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在供钾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功能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综上,提高供钾水平、追施硝态氮肥有利于增加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含量,促进碳氮代谢。
    基于RNA-seq技术的甘蓝型油菜新转录本的鉴定
    徐 文,安素妨,王 艳,贾琳琳,鲁丹丹,张莹莹,刘建丰,李保全
    2018, 47(4):  38-42. 
    摘要 ( )   PDF (24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鉴定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新的未知转录本,以甘蓝型油菜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构建cDNA文库并使用Illumina 双端测序Hiseq 2500平台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高质量的测序reads来鉴定新的未知转录本。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已知基因的间隔区共鉴定到7 720个候选新转录本,通过RT-PCR和克隆测序验证了15个新鉴定的转录本。
    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向日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邸 娜,张耀强,李旭红,郑喜清, 韩海军
    2018, 47(4):  43-48. 
    摘要 ( )   PDF (12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食用向日葵品种LD3939为试验材料,设置种子引发时间和引发剂浓度2种处理,用NaCl溶液分别对其进行0、4、8、12、18、24、36、48 h及0、50、100、150、200、250、300 mmol/L引发处理,研究种子引发对向日葵种子和幼苗抗盐性的影响,以期为种子引发技术应用于向日葵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对种子进行引发时间和引发剂浓度处理,与未引发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向日葵的出苗率和成苗率,缩短出苗时间,降低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脯氨酸的积累量。其中,引发时间为12 h和引发剂浓度为150 mmol/L时,脯氨酸积累量最多,分别达9.966 μg/g和11.587 μg/g;出苗时间最短,分别为3.20 d和3.31 d,比未引发处理分别缩短0.85 d和0.63 d;出苗率、成苗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 93.10%和100%、93.10%;100 mmol/L次之。引发时间为12 h和引发剂浓度为100 mmol/L时,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光合色素总量均最大,分别较未引发处理提高28.47%、63.92%、31.45%、29.43%和54.13%、64.11%、56.85%、54.92%,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最低,分别较未引发处理降低28.21%、21.94%和33.39%、29.96%。总体上,以引发时间12 h、引发剂浓度150 mmol/L处理效果较好。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刘单卿,李顺义,郭夏丽
    2018, 47(4):  49-53. 
    摘要 ( )   PDF (7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尼龙网袋法,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5 d的田间腐解,各处理小麦秸秆腐解率为37.75%~68.34%,秸秆翻埋还田腐解率较覆盖还田显著提高61.59%。秸秆养分释放速率与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腐解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前期快、后期慢。其中,覆盖还田钾释放率为81.60%,翻埋还田为85.79%;覆盖还田氮释放率为49.72%,翻埋还田为60.94%。翻埋还田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腐解率为60.89%、84.83%、〖JP3〗36.94%,较覆盖还田分别显著提高27.64%、20.12%、49.25%。〖JP〗综上,在秸秆腐解过程中,翻埋还田在组成成分降解、养分释放方面均优于覆盖还田,而施肥处理对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无显著影响。
    水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和碳固持的影响
    孙绪博,杜宜春,孙婴婴,曹婷婷,刘红瑛,张宏凯
    2018, 47(4):  54-58,63. 
    摘要 ( )   PDF (12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及固碳的影响,以大西安河岸周边3种典型土壤类型土、新积土、黄绵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水田后,3种土壤类型的颗粒组成变化不大;在0~60 cm土层,与改水田前相比,新积土、黄绵土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减少41.2%、46.5%,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减少22.8%、16.9%;土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0.3%、32.4%;新积土、土、黄绵土全氮、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减少17.1%~32.9%、16.1%~39.3%;新积土、黄绵土总碳含量分别显著减少7.6%、28.6%,土显著增加13.9%,即改水田后土的碳固持能力得到提升。综上,在土上进行旱地或未利用地改水田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及固碳能力的提高。
    根际芽孢杆菌对水稻根系的促生效应
    徐伟慧,刘泽平,符春敏,王志刚
    2018, 47(4):  59-63. 
