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质体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母连胜,何 勇,罗 岸,朱志炎,田志宏
    2017, 46(6):  1-12. 
    摘要 ( )   PDF (10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传统的核转化相比,质体遗传转化作为外源基因表达更精确、安全和高效的新一代转基因技术对作物品质改良和产量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给人们提供了植物育种的新思路。综述了质体遗传转化技术、筛选标记(体系)及其在植物抗性性状改良、产量提高、品质改良、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质体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转基因玉米材料的选育及产业化研究进展
    崔宁波,张正岩,张曲薇
    2017, 46(6):  13-22. 
    摘要 ( )   PDF (1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改良玉米性状,有效提高玉米的抗性和单产水平,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从转基因玉米材料的选育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夜间增温对小麦-土壤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程相涵,寇太记,王俪睿,侯宇朋,徐晓峰,王发园
    2017, 46(6):  23-28. 
    摘要 ( )   PDF (7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正遭受以非对称性增温为特征的气候变暖影响,以春冬季和夜间升温明显为特征的非对称性增温过程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生育期基本重叠,因此,亟须明确夜间增温对小麦优质高产的影响,为准确判断和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程度与趋势以及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夜间增温对小麦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呼吸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夜间增温对小麦-土壤系统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小麦安全生产研究方向的确立及粮食安全生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牡丹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杨瑞先,王祖华,赵梓轩,李嘉珏
    2017, 46(6):  29-33. 
    摘要 ( )   PDF (7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牡丹连作障碍严重危害牡丹的生长发育,其形成原因复杂,最新研究显示,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牡丹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成果,对牡丹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牡丹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牡丹根际微生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期从根际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角度认识牡丹连作障碍的原因并为其防治提供思路。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基于染色体核型的玉米地方品种聚类分析
    姚启伦,陈发波,何章帅,方 平
    2017, 46(6):  34-38. 
    摘要 ( )   PDF (9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0个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细胞学鉴定分析其主要核型参数,并采用最长距离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全组染色体长度、最长染色体长度、最短染色体长度、长度比、平均着丝点指数、平均臂比和核不对称系数平均值分别为89.56 μm、5.84 μm、2.64 μm、2.46、35.62%、1.48和59.06%,其对应变幅分别为61.51~103.82 μm、3.62~7.50 μm、0.98~4.33 μm、1.41~5.21、26.93%~40.33%、1.05~2.43和51.20%~70.90%,其中,17份玉米地方品种存在B染色体;4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05,变幅为3.09~46.57。基于7个核型参数可将40个玉米地方品种在遗传距离15.98处划分为6类,第Ⅰ、Ⅱ、Ⅲ、Ⅳ、Ⅴ、Ⅵ类分别包含3、9、4、14、8、2个品种。40个玉米地方品种供试材料间存在较大的核型差异,这在细胞水平上表明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叶绿素降解工程菌株的构建
    杨宗灿,张 展,彭玉富,侯 佩,聂 聪,马宇平
    2017, 46(6):  39-42. 
    摘要 ( )   PDF (10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特异、高效地降解烟叶中的叶绿素,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克隆获得了叶绿素酶基因AtCLH1片段,大小为975 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pET28a-AtCLH1,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获得了重组工程菌株。该菌株在30 ℃下,经0.5 mmol/L IPTG诱导培养22 h,可较好地表达重组蛋白AtCLH1,蛋白质电泳图谱显示其大小约为35 ku。该菌株的叶绿素酶活力可达24.9 U/mL,能够明显降解烟叶提取物中的叶绿素,在提升低次烟叶品质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碱性枸溶性钾肥与硫酸钾配施对烤烟抗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刘光快,王 丰,陈维林,韦建玉,李 鑫
    2017, 46(6):  43-46,61. 
