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吴 雨,李红艳,牛灿杰,沈潇冰,陈小珍
    2015, 44(11):  1-4.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竹叶中富含活性强的黄酮类物质,可进一步加工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产品。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综述了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进展,为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无选择标记转中国对虾抗菌肽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抗病检测
    董肇楠,梅家松,袁巧玲,涂万富,何正权,刘文真
    2015, 44(11):  5-10. 
    摘要 ( )   PDF (14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不含筛选标记、抗病性显著增强的转抗菌肽基因水稻,利用双T-DNA载体系统将中国对虾抗菌肽基因dp3 和选择标记基因Hpt 导入到水稻恢复系明恢86中。结果表明,T1代110个株系中88.2%的株系出现抗感分离,其余11.8%的株系全为阴性。PCR检测7个分离比例符合3∶1的株系显示,dp3Hpt基因在3个株系中为自由组合, 在4个株系中出现连锁。在468个检测单株中筛选出31个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占总样本的6.6%。RT-PCR检测T1代转基因植株显示,抗菌肽基因在RNA 水平上得到表达。用白叶枯病小种PXO86、PXO99和纹枯病小种GD-118、C-30对上述3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接种,转基因阳性植株明显提高了对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抵抗力。
    22个甘薯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安世,许会才,王育水
    2015, 44(11):  11-15. 
    摘要 ( )   PDF (10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22个甘薯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条ISSR引物中筛选了12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9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7.83条带,多态性条带69条,多态性比率为73.40%。将其中3条引物UBC8、UBC35(1)和UBC41结合起来,构建了22个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显示,在阈值为23时,可将22个甘薯品种分为4类,其中,部分品种的ISSR分析与已知系谱相符或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黄淮海区域主栽玉米品种耐阴性差异研究
    乔江方,刘京宝,朱卫红,夏来坤,李 川,谷利敏,黄 璐,薛华政
    2015, 44(11):  16-20. 
    摘要 ( )   PDF (1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黄淮海区域主栽玉米品种耐阴性能,以该区域大面积种植和2011年以来审定通过的3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玉米18片叶龄期进行人工遮阴处理,遮阴7 d后恢复正常光照,研究玉米品种耐阴性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产量减幅情况筛选出耐阴性强的品种为俊达001、郑单958、郑单23、隆平206、蠡玉16、伟科702、豫禾988、郑黄糯2号,耐阴性较差的品种为浚单26、中科11、蠡玉35、新单29、新单36、吉祥1号和豫龙1号。玉米株高变化对弱光的响应不同,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遮阴处理拉长了雌雄间隔期,郑单958、豫禾988和隆平206等耐阴性品种雌雄间隔期变化较小;遮阴处理降低了籽粒授粉率,授粉率下降较明显的品种有新单〖JP+2〗36(67.37%)、农禾518(63.36%)、中科11(58.00%),授粉率下降幅度较小的品种有滑丰8号(2.56%)、郑单958(13.78%)、郑单136(14.33%)。弱光胁迫下,雌雄间隔期拉长、授粉率下降是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鉴定玉米品种耐阴性的主要指标。
    黄腐酸对盐胁迫下红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 元,冯 琼,杨小方,谷春秀,龚 平
    2015, 44(11):  24-27. 
    摘要 ( )   PDF (5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黄腐酸(FA)缓解红花受盐胁迫伤害的机制,以蒸馏水浸种为空白对照,研究盐(NaCl)胁迫下红花种子的萌发情况以及不同FA浓度对盐胁迫下红花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aCl质量浓度≥60 mg/mL时,红花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降低,其中,当NaCl质量浓度为120 mg/mL时,红花种子发芽率为19%;盐胁迫下适宜浓度的FA处理能显著提高红花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幼苗叶片的MDA含量,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幼苗SOD、POD、CAT活性,同时能增加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因此,盐胁迫能明显抑制红花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采用适宜浓度的FA处理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红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伤害,促进红花种子萌发,提高红花幼苗的抗盐性。
    CO2浓度和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量、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的影响
    刘 瑜,尹飞虎,高志建,陈 云,吕 宁
    2015, 44(11):  28-33. 