    摘要 ( )   PDF (8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根际芽孢杆菌及其复合菌剂对水稻根系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筛出促生效果好的促生菌剂,研究其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解磷菌(Bacillus pumilussp.,J)、溶磷菌(Bacillus megateriunsp.,R)、解钾菌(Bacillus subtilis sp.,K)菌悬液处理后,水稻幼苗胚根长分别比未添加菌液处理提高161.2%、157.9%、110.5%;在未灭菌的土壤中,解钾菌(K,LZP06)菌悬液处理对水稻根系生长有较好的促生效应,水稻幼苗根干质量比清水对照提高了65.3%;在灭菌土壤中,解钾菌+解磷菌[(K+J)s]、解钾菌+溶磷菌+解磷菌[(K+R+J)s]菌悬液处理对水稻有较好的促生效应,水稻幼苗根干质量比灭菌水对照分别显著提高57.8%、69.2%。综上,K(LZP06)菌悬液、复合菌悬液(K+J)s和(K+R+J)s对水稻促生效果较好,可作为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候选菌剂。
    植物保护
    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品质分析
    王 震,李金秀,张 彬,李 符,李金榜
    2018, 47(4):  64-70. 
    摘要 ( )   PDF (11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选育和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28个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分析了赤霉病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病病情指数、平均反应级与千粒质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在供试的28个小麦品种中,喷雾接种条件下筛选出1个中抗品种、6个中感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57%和21.43%,千粒质量分别下降了4.55%和4.56%~44.76%;单小花滴注接种条件下筛选出1个中抗品种、4个中感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57%和14.29%,千粒质量分别下降了8.50%和5.73%~12.99%。病情指数、平均反应级与容重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千粒质量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喷雾接种条件下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延展性、拉伸面积4项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单小花滴注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延展性和拉伸面积6项指标不同程度下降。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郑麦9023品质综合指标表现最优。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整体抗性较差,同时赤霉病会降低感病小麦品质,需要加强抗赤霉病品种的筛选与创育工作。
    球孢白僵菌对3种苹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索相敏,马 斌,郝 婕,刘铁铮,冯建忠,鄢新民,王献革,李学营
    2018, 47(4):  71-77. 
    摘要 ( )   PDF (14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果树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D-B180菌株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Nose)、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3种苹果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峙培养中,球孢白僵菌BD-B180对3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5.08%、41.35%和39.74%。在加入BD-B180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接种苹果病原真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程度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2.49×107 cfu/mL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最高抑制率达90.81%,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7.14%和52.78%。BD-B180发酵液的抑菌效果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而增强,振荡培养20 d的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9.76%、66.42%和68.33%。说明利用球孢白僵菌开发抗果树病原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大的潜力。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不同配比的田间诱蛾效果
    张 纯,李先伟,田 晶,贾晓婷,蒲改平,刘金龙
    2018, 47(4):  78-82,87. 
    摘要 ( )   PDF (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不同配比性诱剂所制诱芯诱蛾力的差异,采用合成的性诱剂3种主要组分,制备了18组配比不同的诱芯,研究性诱剂不同配比对田间诱蛾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组分不同配比对诱蛾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对诱蛾起主要作用;反-8-十二碳烯醇乙酸(E8-12∶Ac)的诱蛾作用不显著;顺-8-十二碳烯醇(Z8-12∶OH)含量的变化对性诱剂的诱蛾力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相同配比性诱剂对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不同。综合分析得到对越冬代和第1代梨小食心虫雄虫表现出最佳诱集效果的性诱剂配比,其(Z8-12∶Ac)∶(E8-12∶Ac)∶(Z8-12∶OH)分别为(90~98)∶0∶6和(90~100)∶0∶0,相对诱捕率最高分别可达86.6%和84.9%。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蔬菜叶片苯醚甲环唑沉积量的影响
    冯建永,戴龙涛,熊 永,刘颖超
    2018, 47(4):  83-87. 
    摘要 ( )   PDF (8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以辣椒和圆茄为供试植物,分析比较了JFC、农乳500#、亨斯迈2500、朗钛D97等4种表面活性剂对苯醚甲环唑在蔬菜叶片上沉积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表面活性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苯醚甲环唑在辣椒和圆茄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耐雨水冲刷能力和渗透性。其中,JFC能显著提高苯醚甲环唑在蔬菜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添加JFC后苯醚甲环唑在辣椒和圆茄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分别为对照(药液中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2.09倍和2.54倍;朗钛D97和农乳500#明显提高了苯醚甲环唑的耐雨水冲刷能力,人工模拟降雨后添加朗钛D97的苯醚甲环唑在辣椒叶片上的持留量为原始持留量的86.40%,添加农乳500#的苯醚甲环唑在圆茄叶片上的持留量为原始持留量的92.81%;添加朗钛D97后苯醚甲环唑在2种作物叶片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渗透性,在辣椒和圆茄叶片上的渗透率分别为47.31%和52.02%。以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JFC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的使用剂量;在多雨季节施用农药时可以适当添加朗钛D97,增强农药耐雨水冲刷能力和渗透性能,以提高防治效果。
    园艺
    百合单萜类物质释放与LhTPS表达关联性研究
    王 婷,樊俊苗,张浩宇,樊玮鑫,杜 方
    2018, 47(4):  88-92,108. 