    摘要 ( )   PDF (7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枸溶性钾肥对烤烟抗病性、抗旱性和根系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枸溶性钾肥与硫酸钾不同比例配施对烤烟病害情况、抗旱性相关生理指标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75%枸溶性钾肥+25%硫酸钾)烤烟对野火病和烟草花叶病的抗性最强,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4.63和3.52,较T1处理(100%硫酸钾)分别下降69.80%和52.62%;气候自然斑发病率最低,为4.55%,较T1处理降低66.64%;烟叶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48 h内一直呈增加趋势,且在5个处理中最高;MDA含量最低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烤烟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最大,根尖数最多,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分别较T1处理增加81.58%、91.98%、133.45%。总体而言,75%枸溶性钾+25%硫酸钾处理烤烟的抗病性和抗旱性及根系生长表现最好,建议在保水能力差、土壤酸化严重的植烟土壤或降雨量少的烟区采用该配施比例。
    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吴翠翠,李朋波,潘转霞,朱永红,曹彩荣,杨六六,夏 芝,丁 霄,曹美莲
    2017, 46(6):  47-50.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气象因子对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的影响,调查了4个不同细胞核背景棉花不育系与同一哈克尼西棉恢复系杂交组合F1代花粉育性,并检测气象因子,然后采用多重比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棉花组合在不同时间的花粉育性恢复度受气象因子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花粉育性恢复度与日照时数(r=0.523**)、地面平均温度(r=0.457**)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r=0.395*)、最高气温(r=0.355*)、最低气温(r=0.367*)、蒸发量(r=0.344*)、地面最高温度(r=0.366*)、地面最低温度(r=0.406*)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对花粉育性恢复度直接影响较大但为负效应,而平均气温、地面最低温度和日照时数对花粉育性恢复度为正向效应,表明增高三者可以促进三系杂交棉组合育性恢复能力的提高。
    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 俊,刘 娟,臧秀旺,汤丰收,张忠信,董文召,苗利娟,徐 静
    2017, 46(6):  51-55. 
    摘要 ( )   PDF (6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豫南地区花生易受涝灾渍害的问题,加快豫南地区优质、高产、高抗花生新品种推广进程,采用模拟人工湿涝胁迫的方法,对适宜豫南地区种植的高产花生品种开展了耐涝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湿涝胁迫可造成花生荚果产量降低35%~63%,且影响花生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叶片SPAD值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根系形态受损、根系活力下降、单株结果数和有效果数减少。不同花生品种表现不同,远杂9307和远杂9102受湿涝胁迫影响较小,胁迫与正常条件下荚果产量、叶片SPAD值、有效果数、总根长、根系活力的相对值分别为0.65、0.89、0.69、0.62、0.86和0.60、0.80、0.53、0.86、0.64;白沙1016受湿涝胁迫影响较大,胁迫与正常条件下荚果产量、叶片SPAD值、有效果数、总根长、根系活力的相对值分别为0.37、0.65、0.28、0.33、0.73。应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认为,远杂9307和远杂9102综合抗涝性较强,适宜在豫南地区种植。
    农业资源与环境
    氮素形态配比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王 楠,徐俊平,赵志祎,李玉玺,姚 凯,王 帅
    2017, 46(6):  56-61. 
    摘要 ( )   PDF (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铵态氮∶硝态氮为4∶1、1∶1、 1∶4)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对于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有优化作用的最佳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增加,添加玉米秸秆的所有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处理白浆土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培养初始时相比,培养结束时,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有较大程度提高外,其余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铵硝等比例混合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下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同时,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更强。比较培养初始和培养结束时的结果可知,以硝态氮为主的处理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的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以铵态氮为主的处理则对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恩施地区土壤-大米-人体系统中硒的迁移及健康风险评价
    赵 晗,蔡 超
    2017, 46(6):  62-66. 
    摘要 ( )   PDF (1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集湖北恩施4个地区的4种大米及相应的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和大米中硒含量,并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测定了土壤硒的赋存形态,最后通过体外胃肠道模型方法探究了大米中硒的生物可给性,并对当地人群硒中毒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当地硒资源的开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恩施地区土壤硒含量为0.15 ~5.42 mg/kg,水溶态硒所占比例最低,为1.41%~3.80%;残渣态硒所占比例最高,为36.1%~41.7%。大米硒含量为0.07~1.61 mg/kg;大米硒富集系数为0.22~0.48;大米硒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45.7%~56.4%,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58.4%~68.5%。鱼塘坝、长平、沙地、太阳河地区人均硒摄入量(PDI)分别为490、26、132、57 μg/d,恩施鱼塘坝地区人群有慢性硒中毒风险,沙地和太阳河地区人群膳食硒水平为丰富,长平地区人群膳食硒水平为缺乏。
    植物保护
    花椒内生细菌Y-6抗菌蛋白抑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杜 宾,李 娜,李 燕
    2017, 46(6):  67-73. 