    摘要 ( )   PDF (10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CO2浓度(本底CO2浓度:360 μmol/mol,倍增CO2浓度:720 μmol/mol)对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常规施氮:300 kg/hm2,高氮:450 kg/hm2)棉花干物质积累、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CO2浓度倍增,除常规施氮处理外各施氮处理地下部干物质量均增加;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施氮量不同变化趋势不同;总体上降低了地上部分配比例,增加了根冠比,提高了干物质含量百分比。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积累量,20~40 cm土层降幅高于0~20 cm。随生育期延长,CO2浓度倍增和施氮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积累产生负效应;棉花叶片、蕾、茎秆中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正积累,根中有机碳为负积累;CO2浓度倍增和增加施氮量,总体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棉花不同器官中的全氮含量。
    河南烤烟连作状况调查与分析
    陈继峰,蔡凯旋,孙 会,赵松辉,刘洪源,石礼森,郑亚楠
    2015, 44(11):  34-37. 
    摘要 ( )   PDF (14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询问及电话、邮件等形式对河南烤烟主产区的主要县/区的烤烟连作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归类分析。从7个地市22个县(市、区)的调查结果分析得知,现今河南烤烟种植主要分布在南阳、许昌、洛阳、三门峡、平顶山和漯河等地,并且在主产区都有一定程度的连作现象,连作3 a及以上的比例一般在20%~40%,有少数地区达到50%。烟草连作发病较普遍、分布较广的病害主要有黑胫病、病毒病和黑腐病等;同时验证了烟草不适宜连作。烟草连作3 a及以上时,病虫害率及死亡率上升40%以上;连作后表现出产量、质量下降。大多数地区在连作第2年时产量开始下降,连作3 a及以上时下降幅度为9%~24%。连作时间久会使烟叶质量严重下降,造成无经济收益。因此,为了减少烟草病害发生及产量、质量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建议尽量避免连作,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采用相应措施控制烟草连作障碍的发生。
    高出仁率大果花生新品种国鉴商花6号的选育
    吴继华,范小玉,李 可,陈 雷,关红英
    2015, 44(11):  38-40. 
    摘要 ( )   PDF (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花6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濮科花2号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的高出仁率大果花生新品种。在2011—2012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4 695.30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514.73 kg/hm2;2013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生产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 4 531.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312.15 kg/hm2。该品种粗脂肪含量为〖JP3〗150.46%~53.46%,油酸含量为50.9%~51.7%,油亚比为.69~1.76,高抗花生褐斑病和焦斑病,感花生黑斑病,抗网斑病和茎腐病,百果质量为256.2 g,百仁质量为111.2 g,出仁率为74.75%。商花6号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4010)。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大果花生产区种植。
    农业资源与环境
    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司贤宗,毛家伟,张 翔,李 亮,李国平,余 辉
    2015, 44(11):  41-44.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垄作、平作)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垄作和土壤调理剂互作能增加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降低土壤水分含量、硬度和容重,提高花生叶片SPAD值,增加花生株高、侧枝长、分枝数、结果枝数,进而提高产量。垄作方式比平作方式花生增产5.7%~12.0%;在平作、垄作方式下,施用土壤调理剂均能使花生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7.4%~18.6%、5.6%~25.6%,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花生增产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分>生物碳>腐殖酸。综上,采用垄作并增施秸秆灰分的处理花生产量最高,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较佳,建议在花生生产上示范应用。
    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施氮量研究
    郭战玲,寇长林,张香凝,杨占平,马政华,沈阿林
    2015, 44(11):  45-49. 
    摘要 ( )   PDF (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定河南省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施氮量,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量250 kg/hm2处理最高,20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次之,三者差异不显著;小麦地上部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利用率逐渐下降,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氮肥利用率,162.2~250 kg/hm2是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施氮量。
    不同水肥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王洪庆,郭 庆,何 方,韩伟锋,潘晓莹
    2015, 44(11):  50-54. 