    摘要 ( )   PDF (14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百合单萜类物质释放与单萜合酶基因表达的关联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收集了13种不同香型百合4个发育时期的香气;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单萜类挥发物的成分和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6个百合品种4个发育时期单萜合酶基因LhTPS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百合花朵的开放,其香气成分中的单萜类物质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有香百合的主要单萜类成分为罗勒烯和芳樟醇,但喇叭百合和东喇百合中的单萜类成分主要是1,8-桉叶素和罗勒烯;整体上喇叭百合、东喇百合和东方百合的LhTPS基因表达水平高于麝香百合和亚洲百合;在盛开期时,LhT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罗勒烯和芳樟醇2种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显著关联性,说明LhTPS基因对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百合花香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
    连续弱光下水杨酸对重瓣百合Elena开花前后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艾星梅,黄美娟,黄海泉
    2018, 47(4):  93-98. 
    摘要 ( )   PDF (9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连续弱光下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对百合开花前后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制定重瓣百合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荷兰引进的重瓣百合Elena为材料,在70%连续弱光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SA(0、0.5、1.0、1.5、2.0、2.5 mmol/L)浇施植株根部后,分别于现蕾期和盛花期测定其光合参数和生长指标,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结合SPSS 17.0的非线性回归,在低光阶段以直线回归作为补充,分析Elena植株开花期前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不同浓度SA均能提高连续弱光条件下Elena的光能利用率。其中,施用0.5、1.0、1.5 mmol/L SA的Elena植株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比CK提高13.0%、21.5%和8.6%;0.5~1.5 mmol/L SA处理的植株最大羧化效率(Jmax)、光饱和点(LSP)、CO2饱和点(CSP)、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较高,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和暗呼吸速率(Rd)较低,而2.0、2.5 mmol/L SA处理的植株的多项光合参数均不如CK,说明在70%连续弱光条件下一定浓度的SA处理可提高Elena对光强的利用能力,提高植株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株高和茎粗,促进植株生长,有效延长开花期。SA可有效改善Elena植株在弱光下的光合特性及生长状况,以1.0 mmol/L SA灌根效果最好,0.5、1.5 mmol/L SA灌根效果次之。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王广印,陈碧华,郭卫丽,张丽君
    2018, 47(4):  99-103.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番茄发生果穗弯折的原因,调查了同一日光温室18个春番茄品种及其不同层次果穗长度、果穗粗度、留果数量、温室内南北区域植株果穗的弯折状况。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春茬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番茄的果穗弯折率显著不同,其中郑番12152、郑番12165和郑番12158品种的弯折率高达80.00%以上,而郑番1203、美帅、博雅和15MG品种的果穗弯折率低于20.00%。不同品种番茄果穗长度和粗度也不同,果穗越长和越细,果穗弯折率越高。不同品种间各层果穗的弯折率也有较大差异,第1层果穗弯折率均为0,而第2、3、4、5层穗果弯折率高低不一。同时,番茄果穗弯折率还与单穗留果数目有关,每穗留果数目越多,果穗弯折率越高。另外,果穗弯折还与分布区域有关,日光温室内南部区域的果穗弯折率比北部区域的要低10.76%。可见,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程祥飞,王 磊,聂林杰,李永华
    2018, 47(4):  104-108. 
    摘要 ( )   PDF (14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秋菊晚花品种金龙腾云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低温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8、4、-4、-8 ℃处理12 h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下降了14.6%、23.2%、45.7%和49.9%,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长了16.5%、19.4%、19.7%和23.2%。8 ℃和4 ℃处理组,菊花叶片Fv/Fm、Fv/Fo和qP变化趋势不明显,NPQ在处理3 h时表现出上升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8 ℃条件下NPQ的变化趋于平缓,而4 ℃条件下NPQ缓慢降低;而-4、-8 ℃条件下Fv/Fm、Fv/Fo、qP和NPQ均大幅度降低,-8 ℃处理12 h,qP、NPQ几乎为0。8、4 ℃处理组,菊花叶片处理3 h SOD、POD活性显著增加,而CAT活性在处理3 h时表现出下降趋势,随后逐渐升高;而-4、-8 ℃处理时,SOD、POD活性处理3 h时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CAT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低温下处理12 h时,MDA含量分别增长了11.9%、17.3%、54.2%和60.7%。综上表明,低温伤害较轻时,菊花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热耗散等生理机制来减轻低温胁迫程度;而随着温度的降低,受冻害严重的植株(-8 ℃),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大幅度降低,光系统受到严重伤害,已基本失去光合作用能力。
    播期对丹参幼苗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世可,张红瑞,彭 涛,孟 肖,高致明,张义珠
    2018, 47(4):  109-112. 