    摘要 ( )   PDF (2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花椒内生细菌Y-6抗菌物质种类与特性,丰富生物农药开发源,采用生长速率法、硫酸铵沉淀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其抗菌物质种类、抑菌活性、最佳硫酸铵沉淀饱和度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6代谢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梨黑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分别为90.4%、95.2%和90.1%。抗菌物质为蛋白质,在70%硫酸铵饱和度下可完全沉淀,其对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 mm和26 mm。抗菌物质在pH值4~11、温度低于80 ℃和紫外照射12 h后仍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综上说明,花椒内生细菌Y-6抗菌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农药开发应用潜力。
    生防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及其生长和发酵条件优化
    杜颐林,张旭辉,李 勇
    2017, 46(6):  74-79. 
    摘要 ( )   PDF (18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外生菌根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和生长速率法(复筛)测定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抑制效果较好的生防菌进行生长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彩色豆马勃Pt01在初筛试验中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为40.1%~49.7%,在复筛试验中抑菌率为78.5%~91.8%,抑菌作用整体高于其他外生菌根真菌。条件优化后发现,Pt01在28 ℃、pH值为7.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钾时生长最好;其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0 ℃,初始pH值为6.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时间为5 d,转速对不同病原真菌抑菌率各有不同影响,需要单独考虑最佳转速。彩色豆马勃菌株Pt01对5种受试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优化其生长和发酵条件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节白蜡树叶中挥发性成分提取、GC-MS分析及杀菌活性研究
    张良菊,徐慧慧,徐志红,李俊凯,吴清来
    2017, 46(6):  80-83. 
    摘要 ( )   PDF (7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对节白蜡的抗病原因,以开发新的生物农药,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离提取对节白蜡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萃取溶剂、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溶剂为乙醚,最佳萃取温度为100 ℃,最佳萃取时间为6 h。对乙醚提取物进行杀菌活性测试发现,乙醚提取物在500 g/mL的质量浓度下对5种供试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杀菌活性最好,抑制率可达100%,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也能达到55.8%。GC-MS分析结果显示,乙醚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含有5个可分辨的成分,其中4号成分含量占总提取物的87.00%,NIST11谱库检索确证其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根据以上结果,初步确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对节白蜡重要的抗菌成分之一。
    烟蚜茧蜂对不同龄期烟蚜的寄生选择及其子代发育表现
    伍绍龙,周志成,彭曙光,单雪华,曾维爱,蔡海林,周孚美
    2017, 46(6):  84-88. 
    摘要 ( )   PDF (14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不同龄期烟蚜(Myzus persicae)寄生的偏好,观察了烟蚜茧蜂对不同龄期烟蚜的寄生选择行为和不同龄期烟蚜被寄生后的子代烟蚜茧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烟蚜茧蜂成功寄生4龄烟蚜和成蚜需要的寄生次数分别是1、2、3龄烟蚜的4.15、2.33、1.46倍和3.77、2.12、1.33倍,成功寄生3龄烟蚜需要的寄生次数分别是1、2龄烟蚜的2.83、1.59倍,低龄期烟蚜(1龄和2龄)更容易被寄生,寄生高龄烟蚜(3、4龄烟蚜和成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另外,烟蚜茧蜂选择给予1、2、3、4龄烟蚜和成蚜的寄生次数占比分别为6.69%、12.21%、26.29%、33.47%和21.21%,其对高龄期烟蚜的寄生次数比例超过80%,说明烟蚜茧蜂更偏好于选择寄生高龄烟蚜。烟蚜龄期不影响子代烟蚜茧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和性比,但1龄烟蚜繁育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小于3、4龄和成蚜,2、3龄烟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分别为89.17%和91.14%)1、4龄和成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分别为77.78%、87.56%和81.85%)高,相对而言,中间龄期烟蚜(2、3、4龄)更利于子代烟蚜茧蜂的发育。
    氟噻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对多花黑麦草的协同控制作用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吴仁海,孙慧慧,苏旺苍,徐洪乐,王恒亮,鲁传涛,魏红梅,薛 飞
    2017, 46(6):  89-92. 