    摘要 ( )   PDF (1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300、600、900 m3/hm2)与施氮量(0、120、240、360 kg/hm2)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玉米的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土层的加深,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降低,适量施用氮肥可有效减少玉米对水分的消耗,尤其是灌水量300 m3/hm2+施氮量240 kg/hm2处理。从小喇叭口期开始,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分干质量、株高及可见叶片数总体上均增加,且玉米产量也显著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不同水肥处理中,产量以灌水量900 m3/hm2+施氮量360 kg/hm2处理最高,较其对应的不施氮肥处理提高54.5%;水分利用效率以灌水量300 m3/hm2+施氮量240 kg/hm2处理最高,较其对应的不施氮肥处理提高62.5%。综合考虑,以灌水量600 m3/hm2+施氮量240 kg/hm2处理增产节水效果较佳。
    微量元素对玉米缩二脲毒害的缓解作用
    郭宗端,贾 亮,王 州,贾洪秀,李新柱,刘 毅
    2015, 44(11):  55-57. 
    摘要 ( )   PDF (5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微量元素对玉米缩二脲毒害的影响,为脲基复合肥的生产改进和降低缩二脲毒害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含2%和4%缩二脲的脲基复合肥对玉米幼苗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使玉米幼苗植株矮小、生物量降低,且随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增加玉米受到的毒害作用更加明显。配施5%的螯合锌和0.4%的硼砂可以明显缓解肥料中缩二脲的毒害,含2%缩二脲的脲基复合肥在配施微量元素以后,玉米幼苗毒害完全消除;而含4%缩二脲的脲基复合肥配施微量元素后,毒害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未能完全消除。此外,若脲基复合肥配施2%氨基酸会促进根系对缩二脲的吸收,加剧缩二脲的毒害。总之,含高浓度缩二脲的脲基复合肥配施一定量的锌和硼可以降低缩二脲的毒害,建议在玉米生产上施用脲基肥料时,缩二脲最好控制在2%以内,并配施适量微量元素。
    兼溶5种难溶磷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花生的促生作用
    张淑红
    2015, 44(11):  58-61,72. 
    摘要 ( )   PDF (8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生活垃圾堆积地采集土样,通过平板初筛和液体摇瓶复筛得到1株高效兼溶5种难溶磷的溶磷细菌菌株SY0,培养6 d后该菌株对卵磷脂、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及磷矿粉的溶磷量分别可达23.1、598.1、14.3、18.6、43.2 mg/L,经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定SY0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利用滤纸法和盆栽试验研究该菌株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该菌株菌液100倍稀释液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比对照(无菌水处理)提高30.23%。施入SY0菌液后花生出苗时间提前2 d;苗期地上部分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鲜质量、根系干质量、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自来水处理)显著增加33.24%、19.80%、28.59%、51.25%、38.89%、51.83%;开花时间提前2 d,开花相对集中;生物产量、百仁质量和荚果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97%、8.29%和9.88%。
    增温对苜蓿物候和产草量的影响
    张丽霞,朱莉莉,于梦洋
    2015, 44(11):  62-66. 
    摘要 ( )   PDF (13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研究增温对苜蓿物候和产草量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苜蓿产草量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增温处理土壤温度平均增加0.7 ℃、湿度降低11.3%;增温处理苜蓿的幼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分别显著提前2.0、5.8、8.7、9.0、3.3 d;增温处理苜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13.2%,产草量显著降低13.8%;增温处理苜蓿根部总氮、总碳含量分别显著降低7.4%、11.8%,土壤中总氮含量显著降低4.5%。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苜蓿播种至盛花期的时间和产草量均随着土壤中总氮含量的升高呈显著线性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随着土壤中氮含量的减少,苜蓿的开花期会提前,产草量将会降低。
    植物保护
    枯草芽孢杆菌B1514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
    贺振宁,李海燕,苏 媛,李生艳,甄文超,齐永志
    2015, 44(11):  67-72. 