    摘要 ( )   PDF (9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播期对丹参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河南产丹参为材料,比较了9个播期的丹参幼苗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丹参幼苗形态各项指标呈现降低趋势,9月以后播种的丹参幼苗壮苗指数降低至0.01以下。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丹参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依次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几乎没有变化。综合各个播期丹参幼苗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物质积累,丹参育苗应在9月之前。
    自然变温下小叶蚊母树叶片生理指标及组织结构变化
    姜新强,李璐璐,刘庆超,刘庆华,王奎玲
    2018, 47(4):  113-118,144. 
    摘要 ( )   PDF (19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 越冬特性及其在青岛地区自然降温过程中的低温适应机制,以小叶蚊母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制作常规石蜡切片、测定相对电导率和生理指标等方法对小叶蚊母树不同时期的叶组织结构、细胞膜透性和生理代谢等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小叶蚊母树叶片组织结构和生理代谢活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自然变温过程中,气温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小叶蚊母树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6年1月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细胞长宽比均显著大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2016年1月和4月栅栏组织相对体积比、栅栏组织细胞体积值均显著大于2015年10月。上述结果表明,小叶蚊母树可以通过叶片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生理上的适应性变化提高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
    畜牧·兽医
    豆粕发酵产蛋白酶功能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贾笑颖,孙佳琪,高同国,雷白时,茹雪峰,朱宝成
    2018, 47(4):  119-123. 
    摘要 ( )   PDF (10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豆粕饲用价值,筛选用于豆粕发酵的高产蛋白酶菌株,采用细菌培养与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结合接种后豆粕固体发酵中酸溶蛋白质的含量,筛选出蛋白酶产量高、发酵效果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筛选到9株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其透明圈半径大于4 mm,酸性蛋白酶活性大于10 U/mL,中性蛋白酶活性大于50 U/mL。豆粕固体发酵结果显示,接种N-12菌株发酵30 d后,酸溶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3.47%。结合菌落菌体形态、16S rDNA序列及生理生化性质鉴定,N-12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T-2毒素完全抗原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郉云瑞,孙亚宁,姚静静,王英华,郝慧芳,柴书军,李俊鹏,胡骁飞
    2018, 47(4):  124-129. 
    摘要 ( )   PDF (9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小分子霉菌毒素中T-2毒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合成并鉴定T-2毒素完全抗原,通过制备敏感性强的抗T-2毒素多抗血清,建立T-2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采用N,N′-羰基二咪唑(CDI)法合成完全抗原T-2-BSA和包被原T-2-OVA,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合成的完全抗原进行鉴定,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T-2毒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完全抗原T-2-BSA合成成功;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完全抗原能够刺激小鼠产生针对T-2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基于该抗体所建立的T-2毒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IC50)为8.34 ng/mL,检测限(LOD)为0.048 ng/mL。综上,成功合成了完全抗原T-2-BSA,获得了效价高、敏感性强的抗T-2毒素的鼠源多克隆抗体,并初步建立了T-2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
    2种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育苗的影响
    姜 松,蒋华杰,周发林,黄建华,杨其彬
    2018, 47(4):  130-134. 
    摘要 ( )   PDF (10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定期向育苗水体添加不同剂量的芽孢杆菌制剂(活菌量为1.2×109 cfu/g)和乳酸菌制剂(活菌量为1.0×108 cfu/g)。试验设对照(C)组、添加不同剂量芽孢杆菌制剂处理(Y1、Y2、Y3)组和添加不同剂量乳酸菌制剂处理(R1、R2、R3)组等7个组,每隔5 d分别向育苗水体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Y1、Y2和Y3组水体芽孢杆菌制剂分别达到 10 g/m315 g/m320 g/m3R1、R2和R3组水体乳酸菌制剂分别达到20 g/m3、25 g/m3和30 g/m3, C组不添加微生态制剂,测定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虾苗生长性能及抗逆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Y3组的虾苗体质量最大,较C组显著提高27.18%,R3组次之;R3组虾苗的出苗率最高,较C组显著提高34.86%;R3组虾苗在淡水中60 min的存活率和温度突变5 ℃条件下的平均存活率均较高,较C组分别显著提高14.88%和10.38%。综上,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在育苗水体内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提高虾苗的生长性能和抗逆性,以添加30 g/m3乳酸菌效果较好。
    NF-κB信号通路在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感染中的作用
    张俊波,印双红
    2018, 47(4):  135-140. 