    摘要 ( )   PDF (5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的防治措施,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氟噻草胺与二甲戊灵混用对小麦及多花黑麦草的抑制活性。液体培养法测定表明,氟噻草胺、二甲戊灵对多花黑麦草的生长抑制中剂量(ED50)分别为0.13 mg/L、0.16 mg/L。氟噻草胺与二甲戊灵以1∶1、1∶2、2∶1混配,对多花黑麦草的ED50值为0.12 mg/L、0.04 mg/L、0.24 mg/L,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3.8、346.7、59.8,表明氟噻草胺与二甲戊灵以1∶1、1∶2混配对多花黑麦草防治有增效作用,尤其以1∶2混配增效显著。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播后3 d、苗后5 d、苗后15 d,喷施氟噻草胺∶二甲戊灵为1∶2的混合药剂对多花黑麦草与小麦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15、0.24、0.28,表明在播后苗前施药对多花黑麦草的选择性最高,能一定程度控制多花黑麦草的发生和生长,而苗后施药对多花黑麦草选择性相对较差。
    园艺·林学
    葡萄枝屑栽培平菇的产量及营养成分效应研究
    忻龙祚,金亚征,常美花,吴伟刚,塔秀成,王激清
    2017, 46(6):  93-97. 
    摘要 ( )   PDF (7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平菇栽培原料供应价格飙升、供应紧张的现状,以平菇为试材,在平菇栽培培养料中按不同比例添加葡萄枝屑(0、30%、50%、70%),研究葡萄枝屑对平菇菌丝体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先将葡萄枝屑、玉米芯、土霉素药渣等原料按不同比例浸泡混匀,装袋培养灰色平菇栽培种,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方法测定平菇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比例葡萄枝屑栽培平菇,菌丝体长势强,生长速率高,菌丝洁白、粗壮、紧密;添加葡萄枝屑可显著提高平菇产量,其中以添加50%葡萄枝屑的平菇产量最高(324.0 g/袋),且加入葡萄枝屑3个处理的生物学效率为90.3%~99.7%;添加葡萄枝屑可提高平菇子实体中铁、锌、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4个基质配方栽培的平菇基本能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搭配需求,且添加葡萄枝屑栽培的平菇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添加葡萄枝屑的对照。因此,加入葡萄枝屑可提高平菇的产量及微量元素含量,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寡糖对干旱胁迫下桔梗的诱导效应研究
    李堆淑
    2017, 46(6):  98-103,124. 
    摘要 ( )   PDF (18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寡糖对干旱胁迫下桔梗抗旱作用的机制,以桔梗为材料,采用桔梗种子萌发水培试验和桔梗幼苗盆栽试验,用0、30、60、120 g/L的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寡糖(0、5、10、50 mg/L)诱导桔梗,研究寡糖对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萌发以及桔梗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桔梗种子萌发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及芽长)随寡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寡糖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桔梗种子萌发指标达到最佳。而同一质量浓度寡糖诱导桔梗,PEG-6000溶液浓度越大,桔梗种子萌发所受胁迫越严重。桔梗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及芽长之间呈现不同程度正相关。不同质量浓度的寡糖(0、5、10、50 mg/L)分别与30 g/L PEG-6000配施,处理后4~8 d,桔梗幼苗POD和CAT活性、MD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而SOD活性逐渐升高,寡糖质量浓度为10 mg/L时诱导桔梗幼苗抗旱的效果最佳。POD活性与CAT活性呈现出高度显著正相关(P<0.001),CAT活性与SOD活性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MDA含量分别与POD、CAT、SOD活性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P<0.01)。
    干旱胁迫对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胡妍妍,李 钊,骆建霞
    2017, 46(6):  104-107. 