    摘要 ( )   PDF (1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对小麦土传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兼具秸秆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1514为功能菌株,通过对发酵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和稳定剂进行筛选,确定枯草芽孢杆菌B1514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并测定其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纹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摇瓶发酵液70%、硅藻土18%、CMC-Na 4.8%、PEG8000 7.2%。以此配方制备的菌剂芽孢含量达1.70×109 cfu/g,悬浮率为72%,pH值为6.8,润湿时间为135 s,细度(≤44 μm)通过率为95%,水分含量为3.8%,各指标均符合商品制剂的标准。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每100 kg种子用500 g、600 g和700 g B1514可湿性粉剂拌种均可显著提高小麦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试验第19天时,每100 kg种子用500 g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的小麦株高、发根力和植株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2%戊唑醇干粉拌种剂拌种处理,提高幅度分别在10.23%~23.65%和7.29%~31.24%,同时该处理对小麦苗期纹枯病的防效达71.61%。初步确定枯草芽孢杆菌B1514可湿性粉剂的最佳拌种剂量为每100 kg种子用500 g药剂。
    3种新烟碱类种子处理剂对玉米及其主要害虫的影响
    田体伟,王丽莎,王 燕,郭线茹,闫凤鸣,李洪连
    2015, 44(11):  73-78. 
    摘要 ( )   PDF (1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新烟碱类种衣剂对夏玉米的安全性及其对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600 g/L吡虫啉FS、70%吡虫啉WS和30%噻虫嗪FS推荐剂量的中间剂量及其1.5倍和2倍剂量对玉米出苗、生长、产量和主要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的3个剂量处理后玉米出苗安全,出苗率提高6.04%~11.25%。播种20 d后,70%吡虫啉WS和30%噻虫嗪FS促进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使其株高、次生根数、植株鲜(干)质量等明显增加,而600 g/L吡虫啉FS以促进根系生长为主,对地上部分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3种药剂均增加了玉米幼苗的根冠比,起到了较好的壮苗作用。种衣剂处理减轻了玉米地下害虫和蚜虫的危害,但非靶标害虫玉米螟危害有加重的趋势。3种药剂各处理区产量构成要素大多优于或相当于对照,与处理剂量无明显关系;种衣剂处理区玉米产量提高2.46%~20.48%,其中600 g/L吡虫啉FS 1.5倍、70%吡虫啉WS 2倍和30%噻虫嗪FS 2倍处理增产幅度较大,增产率分别为19.04%、20.41%和20.48%。以上结果说明,吡虫啉和噻虫嗪种衣剂用于玉米种子处理是安全的,但在种子处理田要加强非靶标害虫的防控,从而获得更佳的收益。
    洛阳地区烟田土壤木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作用测定
    田艳艳,赵世民,李 彰,江 凯,康业斌
    2015, 44(11):  79-84. 
    摘要 ( )   PDF (1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洛阳地区烟田土壤中拮抗木霉的种类,以洛阳市嵩县、洛宁县和汝阳县烟草不同生育时期的烟田土壤为样本,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24个木霉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Rifai)、绒毛木霉(Trichoderma tomentosum Bissett,Kubicek & Szakacs)、毛簇木霉(Trichoderma velutinum Bissett,Kubicek & Szakacs)、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Samuels)和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Karsten),其中哈茨木霉为优势种。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木霉菌对烟草疫霉、瓜果腐霉和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哈茨木霉、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瓜果腐霉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毛簇木霉对烟草疫霉和尖孢镰刀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绒毛木霉对烟草疫霉和瓜果腐霉有较好的拮抗效果。
    高巧与顶苗新处理水稻种子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及其控虫效果初探
    夏明聪,任应党,马晓静,冯超红,李丽霞,姜 军,秦亚芳
    2015, 44(11):  85-88. 
    摘要 ( )   PDF (5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拌种和浸种2种方法,探讨了高巧+顶苗新药剂组合处理种子后对水稻安全性、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对秧田期稻蓟马和灰飞虱的控虫效果。结果表明,每千克稻种用高巧4 mL+顶苗新4 mL拌种、浸种处理对水稻安全性高,且能刺激幼苗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播后30 d拌种、浸种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6.41%、90.33%,播后20 d对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0.73%、78.21%,可较农户常规防治减少用药2次以上。因此,高巧+顶苗新拌种、浸种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6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时限研究
    杜晓蕾,刘欣,胡同乐,王亚南,王树桐,曹克强
    2015, 44(11):  89-92,103. 