    摘要 ( )   PDF (21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感染山羊肺泡上皮细胞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将Mmc感染细胞,于4 h、8 h、12 h和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BAY11-7082与细胞孵育1 h,然后用Mmc感染细胞,于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用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H2O2和NO浓度变化,利用平板计数检测Mmc对细胞的致病力变化。结果显示,Mmc于8 h、12 h和24 h等3个时间点显著提高细胞NF-κBp〖STBX〗65〖STBZ〗 mRNA表达水平(P<0.01);Mmc显著提高细胞IL-8 mRNA水平、TNF-α mRNA水平、Caspase-3的活性、H2O2和NO浓度(P<0.01),而BAY11-7082(浓度为5 μmol/L和10 μmol/L)能够显著降低Mmc介导的细胞IL-8mRNA水平、TNF-α mRNA水平、Caspase-3的活性、H2O2和NO浓度的升高(P<0.05),且可显著降低细胞中Mmc存活量(P<0.05)。综上可知,NF-κB信号通路在Mmc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Ⅰ和卵清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王录军,段强德,冯丽丽
    2018, 47(4):  141-144. 
    摘要 ( )   PDF (7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Ⅰ(Heatstable toxin typeⅠ,STa)和鸡卵清蛋白(Chicken ovalbumin)串联表达的3×STa-ovalbumin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利用ELISA方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Ta抗体的滴度,应用体外中和试验检测抗体对STa毒素的中和作用。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42 ku;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可被STa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的抗STa抗体滴度达到2.33,并且产生的抗体能在体外中和STa的毒性作用。以上结果表明,3×STa-ovalbumin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信阳地区土鸡群A-B亚群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
    高进勇,余洪涛,徐永杰,马超锋,何书海,叶丛华
    2018, 47(4):  145-148. 
    摘要 ( )   PDF (5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掌握信阳地区土鸡A-B亚群禽白血病流行情况,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信阳地区77个土鸡场的1 351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B亚群禽白血病阳性鸡场26个,鸡场阳性率为33.8%,阳性样品75份,个体阳性率为5.6%;不同月份阳性率有差异,1月鸡场阳性率最高,为66.7%, 10月未检出阳性样品,4月个体阳性率最高,为33.3%;不同规模养殖场阳性率差异不大,规模鸡场阳性率为38.5%、个体阳性率为5.5%,散养户鸡场阳性率为28.9%、个体阳性率为5.6%。可见,禽白血病在信阳地区已经普遍存在,今后要加强对该病的净化及根除工作,有效控制其蔓延。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不同淀粉粒配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曹颖妮,余大杰,赵光华,胡京枝,张可可,裴金花,郝学飞
    2018, 47(4):  149-153. 
    摘要 ( )   PDF (13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及其在面粉配粉中的作用,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的面粉为基础面粉,与分离提纯的A、B型淀粉粒按照不同的配方重组,测定重组面粉的RVA特征值,包括峰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糊化温度;粉质参数(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弱化度);并制作成面条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A型和B型淀粉粒后,重组面粉的粉质图谱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为淀粉粒吸水形成的小峰。重组面粉中,随着B型淀粉粒的增加,面粉的吸水量和弱化度增加,稳定时间减少;峰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均增加。对面条进行感官评分,重组面粉制作出来的面条色泽偏暗,但是不影响光滑度,黏弹性增加,口感较好。B型淀粉粒的添加量在50%~75%时面条的品质较好。
    基于字典学习的马铃薯叶片病害图像识别算法
    赵建敏,芦建文
    2018, 47(4):  154-160. 
    摘要 ( )   PDF (20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马铃薯叶片病害识别,达到及时防治的目的,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马铃薯病害图像分类方法。采用K-奇异值分解算法(K-SVD)分别构造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片图像病害字典,通过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求解测试样本在不同病害字典下的稀疏系数矩阵,并进行图像重构,求解重构均方根误差。利用不同类别字典本身的差异性,测试样本重构时,误差最小的字典即为测试样本所属病害种类。与支持向量机识别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自学习图像特征,大大降低了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复杂度。经对比测试,采用字典学习理论进行分类,马铃薯3种叶片病害单一病斑图片综合识别率达到95.33%,高于支持向量机分类识别算法(识别率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