    摘要 ( )   PDF (5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50%、35%、20%)对5种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和苹果砧木的筛选提供优良的海棠品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各海棠幼苗新梢相对生长量和根系活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八棱海棠仍能维持高达79.649%的相对生长量,而红果海棠仅为34.820%;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八棱海棠根系活力降幅最小,为35.71%;重度干旱胁迫下,除八棱海棠外,其他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红果海棠最高,为对照的3.077倍;重度干旱胁迫下,珠美海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最快,为对照的1.119倍。综合各项指标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5种海棠幼苗耐旱性强弱依次为八棱海棠>西府海棠>平顶海棠>珠美海棠>红果海棠。
    细叶云南松幼苗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理响应
    黄则月,曾庆尖,赵毅辉,贲 园,杨 梅
    2017, 46(6):  108-112. 
    摘要 ( )   PDF (18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细叶云南松幼苗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以1月生和1年生细叶云南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不同光照条件(100%、50.3%、15.0%、4.2%全光照)的方法,对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1月生幼苗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0.3%全光照时最高;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15.0%全光照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1年生幼苗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15.0%全光照时活性最强;APX、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15.0%全光照时达到峰值。1月生和1年生幼苗的POD活性均在50.3%全光照下最大。综合分析得出,50.3%全光照有利于细叶云南松幼苗生理代谢活动的提高,此时,1月生和1年生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MDA含量和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保持低水平。因此,细叶云南松幼龄时期培育中应适当遮荫。
    双孢蘑菇菌株在杏鲍菇菌糠中的发菌情况及适宜菌种筛选
    逯 昀,王家才,郭 蓓
    2017, 46(6):  113-115. 
    摘要 ( )   PDF (4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5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其次为As2796和 W136,菌丝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0 d,发菌至出菇时间分别为46 d和47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较差的为W20,菌丝发菌速度慢、长势弱,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9 d。子实体表现最好的为W192,其菌盖大小适中且厚,直径为3.85 cm,厚度为2.16 cm,菌柄粗短,不易开伞,菇质最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盖厚度分别为2.13 cm和2.14 cm,直径为3.89 cm和3.25 cm,菌柄略细微长,菇质中等;较差的为 W20,菌盖薄且小,厚度为2.10 cm,直径为3.13 cm,菌柄细长,菇质较差。W192产量最高,达到53.44 kg/m2;其次为As2796和W136,分别达到46.73 kg/m2和44.43 kg/m2;产量较差的为W20,仅42.53 kg/m2
    榉树叶色和色素组成的相互关系研究
    张亚平,曾 艳,林雪莹,金晓玲,刘晓玲
    2017, 46(6):  116-119. 
    摘要 ( )   PDF (8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畜牧·兽医
    PRV感染PK-15细胞对prv-miR-LLT11a表达时相的影响
    杨 利,石 昂,李新果,李双双,时庆贺,郑关民,王玉国,陈 陆,王川庆
    2017, 46(6):  120-124. 
    摘要 ( )   PDF (10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的致病机制,将PRV QBA株按0.5个感染复数(MOI)的剂量接种PK-15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1、2、4、6、8、12、24 h收取细胞并提取microRNA(miRNA),采用茎环引物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prv-miR-LLT11a的表达时相。RT-qPCR扩增结果显示,熔解曲线峰值单一,扩增曲线拐点清晰。RT-qPCR检测结果表明,PRV QBA株感染PK-15细胞1 h后,prv-miR-LLT11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随后表达量下调,在感染6 h后表达量降至最低,感染8 h后表达量持续急剧升高。
    Z-27菌剂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肠道消化酶、营养成分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霍姝伊,邓祖丽颖,姜军坡,王世英,张文龙,王 迈,杜国霞
    2017, 46(6):  125-129. 