    摘要 ( )   PDF (6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当前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中难以把握恰当用药时机及用药间隔问题,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保护作用持效期及治疗作用时限。结果表明,多抗霉素、代森锰锌、异菌脲和戊唑醇的保护作用持效期较长,可达7 d以上;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持效期为3~7 d;苯醚甲环唑的防病效果较差,持效期较短,仅能维持1~3 d。降雨对杀菌剂保护作用持效期有一定的影响,施用杀菌剂后短时间内降雨,防效会有所下降,施药与降雨间隔时间越短,对防效的影响越大。在治疗试验中,接种后24 h施药,多抗霉素、异菌脲、戊唑醇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治疗效果较好,而苯醚甲环唑效果不佳;接种后48 h施药,5种药剂的治疗效果均显著降低。因此,对于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应以保护为主,建议在降雨前2~3 d喷施多抗霉素、代森锰锌、异菌脲或戊唑醇进行防治。
    人工栽培菜用枸杞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
    岳 瑾,董 杰,乔 岩,杨建国,马 萱,杜 刚, 刘 岩
    2015, 44(11):  93-96. 
    摘要 ( )   PDF (1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2014年通过抽样调查、镜检调查等方法,监测了北京地区人工栽培菜用枸杞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人工栽培菜用枸杞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共有12种,包括虫害 9 种,病害3种。虫害以枸杞负泥虫、枸杞蚜虫、枸杞龟甲、枸杞锈螨、枸杞瘿螨危害严重,枸杞负泥虫发生高峰在8—9月,枸杞蚜虫发生高峰在5月、9月,枸杞龟甲发生高峰为6—8月,枸杞锈螨发生高峰为5月、9月,枸杞瘿螨发生高峰在5—6、8—9月;病害以枸杞炭疽病、枸杞灰斑病危害严重,枸杞炭疽病发生高峰为7—8月,枸杞灰斑病发生高峰为7—9月。
    园艺 林学
    多效唑对太阳扇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的影响
    李 源,何丙辉,毛文韬,黄小辉,曾清苹,李 艳3,苏健波
    2015, 44(11):  97-103. 
    摘要 ( )   PDF (1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多效唑(PP333)对澳大利亚太阳扇(Scaevola aemula‘Sunfan’)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的影响,以1年生太阳扇扦插苗为试材,于2013年5月用Junior-PAM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10、50、100、200、300 mg/L PP333处理对太阳扇叶片叶绿素a(Chla)含量、叶绿素b(Chlb)含量、总叶绿素(Chl)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即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PSⅡ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的影响。结果显示:太阳扇叶片Chla、Chlb、Chl含量及Fv/Fm、Fv′/Fm′、Fv/Fo、ΦPSⅡ、ETR均随着PP333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PP333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达到最大值,依次为1.36 mg/g、0.62 mg/g、1.98 mg/g、0.63、0.81、4.78、0.62、49.80,分别比蒸馏水对照组显著增加20.83%、39.30%、26.04%、25.43%、11.90%、68.46%、25.44%、25.42%。相关分析表明:Chla、Chlb、Chl含量均与Fv/Fm、Fv′/Fm′、Fv/Fo、ETR、ΦPSⅡ、q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最优回归方程可知:Chla、Chl含量均随着Fv/Fo和ΦPSⅡ的增加而增加,Chlb含量随着Fv′/Fm′和qP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PP333对太阳扇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的影响显著,且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有着紧密复杂的联系。
    大白菜感官品质评价及其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关系
    龚振平,于拴仓,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张德双,汪维红,苏同兵
    2015, 44(11):  104-108. 