    摘要 ( )   PDF (6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评价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27菌剂替代抗生素添加剂的饲喂效果,选用96头杜洛克长白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平均分为Ⅰ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2‰的硫酸黏杆菌素和0.05‰的硫酸庆大霉素)、Ⅲ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2‰的硫酸黏杆菌素、0.05‰的硫酸庆大霉素和0.10%的Z-27菌剂)和Ⅳ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0%的Z-27菌剂),饲喂期间,每天定时观察仔猪粪便情况,计算腹泻指数。分别于正试期开始和结束时对仔猪空腹12 h称体质量,并结算剩余料,计算平均日增质量和料重比。饲喂30 d后屠宰,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中的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及纤维素酶等消化酶活性,检测回肠、盲肠的内容物和粪便中的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及粗纤维的含量。结果表明,与Ⅱ组相比,Ⅳ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4.55%(P<0.05)、133.40%(P<0.01)、177.61%(P<0.01),α-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6.82%(P<0.05)、69.72%(P<0.05)、117.73%(P<0.05),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0.71%(P<0.05)、71.03%(P<0.05)、120.38%(P<0.05),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5.07%(P<0.01)、244.77%(P<0.01)、248.50%(P<0.01);Ⅳ组仔猪粪便中的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9.49%(P<0.05)、53.41%(P<0.05)、22.71%(P<0.05)和31.60%(P<0.05);Ⅳ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5.35%(P>0.05),料重比降低3.95%(P>0.05),腹泻指数降低22.41%(P>0.05)。综上,Z-27菌剂能提高仔猪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仔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中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生长性能,降低仔猪腹泻指数,其效果优于抗生素添加剂。
    黑水虻虫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张 放,朱建平,张 政,杨树义,于 震,刘春雪,洪 平
    2017, 46(6):  130-133,146. 
    摘要 ( )   PDF (6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干燥黑水虻虫粉替代育肥猪饲料中豆粕、鱼粉等蛋白质原料的可行性,以黑水虻干燥虫粉为原料,选择18头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按照等能等氮配方设计,试验Ⅰ组将饲料中豆粕等蛋白质原料用25 kg鱼粉替代,试验Ⅱ组将试验Ⅰ组中的鱼粉用25 kg干燥黑水虻虫粉替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正试期28 d,计算各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F/G),收集粪便并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消化率,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清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增加19.58%和4.27%,料重比分别降低9.76%和3.14%,各组间平均日增质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粗灰分消化率均显著降低;各组间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各组间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按照等能等氮配方设计,育肥猪日粮中用干燥黑水虻虫粉等量替代豆粕、鱼粉等蛋白质原料是可行的。
    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梁 乔,赵凤菊,顾贵波,杨本勇,李井春,魏园园
    2017, 46(6):  134-137. 
    摘要 ( )   PDF (5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K-B纸片法对65株猪源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对耐药菌株rpsl基因和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Ⅳ、aadA、aac(6′)-Ⅰb-cr、aacC4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并将阳性样品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2%、15.4%、18.5%、29.2%、4.6%、21.5%;23株耐药菌株rpsl基因检出率为100%;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Ⅳ、aadA、aac(6′)-Ⅰb-cr、aacC4检出率分别为13.0%、8.7%、69.6%、4.3%。以上结果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耐药性最低的是丁胺卡那霉素,rpsl基因及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普遍存在于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中。
    小尾寒羊MyoG外显子2和MyoD 5′侧翼区的多态性研究
    王 旭,白俊艳,杨又兵,雷雪芹,庞有志,李宏伟,王欢玲,汤昱琳,邵俊红,阴怀源
    2017, 46(6):  138-141. 
    摘要 ( )   PDF (7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小尾寒羊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外显子2和生肌决定基因MyoD 5′侧翼区的多态性,结果表明:MyoD 5′侧翼区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2种基因型(BB、AB),BB和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75 0和0.025 0,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12 5和0.987 5;小尾寒羊的MyoG外显子2不存在多态性。对MyoD5′侧翼区的BB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其与牛的MyoD1基因序列(XM_592330.2)相比,发生了2处突变,分别是第960位发生了T→C突变、第972位发生了C→A突变。
    核定位信号肽和转运肽对斑马鱼转基因效率的影响
    钟继汉,沈 丹,陈 才,高 波,宋成义
    2017, 46(6):  142-146. 