    摘要 ( )   PDF (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建立大白菜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以28个白菜品种或自交系为试材,进行了生食和熟食品尝鉴定以及营养品质测定,对影响感官品质的主观感受(品尝)和客观因素(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感官品质回归方程: yr(生食综合品质)= 0.310 3+0.254 0x1(多汁度)+0.176 2x2(甜度)+0.221 6x3(脆度)+0.319 9x4(鲜味),yc(熟食综合品质)=0.204 4+0.250 9x5(渣量)+0.246 9x6(甜度)+0.182 5x7(绵软度)+0.323 1x8(鲜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评价指标中,甜度和多汁度的总通径系数分别为0.445 3和0.427 6,是对大白菜生食综合品质影响最大的2个指标,而鲜味次之,脆度影响最小;甜度对熟食综合品质的总通径系数为0.515 2,对熟食综合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渣量,鲜味和绵软度影响较小。进一步分析了营养成分含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获得了回归方程:yr=-32.192 0 +0.389 3xw(含水量)+1.169 8xs(可溶性糖含量),yc=7.497 1+0.732 6xs-5.668 8xa(有机酸含量)-2.176 3xf(粗纤维含量)。而可溶性糖含量标准化回归系数在2个方程中分别为0.580 7和0.333 2,均为最高,表明其对感官品质影响最大。
    大白菜高代自交系S单元型的分布
    魏小春,姚秋菊,原玉香,位 芳,许 茜,赵艳艳,张 强,王志勇,蒋武生,张晓伟
    2015, 44(11):  109-113,119. 
    摘要 ( )   PDF (35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等位基因的4对特异性引物,对284份大白菜高代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然后挑选具有单条且目标条带清晰的材料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大白菜高代自交系的S单元型,并利用亲和指数法、荧光显微检测法验证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这对于加速大白菜育种进程及优势育种高效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经PCR扩增获得具有单条且目标条带清晰的材料112份,其包含13个S单元型,分别是S9、S12、S22、S32、S35、S36、S41、S45、S46、S53等10个Ⅰ类S单元型及S40、SD1-8、S44等3个Ⅱ类S单元型。其中,I类S单元型的S46出现频率最高,达到26.79%;其次为II类S单元型的S40,达到24.11%。亲和指数法、荧光显微法鉴定结果基本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验证了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相比大白菜类作物中存在的多个S单元型而言,供试材料中S单元型的数目不多,为避免杂交组合配制中出现杂交不结实现象,在进行大白菜遗传育种时,有必要引进和利用更多的S单元型大白菜。
    黄瓜叶片氮素诊断的最佳位点选择
    胡 静,毛罕平,胡圣尧,温贻芳,于 霜,韩绿化, 储建华,高新浩
    2015, 44(11):  114-119. 
    摘要 ( )   PDF (1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温室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黄瓜正3叶叶片不同位点的SPAD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不同位点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求应用SPAD计诊断黄瓜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试位点。结果表明,黄瓜正3叶叶片不同位点的SPAD值存在显著的分布差异;比较不同位点的SPAD值的变异系数发现,叶片边缘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主叶脉两侧,而叶尖部三角区域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叶片其他任何区域;叶片各位点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初步研究选择离叶尖部的相对距离20%与叶边缘之间的叶尖顶三角区域作为黄瓜氮素诊断的最佳位点。
    巴山水青冈天然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
    张群芳,彭培好
    2015, 44(11):  120-123. 
    摘要 ( )   PDF (8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析巴山水青冈天然更新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动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巴山水青冈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巴山水青冈幼龄个体较丰富,中老龄个体较少。考虑外界环境干扰时,种群结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0.03%,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都表现为生长前期小于生长后期,个体平均期望寿命在第1龄级最大。时间序列预测表明,该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但其老龄个体数呈急剧减少趋势,需要加强巴山水青冈林的管理,重点是对现有种群及其生境的保护和维持,减少人为活动的破坏,并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
    畜牧 兽医
    O型口蹄疫病毒VP3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与反应原性分析
    刘运超,冯丽丽,赵宝磊,陈玉梅,姬鹏超,王聚财,邓瑞广,张改平
    2015, 44(11):  124-128. 