    摘要 ( )   PDF (8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核定位信号肽S413-PV和转运肽Tp10这2种融合肽对转基因效率的影响,将S413-PV和Tp10与线性化质粒分别以质量比50∶1、100∶1、200∶1混合制成转染液,注射斑马鱼单细胞期胚胎,分别检测转染24 h、120 h后胚胎的阳性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24 h后,S413-PV组胚胎阳性率极显著上升,胚胎成活率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Tp10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200∶1组差异极显著,其他组差异不显著,胚胎成活率均显著下降;转染120 h后,S413-PV组胚胎阳性率均极显著上升,胚胎成活率均呈下降趋势,100∶1、200∶1组差异极显著;Tp10组胚胎阳性率上升,200∶1组差异显著,胚胎成活率均极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S413-PV可显著提高斑马鱼转基因效率,对胚胎毒性较小;Tp10对转基因效率影响不显著,且对胚胎毒性较强。
    气管滴注大肠杆菌对肉仔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苏兰利,赵银丽,王金荣,黄 进,周 洋,孙贵宾
    2017, 46(6):  147-149,155. 
    摘要 ( )   PDF (5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呼吸道大肠杆菌对肉仔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只初始体质量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固始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肉仔鸡气管滴注1 mL无菌培养液,大肠杆菌组肉仔鸡气管滴注1 mL大肠杆菌培养液(1×109 cfu/mL)。滴注后2 h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测定血清中细菌脂多糖(LPS)、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气管滴注大肠杆菌后2 h,大肠杆菌组肉仔鸡血清中LPS含量为33.86 U/mg,较对照组升高了26.15%;AST和ALT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0.89%(P<0.05)和298.77%(P<0.01);大肠杆菌组肉仔鸡肝脏组织中SOD活性和GSH-PX活性分别为186.60 U/mg和13.20 U/mg,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3.83%(P<0.01)和31.18%(P>0.05);MDA含量增加了51.72%(P<0.05)。综上,气管滴注大肠杆菌后2 h,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释放出的LPS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引起脂质过氧化物堆积,破坏肝脏细胞,导致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基于多生育期MODIS-NDVI的区域冬小麦遥感估产研究
    李 冰,黎世民,周 磊,黄灿辉,王来刚
    2017, 46(6):  150-155. 
    摘要 ( )   PDF (9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南省开封市为研究区,采用2005—2013年种植区域冬小麦生育期内16 d合成的250 m空间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和,与冬小麦产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得到最佳遥感估产时相,建立单变量回归模型;同时,基于冬小麦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NDVI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元回归模型参数进行改进,得到新的估产模型;最后使用开封市2014年的产量数据对估产模型进行验证,旨在构建具有较高精度的估产模型,从而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结果显示,3种估产模型的估产误差均控制在10.55%内,根据3个模型得到研究区内冬小麦最佳产量预测时段为3月下旬,即拔节期;3个模型中,主成分回归估产模型的产量拟合精度最高,达93.12%,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苹果叶部病害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杨春艳,陈 英,刘 飞,胡 琼
    2017, 46(6):  156-160. 
    摘要 ( )   PDF (7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光谱检索和逐步判别分析的苹果叶部病害快速鉴别方法,以白粉病、花叶病、炭疽叶枯病和早期落叶病4种病害,共60份样本的红外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为指标,利用Omnic 8.5 软件中光谱检索功能依次与相应光谱库进行检索鉴别。检索结果显示:基于一阶导数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的检索正确率均为96.7%,高于基于红外光谱检索的83.3%。同时,以样品光谱差异较大的1 800~1 000 cm-1波数内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数据作为判别变量,利用SPSS 20.0软件中的逐步判别分析功能,比较了基于5种挑选判别变量方法建立的判别模型的鉴别效果。鉴别结果显示:采用Mahalanobis 距离逐步判别法建立的模型对苹果叶部病害的鉴别效果最好,对训练样本的回判正确率为100.0%,对测试样本的预测正确率为80.8%,总正确率最高,为92.3%。综上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光谱检索法或逐步判别分析法,均能较好地诊断苹果叶部病害种类,可为苹果叶部病害的鉴别和诊断提供一种省时、易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