    摘要 ( )   PDF (10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合成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VP3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SUMO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UMO-VP3,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并诱导SUMO-VP3融合蛋白表达,在IPTG浓度0.1 mmol/L、温度16 ℃、诱导8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ESUMO-VP3重组表达载体获得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且融合蛋白均可被FMDV阳性血清识别,反应原性良好。
    通用分子佐剂与IBDV亚单位联合的疫苗免疫效果
    王永娟,崔平福,朱善元,左伟勇
    2015, 44(11):  129-132,146. 
    摘要 ( )   PDF (8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通用载体pET-mLTA-CTLA-4表达的蛋白质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亚单位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表达重组蛋白mLTA-CTLA-4,以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同时RT-PCR法扩增鸡IBDV的VP2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T-VP2;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分组试验,包括IBDV活疫苗免疫组、不同剂量VP2+mLTA-CTLA-4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后定期检测鸡血清抗体IgG及小肠黏膜抗体IgA的 ELISA效价;在加强免疫后用IBDV野生毒株攻击,连续观察2周并计算保护率。结果显示,重组蛋白mLTA-CTLA-4安全无毒性,IBDV活疫苗免疫组产生的抗体IgG、IgA水平均高于重组蛋白免疫组,重组蛋白免疫组与活疫苗免疫组对鸡的保护率均为100%。表明重组蛋白mLTA-CTLA-4可与IBDV亚单位疫苗联合应用,保护鸡只免受IBDV感染。
    不同硒水平对淮南麻鸭生长性能及屠体性状的影响
    李建柱,唐雪峰,赵云焕,陈 敏,曲哲会,赵 聘
    2015, 44(11):  133-136. 
    摘要 ( )   PDF (5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硒水平对淮南麻鸭生长性能及屠体性状的影响,选择144只1日龄健康且体质量相近的淮南麻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0.2、0.3 mg/kg亚硒酸钠的基础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9周龄淮南麻鸭的体质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6.39%、12.21%、7.34%,Ⅱ、Ⅲ、Ⅳ组的日增质量比Ⅰ组极显著提高了6.41%、12.23%、7.35%,但Ⅱ组与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的料重比分别极显著降低了5.97%、11.64%、6.92%,且Ⅲ组料重比最低;Ⅱ、Ⅲ、Ⅳ组的采食量与Ⅰ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Ⅱ、Ⅲ组死淘率较Ⅰ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与Ⅰ组相比,Ⅲ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分别显著升高1.50%、0.88%、1.66%。综上,在饲粮中添加0.2 mg/kg的亚硒酸钠效果最佳。
    NTG诱变筛选赖氨酸缺陷型大肠杆菌
    翟玉洁,姜军坡,王 迈,杜国霞,王世英
    2015, 44(11):  137-140. 
    摘要 ( )   PDF (9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产赖氨酸益生菌所需的指示菌株,以大肠杆菌(E.coli)野生型为出发菌株,用0.25 mg/mL的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采用青霉素浓缩法淘汰野生型菌株,采用点植对照法在基本培养基(MM)和赖氨酸补充培养基([Lys])上对赖氨酸营养缺陷型(Lys-E.coli进行初筛,再采用划线对照法在MM和[Lys]上对Lys-疑似菌株进行复检,[Lys]斜面5次传代后,采用划线对照法检测Lys-菌株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0.25 mg/mL NTG处理菌液40 min,对应的致死率为82.4%,经初筛和复检后获得4株Lys-菌株,其中L-3和L-5菌株经5次传代后仍为Lys-菌株,Lys-菌株的检出率为2.70%。
    河南县高山嵩草草地牧草营养价值与载畜量研究
    杜雪燕,柴沙驼,王 迅,刘书杰,张晓卫
    2015, 44(11):  141-146. 
    摘要 ( )   PDF (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青海省河南县高山嵩草草地牧草营养价值和载畜量,用概略养分分析和体外产气法评定了不同物候期牧草营养价值,结合产草量估测了不同物候期草地营养输出量及最适载畜量,为本地区确定适宜载畜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青草期牧草产量全年最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可食牧草产量分别为717.8 g/m2、273.5 g/m2、248.2 g/m2;总体上,青草期营养输出最高,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钙(Ca)、磷(P)含量分别为27.65 g/m2、8.25 g/m2、70.52 g/m2、114.76 g/m2、21.23 g/m2、3.02 g/m2、0.17 g/m2;青草期牧草有机物消化率(OMD)、消化能(DE)、代谢能(ME)分别为83.65%、13.98 MJ/kg、12.90 MJ/kg;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枯黄期最适载畜量分别为2.36、8.67、23.49、23.18 SU/hm2。研究表明:随着物候期的推进,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营养输出能力、最适载畜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营养价值逐渐降低。
    衡阳荒山地适宜优质牧草品种筛选
    孟可爱,刘小飞
    2015, 44(11):  147-150.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适宜衡阳荒山地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引进4种春播牧草(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矮象草、高丹草和苏丹草)和3种秋播牧草(黑麦草、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在衡阳荒山地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牧草的物候期、产草量和营养物质产量。结果表明,春播牧草6、7、8、9月生长旺盛,其中桂牧一号杂交象草鲜草、干草、粗蛋白和粗纤维产量最高,分别为240 684.7 kg/hm2、32 444.3 kg/hm2、4 285.9 kg/hm2和10 061.0 kg/hm2;秋播牧草3、4、5月生长旺盛,其中黑麦草鲜草、干草、粗蛋白和粗纤维产量最高,分别为171 197.2 kg/hm2、26 792.4 kg/hm2、4 292.1 kg/hm2和5 532.6 kg/hm2。可见,在衡阳荒山地适宜春播的当家草种为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秋播的当家草种为黑麦草。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马勃状硬皮马勃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
    何培新,吴双双,贺新生,许春平
    2015, 44(11):  151-155. 
    摘要 ( )   PDF (14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马勃状硬皮马勃产胞外多糖(EPS)的摇瓶培养条件,并研究了马勃状硬皮马勃的形态学和黏度特征。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马勃状硬皮马勃产EPS的最适生长周期为10 d,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果糖、大豆粉、MgSO4与KH2PO4,最适环境条件为温度26 ℃、pH值8.0。在此基础上,选用碳源、氮源和无机盐3个因素,应用正交试验优化的马勃状硬皮马勃产EPS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 g/L果糖、5 g/L大豆粉、2.5 mmol/L KH2PO4、2.5 mmol/L MgSO4,在优化培养条件下,EPS产量为2.627 g/L。优化培养条件下的形态学和黏度研究表明,马勃状硬皮马勃的菌丝体呈分枝状生长,黏度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pH值与培养时间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马勃状硬皮马勃真菌EPS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GF-1影像验证MODIS NDVI产品识别冬小麦像元的结构特征
    贾玉秋,张喜旺,程永政,刘 婷,郭 燕,武喜红,王来刚
    2015, 44(11):  156-160. 
    摘要 ( )   PDF (18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MODIS NDVI时间序列产品识别冬小麦的准确性及像元结构特征,利用许昌市GF-1影像解译的冬小麦像元重采样成250 m丰度像元加以验证,并以地面样方验证为对比。GF-1解译冬小麦为基准的MODIS识别面积精度为79.32%,重组后的250 m冬小麦丰度像元表明,随着冬小麦像元丰度的降低,MODIS像元识别能力逐渐降低,平均识别率为84.26%。冬小麦面积比例>50%的MODIS像元识别率在70%以上,面积比例<50%的冬小麦像元识别率为62.27%,利用地面样方进行混合像元识别精度的验证得到了与之一致的规律。混合像元的空间位置关系中居民点与冬小麦田混合带是增加冬小麦像元识别的主要地区,混合像元内部结构以冬小麦与休闲耕地、蔬菜的混合结构最易被识别为冬小麦像元。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大尺度的MODIS遥感影像进行冬小麦识别会造成监测面积的高估,对MODIS像元内部结构的研究能够对混合像元分解等深入研究有所启示。